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又被打了!
劉文無奈一笑,事情辦成了,但是人還真被打了。
禰衡這張嘴,有時候是真的很無奈。
也是為了給他吸取一下教訓,被打了兩次,總歸要收斂一些吧?
但事情也可以開始做了。
董卓得到了消息,去看了一眼禰衡,見著人被打得隻能趴在榻上,一邊安慰,一邊立馬派遣使者給閩濮部的蠻人送去消息。
隨後不到兩天的時間,原本還打得熱火朝天的閩濮部加入了朝廷的大軍,開始往著撣國進發了。
同時羊續之子羊衜秘密的從西域歸來,給董卓送了一份情報。
董卓看完,看著左右的張濟他們,立馬哈哈大笑,“天佑大漢!你們趕上了一個好皇帝!”
信上也很簡單,就一句話,驃國願與大漢永世結好!
落款是剛剛繼位的驃國王子,現在的國王舒難陀。(舒難陀是唐朝時期的驃國王子,懶得想名字了)
字歪歪扭扭不是很好看,但董卓卻更有底氣了。
翻過閩濮部西邊的一條大河,他們就徹底踩在了撣國的土地上,董卓嘴角微揚,看著部下,“分兵兩路,呂將軍、張將軍,你們走一路,帶上閩濮部和本部一萬五千人從西北方向繞行包抄。”
“李將軍、郭將軍,你們隨本帥從正西方向直插過去,南邊,自有人去處理。”
劉文是不想占據這些地方的,隻想換一點戰略物資。
另外,就是掠奪人口。
雖說不道義,於德有虧,但皇帝要德行有什麽用?隻要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朝廷越發強大,背負罵名也無妨。
內遷人口永遠是最快的人口暴漲的方式,這次董卓軍的目的很簡單,三條。
一是拿下撣國,將地盤與驃國交換利益,尤其是大象。
二是內遷撣國女子(三十歲以下),作為生育資料,劉文必須要重視。
三是疲敵,讓驃國吃下撣國的地盤,承受撣國的反擊。
董卓的構想進展很順利,兩線開戰的情況下,董卓的大軍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看著那些還不到兩丈高(不到四米)的城牆,董卓也是微微歎氣。
這種程度的城牆,隻需要一個墊腳的,有些士兵就能爬上去了,連飛梯都顯得有那麽些多餘。
加上董卓大軍進度太快,撣國內根本沒有準備好,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撣國東邊五六百裏的土地都已經被董卓侵占了。
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兄弟則數著被俘虜的撣國女子,一一清點人數,通過後勤車道送迴大漢,到時候再由朝廷內部將這些女子分下去了。
戰鬥進展得很快,畢竟大漢的科技樹和戰略謀劃直接領先了這些蠻夷小國幾個時代,最後一戰略微讓董卓感覺有些硌牙。
滅國之戰了,最後的都城倒是有些高大,估計有兩丈到三丈的樣子,但對於董卓來說,隻是有些棘手而已。
夏侯淵這時候也趕到了前線,看著董卓,立馬說道:“陛下有言,最後一戰恐怕有些難打,這是兵學院送來的燃燒彈,數量不多,但也有兩百多枚,務必一舉震懾!”
董卓早就聽說燃燒彈的事情了,但劉文也說了,這玩意產量太低,而且一直沒有辦法量產,這次的兩百多應該也是壓箱底的存貨了。
董卓哈哈大笑起來,“來的正好,這些人負隅頑抗,一連打了兩天都沒啃下來,確實有些棘手。”
不止如此,張濟的手臂還中了一箭,要不是鎧甲護著,恐怕就得退下戰場了。
夏侯淵也笑了起來,但看著左右,又湊近一些說道:“陛下這次,不讓某上戰場,但某屢受陛下恩典,不知道……”
“本帥明白,明白,這樣,你去奉先那邊,領兩個軍侯,一千人。”董卓哪裏不知道夏侯淵的意思?
身為軍旅之人,最希望的不就是建功立業?
