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傑見皇上看福臨的眼光很是溫柔,突然想起林月對他說的話,你如果一定要站隊,就站在九皇子一邊。
雖然劉奕傑不知道林月為什麽要讓他站在九皇子一邊,但在劉奕傑心目中,已經奠定了聽林月的話沒錯的意識,隻要是林月說的,不要問為什麽,照做就是了。
劉奕傑見禮部尚書對甘露任廣濟寺方丈表示反對,豪格又當麵力挺杜文,大臣們一邊倒的對豪格表忠心,劉奕傑原本不願意站隊的,現在見福臨孤立無援,他就跨前一步,向皇上一揖,啟稟皇上,六月初八那天廣濟寺祈雨引發天怒,民眾被雷擊,死傷多人,山火蔓延造成民間財產巨大損失,民間原本就有傳聞,六月初八這天發生災禍,是因為廣濟寺二休住持將甘露趕出寺院,得罪雷公電母後遭受的懲罰。既然廣濟寺二休住持將甘露趕出寺院,已經在雷公電母心中惹起憤恨,寺院惹怒天神的憤恨沒有得到處罰,他們的女兒遭受寺院不公正待遇,也沒有得到安撫,勢必留下隱患,所以,下官認為,應該采納固倫九皇子的建議,欽定甘露為廣濟寺方丈,隻要甘露任了方丈,雷公電母就會消氣,也就沒有了後患。
皇上一聽,趕緊問劉奕傑,朕同意欽定甘露為方丈,但甘露是個尼姑,尼姑能不能任方丈?
劉奕傑向皇上又是一揖,下官認為皇上對此不必顧慮,如果雷公電母跌落人間的是個兒子,兒子在廣濟寺作了和尚,欽定和尚為方丈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雷公電母跌落人間的是個女兒,如果雷公電母的兒子可以作方丈,但女兒不可以做方丈,雷公電母必定會為女兒打抱不平。
雷公電母會為女兒不能做方丈打抱不平?不僅大臣們愕然,黃台吉也愕然!
劉奕傑說,因為天庭是沒有男尊女卑的,女神按照天庭的分工,與男神一樣分管天上的大事,比如女媧,不僅是創世女神,還是福佑社稷的正神;比如王母娘娘,是專門掌管不死藥,懲罰邪惡,預警災害的女神;比如電母,是掌管雷鳴前閃電的女神,她不閃電,雷公就不打雷;還有太陽神羲和,月亮神常羲等等,這些都是女神。
劉奕傑清清嗓門,又說,不僅天庭有女神,就是佛界也有女菩薩,比如大家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大行菩薩,文殊菩薩等等。
劉奕傑說完又頓一頓,甘露不是凡胎所生,所以,皇上不用在乎甘露的性別,要在乎甘露的身份,不論從什麽角度講,皇上不拘一格欽定甘露為方丈,這才是皇上應該堅持的原則。
劉奕傑不愧是禦史,引經據典,天上地下,神界佛界一番話,說得黃台吉一個勁點頭,大臣們都向劉奕傑投來驚異而複雜的眼光,他們不在乎劉奕傑說的話是否正確,他們在乎的是,大臣中,隻有劉奕傑公開反對豪格,堅定支持福臨的態度。
豪格還沒聽完劉奕傑的話就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豎起來,額頭上暴起一道道青筋,憤怒地盯著劉奕傑看,是人都看得出來,豪格在強忍著不發火。
福臨則很激動,自己被孤立時,左都禦史站出來,力排眾議,公開支持自己的建議,這是什麽精神?這是正氣凜然的革命精神!福臨出自內心對劉奕傑充滿感激。
但劉奕傑不敢看豪格,不敢看不代表他不知道豪格現在的表情,隻是不敢看罷了。
隻聽黃台吉讚許說,愛卿說的極是,天庭佛界都不計較男女之事,凡間就不應該有如此多的繁文縟節。
福臨見父皇應允了劉奕傑的說法,趕緊再向父皇啟奏,甘露是比丘尼,任了方丈以後不能住在僧尞,還要請父皇撥款,在廣濟寺尼姑庵修建一處供甘露方丈居住的庵殿,賜名甘露庵。
黃台吉點點頭,嗯,福臨心細,想得周到。
黃台吉問,還有什麽需要商議的?
