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的男主人是會說漢話的,他聽了明瑞的話,問道:“你們是趕馬幫路過的,你們有幾匹馬?幾個人?我們家裏能不能住得下?”


    明瑞說:“大爹,我們有三個人,趕著十七匹騾子。”


    男主人說:“你們隻有三個人麽,我家房子能住得下呢,走,我跟你去把和你一起來的人叫過來。”


    男主人說著就站起來跟著明瑞去叫李飛龍和王茂坤,男主人指著他家門外的一片樹林對明瑞說:“等會把你們的騾子拴在這裏就行。”


    明瑞說:“大爹,把騾子拴在外麵過夜安全嗎?”


    大爹說:“在我們這個地方,安全是沒有問題的,我們這裏住著的都一家人,很少有外人會來。”


    明瑞說:“大爹,我剛剛去您家裏,看著您家裏的人好像有點不高興的樣子,你們怎麽了?是不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大爹聽了明瑞的話,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說道:“唉,我家有個孫子肚子疼,我們已經用我們瑤家的草藥給他吃了,還是不見好。我們家裏的人都很擔心他,怎麽可能高興得起來嘛。”


    明瑞聽了大爹的話,說道:“大爹,我以前是在部隊上當醫生的,等一下我們把馬拉過去拴好,您讓我去給您的孫子看看吧,也許我能治好他的病呢。”


    大爹聽了明瑞的話,就好像一個絕境中的人突然間又看到了希望一樣,他對明瑞說:“好的,小兄弟,那我們快點走,趕緊去把你們的馬拉過來,你去給我孫子看看吧。”


    這時候,他們已經走到能夠看得見李飛龍和王茂坤的地方了,楊明瑞大聲叫道:“李飛龍,王茂坤,你們兩個趕緊把騾子趕過來,我們今天晚上就在這個瑤族大爹家住了。”


    李飛龍和王茂坤聽到明瑞的聲音,就趕著著他們的騾子朝明瑞他們走過來了。等他們來到身邊,明瑞就向大爹介紹道:“大爹,這倆個就是我的朋友,這個叫李飛龍,這個叫王茂坤,我們原本就是好朋友,現在又在一起跑馬幫。”


    明瑞又給自己的倆個朋友介紹道:“飛龍,茂坤,這位是瑤族大爹,我們今天晚上就住在他家裏,大爹是個特別好的人,知道我們需要在他家借住,馬上就和我一起出來迎接你們倆個了。”


    李飛龍和王茂坤聽了明瑞介紹,伸著手來想要和瑤族大爹握手,大爹說:“我們現在快走吧,先不忙握手,我孫子還在生著病呢,我們快點走迴去,好讓這個醫生兄弟去給我的孫子醫病。”


    明瑞聽了瑤族大爹的話,知道他很擔心自己的孫子,就叫李飛龍和王茂坤加快速度。他們很快就走到瑤族大爹家門外,瑤族大爹對明瑞說:“你先跟我進去給我孫子醫病,我去叫兒子過來幫你們拴騾子。”


    明瑞聽了瑤族大爹的話,就去騾子身上把藥箱解下來背著,他邊解藥箱邊對倆個夥伴說:“剛剛大爹說的話你們都聽到了,我現在先進去給孫子看病,你們先在這裏等著,他家的人很快就會出來領你們去拴騾子。”


    李飛龍和王茂坤同時答應道:“好的,我們知道了,你快去給人家看病去吧。”


    楊明瑞跟著瑤瑤大爹到家裏,用瑤族話和家裏的人說了幾句話之後,他家的一個兒子就領著明瑞去了另外的一處房子裏,隻見一個瑤婦女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坐在裏麵,孩子在閉著眼睛有氣無力的哭著,婦女在憂傷地看著懷裏的孩子,默默的流著眼淚。


    瑤族大哥用瑤話和女人說了幾句話之後,女人就把懷裏的孩子遞給楊明瑞,楊明瑞沒有接孩子,而是示意讓她抱著孩子讓他看。


    楊明瑞先是用手去摸了一下孩子的額頭試了一下,孩子並沒有發燒。接著又去給孩子把了脈,又扒開他的嘴巴看了一下之後。明瑞對站在旁邊的瑤族大哥說:“大哥,我現在要喂孩子吃藥,麻煩你去打一碗喝的水來。”


    瑤族大哥聽了楊明瑞的話,馬上就去打了一碗水來,楊明瑞從藥箱裏拿出了一瓶土黴素,從瓶子裏倒出一片來,把它掰成兩半,喂孩子吃了半片下去。過了一會,孩子就好了,可以從他媽的腿上下來到處跑著玩了。


    瑤族大爹一家看著活蹦亂跳的孩子,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孩子的父親高興的對楊明瑞說:“隻弟,你就是老天爺派來救我家孩子的命的。今天,我家孩子生病了,我們用我們瑤族的草藥給他吃了之後,一點效果都沒有,就在我們束手無策的時候,你來了,你隻讓他吃了那麽一點點藥,他就好了。是你救了我孩子的命。以後,你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就是你的兒子了。兒子,快點過來拜見你的幹爹。”


    說著就把孩子拉過來跪在楊明瑞麵前,並教他用漢話對楊明瑞叫道:“幹爹在上,請受孩兒一拜。”


