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典的話讓蔡邕心生疑竇,雖然不在三互法之內,但他們確實跟劉文都或多或少沾著關係。
尤其是劉備,不管是他同門的公孫瓚還是他的老師盧植,都是跟劉文有過交情的人,劉備跟公孫瓚還去過常山,跟劉文密聊過。
這樣的人也能去做劉文名下郡國的國相?
蔡琰想著,立馬到了蔡邕的身邊,“阿翁,我們去吧?阿母因為東躲西藏,都已經……”
“妹妹現在還隻有八九歲,衣服一年都換不了幾件,我們一家如今能再被陛下起用,已是上天垂青了。”
蔡邕摸了摸蔡琰的秀發,事情哪有這麽簡單?
不過,現在的他除了數萬的藏書,確實有些窮困潦倒,要不是顧雍時常接濟,他也沒有這樣安逸的日子。
“行吧。”
畢竟是去劉文的地方,劉文跟他們家還是有些關係的。
而得到了應允的宋典,還是笑著,“那在下迴去複命了,蔡公是大家,應該不會欺瞞我這麽一個宦者吧?”
“請迴吧,老夫收拾好,就會去的,不會騙人的。”蔡邕收好了詔書,轉身進去了。
蔡琰笑著跟在父親的身邊,也走了進去。
陸康收到詔書之後,帶著子侄就離開了廬江,速度比蔡邕還快,但要說最快的還是劉備了。
本就在安熹縣,收到詔令立馬帶著張飛和簡雍去上任了。
劉文也沒去各地去迎接自己的國相,他在意的隻有馬上要來的蔡邕一家人,還有他得去並州了。
董夫人坐在馬車上,看著身邊的劉文,有些意外。
“大王帶妾去並州?”
在她看來,這一個月的時間,荀采天天粘著劉文,已經到了如膠似漆一般,劉文“出差”,應該帶著荀采吧?
劉文倒沒說什麽,隻是笑著說道:“家裏有褚燕在,我放心。”
一路上,不少人都是往著常山的方向去的,都是流民,拖家帶口的去常山。
劉文歎了口氣,戰爭和亂世,遭殃的永遠是最底層的百姓,加上世家豪族吞並田地,又不肯放低抽租,隻顧著自己的利益,這些人,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相反,在常山,劉文給自己的農戶每一家都配置好了肥料,雖然他的抽租也不低,十稅三,比官家的十稅一要高,但他一畝地產出高啊。
而且,他就是大地主,那些農戶不需要擔心沒有地可以種,多了人口也不怕,可以去登記一下,多領一些地。
在常山,隻要肯勞動,就能養活自己一家。
董夫人看著劉文的樣子,沒有多說話。
不到一天的功夫,一行人就趕到了沾縣,又花了一天的時間才趕到晉陽城。
張懿騎著棕色大馬站在城外,看到三乘的車駕到了,前前後後千餘人護著,立馬笑著下馬相迎。
“常山王,你可算是來了!”
劉文笑著下了馬車,跟張懿走在了一起,“張刺史,這次來,什麽王不王的,我也隻是一個護軍,還得聽張刺史的命令呢。”
張懿打著哈哈,指揮劉文?劉文嘴上說隻是一個護軍,但畢竟王爵在身,也就是客氣話。
進了晉陽城,張懿讓人擺上了酒宴。
“大王別介意,並州苦寒,隻是牛羊多。”
劉文點點頭,酒的味道也差,沒有他的酒好喝,但牛羊肉是挺多的,六樣菜,五樣都是牛羊的肉。
董夫人也單獨開了一個席,坐在劉文的身邊。
張懿看了一眼董夫人,“似乎認識?”
“家父河東太守。”
劉文也點點頭。
張懿輕笑了一下,“過兩天,董太守也要來,商量出兵的事情。”
而董夫人則是看了一眼劉文,不是說,可以把她的父親調迴西涼嗎?
