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本不是父子
真千金被棄後,撿了個大佬夫君 作者:愛吃煎餅的鬆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兒臣今日擅自到金鑾殿,不過是聽聞那顧琛作為會元,卻是不忠不義不孝之人。”
“科舉不僅考的是學子的學識和才能,也注重學子的品行。”
“若是此等不忠不義不孝之人成為了會元,那豈不是寒了天下學子的心!”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顧學子未殺人,也未與舍妹行苟且之事,那與顧大人斷絕父子關係總該是不孝的吧。”
“父皇,您常常教導兒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這大皇子好巧的嘴,說得頭頭是道。
不過可惜,他麵前有一位護著顧琛的許明哲。
許明哲還曾是太傅,這太傅並非浪得虛名。
他負手而立,對著大皇子嗤笑一聲,“老夫雖十幾年遠離京城,但卻還是知道,嫡庶有別,尊卑有序。”
大皇子臉色大變,滿心怒火,這許明哲這是在罵他是庶出,讓他看清自己的身份。
可他既然是養在楚皇後的名下,那他就是……嫡長子。
五皇子不過是嫡次子罷了。
況且五皇子如今……下落不明。
“況且,顧文彥對琛兒痛下殺手,不配為琛兒父親!”
“像老夫此等品行,方可為人父啊!”
斷絕父子關係,斷了就斷了,對顧琛來說並不在乎。
他在乎的不過是她,和弟弟妹妹們,還有幹爹幹娘。
他沒想到的是,顧文彥的背後之人身份有些出乎意料。
眼下顧文彥的底牌要比他猜測的所有都要大,接下來該怎麽辦?
該怎麽辦?
想要一下子給顧文彥致命一擊,想必是在異想天開。
“聖上,學生與顧大人並無血緣關係。”
因此,他和顧文彥斷絕父子關係也算不上不孝。
“學生懇請聖上允許學生與顧大人在金鑾殿上滴血認親!”
很快守在殿外的小太監就將一碗水和一根銀針拿到了殿上。
小太監將銀針遞給顧琛,很快碗裏就多了一滴血。
小太監又將銀針遞給了顧文彥,顧文彥顫抖著的雙手出賣了他的內心。
然而小太監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銀針狠狠地針進了顧文彥的手指。
兩滴血在碗裏卻無論如何也不相融。
小太監將那碗水端到聖上麵前,待聖上瞄了一眼後又匆忙拿出殿外。
顧琛確實並非他骨肉,他也是兩年前才知道的。
那日,他被匕首割破了手指,那血順著手滴在了碗中,顧琛過來拿走匕首時,不小心碰到了匕首,頓時鮮血直流,也滴入了碗中。
可他……發現他和顧琛的血卻不相融。
這引起了他的懷疑,他立即命人前往馬氏和顧琛待的鄉下調查。
那心腹半個月後迴到顧府並稟報他,馬氏確實懷有身子,隻不過在臨盆前上山摘野菜的時候摔了一跤,請了大夫,都說孩子保不住了。
卻不知怎的,馬氏竟然生下來了孩子,那孩子不僅保住了,還十分健康。
那心腹還去到給馬氏接生的穩婆家中,想要進一步打聽,卻被穩婆家中人告知那穩婆早已死去多年。
不過村中有人說,顧琛剛出生的時候,她偷偷瞄了一眼,看起來比剛出生的孩子大了不少。
心腹將自己調查到的原原本本稟報給顧文彥,顧琛頓時怒火中燒,摔壞了書房中的茶杯和筆墨紙硯。
他沒想到,自己養了幾年的嫡長子,卻並非自己的親兒子。
也是從那日起,他就在謀劃著要將顧琛送進地獄。
他甚至親自帶著府中的小廝來到顧家的祖墳挖墳鞭屍,那鞭子狠狠抽打在馬氏的骨骸上,他的心裏才得到了一絲平複。
就算死,她也要馬氏碎屍萬段!
