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和荀采聊著,荀攸匆匆送了拜帖來了,帖子上麵說了兩個字,棉衣。
第一件正經的棉衣已經打了一個樣,現在也馬上是十月了,冬天就要來了,棉衣正好能開始發揮作用。
帶著荀采到了書房裏麵,荀攸沒一會兒也到了,看著荀攸送來的棉衣,雖然粗糙了一些,但大體上還是滿意的。
劉文伸手接來摸摸,軟乎乎的,已經達到他的預期了。
劉文滿意的點點頭,“大約能趕製多少件出來?”
“需要點時間,今年種的不是很多,但應該足夠兩千件的。”
劉文聽著荀攸半開玩笑的語氣,也是笑了起來。
荀攸嘿嘿的憨笑著,“今年也算是忙活了一下,布置了不少,今年也是第一次,明年就好了,明年還可以多收一些地,到時候用那些地去種。”
棉花對土地的要求相對來說不是很複雜,那些種棉花的人也沒提到過棉花有什麽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水,然後草木灰。
草木灰的話,劉文的推測是大約是缺鉀元素。
草木灰裏麵植物需要比較大的就是鉀元素了,但也不知道推測的對不對,反正今年給棉花的是特製的肥料,加了比較多的鹽。
劉文想了會兒,“今年先這樣,這個技術,也沒必要保存了。”
雖然韓融一再說要他保護這些好東西,但是棉花這個他隻是開發出來而已,作為觀賞的話,益州那邊早已經有人開始種植了,也算不上保密了。
荀攸笑了起來,“前幾日,韓先生就來找在下,問到主公手裏還有多少像肥料、造紙術這樣的好東西,可別讓主公全給說出去了。”
“在下當時就說,這事情跟主公說才行,跟我說沒用。”
然後韓融就直接找到了劉文,讓他別到處去說這些東西。
劉文吸了口氣,想了想,自己放出去的東西其實還不隻是肥料,還有常山火。
這玩意可比火石好用多了,隨時能用的火源,要是劉文不放出去,隻怕也能賺不少錢呢。
隻是劉文的心裏更關心那些老百姓,常山火製作簡單,剛放出不到半年,一個簡易版本的常山火就流傳了起來,隻是效果會差一些,但也是一個隨身的火源。
而劉文這個曾經的常山王的名字也在民間傳了起來,畢竟這玩意真的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了。
荀攸拿出了一張紙,遞給了劉文,“這是今年我們收起來的土地,主要是在南陽附近,有不少小世家都賣田地了。”
劉文粗略的看了一眼,大多都是好田地,花的價錢也差不多少了兩成,還是不錯的。
又是三十萬畝的入賬,加上那些無主的還在統計,估計也還會不少。
畢竟不少人家也還是跑了的,沒有選擇相信朝廷,隻怕現在要後悔死了吧?
劉文一邊想著,一邊把紙上的數據算了算,“算了,你跟文若處理吧,我這不會算賬了。”
已經快一百五十萬畝地了,這真的沒法算賬了,超過了劉文的負荷,
荀攸嗬嗬笑著,把紙收了迴來,“諾!”
“對了,我打算這幾天祭祀完休朝,不有個十多天嗎?我打算去一趟潁川。”
劉文說完,看著荀攸,“你也別那麽拘著,我們也算是一家人,女荀好歹是還是你姑姑呢。”
荀攸撓撓頭,荀采也笑了起來。
這麽算起來,劉文都算是他長輩了,誰讓他家是長房,輩分太小了。
劉文看著,哈哈笑著。
荀攸歎了口氣,的確算是一家人。
還沒等他們商量好怎麽安排的事情,許褚匆匆衝了進來,“主公,伯獻公去世了,早上的事情。”
楊賜去世了!
劉文歎了口氣,這位大人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弘農楊氏也是大士族,這次他去世,總得好好安排一下了。
劉文想了會兒,看著荀攸,“之前重臣去世,最高的規格是什麽?”