福臨說,還有林月應該得到父皇的賞賜。
黃台吉一驚,林月?黃台吉當然知道林月,是林月救了福臨的命,為了感謝林月,黃台吉曾經頒發聖旨對她進行了賞賜,黃台吉還知道是林月生產的藥治好了他的打擺子病,但絕大多數大臣並不知道福臨說的林月是誰。
福臨說,林月雖然不是朝廷官員,也不是天界神人,她隻是一介草民....。大臣們一聽盡皆嘩然,一介草民怎麽有資格讓皇上賞賜?
黃台吉向大臣們做個稍安勿躁的手勢,大臣們安靜下來。
福臨繼續說,廣濟寺二休住持趕走甘露比丘尼以後,甘露無家可歸,是林月收留了甘露。電母托夢的時候就對我說,要感謝那個收留了我女兒的恩人,所以,請父皇賞賜救了甘露的林月。
哦,大臣們有點懵逼,不過,聽起來這事確實很重要。
福臨說,如果林月沒有收留甘露,到時我們找不到甘露,甘露就不能協助父皇祈雨。
嗯,事情的邏輯是這樣的,沒有甘露協助,黃台吉祈雨是否真的能成功那還兩說,保不齊有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六月初八發生的那種天災。
福臨繼續說,電母要求感謝她,但我們沒有對她表示感謝,豈不又會節外生枝?
黃台吉問,你的意見該怎麽對他表示感謝?
福臨說,林月希望皇上將廣濟寺的禪茶院賞賜給她。
大臣們一聽,又炸了鍋,這個人的胃口好大,居然要廣濟寺的禪茶院?
說到這裏先做個說明,福臨口裏說的她,是女性的林月,黃台吉問話的他,是男性的林月,因為黃台吉一直都自以為林月是個男人,不僅僅黃台吉認為林月是個男人,那些不認識林月的大臣,全都認為救了福臨,又收留了雷公電母女兒的人也應該是個男人。
所以,在這裏隻能用兩個不同性別的字來區分每個人心目中的人物,不是錯別字哈。
雖然禪茶院是廣濟寺的,但禪茶文化屬於禮部對文化管理的範疇,再說,這是廣濟寺的廟產,每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要用來打理官員的,杜文也是二休住持打理官員的重點人物,如果沒有了禪茶院的收入,以後二休對自己的銀錢就會減少很多,這事一定要製止。
杜文馬上站出來提醒皇上,啟稟皇上,禪茶院是廣濟寺的廟產,動寺院的廟產,恐怕會引起佛教界的不滿。
黃台吉不理會杜文,皺眉問福臨,他要禪茶院幹什麽?
福臨說,禪茶院隻是用來喝茶,太浪費,她要用禪茶院辦學校。
大臣們一聽,愣了一下,不少大臣就不由得點頭,曆朝曆代無論其用意如何,對教育和辦學都是重視的,因為辦學有利於社會進步,是好事。
皇上一聽,林月說禪茶院隻是喝茶,太浪費,想想也是哈,禪茶院那麽好的一個地方,隻是喝喝茶,確實太浪費。林月想要禪茶院,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用於辦學,這種促進社會進步的行為,應該支持。
黃台吉不由得頷首表示讚許。
這時李罡再也忍不住了,他原本是不敢開口說話的,因為他擔心自己會被皇上追究六月初八那場災禍,但在朝堂上聽見福臨建議欽定甘露為方丈,他就預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李罡知道甘露被趕出廣濟寺的真正原因,甘露迴到廣濟寺原本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如果甘露做了方丈,二休住持的事馬上就會暴露無疑,二休一暴露,李罡與二休同流合汙的那些事也隱瞞不住,現在福臨又提出要皇上將禪茶院賞賜出去,這不是斷了二休和李罡的一條財路,雖然他們的財路很多,但禪茶院的財路是很重要的部分。
保二休住持就是保自己,保禪茶院,就是保銀子。
李罡不再猶豫,跨前一步,向黃台吉一揖,廣濟寺是佛教聖地,神聖不容侵犯,佛門中的事,最好由佛門中人自行處理,請皇上三思。
福臨原本並沒有注意到李罡,他的注意力全在如何說服父皇賜甘露任方丈和將禪茶院賞賜給林月的事情上,現在李罡一跳出來,他馬上就想起林月說的話。
福臨瞪圓雙眼,指著李罡大喝一聲,你不是好人!
福臨的大喝聲,令所有大臣都大吃一驚,黃台吉一愣,沉下臉來,嗬斥福臨,休得放肆!
福臨依然指著李罡,對黃台吉說,啟稟父皇,李罡罵你是狗!
滿朝文武一聽都大驚失色,李罡也嚇得臉色煞白,向福臨大喝一聲,你血口噴人!
