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盧植也犯難了。
說真的,軍製改革,他能接觸到和想得到的也就那麽多。
在他看來,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皇帝親自掌兵,但兵隻是國家大事的一項,劉文自己都會拒絕的。
劉文最多隻會發表一下戰略上的規劃,他是堅決不會參與到軍事的具體指揮當中的。
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可以插手戰略布局,因為這是國家大事,他必須參與其中,詳細規劃,但該如何指揮作戰,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盧植也清楚所以他不提這事。
但劉文說到的以後將領在邊塞士兵中威望過盛,會容易導致起兵謀反這件事的確有概率發生。
而收迴兵權,確實又像劉文說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會大大影響士兵的戰鬥力,也會大大影響朝廷開疆拓土的進度。
劉文看得很透了,但確實沒有什麽好辦法。
雖然他也可以參照後世的義務兵製度加軍戶製度,但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這個製度有些不合適。
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如果汽車研發沒法趕在三十年的時間內搞定那他就不得不開始改革軍製。
到時候,士兵的戰鬥力就會下降,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這是劉文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劉雯文必須改革出一種軍事能夠讓士兵保持自己的戰鬥力,但又不至於出現將軍可能會造反的情況。
而在這一方麵盧植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他現在一直在思索著。
隨後他緩緩看一下劉文,輕聲說道:“陛下,臣,暫時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臣以為,既要避免士兵戰力降低,又要保證絕對的忠心,實在有些難以兩全。”
“那些戍邊的將軍,帶著大軍在外數十載,士兵們自然會更依賴他們。”
這也是為什麽唐朝節度使叛亂的原因了。
士兵知將不知君!
劉文也歎息一口氣,“這才是難辦的地方!”
盧植想了一會兒,忽然皺了一下眉頭,這事情可就嚴重了!
劉文看他這樣,立馬安慰道:“好在如今幾位將軍都是聽朝廷的。”
劉文對他們還是很信任的!
但這種信任最多維持三十年了!
三十年之後,曹操和徐榮都六七十了,那就得下一個人接手了。
那時候劉文也快六十了,該退位了。
可他的孩子能鎮壓得住這些手握兵權的塞外大將嘛?
就算他的孩子能守得住,那他的所以呢?
所以劉文很頭疼!
盧植歎了一口氣,“人心不足,易成大患,還是得盡早安排才是正道。”
劉文嗬嗬笑了起來,喝了一口茶水,“可惜,文若和公達都不在。這大過年的讓他們從潁川迴來也有些不合適。”
這可是年節下,劉文不能耽誤了他們的假期。
劉文想了一會兒,隨後問道:“盧先生,你看,如果說讓士兵進行輪崗?”
“他們整個軍團互相調換駐地如何?”
“不可,萬萬不可!”盧植趕緊拒絕,“陛下如果他們打著換防的由頭來,那他們就能直接進入京城了!”
誰會拒絕一個可以當天子的機會呢?
一旦數萬大軍名正言順地開到雒陽附近,皇帝該如何抵擋?
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盧植拒絕完劉文的提議後,看向劉文,“臣以為,這件事,應當詢問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和衛將軍!”
皇甫嵩,朱儁,張溫加上盧植四人一起討論,恐怕才有結果了。
劉文也點點頭,“隻是他們不方便迴。”
這件事的討論必然是曠日持久的,否則也輪不到他們在這裏討論了半天也沒個進度的。
盧植皺著眉頭,確實難辦啊!
邊塞要人,但又不能讓他們依仗兵權成為私兵。
解除他們的兵權,或者迴收一部分的兵權,對於邊塞安定又不合適,更何況還有可能會引發士兵戰力下降。
盧植也不想看到這個問題的發生,他也知道劉文是一個很有開拓心的主,所以士兵戰力下降的因素劉文是要堅決避免的,要不然也不會隻是休兵一年還得找他詢問了。
而這個時候,正好到了晚膳時候,士異帶著人來換班了。
看著宣室殿裏麵兩人大眼瞪小眼的,一時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盧先生,這個問題,恐怕真的需要一段時間了。”
“是啊,軍製改革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還是從長計議吧。”
兩人又是一陣歎息。
士異聽到了,看了一眼秋月,“阿姊,陛下和滎陽侯有什麽難題?”
秋月也看了過來,緩緩說道::“還不是軍製的問題。”
“陛下覺得軍戶一旦日子久了,就容易騷亂,但輪換主將,又容易影響士兵的士氣和作戰力,這不,兩人到現在還沒讓傳晚膳。”
秋月從小長在宮裏麵對於軍事也是隻有一些聽說而已,更別說能夠出謀劃策了。
士異聽著,轉起了眼睛,“妹妹倒是覺得,陛下和滎陽侯可能陷入了誤區。”
“怎麽?你有主意?”
秋月也是見多了人光是一個眼神,秋月就確定士異絕對有自己的打算和謀劃了。
士異趕緊說道:“妹妹哪裏知道什麽。”
秋月聽出了話裏的意思,也就沒著急了。
在她看來多一個人,多一個腦子總歸是好的,哪怕粗苯。
等了很久,劉文才和盧植用了晚膳,看著離去的背影劉文心裏也是百感交集了。
從來沒有遇到這麽棘手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都有前車之鑒,雖然對於這個時空來說是未曾發生的。
劉文想了一會兒,揉了揉腦袋,“今晚上,去祝融貴人那邊吧。”
現在的他,實在有些不想動了。
秋月看了一眼周圍,看著宮女把劉文的書案收拾幹淨,這才開口問道:“陛下,士異可能會有辦法不妨聽一聽?”
劉文看向了抄錄台的方向,就看到士異已經等在門口了。
說真的,兩個老狐狸都把握不住的事情,一個還沒及笄的小姑娘能有什麽辦法?