當初若不是馬氏帶著顧琛來找他,他早就平步青雲了,哪裏這麽多年還是一個小小的縣令。
對於顧琛他也毫不心慈手軟,命人在他的吃食中下了藥,在顧琛昏迷中,命心腹他丟下了萬丈懸崖。
卻沒想到,顧琛如此命大,萬丈懸崖也未能要了他的命。
還迴到了顧府,他本想以家法讓顧琛命喪黃泉,卻不曾想,這逆子不知什麽時候有了武功,還跟他對抗。
他一不做二不休,隻好與逆子斷絕了父子關係,故意刁難讓逆子無法參加科舉。
使了各種手段,還是讓逆子來到了京城。
他生怕逆子高中狀元,脫離了掌控,於是連夜上京城,找到太子。
太子正有意拉攏朝廷官員,他立即表忠心唯太子馬首是瞻。
“聖上,學生與顧大人既無血緣關係,故斷絕父子並非不孝。”
既然不是父子,那斷絕父子關係倒是顯得多此一舉了。
斷絕關係書,不過是顧文彥想要阻止他參加科舉考試罷了。
許明哲望著顧琛兩眼放光,這孩子既然與顧文彥沒有血緣關係,那就是他真真正正的孩子了。
他上前一步,對著聖上行了一禮,“聖上,老臣認為犬子說得在理!”
剛剛還是琛兒,現在變成了犬子!
想要“孝”來拿捏他,這是行不通的!
大皇子對著聖上,一臉悲痛,“父皇,雖說顧學子與顧大人並無血緣關係,可顧大人畢竟養育了顧學子十幾年。”
“顧學子怎可如此冷心冷血。”
“父皇,母後還在世時常常教導兒臣,要對父皇盡孝,兒臣不敢忘。”
然後你對楚皇後的盡孝就是轉身對付她的親生骨肉,讓五皇子不得不被迫遠走江南?
楚皇後若是知道你如此盡孝,估計早就從皇陵爬出來找你報仇了。
許明哲冷哼一聲,“大皇子,老夫聽聞當初楚皇後纏綿病榻,衣不解帶守在身邊照顧的並不是你這個大皇子,而是未滿十歲的五皇子呢。”
“如今,大皇子居然如此大言不慚地說孝?”
“所謂孝,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不知大皇子可做到?”
大皇子聽畢,不敢再出聲,生怕許明哲又歹住楚皇後的事情說。
畢竟楚皇後是他的母後,一旦落下對楚皇後不孝的話柄,父皇想必對他失望吧。
“科舉不僅考的是學子的學識和才能,也注重學子的品行。”
“若是此等不忠不義不孝之人成為了會元,那豈不是寒了天下學子的心!”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顧學子未殺人,也未與舍妹行苟且之事,那與顧大人斷絕父子關係總該是不孝的吧。”
“父皇,您常常教導兒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這大皇子好巧的嘴,說得頭頭是道。
不過可惜,他麵前有一位護著顧琛的許明哲。
許明哲還曾是太傅,這太傅並非浪得虛名。
他負手而立,對著大皇子嗤笑一聲,“老夫雖十幾年遠離京城,但卻還是知道,嫡庶有別,尊卑有序。”
大皇子臉色大變,滿心怒火,這許明哲這是在罵他是庶出,讓他看清自己的身份。
可他既然是養在楚皇後的名下,那他就是……嫡長子。
五皇子不過是嫡次子罷了。
況且五皇子如今……下落不明。
“況且,顧文彥對琛兒痛下殺手,不配為琛兒父親!”
“像老夫此等品行,方可為人父啊!”
斷絕父子關係,斷了就斷了,對顧琛來說並不在乎。
他在乎的不過是她,和弟弟妹妹們,還有幹爹幹娘。
他沒想到的是,顧文彥的背後之人身份有些出乎意料。
眼下顧文彥的底牌要比他猜測的所有都要大,接下來該怎麽辦?
該怎麽辦?
想要一下子給顧文彥致命一擊,想必是在異想天開。
“聖上,學生與顧大人並無血緣關係。”
因此,他和顧文彥斷絕父子關係也算不上不孝。
“學生懇請聖上允許學生與顧大人在金鑾殿上滴血認親!”