黃台吉從來沒有被人罵過,何況福臨說自己被李罡罵為狗!這是如何傷臉麵的事!
黃台吉看向李罡,眼裏飛出無數把刀子,李罡嚇得發抖,噗通一聲就跪在地上,嘭嘭嘭磕頭,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福臨再跨前一步,向父皇稟報,李罡對父皇沒有采納他六月初八祈雨的事,一直耿耿於懷,不僅串通廣濟寺二休住持,六月初八那天讓廣濟寺祈雨,他還親自參加。
李罡趕緊分辨,我沒參加。
福臨咬牙,你不僅去了,在廣濟寺廣場祈雨的時候,當著那麽多人的麵,罵我父皇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李罡愣了一下,這才想起自己當時確實說過這話,但當時福臨並沒有在場,他是怎麽知道的?
李罡梗著脖子,大喊冤枉,你栽贓誣陷!
福臨不理他,繼續說,他還藐視父皇,說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做文官的大臣們都是讀過這首詩的,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當年有名的烏台詩案,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李罡吟這首詩,看來與他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意思是一致的。皇上沒采納李罡提出的祈雨日,李罡有氣,說出這樣的話,吟出這樣的詩,符合李罡當時的情緒。
李罡腦子裏迅速迴想著當天他說這話時的場景,現場除了順天府尹劉聖,還有幾個正在抬頭看天的民婦,民婦都是愚昧無知之人,怎麽聽得懂李罡說的那些話?吟的那首詩?不是民婦還是誰?
李罡瞪眼看看站在他不遠處的劉聖,在現場的還有劉聖,劉聖才有理解這句詩的學識,對,一定是劉聖向福臨告的密!
李罡沒想到順天府尹劉聖居然是個告密小人!
李罡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哪怕自己死了,也要讓大臣們知道劉聖是個小人,他是被劉聖害死的!
李罡指著劉聖大罵,你不是個好東西,你是個道貌岸然的小人!群臣見李罡罵劉聖是小人,全都知道了,這一定是劉聖向福臨告的密。
曆朝曆代官員都是痛恨告密之人的,告密之人被稱之為小人,遠小人,是官員們的共識。所以,所有大臣看向劉聖的眼神都很鄙夷。
被李罡罵為小人,被群臣用鄙夷眼神盯著,劉聖睡著都躺槍了,他一臉懵逼,一頭霧水。
雖然劉奕傑不知道林月為什麽要讓他站在九皇子一邊,但在劉奕傑心目中,已經奠定了聽林月的話沒錯的意識,隻要是林月說的,不要問為什麽,照做就是了。
劉奕傑見禮部尚書對甘露任廣濟寺方丈表示反對,豪格又當麵力挺杜文,大臣們一邊倒的對豪格表忠心,劉奕傑原本不願意站隊的,現在見福臨孤立無援,他就跨前一步,向皇上一揖,啟稟皇上,六月初八那天廣濟寺祈雨引發天怒,民眾被雷擊,死傷多人,山火蔓延造成民間財產巨大損失,民間原本就有傳聞,六月初八這天發生災禍,是因為廣濟寺二休住持將甘露趕出寺院,得罪雷公電母後遭受的懲罰。既然廣濟寺二休住持將甘露趕出寺院,已經在雷公電母心中惹起憤恨,寺院惹怒天神的憤恨沒有得到處罰,他們的女兒遭受寺院不公正待遇,也沒有得到安撫,勢必留下隱患,所以,下官認為,應該采納固倫九皇子的建議,欽定甘露為廣濟寺方丈,隻要甘露任了方丈,雷公電母就會消氣,也就沒有了後患。
皇上一聽,趕緊問劉奕傑,朕同意欽定甘露為方丈,但甘露是個尼姑,尼姑能不能任方丈?
劉奕傑向皇上又是一揖,下官認為皇上對此不必顧慮,如果雷公電母跌落人間的是個兒子,兒子在廣濟寺作了和尚,欽定和尚為方丈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雷公電母跌落人間的是個女兒,如果雷公電母的兒子可以作方丈,但女兒不可以做方丈,雷公電母必定會為女兒打抱不平。
雷公電母會為女兒不能做方丈打抱不平?不僅大臣們愕然,黃台吉也愕然!