劉文又是一個重視軍功的人,要是能立下一些戰功,那對以後的升遷都是有好處的,而且劉文到時候再徇私什麽的,其他人也無從指摘,畢竟軍功這玩意是最實在的了。
得到董卓的運站,夏侯淵立馬就去找呂布了。
兩個軍侯也就是兩曲,一曲五百人,兩曲一千人,這已經很不少了。
董卓看著夏侯淵離開的背影,再看向一邊的李傕和郭泛,“這個夏侯妙才是個人才,又是跟著陛下出來的,你們以後可以跟他交好。”
“諾!”李傕和郭泛點點頭。
董卓這一戰就得退了,以後涼州軍的重任就得交在他們三個人的身上,至於樊稠、牛輔他們,董卓雖然想要重用,但這一次沒能帶出來,隻能扶持這三個人了。
董卓緩緩站了起來,看著外麵說道:“這次機會難得,你們要好好把握機會。”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如今的皇長子是我的外孫,你們以後,是可以依靠他的。”
皇長子是他的外孫,那他在涼州闖下的東西都是可以交給他的。
包括張濟這些跟隨的舊部,而劉文也不介意他帶著這些人出來撈軍功,說明劉文是不在乎的。
也就意味著,劉勇也不是不可以做皇帝的。
張濟幾人雖然不是很懂政治,但董卓這話說完,幾人也立馬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
那就依附劉勇!
作為皇長子,以後繼位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張濟看著董卓的臉色,輕聲問道:“董將軍,我們,都是莽夫,不懂啊,該怎麽辦?”
是啊,要說讓他們衝鋒陷陣,他們絕對沒有二話,但要是讓他們幫劉勇,那可是政治問題,他們可不會!
腦子也不夠使,基礎也不夠牢,怎麽幫得上劉勇的忙?
李傕和郭泛更是如此,他們倆比起張濟還要貪財和權,當然想要更上一步。
隻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做。
董卓也無奈了,怎麽做?他要是知道該怎麽做,之前在河東的時候也不至於被人冷落了。
想起那些河東的世家就讓他心煩,要不是劉文點名要河東衛氏來運糧,他是真的覺得不舒服。
“找一個人,賈詡賈文和!”
劉文無奈一笑,事情辦成了,但是人還真被打了。
禰衡這張嘴,有時候是真的很無奈。
也是為了給他吸取一下教訓,被打了兩次,總歸要收斂一些吧?
但事情也可以開始做了。
董卓得到了消息,去看了一眼禰衡,見著人被打得隻能趴在榻上,一邊安慰,一邊立馬派遣使者給閩濮部的蠻人送去消息。
隨後不到兩天的時間,原本還打得熱火朝天的閩濮部加入了朝廷的大軍,開始往著撣國進發了。
同時羊續之子羊衜秘密的從西域歸來,給董卓送了一份情報。
董卓看完,看著左右的張濟他們,立馬哈哈大笑,“天佑大漢!你們趕上了一個好皇帝!”
信上也很簡單,就一句話,驃國願與大漢永世結好!
落款是剛剛繼位的驃國王子,現在的國王舒難陀。(舒難陀是唐朝時期的驃國王子,懶得想名字了)
字歪歪扭扭不是很好看,但董卓卻更有底氣了。
翻過閩濮部西邊的一條大河,他們就徹底踩在了撣國的土地上,董卓嘴角微揚,看著部下,“分兵兩路,呂將軍、張將軍,你們走一路,帶上閩濮部和本部一萬五千人從西北方向繞行包抄。”
“李將軍、郭將軍,你們隨本帥從正西方向直插過去,南邊,自有人去處理。”
劉文是不想占據這些地方的,隻想換一點戰略物資。
另外,就是掠奪人口。
雖說不道義,於德有虧,但皇帝要德行有什麽用?隻要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朝廷越發強大,背負罵名也無妨。
內遷人口永遠是最快的人口暴漲的方式,這次董卓軍的目的很簡單,三條。
一是拿下撣國,將地盤與驃國交換利益,尤其是大象。
二是內遷撣國女子(三十歲以下),作為生育資料,劉文必須要重視。
三是疲敵,讓驃國吃下撣國的地盤,承受撣國的反擊。
董卓的構想進展很順利,兩線開戰的情況下,董卓的大軍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看著那些還不到兩丈高(不到四米)的城牆,董卓也是微微歎氣。
這種程度的城牆,隻需要一個墊腳的,有些士兵就能爬上去了,連飛梯都顯得有那麽些多餘。
加上董卓大軍進度太快,撣國內根本沒有準備好,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撣國東邊五六百裏的土地都已經被董卓侵占了。
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兄弟則數著被俘虜的撣國女子,一一清點人數,通過後勤車道送迴大漢,到時候再由朝廷內部將這些女子分下去了。
戰鬥進展得很快,畢竟大漢的科技樹和戰略謀劃直接領先了這些蠻夷小國幾個時代,最後一戰略微讓董卓感覺有些硌牙。
滅國之戰了,最後的都城倒是有些高大,估計有兩丈到三丈的樣子,但對於董卓來說,隻是有些棘手而已。
夏侯淵這時候也趕到了前線,看著董卓,立馬說道:“陛下有言,最後一戰恐怕有些難打,這是兵學院送來的燃燒彈,數量不多,但也有兩百多枚,務必一舉震懾!”