“皇家賜棺木,陪葬錢,百官送行,差不多這樣。”荀攸想了一會兒,緩緩說道。
劉文點點頭,“那就讓將作大匠去上林苑裏麵找個好點的做棺木給他送去,伯喈公也在,請他寫一篇祭文,再請慈明先生寫一副碑文吧。”
當世兩個大家為他寫祭文和碑文,又有皇家棺木,這個待遇是不錯的了。
劉文想了一會兒,“再給他弄個千戶侯?”
“也可以。”
雒陽附近千戶以上的封地,還真不多,劉文拿出地圖,左右看看,最後還是給了他一個平陰侯,萬戶侯的列侯爵位,不過侯爵隻能傳一代,也就是楊彪過後就沒了。
劉文跟荀攸商量完,也差不多了。
很快,蔡邕和韓融就到了,接著是幾個機要大臣,都來詢問,隨後一一吩咐了事情。
正好也是趕上立冬休朝到冬至,也還有時間去準備準備。
因為楊賜去世了,劉文也不好這個時候帶著荀采去潁川了,還得去慰問一下弘農楊氏呢。
但既然說了要帶荀采出去走走,那就得出去走走。
處理完了事情,又是快中午,本來還想和荀采好好聊聊的,現在隻能在家裏好好聊聊了。
荀采也不是無理取鬧的人,楊賜德高望重,跟荀爽也算是有一些交情,這會兒還是需要尊重一下的。
下午,劉文親自去選定了作為棺木的大樹,這可是皇家園林的木頭,分量可是不一樣的。
隨後是搞定碑文和祭文的事情,蔡邕和荀爽都一口答應了下來,這也沒什麽應該推辭的,至少他們也算是舊友了,這個時候推辭,顯得很不合適。
劉文也知道他們不會推辭,加上兩人的身份,所以才請他們來寫祭文和碑文。
這種事情,總得找一個身份和能力相當的人才行,其他的人,都有些不合適。
劉文還沒處理完這邊的事情,那邊公孫瓚的軍報就迴來了。
一邊看著,劉文一邊念叨著,“這個公孫瓚確實有些本事啊,張純那邊這就扛不住了?”
劉文有些意外了,原以為張純帶著那五萬人能多扛住一段時間呢,結果這還沒一個月呢就堅持不下來了。
公孫瓚已經拿下了幾個城迴來了,現在正在繼續進攻剩下的幾個城,按照這個進度估計,現在那邊幾個城應該都迴來了。
公孫瓚這個時候寫這麽一封軍報迴來,是想要問什麽?還是例行公事?
劉文隨即讓人去把盧植請了過來,要說軍事方麵的問題,現在在雒陽的隻有盧植能說得上幾句了。
很快,盧植就趕到了雒陽別苑,一邊的侍女為盧植上了茶水。
先是閑談了一會兒,劉文才把公孫瓚的信推到了盧植的麵前。
看著是一副簡簡單單的軍報,但盧植立馬就皺起了眉頭,看了一眼落款的時間,“這是加急的吧?三天前的軍報?”
但按照計劃,這份軍報應該是明天到,那才是例行迴報的時間。
這個時候,公孫瓚送了一封例行公事的戰報,那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字裏行間,公孫瓚都隻在說張純和烏桓怎麽怎麽弱,怎麽怎麽好打。
雖然沒有說要怎麽樣,但劉文和盧植哪裏不知道他想做什麽!
隻是,烏桓真的那麽弱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烏桓騎兵當年可是號稱天下名騎的存在,實力怎麽可能會弱?
隻是碰到了裝備精良,又善於用兵的幾個人,還有守城並非他們的長處,這才讓他們的戰事有些難以進行。
劉文看著盧植,“盧尚書,你覺得他會怎麽做?”
“估計是,想直接擒王?”盧植挑了挑眉頭。
公孫瓚雖然自大,但不代表他是傻子,這個時候擒王就是最好的選擇,隻要拿下烏桓大人丘力居,那事情就很容易辦好了。
而且,那些部落首領沒了丘力居做頭,他們的互相之間就很容易被分崩離析。
劉文看出來了,盧植也看出來了,所以盧植在思考可行性。
良久之後,盧植卻手一指,“老夫雖然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但老夫猜想,公孫將軍是想直接突襲丘力居的大營吧?”