劉奕傑說,因為天庭是沒有男尊女卑的,女神按照天庭的分工,與男神一樣分管天上的大事,比如女媧,不僅是創世女神,還是福佑社稷的正神;比如王母娘娘,是專門掌管不死藥,懲罰邪惡,預警災害的女神;比如電母,是掌管雷鳴前閃電的女神,她不閃電,雷公就不打雷;還有太陽神羲和,月亮神常羲等等,這些都是女神。
劉奕傑清清嗓門,又說,不僅天庭有女神,就是佛界也有女菩薩,比如大家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大行菩薩,文殊菩薩等等。
劉奕傑說完又頓一頓,甘露不是凡胎所生,所以,皇上不用在乎甘露的性別,要在乎甘露的身份,不論從什麽角度講,皇上不拘一格欽定甘露為方丈,這才是皇上應該堅持的原則。
劉奕傑不愧是禦史,引經據典,天上地下,神界佛界一番話,說得黃台吉一個勁點頭,大臣們都向劉奕傑投來驚異而複雜的眼光,他們不在乎劉奕傑說的話是否正確,他們在乎的是,大臣中,隻有劉奕傑公開反對豪格,堅定支持福臨的態度。
豪格還沒聽完劉奕傑的話就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豎起來,額頭上暴起一道道青筋,憤怒地盯著劉奕傑看,是人都看得出來,豪格在強忍著不發火。
福臨則很激動,自己被孤立時,左都禦史站出來,力排眾議,公開支持自己的建議,這是什麽精神?這是正氣凜然的革命精神!福臨出自內心對劉奕傑充滿感激。
但劉奕傑不敢看豪格,不敢看不代表他不知道豪格現在的表情,隻是不敢看罷了。
隻聽黃台吉讚許說,愛卿說的極是,天庭佛界都不計較男女之事,凡間就不應該有如此多的繁文縟節。
福臨見父皇應允了劉奕傑的說法,趕緊再向父皇啟奏,甘露是比丘尼,任了方丈以後不能住在僧尞,還要請父皇撥款,在廣濟寺尼姑庵修建一處供甘露方丈居住的庵殿,賜名甘露庵。
黃台吉點點頭,嗯,福臨心細,想得周到。
黃台吉問,還有什麽需要商議的?
福臨說,還有林月應該得到父皇的賞賜。
黃台吉一驚,林月?黃台吉當然知道林月,是林月救了福臨的命,為了感謝林月,黃台吉曾經頒發聖旨對她進行了賞賜,黃台吉還知道是林月生產的藥治好了他的打擺子病,但絕大多數大臣並不知道福臨說的林月是誰。
福臨說,林月雖然不是朝廷官員,也不是天界神人,她隻是一介草民....。大臣們一聽盡皆嘩然,一介草民怎麽有資格讓皇上賞賜?
黃台吉向大臣們做個稍安勿躁的手勢,大臣們安靜下來。
福臨繼續說,廣濟寺二休住持趕走甘露比丘尼以後,甘露無家可歸,是林月收留了甘露。電母托夢的時候就對我說,要感謝那個收留了我女兒的恩人,所以,請父皇賞賜救了甘露的林月。
哦,大臣們有點懵逼,不過,聽起來這事確實很重要。
福臨說,如果林月沒有收留甘露,到時我們找不到甘露,甘露就不能協助父皇祈雨。
嗯,事情的邏輯是這樣的,沒有甘露協助,黃台吉祈雨是否真的能成功那還兩說,保不齊有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六月初八發生的那種天災。
福臨繼續說,電母要求感謝她,但我們沒有對她表示感謝,豈不又會節外生枝?
黃台吉問,你的意見該怎麽對他表示感謝?
福臨說,林月希望皇上將廣濟寺的禪茶院賞賜給她。
大臣們一聽,又炸了鍋,這個人的胃口好大,居然要廣濟寺的禪茶院?
說到這裏先做個說明,福臨口裏說的她,是女性的林月,黃台吉問話的他,是男性的林月,因為黃台吉一直都自以為林月是個男人,不僅僅黃台吉認為林月是個男人,那些不認識林月的大臣,全都認為救了福臨,又收留了雷公電母女兒的人也應該是個男人。
所以,在這裏隻能用兩個不同性別的字來區分每個人心目中的人物,不是錯別字哈。
雖然禪茶院是廣濟寺的,但禪茶文化屬於禮部對文化管理的範疇,再說,這是廣濟寺的廟產,每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要用來打理官員的,杜文也是二休住持打理官員的重點人物,如果沒有了禪茶院的收入,以後二休對自己的銀錢就會減少很多,這事一定要製止。
杜文馬上站出來提醒皇上,啟稟皇上,禪茶院是廣濟寺的廟產,動寺院的廟產,恐怕會引起佛教界的不滿。
黃台吉不理會杜文,皺眉問福臨,他要禪茶院幹什麽?