董卓早就聽說燃燒彈的事情了,但劉文也說了,這玩意產量太低,而且一直沒有辦法量產,這次的兩百多應該也是壓箱底的存貨了。
董卓哈哈大笑起來,“來的正好,這些人負隅頑抗,一連打了兩天都沒啃下來,確實有些棘手。”
不止如此,張濟的手臂還中了一箭,要不是鎧甲護著,恐怕就得退下戰場了。
夏侯淵也笑了起來,但看著左右,又湊近一些說道:“陛下這次,不讓某上戰場,但某屢受陛下恩典,不知道……”
“本帥明白,明白,這樣,你去奉先那邊,領兩個軍侯,一千人。”董卓哪裏不知道夏侯淵的意思?
身為軍旅之人,最希望的不就是建功立業?
劉文又是一個重視軍功的人,要是能立下一些戰功,那對以後的升遷都是有好處的,而且劉文到時候再徇私什麽的,其他人也無從指摘,畢竟軍功這玩意是最實在的了。
得到董卓的運站,夏侯淵立馬就去找呂布了。
兩個軍侯也就是兩曲,一曲五百人,兩曲一千人,這已經很不少了。
董卓看著夏侯淵離開的背影,再看向一邊的李傕和郭泛,“這個夏侯妙才是個人才,又是跟著陛下出來的,你們以後可以跟他交好。”
“諾!”李傕和郭泛點點頭。
董卓這一戰就得退了,以後涼州軍的重任就得交在他們三個人的身上,至於樊稠、牛輔他們,董卓雖然想要重用,但這一次沒能帶出來,隻能扶持這三個人了。
董卓緩緩站了起來,看著外麵說道:“這次機會難得,你們要好好把握機會。”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如今的皇長子是我的外孫,你們以後,是可以依靠他的。”
皇長子是他的外孫,那他在涼州闖下的東西都是可以交給他的。
包括張濟這些跟隨的舊部,而劉文也不介意他帶著這些人出來撈軍功,說明劉文是不在乎的。
也就意味著,劉勇也不是不可以做皇帝的。
張濟幾人雖然不是很懂政治,但董卓這話說完,幾人也立馬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
那就依附劉勇!
作為皇長子,以後繼位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張濟看著董卓的臉色,輕聲問道:“董將軍,我們,都是莽夫,不懂啊,該怎麽辦?”
是啊,要說讓他們衝鋒陷陣,他們絕對沒有二話,但要是讓他們幫劉勇,那可是政治問題,他們可不會!
腦子也不夠使,基礎也不夠牢,怎麽幫得上劉勇的忙?
李傕和郭泛更是如此,他們倆比起張濟還要貪財和權,當然想要更上一步。
隻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做。
董卓也無奈了,怎麽做?他要是知道該怎麽做,之前在河東的時候也不至於被人冷落了。
想起那些河東的世家就讓他心煩,要不是劉文點名要河東衛氏來運糧,他是真的覺得不舒服。
“找一個人,賈詡賈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