劉文想的也是,否則不會這麽急匆匆的送來一封軍報像是特意怕劉文下命令讓他駐守一樣。
匆匆就把軍報送來,應該是害怕後麵沒時間處理軍報的事情。
隻是計劃沒有說,也不敢延誤軍機,所以送信的人並不知道情況,還是按照時間送來了。
而且因為是加急的,送信的人真的加急了,這才提前了幾天送到劉文的手中。
隻是現在劉文手中細算起來,擅長騎兵的隻有趙雲和關羽。
他們倆的確可以出戰,但動靜太大,反而不好。
最好隻要找一個沒有名氣,沒有資曆,但卻能帶領騎兵的人。
這支隊伍不需要多少人,隻要兩千人就行。
北軍五營中的越騎營是漢人騎兵的精銳所在,都是重甲騎兵,戰馬也都是精心飼養的,長途跋涉能力和負重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帶著這支軍隊去幫公孫瓚查缺補漏才行,要嚴防斬草不除根的事情發生。
盧植看著劉文的眼睛,看著他一直盯著這個地圖,看著外域的這個地方。
烏桓部落也算不錯,加起來的土地麵積也就一個州大小。
但人口數量不行,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人口。
可是,人口和土地,誰嫌棄多?
如今他剛剛輔政,他需要積累威望,以後隻要朝臣一片順意,讓他可以名正言順的繼位,那就行了,其餘的,他不關注。
而且這個時候大漢沒有那麽多的人口,現在盤算下來,也不過兩千五百多萬,得盡量增加人口基數 才行。
戰爭是掠奪人口的不錯方式,可以短時間內增添人口。
而該如何發動戰爭,這不就是現成的契機嗎?
盧植看著劉文的眼睛,從他的眼睛裏看出了火焰,也立馬點燃了盧植的內心。
要是劉宏能有劉文一半的雄心,大漢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許褚緩緩走了進來,“主公,外麵來了一個人,說是雁門來的,是主公喊他來的。”
許褚說著,看向了劉文。
劉文想了一會兒,一拍手,“正好,他來了,或許可以幫上忙!”
“讓他進來吧,我正好有事要交代他!”
他手裏是沒有合適的騎兵將領了,這人雖然年輕,但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沒多久,盧植正在跟劉文分析著那邊可能的局勢,一個少年就走了進來。
“張遼張文遠,拜見劉司隸!”
劉文看著,也算是初次見麵了,劉文嗬嗬笑著,“你還真不好請啊,從去年我就在說了,到現在你才過來。”
張遼不知道該怎麽迴應,因為劉文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在請他上麵,連他兄長都開始勸他是不是接受劉文的招攬。
剛巧趕上劉宏駕崩,張遼猶豫了,又聽說劉文開始輔政,剛要來,又聽說南陽蝗災,又迴去了。
這段時間,張遼實在不想等,就直接過來了。
劉文立馬示意他到跟前來,“馬術怎麽樣?”
“自幼便會。”
張遼理所應當地說著。
並州尚胡風,又經常被人掠奪,騎馬是基本的素質。
而張遼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臂力過人,又能吃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劉文示意盧植看看,他看過的將軍多,看看這個少年有沒有潛力。。
盧植仔細打量了一番,“看著不錯,是個不錯的人選。”
“那好,那就這麽定下來了!”劉文一拍手,讓張遼有些蒙圈,這是怎麽了,好像有事等著自己?
兵和將都有了,那就是計劃的問題了,看看該如何去給公孫瓚他們策應。
畢竟這一大塊地方,可不是小地方,可得小心一些!