但是劉文沒有給她迴應。
這件事,也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劉宏不願意放他迴去。
張懿敬了一杯給劉文,笑著說道:“並州不事農耕,每年都得靠從附近購買糧食才能填飽肚子,這次出兵,還得大王鼎力相助了。”
劉文硬撐著喝完一杯,有些滋滋嘴,“這個是應該的,都是大漢臣民,為大漢貢獻一些,是我等應當為的。”
說著,劉文又問道:“不知道,這次我們有多少兵馬?”
“五萬兵,董太守也會帶著兩萬人來,一共是七萬兵。”
張懿說完,劉文就開始盤算消耗了。
七萬人,一個人一個月大約是三石的糧食,一個月就是二十一萬石左右,現在是二月初,他手裏的糧食最多支撐到八月,八月的話,就能陸續開始收割了。
這樣算下來,糧草供應倒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而且糧草也不全是糧食,他們還是會就地補給,所以這個倒是問題不大,也幸好之前甄氏提供了三十億的借款,不然還真是有些支撐不住。
等今年撐過去,劉文手裏的資金就能動起來了,一切也就好轉了。
一邊想著,劉文一邊看著張懿,緩緩說道:“糧草不是問題。”
就算是沒有朝廷的支援,他也能支撐得住大軍的消耗。
張懿也知道劉文的意思,糧草不是問題,怎麽打才是問題。
張懿左右看看,“我們這一群人都是莽夫,想著,等董太守來了,再一起想想辦法。”
意思就是說,現在還沒作戰計劃?
劉文忍住想打人的衝動,畢竟自己打不過。
這都二月初了,還沒個作戰計劃的?
劉文想了一會兒,“行,那孤給你請個人來。”
另外,董卓來了,那賈詡也就來了,到時候,大不了拿著刀逼著賈詡出計謀。
劉文對身邊的隨從小聲說著什麽,然後隨從離開沒一會兒,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就到了劉文的身邊。
“沮授,公與,頗有智謀,張刺史聽聽他的謀劃吧?”
張懿打量了一下沮授,有些麵生沒見過,而且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能有什麽計謀?
張懿笑了一下,也不好駁了劉文的麵子,便問了一句,“他是冀州人士?之前擔任什麽官職的?”
“縣令。”
張懿看著沮授,又看看劉文,兩個人在他看來都是毛頭小子,能有什麽計謀呢?
尤其是劉備,不管是他同門的公孫瓚還是他的老師盧植,都是跟劉文有過交情的人,劉備跟公孫瓚還去過常山,跟劉文密聊過。
這樣的人也能去做劉文名下郡國的國相?
蔡琰想著,立馬到了蔡邕的身邊,“阿翁,我們去吧?阿母因為東躲西藏,都已經……”
“妹妹現在還隻有八九歲,衣服一年都換不了幾件,我們一家如今能再被陛下起用,已是上天垂青了。”
蔡邕摸了摸蔡琰的秀發,事情哪有這麽簡單?
不過,現在的他除了數萬的藏書,確實有些窮困潦倒,要不是顧雍時常接濟,他也沒有這樣安逸的日子。
“行吧。”
畢竟是去劉文的地方,劉文跟他們家還是有些關係的。
而得到了應允的宋典,還是笑著,“那在下迴去複命了,蔡公是大家,應該不會欺瞞我這麽一個宦者吧?”
“請迴吧,老夫收拾好,就會去的,不會騙人的。”蔡邕收好了詔書,轉身進去了。
蔡琰笑著跟在父親的身邊,也走了進去。
陸康收到詔書之後,帶著子侄就離開了廬江,速度比蔡邕還快,但要說最快的還是劉備了。
本就在安熹縣,收到詔令立馬帶著張飛和簡雍去上任了。
劉文也沒去各地去迎接自己的國相,他在意的隻有馬上要來的蔡邕一家人,還有他得去並州了。
董夫人坐在馬車上,看著身邊的劉文,有些意外。
“大王帶妾去並州?”
在她看來,這一個月的時間,荀采天天粘著劉文,已經到了如膠似漆一般,劉文“出差”,應該帶著荀采吧?
