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一本是徐州曹氏和譙縣曹氏的聯合典冊,因為曹氏發跡其實也就這幾代的事情,隻是曹嵩太會撈錢了,倒也有了一百多萬畝的田地,算上兩地本家的,一共瞞報一百多萬畝,人丁兩萬多人。
還有弘農楊氏、聞喜裴氏,他們是保皇黨,賬麵上和實際上的差距很小。
毋極甄氏得到甄薑的家書之後,也匆匆把典冊暗本直接送到了劉文的手裏,要說荊州蔡氏可能還留有餘地,但甄氏一族是真的把家底都拿出來了。
暗本這是關係整個家族的事情,但甄氏直接全部交出來了,不隻是一些數據,那些田地和人怎麽來的,怎麽流轉的,都有詳細的時間線。
甚至其中還有通過黃巾軍和張氏一族如何洗白戰爭財,怎麽侵吞田地和人口的事情都有記載。
劉文也沒有為難,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隻是讓荀攸幫忙整理了一下總量,就把暗本又送還了甄薑。
事情,可以開始了!
……
四月丁巳日(四月三十,小滿)
這是四月最後的一場朝會了,而劉文第一個就到了南宮崇德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靜靜地等待著。
“劉司隸怎麽來得這麽早?”
“不知道啊,我是卯時初刻來的,那時候劉司隸就已經在了。”
“看樣子,今天有大事了!”
下麵的人小聲議論著,因為劉文從來都是來的比較晚,有時候劉文還會去宣室殿先處理一下事情再過來,所以大家也都習慣了寅時開始朝會。
但這次明顯不一樣了。
一直到卯時末,人已經來齊了,見到今天氣氛不一樣,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四戶製度是生是死,就看今天了!
簡單的匯報了一下運河的進度,又說了一下靈州五郡的事情,劉文便站了起來。
“諸位!”
“四戶製度已經討論了近一個半月,今日小滿,是個好日子,把這事給解決了吧。”
還沒等他們說話,門口的賈詡就緩緩走了進來。
原本以他從事吏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朝會的,但今日,他才是主角。
“臣,從事吏,賈詡請奏!”
“準!”
賈詡看著劉文坐迴了自己的位置,僭越的走到了三公和劉文四人坐的高台上。
“京兆杜陵杜氏一族,九百七十三人。”
“已全部緝拿!”
這話一出,下麵立馬全部安靜了。
“其中無過錯者一共四百餘人,已全部釋放。”
“主動認錯,並配合調查一共三百餘人,罰沒隱戶、隱田,過往不咎。”
“隱瞞百畝的,交由當地處理。”
“隱瞞千畝以上一共四十五人,罰沒全部家產,流放嶺南。”
“隱瞞萬畝以上一共十三人,判秋決,其中,五人隱瞞十萬畝以上,判立決。”
“隱戶一共查出三餘萬戶,十餘萬人,已全部登記造冊。”
說完賈詡就把手裏的奏折和劉文的司隸校尉章一同遞給了劉文,這是他代行的,並不是他的,執行完任務就要歸還了。
劉文接了過來,再看看手邊的典冊,“一共抄出隱瞞田產一百八十萬畝,很不錯啊。”
還有十萬人也都查出來了,這對於大漢來說,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而下麵的世家之人開始琢磨著該怎麽聯合其他的世家去抵抗了,但很快,劉文就拿著一本本的典冊放在了賈詡的手裏。
劉文拿起其中一本。
“襄陽蔡諷上書,蔡氏一族自查,隱瞞田畝兩百餘萬,隱戶七餘萬,重新登記造冊,過往所漏賦稅共五十餘億。”
“毋極甄逸上表,甄氏一族自查,隱瞞田畝一百七十餘萬,隱戶五餘萬,重新登記造冊,過往所漏稅款共四十餘億。”
……
一連五家世家自查,所漏的稅款足有兩百多億。
田地隱瞞的總計達到了七百多萬畝,這已經隱瞞了大漢巔峰時期的田地的百分之一,而這還隻是大亂開始的初期,他們就已經達到了這個規模。
而且,這還隻是這些世家的,還不包括下麵的那些世家,那些要是加起來,恐怕得到達十分之一。
看著下麵鴉雀無聲,劉文輕聲說道:“以上賦稅兩百三十億,全免!”