如今鮮卑蹇曼還在處理內部事務,估計也沒有時間去處理烏桓的事情,附近幾個國家得敲打一下,讓他們本分一些,這樣算下來,還是得派出一個能鎮得住的大將軍才行。
而這樣的人,劉文手裏還有兩個。
公孫瓚還不知道劉文已經在策應他了,和徐福商量完後,正在積極的想要爭取機會,現在主事的將軍可不是他。
第一件正經的棉衣已經打了一個樣,現在也馬上是十月了,冬天就要來了,棉衣正好能開始發揮作用。
帶著荀采到了書房裏麵,荀攸沒一會兒也到了,看著荀攸送來的棉衣,雖然粗糙了一些,但大體上還是滿意的。
劉文伸手接來摸摸,軟乎乎的,已經達到他的預期了。
劉文滿意的點點頭,“大約能趕製多少件出來?”
“需要點時間,今年種的不是很多,但應該足夠兩千件的。”
劉文聽著荀攸半開玩笑的語氣,也是笑了起來。
荀攸嘿嘿的憨笑著,“今年也算是忙活了一下,布置了不少,今年也是第一次,明年就好了,明年還可以多收一些地,到時候用那些地去種。”
棉花對土地的要求相對來說不是很複雜,那些種棉花的人也沒提到過棉花有什麽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水,然後草木灰。
草木灰的話,劉文的推測是大約是缺鉀元素。
草木灰裏麵植物需要比較大的就是鉀元素了,但也不知道推測的對不對,反正今年給棉花的是特製的肥料,加了比較多的鹽。
劉文想了會兒,“今年先這樣,這個技術,也沒必要保存了。”
雖然韓融一再說要他保護這些好東西,但是棉花這個他隻是開發出來而已,作為觀賞的話,益州那邊早已經有人開始種植了,也算不上保密了。
荀攸笑了起來,“前幾日,韓先生就來找在下,問到主公手裏還有多少像肥料、造紙術這樣的好東西,可別讓主公全給說出去了。”
“在下當時就說,這事情跟主公說才行,跟我說沒用。”
然後韓融就直接找到了劉文,讓他別到處去說這些東西。
劉文吸了口氣,想了想,自己放出去的東西其實還不隻是肥料,還有常山火。
這玩意可比火石好用多了,隨時能用的火源,要是劉文不放出去,隻怕也能賺不少錢呢。
隻是劉文的心裏更關心那些老百姓,常山火製作簡單,剛放出不到半年,一個簡易版本的常山火就流傳了起來,隻是效果會差一些,但也是一個隨身的火源。
而劉文這個曾經的常山王的名字也在民間傳了起來,畢竟這玩意真的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了。
荀攸拿出了一張紙,遞給了劉文,“這是今年我們收起來的土地,主要是在南陽附近,有不少小世家都賣田地了。”
劉文粗略的看了一眼,大多都是好田地,花的價錢也差不多少了兩成,還是不錯的。
又是三十萬畝的入賬,加上那些無主的還在統計,估計也還會不少。
畢竟不少人家也還是跑了的,沒有選擇相信朝廷,隻怕現在要後悔死了吧?
劉文一邊想著,一邊把紙上的數據算了算,“算了,你跟文若處理吧,我這不會算賬了。”
已經快一百五十萬畝地了,這真的沒法算賬了,超過了劉文的負荷,
荀攸嗬嗬笑著,把紙收了迴來,“諾!”
“對了,我打算這幾天祭祀完休朝,不有個十多天嗎?我打算去一趟潁川。”
劉文說完,看著荀攸,“你也別那麽拘著,我們也算是一家人,女荀好歹是還是你姑姑呢。”
荀攸撓撓頭,荀采也笑了起來。
這麽算起來,劉文都算是他長輩了,誰讓他家是長房,輩分太小了。
劉文看著,哈哈笑著。
荀攸歎了口氣,的確算是一家人。
還沒等他們商量好怎麽安排的事情,許褚匆匆衝了進來,“主公,伯獻公去世了,早上的事情。”
楊賜去世了!
劉文歎了口氣,這位大人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弘農楊氏也是大士族,這次他去世,總得好好安排一下了。
劉文想了會兒,看著荀攸,“之前重臣去世,最高的規格是什麽?”