很快守在殿外的小太監就將一碗水和一根銀針拿到了殿上。
小太監將銀針遞給顧琛,很快碗裏就多了一滴血。
小太監又將銀針遞給了顧文彥,顧文彥顫抖著的雙手出賣了他的內心。
然而小太監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銀針狠狠地針進了顧文彥的手指。
兩滴血在碗裏卻無論如何也不相融。
小太監將那碗水端到聖上麵前,待聖上瞄了一眼後又匆忙拿出殿外。
顧琛確實並非他骨肉,他也是兩年前才知道的。
那日,他被匕首割破了手指,那血順著手滴在了碗中,顧琛過來拿走匕首時,不小心碰到了匕首,頓時鮮血直流,也滴入了碗中。
可他……發現他和顧琛的血卻不相融。
這引起了他的懷疑,他立即命人前往馬氏和顧琛待的鄉下調查。
那心腹半個月後迴到顧府並稟報他,馬氏確實懷有身子,隻不過在臨盆前上山摘野菜的時候摔了一跤,請了大夫,都說孩子保不住了。
卻不知怎的,馬氏竟然生下來了孩子,那孩子不僅保住了,還十分健康。
那心腹還去到給馬氏接生的穩婆家中,想要進一步打聽,卻被穩婆家中人告知那穩婆早已死去多年。
不過村中有人說,顧琛剛出生的時候,她偷偷瞄了一眼,看起來比剛出生的孩子大了不少。
心腹將自己調查到的原原本本稟報給顧文彥,顧琛頓時怒火中燒,摔壞了書房中的茶杯和筆墨紙硯。
他沒想到,自己養了幾年的嫡長子,卻並非自己的親兒子。
也是從那日起,他就在謀劃著要將顧琛送進地獄。
他甚至親自帶著府中的小廝來到顧家的祖墳挖墳鞭屍,那鞭子狠狠抽打在馬氏的骨骸上,他的心裏才得到了一絲平複。
就算死,她也要馬氏碎屍萬段!
當初若不是馬氏帶著顧琛來找他,他早就平步青雲了,哪裏這麽多年還是一個小小的縣令。
對於顧琛他也毫不心慈手軟,命人在他的吃食中下了藥,在顧琛昏迷中,命心腹他丟下了萬丈懸崖。
卻沒想到,顧琛如此命大,萬丈懸崖也未能要了他的命。
還迴到了顧府,他本想以家法讓顧琛命喪黃泉,卻不曾想,這逆子不知什麽時候有了武功,還跟他對抗。
他一不做二不休,隻好與逆子斷絕了父子關係,故意刁難讓逆子無法參加科舉。
使了各種手段,還是讓逆子來到了京城。
他生怕逆子高中狀元,脫離了掌控,於是連夜上京城,找到太子。
太子正有意拉攏朝廷官員,他立即表忠心唯太子馬首是瞻。
“聖上,學生與顧大人既無血緣關係,故斷絕父子並非不孝。”
既然不是父子,那斷絕父子關係倒是顯得多此一舉了。
斷絕關係書,不過是顧文彥想要阻止他參加科舉考試罷了。
許明哲望著顧琛兩眼放光,這孩子既然與顧文彥沒有血緣關係,那就是他真真正正的孩子了。
他上前一步,對著聖上行了一禮,“聖上,老臣認為犬子說得在理!”
剛剛還是琛兒,現在變成了犬子!
想要“孝”來拿捏他,這是行不通的!
大皇子對著聖上,一臉悲痛,“父皇,雖說顧學子與顧大人並無血緣關係,可顧大人畢竟養育了顧學子十幾年。”
“顧學子怎可如此冷心冷血。”
“父皇,母後還在世時常常教導兒臣,要對父皇盡孝,兒臣不敢忘。”
然後你對楚皇後的盡孝就是轉身對付她的親生骨肉,讓五皇子不得不被迫遠走江南?
楚皇後若是知道你如此盡孝,估計早就從皇陵爬出來找你報仇了。
許明哲冷哼一聲,“大皇子,老夫聽聞當初楚皇後纏綿病榻,衣不解帶守在身邊照顧的並不是你這個大皇子,而是未滿十歲的五皇子呢。”
“如今,大皇子居然如此大言不慚地說孝?”
“所謂孝,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不知大皇子可做到?”
大皇子聽畢,不敢再出聲,生怕許明哲又歹住楚皇後的事情說。
畢竟楚皇後是他的母後,一旦落下對楚皇後不孝的話柄,父皇想必對他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