劉文倒沒說什麽,隻是笑著說道:“家裏有褚燕在,我放心。”
一路上,不少人都是往著常山的方向去的,都是流民,拖家帶口的去常山。
劉文歎了口氣,戰爭和亂世,遭殃的永遠是最底層的百姓,加上世家豪族吞並田地,又不肯放低抽租,隻顧著自己的利益,這些人,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相反,在常山,劉文給自己的農戶每一家都配置好了肥料,雖然他的抽租也不低,十稅三,比官家的十稅一要高,但他一畝地產出高啊。
而且,他就是大地主,那些農戶不需要擔心沒有地可以種,多了人口也不怕,可以去登記一下,多領一些地。
在常山,隻要肯勞動,就能養活自己一家。
董夫人看著劉文的樣子,沒有多說話。
不到一天的功夫,一行人就趕到了沾縣,又花了一天的時間才趕到晉陽城。
張懿騎著棕色大馬站在城外,看到三乘的車駕到了,前前後後千餘人護著,立馬笑著下馬相迎。
“常山王,你可算是來了!”
劉文笑著下了馬車,跟張懿走在了一起,“張刺史,這次來,什麽王不王的,我也隻是一個護軍,還得聽張刺史的命令呢。”
張懿打著哈哈,指揮劉文?劉文嘴上說隻是一個護軍,但畢竟王爵在身,也就是客氣話。
進了晉陽城,張懿讓人擺上了酒宴。
“大王別介意,並州苦寒,隻是牛羊多。”
劉文點點頭,酒的味道也差,沒有他的酒好喝,但牛羊肉是挺多的,六樣菜,五樣都是牛羊的肉。
董夫人也單獨開了一個席,坐在劉文的身邊。
張懿看了一眼董夫人,“似乎認識?”
“家父河東太守。”
劉文也點點頭。
張懿輕笑了一下,“過兩天,董太守也要來,商量出兵的事情。”
而董夫人則是看了一眼劉文,不是說,可以把她的父親調迴西涼嗎?
但是劉文沒有給她迴應。
這件事,也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劉宏不願意放他迴去。
張懿敬了一杯給劉文,笑著說道:“並州不事農耕,每年都得靠從附近購買糧食才能填飽肚子,這次出兵,還得大王鼎力相助了。”
劉文硬撐著喝完一杯,有些滋滋嘴,“這個是應該的,都是大漢臣民,為大漢貢獻一些,是我等應當為的。”
說著,劉文又問道:“不知道,這次我們有多少兵馬?”
“五萬兵,董太守也會帶著兩萬人來,一共是七萬兵。”
張懿說完,劉文就開始盤算消耗了。
七萬人,一個人一個月大約是三石的糧食,一個月就是二十一萬石左右,現在是二月初,他手裏的糧食最多支撐到八月,八月的話,就能陸續開始收割了。
這樣算下來,糧草供應倒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而且糧草也不全是糧食,他們還是會就地補給,所以這個倒是問題不大,也幸好之前甄氏提供了三十億的借款,不然還真是有些支撐不住。
等今年撐過去,劉文手裏的資金就能動起來了,一切也就好轉了。
一邊想著,劉文一邊看著張懿,緩緩說道:“糧草不是問題。”
就算是沒有朝廷的支援,他也能支撐得住大軍的消耗。
張懿也知道劉文的意思,糧草不是問題,怎麽打才是問題。
張懿左右看看,“我們這一群人都是莽夫,想著,等董太守來了,再一起想想辦法。”
意思就是說,現在還沒作戰計劃?
劉文忍住想打人的衝動,畢竟自己打不過。
這都二月初了,還沒個作戰計劃的?
劉文想了一會兒,“行,那孤給你請個人來。”
另外,董卓來了,那賈詡也就來了,到時候,大不了拿著刀逼著賈詡出計謀。
劉文對身邊的隨從小聲說著什麽,然後隨從離開沒一會兒,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就到了劉文的身邊。
“沮授,公與,頗有智謀,張刺史聽聽他的謀劃吧?”
張懿打量了一下沮授,有些麵生沒見過,而且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能有什麽計謀?
張懿笑了一下,也不好駁了劉文的麵子,便問了一句,“他是冀州人士?之前擔任什麽官職的?”
“縣令。”
張懿看著沮授,又看看劉文,兩個人在他看來都是毛頭小子,能有什麽計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