“皇家賜棺木,陪葬錢,百官送行,差不多這樣。”荀攸想了一會兒,緩緩說道。
劉文點點頭,“那就讓將作大匠去上林苑裏麵找個好點的做棺木給他送去,伯喈公也在,請他寫一篇祭文,再請慈明先生寫一副碑文吧。”
當世兩個大家為他寫祭文和碑文,又有皇家棺木,這個待遇是不錯的了。
劉文想了一會兒,“再給他弄個千戶侯?”
“也可以。”
雒陽附近千戶以上的封地,還真不多,劉文拿出地圖,左右看看,最後還是給了他一個平陰侯,萬戶侯的列侯爵位,不過侯爵隻能傳一代,也就是楊彪過後就沒了。
劉文跟荀攸商量完,也差不多了。
很快,蔡邕和韓融就到了,接著是幾個機要大臣,都來詢問,隨後一一吩咐了事情。
正好也是趕上立冬休朝到冬至,也還有時間去準備準備。
因為楊賜去世了,劉文也不好這個時候帶著荀采去潁川了,還得去慰問一下弘農楊氏呢。
但既然說了要帶荀采出去走走,那就得出去走走。
處理完了事情,又是快中午,本來還想和荀采好好聊聊的,現在隻能在家裏好好聊聊了。
荀采也不是無理取鬧的人,楊賜德高望重,跟荀爽也算是有一些交情,這會兒還是需要尊重一下的。
下午,劉文親自去選定了作為棺木的大樹,這可是皇家園林的木頭,分量可是不一樣的。
隨後是搞定碑文和祭文的事情,蔡邕和荀爽都一口答應了下來,這也沒什麽應該推辭的,至少他們也算是舊友了,這個時候推辭,顯得很不合適。
劉文也知道他們不會推辭,加上兩人的身份,所以才請他們來寫祭文和碑文。
這種事情,總得找一個身份和能力相當的人才行,其他的人,都有些不合適。
劉文還沒處理完這邊的事情,那邊公孫瓚的軍報就迴來了。
一邊看著,劉文一邊念叨著,“這個公孫瓚確實有些本事啊,張純那邊這就扛不住了?”
劉文有些意外了,原以為張純帶著那五萬人能多扛住一段時間呢,結果這還沒一個月呢就堅持不下來了。
公孫瓚已經拿下了幾個城迴來了,現在正在繼續進攻剩下的幾個城,按照這個進度估計,現在那邊幾個城應該都迴來了。
公孫瓚這個時候寫這麽一封軍報迴來,是想要問什麽?還是例行公事?
劉文隨即讓人去把盧植請了過來,要說軍事方麵的問題,現在在雒陽的隻有盧植能說得上幾句了。
很快,盧植就趕到了雒陽別苑,一邊的侍女為盧植上了茶水。
先是閑談了一會兒,劉文才把公孫瓚的信推到了盧植的麵前。
看著是一副簡簡單單的軍報,但盧植立馬就皺起了眉頭,看了一眼落款的時間,“這是加急的吧?三天前的軍報?”
但按照計劃,這份軍報應該是明天到,那才是例行迴報的時間。
這個時候,公孫瓚送了一封例行公事的戰報,那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字裏行間,公孫瓚都隻在說張純和烏桓怎麽怎麽弱,怎麽怎麽好打。
雖然沒有說要怎麽樣,但劉文和盧植哪裏不知道他想做什麽!
隻是,烏桓真的那麽弱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烏桓騎兵當年可是號稱天下名騎的存在,實力怎麽可能會弱?
隻是碰到了裝備精良,又善於用兵的幾個人,還有守城並非他們的長處,這才讓他們的戰事有些難以進行。
劉文看著盧植,“盧尚書,你覺得他會怎麽做?”
“估計是,想直接擒王?”盧植挑了挑眉頭。
公孫瓚雖然自大,但不代表他是傻子,這個時候擒王就是最好的選擇,隻要拿下烏桓大人丘力居,那事情就很容易辦好了。
而且,那些部落首領沒了丘力居做頭,他們的互相之間就很容易被分崩離析。
劉文看出來了,盧植也看出來了,所以盧植在思考可行性。
良久之後,盧植卻手一指,“老夫雖然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但老夫猜想,公孫將軍是想直接突襲丘力居的大營吧?”