“從今天開始,閏四月結尾,隱瞞田地、農戶者,若是自查,重新上報、造冊者,前稅免除!”
“閏四月開始,推行四戶製度,各地上計吏按照標準,重新劃分戶籍,一印六份,鄉、縣、郡、州、朝廷各一份,每人自己留一份。”
說完,劉文看著一邊的賈詡,點點頭。
賈詡便離開了崇德殿。
緊接著,劉文又說道:“杜氏一族之前承包了河陽到共縣的運河開鑿,這件事重新商議。”
“臣,杜畿有奏!”
“說。”
杜畿現在剛給靈州運送完一批物資,剛領受了少府丞,他們家這一脈倒是很幹淨,所以並沒有出事,賦稅是按時繳納,也沒有隱戶。
這也是為什麽,他才三十歲不到就已經做到了比千石的官職。
杜畿緩緩上前,跪在高台階下,鄭重地行了禮,“此事,劉司隸既然已經允諾我杜氏監修運河,那還是讓我杜氏戴罪立功吧!”
“建成之後,我杜氏願意舍棄分利二十年。”
十年的分利,也足夠彌補不少了。
但原來可是三十年的分利!
劉文看著杜畿,歎了口氣,其實杜畿的背後也有挺多人誇讚的。
在之前治理鄭縣的時候頗有政績,這次又完成了靈州運送物資的事情,升到少府丞也是足夠了。
裴茂對他也是有些讚譽,劉文還是希望能用他的。
現在他站出來,說要接著杜氏的事情繼續做下去,而且讓利了這麽多,劉文沒有拒絕的理由。
劉文沉吟了一會兒,看著杜畿,“杜氏願意接手,那就接手,讓利就不必了,杜氏一族還是有與伯侯一樣的報國誌士,但萬萬以此為戒,日後為國為民!”
“諾!”
杜畿又拜謝了一下劉文,就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而剛才的最後一句話,並不隻是對杜氏,還有其他的世家。
還有弘農楊氏、聞喜裴氏,他們是保皇黨,賬麵上和實際上的差距很小。
毋極甄氏得到甄薑的家書之後,也匆匆把典冊暗本直接送到了劉文的手裏,要說荊州蔡氏可能還留有餘地,但甄氏一族是真的把家底都拿出來了。
暗本這是關係整個家族的事情,但甄氏直接全部交出來了,不隻是一些數據,那些田地和人怎麽來的,怎麽流轉的,都有詳細的時間線。
甚至其中還有通過黃巾軍和張氏一族如何洗白戰爭財,怎麽侵吞田地和人口的事情都有記載。
劉文也沒有為難,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隻是讓荀攸幫忙整理了一下總量,就把暗本又送還了甄薑。
事情,可以開始了!
……
四月丁巳日(四月三十,小滿)
這是四月最後的一場朝會了,而劉文第一個就到了南宮崇德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靜靜地等待著。
“劉司隸怎麽來得這麽早?”
“不知道啊,我是卯時初刻來的,那時候劉司隸就已經在了。”
“看樣子,今天有大事了!”
下麵的人小聲議論著,因為劉文從來都是來的比較晚,有時候劉文還會去宣室殿先處理一下事情再過來,所以大家也都習慣了寅時開始朝會。
但這次明顯不一樣了。
一直到卯時末,人已經來齊了,見到今天氣氛不一樣,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四戶製度是生是死,就看今天了!
簡單的匯報了一下運河的進度,又說了一下靈州五郡的事情,劉文便站了起來。
“諸位!”
“四戶製度已經討論了近一個半月,今日小滿,是個好日子,把這事給解決了吧。”
還沒等他們說話,門口的賈詡就緩緩走了進來。
原本以他從事吏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朝會的,但今日,他才是主角。
“臣,從事吏,賈詡請奏!”
“準!”