說真的,軍製改革,他能接觸到和想得到的也就那麽多。
在他看來,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皇帝親自掌兵,但兵隻是國家大事的一項,劉文自己都會拒絕的。
劉文最多隻會發表一下戰略上的規劃,他是堅決不會參與到軍事的具體指揮當中的。
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可以插手戰略布局,因為這是國家大事,他必須參與其中,詳細規劃,但該如何指揮作戰,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盧植也清楚所以他不提這事。
但劉文說到的以後將領在邊塞士兵中威望過盛,會容易導致起兵謀反這件事的確有概率發生。
而收迴兵權,確實又像劉文說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會大大影響士兵的戰鬥力,也會大大影響朝廷開疆拓土的進度。
劉文看得很透了,但確實沒有什麽好辦法。
雖然他也可以參照後世的義務兵製度加軍戶製度,但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這個製度有些不合適。
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如果汽車研發沒法趕在三十年的時間內搞定那他就不得不開始改革軍製。
到時候,士兵的戰鬥力就會下降,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這是劉文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劉雯文必須改革出一種軍事能夠讓士兵保持自己的戰鬥力,但又不至於出現將軍可能會造反的情況。
而在這一方麵盧植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他現在一直在思索著。
隨後他緩緩看一下劉文,輕聲說道:“陛下,臣,暫時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臣以為,既要避免士兵戰力降低,又要保證絕對的忠心,實在有些難以兩全。”
“那些戍邊的將軍,帶著大軍在外數十載,士兵們自然會更依賴他們。”
這也是為什麽唐朝節度使叛亂的原因了。
士兵知將不知君!
劉文也歎息一口氣,“這才是難辦的地方!”
盧植想了一會兒,忽然皺了一下眉頭,這事情可就嚴重了!
劉文看他這樣,立馬安慰道:“好在如今幾位將軍都是聽朝廷的。”
劉文對他們還是很信任的!
但這種信任最多維持三十年了!
三十年之後,曹操和徐榮都六七十了,那就得下一個人接手了。
那時候劉文也快六十了,該退位了。
可他的孩子能鎮壓得住這些手握兵權的塞外大將嘛?
就算他的孩子能守得住,那他的所以呢?
所以劉文很頭疼!
盧植歎了一口氣,“人心不足,易成大患,還是得盡早安排才是正道。”
劉文嗬嗬笑了起來,喝了一口茶水,“可惜,文若和公達都不在。這大過年的讓他們從潁川迴來也有些不合適。”
這可是年節下,劉文不能耽誤了他們的假期。
劉文想了一會兒,隨後問道:“盧先生,你看,如果說讓士兵進行輪崗?”
“他們整個軍團互相調換駐地如何?”
“不可,萬萬不可!”盧植趕緊拒絕,“陛下如果他們打著換防的由頭來,那他們就能直接進入京城了!”
誰會拒絕一個可以當天子的機會呢?
一旦數萬大軍名正言順地開到雒陽附近,皇帝該如何抵擋?
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盧植拒絕完劉文的提議後,看向劉文,“臣以為,這件事,應當詢問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和衛將軍!”
皇甫嵩,朱儁,張溫加上盧植四人一起討論,恐怕才有結果了。
劉文也點點頭,“隻是他們不方便迴。”
這件事的討論必然是曠日持久的,否則也輪不到他們在這裏討論了半天也沒個進度的。
盧植皺著眉頭,確實難辦啊!
邊塞要人,但又不能讓他們依仗兵權成為私兵。
解除他們的兵權,或者迴收一部分的兵權,對於邊塞安定又不合適,更何況還有可能會引發士兵戰力下降。
盧植也不想看到這個問題的發生,他也知道劉文是一個很有開拓心的主,所以士兵戰力下降的因素劉文是要堅決避免的,要不然也不會隻是休兵一年還得找他詢問了。
而這個時候,正好到了晚膳時候,士異帶著人來換班了。
看著宣室殿裏麵兩人大眼瞪小眼的,一時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盧先生,這個問題,恐怕真的需要一段時間了。”
“是啊,軍製改革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還是從長計議吧。”
兩人又是一陣歎息。
士異聽到了,看了一眼秋月,“阿姊,陛下和滎陽侯有什麽難題?”
秋月也看了過來,緩緩說道::“還不是軍製的問題。”
“陛下覺得軍戶一旦日子久了,就容易騷亂,但輪換主將,又容易影響士兵的士氣和作戰力,這不,兩人到現在還沒讓傳晚膳。”
秋月從小長在宮裏麵對於軍事也是隻有一些聽說而已,更別說能夠出謀劃策了。
士異聽著,轉起了眼睛,“妹妹倒是覺得,陛下和滎陽侯可能陷入了誤區。”
“怎麽?你有主意?”
秋月也是見多了人光是一個眼神,秋月就確定士異絕對有自己的打算和謀劃了。
士異趕緊說道:“妹妹哪裏知道什麽。”
秋月聽出了話裏的意思,也就沒著急了。
在她看來多一個人,多一個腦子總歸是好的,哪怕粗苯。
等了很久,劉文才和盧植用了晚膳,看著離去的背影劉文心裏也是百感交集了。
從來沒有遇到這麽棘手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都有前車之鑒,雖然對於這個時空來說是未曾發生的。
劉文想了一會兒,揉了揉腦袋,“今晚上,去祝融貴人那邊吧。”
現在的他,實在有些不想動了。
秋月看了一眼周圍,看著宮女把劉文的書案收拾幹淨,這才開口問道:“陛下,士異可能會有辦法不妨聽一聽?”
劉文看向了抄錄台的方向,就看到士異已經等在門口了。
說真的,兩個老狐狸都把握不住的事情,一個還沒及笄的小姑娘能有什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