劉文想的也是,否則不會這麽急匆匆的送來一封軍報像是特意怕劉文下命令讓他駐守一樣。
匆匆就把軍報送來,應該是害怕後麵沒時間處理軍報的事情。
隻是計劃沒有說,也不敢延誤軍機,所以送信的人並不知道情況,還是按照時間送來了。
而且因為是加急的,送信的人真的加急了,這才提前了幾天送到劉文的手中。
隻是現在劉文手中細算起來,擅長騎兵的隻有趙雲和關羽。
他們倆的確可以出戰,但動靜太大,反而不好。
最好隻要找一個沒有名氣,沒有資曆,但卻能帶領騎兵的人。
這支隊伍不需要多少人,隻要兩千人就行。
北軍五營中的越騎營是漢人騎兵的精銳所在,都是重甲騎兵,戰馬也都是精心飼養的,長途跋涉能力和負重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帶著這支軍隊去幫公孫瓚查缺補漏才行,要嚴防斬草不除根的事情發生。
盧植看著劉文的眼睛,看著他一直盯著這個地圖,看著外域的這個地方。
烏桓部落也算不錯,加起來的土地麵積也就一個州大小。
但人口數量不行,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人口。
可是,人口和土地,誰嫌棄多?
如今他剛剛輔政,他需要積累威望,以後隻要朝臣一片順意,讓他可以名正言順的繼位,那就行了,其餘的,他不關注。
而且這個時候大漢沒有那麽多的人口,現在盤算下來,也不過兩千五百多萬,得盡量增加人口基數 才行。
戰爭是掠奪人口的不錯方式,可以短時間內增添人口。
而該如何發動戰爭,這不就是現成的契機嗎?
盧植看著劉文的眼睛,從他的眼睛裏看出了火焰,也立馬點燃了盧植的內心。
要是劉宏能有劉文一半的雄心,大漢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許褚緩緩走了進來,“主公,外麵來了一個人,說是雁門來的,是主公喊他來的。”
許褚說著,看向了劉文。
劉文想了一會兒,一拍手,“正好,他來了,或許可以幫上忙!”
“讓他進來吧,我正好有事要交代他!”
他手裏是沒有合適的騎兵將領了,這人雖然年輕,但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沒多久,盧植正在跟劉文分析著那邊可能的局勢,一個少年就走了進來。
“張遼張文遠,拜見劉司隸!”
劉文看著,也算是初次見麵了,劉文嗬嗬笑著,“你還真不好請啊,從去年我就在說了,到現在你才過來。”
張遼不知道該怎麽迴應,因為劉文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在請他上麵,連他兄長都開始勸他是不是接受劉文的招攬。
剛巧趕上劉宏駕崩,張遼猶豫了,又聽說劉文開始輔政,剛要來,又聽說南陽蝗災,又迴去了。
這段時間,張遼實在不想等,就直接過來了。
劉文立馬示意他到跟前來,“馬術怎麽樣?”
“自幼便會。”
張遼理所應當地說著。
並州尚胡風,又經常被人掠奪,騎馬是基本的素質。
而張遼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臂力過人,又能吃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劉文示意盧植看看,他看過的將軍多,看看這個少年有沒有潛力。。
盧植仔細打量了一番,“看著不錯,是個不錯的人選。”
“那好,那就這麽定下來了!”劉文一拍手,讓張遼有些蒙圈,這是怎麽了,好像有事等著自己?
兵和將都有了,那就是計劃的問題了,看看該如何去給公孫瓚他們策應。
畢竟這一大塊地方,可不是小地方,可得小心一些!
如今鮮卑蹇曼還在處理內部事務,估計也沒有時間去處理烏桓的事情,附近幾個國家得敲打一下,讓他們本分一些,這樣算下來,還是得派出一個能鎮得住的大將軍才行。
而這樣的人,劉文手裏還有兩個。
公孫瓚還不知道劉文已經在策應他了,和徐福商量完後,正在積極的想要爭取機會,現在主事的將軍可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