賈詡看著劉文坐迴了自己的位置,僭越的走到了三公和劉文四人坐的高台上。
“京兆杜陵杜氏一族,九百七十三人。”
“已全部緝拿!”
這話一出,下麵立馬全部安靜了。
“其中無過錯者一共四百餘人,已全部釋放。”
“主動認錯,並配合調查一共三百餘人,罰沒隱戶、隱田,過往不咎。”
“隱瞞百畝的,交由當地處理。”
“隱瞞千畝以上一共四十五人,罰沒全部家產,流放嶺南。”
“隱瞞萬畝以上一共十三人,判秋決,其中,五人隱瞞十萬畝以上,判立決。”
“隱戶一共查出三餘萬戶,十餘萬人,已全部登記造冊。”
說完賈詡就把手裏的奏折和劉文的司隸校尉章一同遞給了劉文,這是他代行的,並不是他的,執行完任務就要歸還了。
劉文接了過來,再看看手邊的典冊,“一共抄出隱瞞田產一百八十萬畝,很不錯啊。”
還有十萬人也都查出來了,這對於大漢來說,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而下麵的世家之人開始琢磨著該怎麽聯合其他的世家去抵抗了,但很快,劉文就拿著一本本的典冊放在了賈詡的手裏。
劉文拿起其中一本。
“襄陽蔡諷上書,蔡氏一族自查,隱瞞田畝兩百餘萬,隱戶七餘萬,重新登記造冊,過往所漏賦稅共五十餘億。”
“毋極甄逸上表,甄氏一族自查,隱瞞田畝一百七十餘萬,隱戶五餘萬,重新登記造冊,過往所漏稅款共四十餘億。”
……
一連五家世家自查,所漏的稅款足有兩百多億。
田地隱瞞的總計達到了七百多萬畝,這已經隱瞞了大漢巔峰時期的田地的百分之一,而這還隻是大亂開始的初期,他們就已經達到了這個規模。
而且,這還隻是這些世家的,還不包括下麵的那些世家,那些要是加起來,恐怕得到達十分之一。
看著下麵鴉雀無聲,劉文輕聲說道:“以上賦稅兩百三十億,全免!”
“從今天開始,閏四月結尾,隱瞞田地、農戶者,若是自查,重新上報、造冊者,前稅免除!”
“閏四月開始,推行四戶製度,各地上計吏按照標準,重新劃分戶籍,一印六份,鄉、縣、郡、州、朝廷各一份,每人自己留一份。”
說完,劉文看著一邊的賈詡,點點頭。
賈詡便離開了崇德殿。
緊接著,劉文又說道:“杜氏一族之前承包了河陽到共縣的運河開鑿,這件事重新商議。”
“臣,杜畿有奏!”
“說。”
杜畿現在剛給靈州運送完一批物資,剛領受了少府丞,他們家這一脈倒是很幹淨,所以並沒有出事,賦稅是按時繳納,也沒有隱戶。
這也是為什麽,他才三十歲不到就已經做到了比千石的官職。
杜畿緩緩上前,跪在高台階下,鄭重地行了禮,“此事,劉司隸既然已經允諾我杜氏監修運河,那還是讓我杜氏戴罪立功吧!”
“建成之後,我杜氏願意舍棄分利二十年。”
十年的分利,也足夠彌補不少了。
但原來可是三十年的分利!
劉文看著杜畿,歎了口氣,其實杜畿的背後也有挺多人誇讚的。
在之前治理鄭縣的時候頗有政績,這次又完成了靈州運送物資的事情,升到少府丞也是足夠了。
裴茂對他也是有些讚譽,劉文還是希望能用他的。
現在他站出來,說要接著杜氏的事情繼續做下去,而且讓利了這麽多,劉文沒有拒絕的理由。
劉文沉吟了一會兒,看著杜畿,“杜氏願意接手,那就接手,讓利就不必了,杜氏一族還是有與伯侯一樣的報國誌士,但萬萬以此為戒,日後為國為民!”
“諾!”
杜畿又拜謝了一下劉文,就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而剛才的最後一句話,並不隻是對杜氏,還有其他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