福臨說,禪茶院隻是用來喝茶,太浪費,她要用禪茶院辦學校。
大臣們一聽,愣了一下,不少大臣就不由得點頭,曆朝曆代無論其用意如何,對教育和辦學都是重視的,因為辦學有利於社會進步,是好事。
皇上一聽,林月說禪茶院隻是喝茶,太浪費,想想也是哈,禪茶院那麽好的一個地方,隻是喝喝茶,確實太浪費。林月想要禪茶院,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用於辦學,這種促進社會進步的行為,應該支持。
黃台吉不由得頷首表示讚許。
這時李罡再也忍不住了,他原本是不敢開口說話的,因為他擔心自己會被皇上追究六月初八那場災禍,但在朝堂上聽見福臨建議欽定甘露為方丈,他就預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李罡知道甘露被趕出廣濟寺的真正原因,甘露迴到廣濟寺原本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如果甘露做了方丈,二休住持的事馬上就會暴露無疑,二休一暴露,李罡與二休同流合汙的那些事也隱瞞不住,現在福臨又提出要皇上將禪茶院賞賜出去,這不是斷了二休和李罡的一條財路,雖然他們的財路很多,但禪茶院的財路是很重要的部分。
保二休住持就是保自己,保禪茶院,就是保銀子。
李罡不再猶豫,跨前一步,向黃台吉一揖,廣濟寺是佛教聖地,神聖不容侵犯,佛門中的事,最好由佛門中人自行處理,請皇上三思。
福臨原本並沒有注意到李罡,他的注意力全在如何說服父皇賜甘露任方丈和將禪茶院賞賜給林月的事情上,現在李罡一跳出來,他馬上就想起林月說的話。
福臨瞪圓雙眼,指著李罡大喝一聲,你不是好人!
福臨的大喝聲,令所有大臣都大吃一驚,黃台吉一愣,沉下臉來,嗬斥福臨,休得放肆!
福臨依然指著李罡,對黃台吉說,啟稟父皇,李罡罵你是狗!
滿朝文武一聽都大驚失色,李罡也嚇得臉色煞白,向福臨大喝一聲,你血口噴人!
黃台吉從來沒有被人罵過,何況福臨說自己被李罡罵為狗!這是如何傷臉麵的事!
黃台吉看向李罡,眼裏飛出無數把刀子,李罡嚇得發抖,噗通一聲就跪在地上,嘭嘭嘭磕頭,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福臨再跨前一步,向父皇稟報,李罡對父皇沒有采納他六月初八祈雨的事,一直耿耿於懷,不僅串通廣濟寺二休住持,六月初八那天讓廣濟寺祈雨,他還親自參加。
李罡趕緊分辨,我沒參加。
福臨咬牙,你不僅去了,在廣濟寺廣場祈雨的時候,當著那麽多人的麵,罵我父皇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李罡愣了一下,這才想起自己當時確實說過這話,但當時福臨並沒有在場,他是怎麽知道的?
李罡梗著脖子,大喊冤枉,你栽贓誣陷!
福臨不理他,繼續說,他還藐視父皇,說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做文官的大臣們都是讀過這首詩的,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當年有名的烏台詩案,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李罡吟這首詩,看來與他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意思是一致的。皇上沒采納李罡提出的祈雨日,李罡有氣,說出這樣的話,吟出這樣的詩,符合李罡當時的情緒。
李罡腦子裏迅速迴想著當天他說這話時的場景,現場除了順天府尹劉聖,還有幾個正在抬頭看天的民婦,民婦都是愚昧無知之人,怎麽聽得懂李罡說的那些話?吟的那首詩?不是民婦還是誰?
李罡瞪眼看看站在他不遠處的劉聖,在現場的還有劉聖,劉聖才有理解這句詩的學識,對,一定是劉聖向福臨告的密!
李罡沒想到順天府尹劉聖居然是個告密小人!
李罡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哪怕自己死了,也要讓大臣們知道劉聖是個小人,他是被劉聖害死的!
李罡指著劉聖大罵,你不是個好東西,你是個道貌岸然的小人!群臣見李罡罵劉聖是小人,全都知道了,這一定是劉聖向福臨告的密。
曆朝曆代官員都是痛恨告密之人的,告密之人被稱之為小人,遠小人,是官員們的共識。所以,所有大臣看向劉聖的眼神都很鄙夷。
被李罡罵為小人,被群臣用鄙夷眼神盯著,劉聖睡著都躺槍了,他一臉懵逼,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