    楊明瑞趕忙彎下腰去把孩子扶起來,他想,也許是自己命中注定這幾天要收個幹兒子吧,前幾天在石崖寨那個李汝文,明明比自己年紀還大,也是非要認自己做幹爹。現在這家也是,自己隻是想來借他家的房子躲一下露水和瘴氣,偏偏就遇上孩子生病,又讓他給治好了。現在又是要認自己做幹爹,這個小孩子想認他做幹爹,他連推辭的借口都沒有,扭扭捏捏的不好看,還不如幹幹脆脆的認下得了。想到這,楊明瑞就對孩子說道:“好孩子,快起來吧,你這個幹兒子我認下了。”


    瑤族大哥對楊明瑞說:“兄弟,這個小娃,五年前我給了他第一次生命,今天你又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以後他是我的兒子,也是你的兒子。以後我們倆個就是幹親家了,我先介紹一下,我家姓王,我的名字叫王興成,小娃在的本家的名字叫王玉樹。現在他已經是你的幹兒子了,請幹爹賜個名字給他。”


    楊明瑞想了一下,對瑤族大哥說:“我姓楊,我的名字叫楊明瑞,這孩子就讓他叫楊海山吧,你們覺得怎麽樣,如果不喜歡的話,我再重新想一個。”


    在場的所有人都說:“好聽,好聽,又有海又有山,就要這個了。”


    過了一會,王家的晚飯煮好了,他們吃飯不習慣用碗和筷子,是用芭蕉葉包著吃。而且他們不習慣吃漢族吃的那種大米,他們隻吃糯米飯。李飛龍和王茂坤看到王家吃飯的方式各方麵都和他們不一樣,加上王家是住在大山裏的瑤族,衛生方麵也有點差。吃飯的時候,他們倆人先是找借口說不餓不想吃,後來又找借口說是要上廁所,跑到拴騾子的地方去吃他們自己帶的幹糧。


    楊明瑞早就把他們倆人的行為看得透透的了,但是他也不說破,由著他們去吧。他隻要管好自己就行了。他自己是要吃王家的飯的,他覺得像李飛龍和王茂坤他們的這種做法,是對主人家的不尊重。


    楊明瑞學著主人家的樣子,入鄉隨俗的吃著芭蕉葉包著的糯米飯,王家的小兒子問他:“阿哥,你們天天吃豬米會吃得飽喃?我聽說你們漢人不吃糯米飯,隻吃豬米?”


    明瑞說:“我們漢人也吃糯米,但是糯米我們吃的比較少,我們一般是吃飯米。至於你說的豬米是什麽東西,我還真的不知道,我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豬米這個兩個字。”


    王大爹說:“他說的豬米就是你們漢人吃的那種飯米了,那種米我們吃不慣,栽了都是拿來喂豬。”


    楊明瑞聽了王大爹的話,說道:“這個就是各方各俗了嘛,我們漢族人確實是喜歡吃那種米煮的飯,糯米飯麽,我們偶爾吃一頓還行,如果天天都讓我們吃隻糯米飯的話,我們是吃不下慣的。這個可能是從小就養成的飲食習慣吧。”


    明瑞和王家一大家子相談甚歡,王家人最遠地方隻去過他們所在的縣城,而他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又地處邊疆,住的人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所以他們對漢族人和外麵的世界都知之甚少。


    楊明瑞就把外麵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講給他們聽,他家就幾個男的能聽懂漢話,他們聽了楊明瑞講的事覺得有趣,就笑了起來,坐在旁邊聽不懂漢話的女人和孩子就用他們的語言問道:“你們到底在笑什麽?我們什麽也聽不懂。你們用我們的話說來給我們聽聽嘛。”


    王興成又把楊明瑞剛才說給他們聽的趣事,用他們民族的語言說了一遍給他家裏的人聽,家裏的人聽了之後,都笑了起來,王興成他媽邊笑邊用瑤族話說道:“怪不得你們是在說這麽好笑的事,難怪你們剛才都在笑。”


    王興成又把他媽的話用漢話翻譯給楊明瑞聽,王家一大家子和楊明瑞,在王興成的翻譯下聊得不亦樂乎,笑聲不斷,就連王興成那年邁的爺爺奶奶,也不舍得去休息,一直在旁邊聽他們聊天,說到有趣的話題時,他們也跟著笑。


    王興成的爺爺說:“我多少年沒有這樣笑過了,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真的很開心,本來今天因為我家小重孫生病,我們一家人都擔心的飯都吃不下去。感謝老天爺給我們送來了救星,不僅把孩子的病治好了,還不嫌棄我們瑤族人家髒,和我們一同吃飯,現在又講大瑤山外麵的事給我們聽,讓我們家裏充滿了歡笑聲。海山他幹爹,你們以後隻要從我們瑤山路過,就到家裏來住,不要去住驛站了,住驛站還得花錢。”


    楊明瑞說:“好的,那我就先謝謝阿公了。”


    楊明瑞接著又說道:“我們去住驛站也得花錢,來這裏住的話,也得給你們點錢,不能白吃白住。”


    說著從衣服兜裏掏出他本來就打算住驛站的錢來,放在王興成他爹的麵前。說道:“大爹,這是我們準備去住驛站的錢,今天我們錯過了驛站,來住在您家裏,這份錢我們應該給您。”


    王興成他爹把錢拿起來放迴楊明瑞手裏,正色道:“海山他幹爹,你拿這個錢來給我,就等於是在我的臉,你知道嗎?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人了,你見過在自己的家裏住一晚還要花錢的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鄉村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滄海一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滄海一粟並收藏民國鄉村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