就跟滅商之後,分封諸侯一樣,讓他們在形式上得到中央朝廷的認可,但同樣,也讓他們認同了大漢天子,奉為共主。


    雖說有開倒車的嫌疑,但這些都是形式上的了,畢竟大漢現在還沒有那個精力去開拓那麽多的土地。


    隻有當所有人都承認自己是臣服在大漢之下的時候,那時候再歸化大漢,就沒有壓力了。


    而不承認大漢天子的,那周圍的國家巴不得一起吃肉!


    劉文微微笑著,看向了賈詡,“你怕是不止這一層意思吧?你是不是還想讓我封王?但那個是祖訓,非劉姓者,不可封王!”


    “那就讓他們自願改姓!”賈詡直直地看向了劉文,“陛下,此間外者不服,皆是不親,若是當權者改劉姓以親漢者,可使此國之民心服大漢。”


    在他們看來,讓一個人沒有緣由的改姓其實是叛父悖祖的行為,除非有特殊原因或者收養過繼,不然改姓這個事都不是小事。


    劉文點點頭,這相當於是認祖宗了,還是有些屈辱的。


    但如果對麵的人同意了,那就可以給一個封王,一方麵可以直接納入他的領地,一方麵就是挑起地域上的矛盾。


    諸侯最多隻是侯,再怎麽努力也就是一個公,王可還在公之上的。


    一旦和平共治的局麵出現,就會帶出來了一個人心最樸素的榮譽邏輯,他們將不再講究自己的王是不是改姓了,而是以大漢子民自居,以表示他們的國民地位更高。


    周圍的人自然不會含糊,彼此之間矛盾爆發,大漢就能進場處理,到時候,那些地盤就都是大漢的了!


    這背後會有很多的人流血,每一步都像是踩鋼絲。


    但賈詡卻又每一步都拿捏出十分的尺度,每一步都挑不出錯來。


    劉文聽完賈詡的大概謀劃,李儒和程立也都沉思了起來。


    這個計劃很籠統,但很有操作性,現在就是有沒有人願意歸劉姓,就為了這麽一個王位。


    劉文是一個具有開拓心的主子,他自然不會吝嗇一個王爵的位置,而且還是未歸化的地方的一個王爵。


    而從禮法上來說,這些事情都可以操作的,都可以商量的。


    李儒輕聲問道:“文和,那既然大戰在即,我們應該如何做?”


    “等!”


    “多久?”


    “至多一年!”


    賈詡很有把握地說著。


    一年的時間,周圍絕對能亂成一團麻,而且不隻是大漢的周邊,甚至可能還會影響到西邊的國家,比如被趙雲和張飛一頓胖揍的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被揍了一通,說不定也得找迴場子,就看什麽時候找迴了。


    那邊還有劉曄幾人守著的,就算是安息帝國的人來了,也能阻攔得住,畢竟大漢的軍力可不是他們能夠抵抗的。


    現在劉文想的就是如何調整軍民比例了!


    如今有了那些農業機器,這個軍民比例是不是可以調整一下了?


    畢竟有了這些東西,耕種需要的時間一下子就可以縮減,這對於百姓來說也是極好的事情。


    以後可以開更多的田地去種植,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劉文想了一會兒,搖了搖腦袋,暫時把這個事情丟在腦後,現在是關於明年的謀劃。


    賈詡說的等一年的時間,等他們內亂打完,才能插手,劉文還是比較認可的。


    除非說有人來借兵,否則劉文都不會插手戰鬥。


    原因有三。


    一是資源。打架你得買糧食,買鎧甲,大漢能夠提供!


    二是人力。打架會消耗人口,削減戰力,大漢則能坐享其成!


    三是威望。大漢現在不方便沒有理由的直接開戰,大漢暫時也沒有那個實力同時和這麽多國家同時開戰,不能過分表露出自己的野心,而恰恰可以在這個時候收獲威望。


    倒不是說大漢打不過他們,隻是劉文看的可不隻是周邊的這些國家,還有安息、貴霜、羅馬這些大國。


    如果讓他們引起警惕了,對大漢來說還是有些硌牙的。


    雖然隻是硌牙,但劉文還是不希望消耗太多的國力。


    賈詡的話說完,其餘兩人也陷入了沉思。


    從大局上來說,他們兩人可比不上賈詡,賈詡的大局謀劃能力隻有荀彧能比得上。


    而劉文既然留住他們三人,就說明這件事是隱晦之事,不是明事。


    李儒沉思了良久,這才說道:“他們,若是不打起來,那我們不如助力一二。”


    程立也點點頭,“倒是之前的事情可以用用。”


    頓了頓,程立便說道:“鮮卑那邊麵上沒亂,但實際上,彼此之間已經很嚴重了,我看過劉主司的統計數據,光是他那邊的邊市這幾個月已經運過去兩百餘萬石糧食,價格也已經到二十石米一頭牛了。”


    按照以往的行情來說,一石米一百錢,這是朝廷的兜底價格,而牛的價格一般都在四千到八千錢波動,也就是說,四十石米到八十石米才能換一頭牛,可現在糧食的價格已經升了一倍!


    二十石米就能換一頭牛了!


    這個價格也著實出乎劉文的預料了,糧食的價格確實有些高了。


    這也是相對於國內了。


    劉文想了一會兒,微微笑著,“怪不得最近公達說邊市上賺了不少錢,怕是打著差價吧?”


    “那可不,今年帶著我朝糧價,也都升到了一百三十錢一石,幽州那邊的河道如今連綿的都是糧船。”李儒微微笑著。


    劉文點點頭,搓了搓手,“賺錢歸賺錢,但糧價不能太貴,以免糧食外賣過多,明年反倒讓我們自己吃不上糧食。”


    現在才一百三十錢,劉文心裏也有了準備,大漢目前人口是五千五百萬,就算是六千萬,不按照軍士一年二十一石的標準來,按照飽腹的四分之一來算,那也得準備三億石糧食。


    再刨去他們預留的糧食,朝廷起碼得準備一億石糧食,就算是一億石糧食,朝廷也得準備一百億錢才能足夠應付。


    而如今,朝廷還真有些拿不出來這麽多的錢,就算是算上常山王室自家五百萬畝田地產出的糧食,皇莊的一千多萬畝,也才能勉強應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歸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狼加無名鼠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狼加無名鼠輩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歸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