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瀾掰著指頭算日子,算算也就這兩天了。
於是藍瀾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翊坤宮,一點都不在意太後會不會讓身邊的人監視自己和桃枝,反正所有的一切自己都已經安排完了,現在就算太後將自己關進宗人府也沒有關係。
反正不論生死,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自己之前安排的那樣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太後那邊也得到消息,皇後這幾天一直在宮中,除了每日接受六宮姐妹的朝拜之外,就是在佛堂誦經念佛,抄寫佛經。
看不出有什麽端倪的太後也是一陣頭疼,這段時間自己調查藍家的事情也是一無所獲,可越是這樣也越發的讓太後相信肯定是先帝安插的眼線。
自己與那人少年時結為夫妻,相伴一生,雖然兩人並不恩愛,但是他是個什麽樣的帝王,擁有什麽樣的政治手段自己是知道的。
若說之前自己並不相信藍瀾的猜測,調查也隻是不想傷了藍家的心,使君臣離心,自己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皇帝,但是現在,好像一切都變了。
自己開始相信藍瀾的猜測,相信這一切都是先帝安排,皇帝繼承並草率安排了一出戲,隻是中間不知道出了什麽岔子。
就在太後焦頭爛額,不知道該怎麽繼續下去的時候,新一波流言又傳了出來。
起先是有人說,皇上不是不寵幸後宮嬪妃,隻是皇上隻寵愛了兩人,一個是民間女子冉玥,是皇上親手帶進宮,太後冊封的官女子,另一個就是渝中兵馬統帥的女兒。
這個流言還沒弄清楚,陸陸續續又有人說,皇上其實寵愛了幾個嬪妃,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是武將家眷。
皇家無家事,家事即國事的道理拓跋琮永遠不明白。
這幾樁流言傳出之後,就有人猜測皇上是打算重用武將了嗎?
國家是要開戰了嗎?
也有人猜測,是因為皇後出身相府,文臣一脈又以藍相馬首是瞻,所以並不需要刻意拉攏,靠著藍相皇上就可以穩穩掌控文臣,所以武將才需要多費些心思。
這種猜測一出,當即就有人反駁,皇上和皇後並不是多麽的伉儷情深,有傳言說,皇上皇後成婚至今還未圓房。
這讓那些原本心有不滿的文臣徹底閉嘴了,空有花架子的皇後,前段時間還被皇上奪去了皇後的金印寶冊,雖然最後到底是歸還了,可是皇上這麽做無疑是打了藍家的臉。
雖然後宮與前朝不得互通消息,但是每個女子進宮都是為了她們的母家,父母親族,榮耀門楣都是這些人的牽絆。
所以她們自然有她們的方式和渠道讓家族中人知道應該知道的消息。
這段時間皇後因為官女子冉氏跟皇上頻繁起衝突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的,太後出手整治冉氏他們也略知一二,隻是其中緣由卻無人知曉。
隻當是太後為維護藍家,也為了維護皇後的麵子才不得不出手的。
反正流言紛紛這段時間的京城熱鬧至極,有人汲汲營營想從其中分析出皇上如今對藍家,對文武百官的態度,有些人就是單純的好信兒,畢竟吃瓜這種事兒,從古至今沒有人不喜歡。
那些被造謠的嬪妃家人聽到這些流言之後簡直要氣吐血,明明皇上也從未寵幸過他們的女兒,但是這事兒誰能說呀,怎麽說呀?
難道要他們舍了老臉,站在鬧市中心大喊:“不要亂猜,皇上沒有寵幸我的女兒?”
這種事兒光是想想都覺得夠丟人的了。
真真假假的流言在京中傳的沸沸揚揚的,太後頭疼不已,皇上也十分棘手,每日上朝都要麵對那幫大臣,看著他們眼中的忐忑和揣度。
反而是藍瀾就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天天接受後宮嬪妃朝拜後就鑽進佛堂誦經拜佛,抄寫經書,每日下來,身邊除了桃枝之外就沒接觸過其他人了。
這天藍瀾正在用午膳的時候,就聽到小德子的聲音傳來。
“皇上駕到。”
藍瀾不緊不慢的將口中的食物咽下,讓桃枝服侍自己淨口後起身躬身跪拜皇上。
拓跋琮看著藍瀾,這段時間自己和母後焦頭爛額,吃不好睡不好的,反觀這個皇後這小日子過的著實舒坦,自己都有些羨慕了。
拓跋琮皺眉走到桌前,看著豐盛的午膳,一想到自己吃不好,她卻是好吃好喝一點都不肯委屈自己,心中就忍不住想要找事兒。
自己過得不好,別人也休想過好。
“皇後這是在用膳?”
藍瀾忍不住在心裏翻了個白眼,想說這皇上啥時候瞎的自己怎麽不知道。
但麵上仍是不顯,隻是一板一眼恭敬的迴到:
“迴皇上,是的,皇上可用過午膳,若是沒有臣妾給您添副碗筷,嚐嚐臣妾宮中的膳食也是好的。”
拓跋琮聽到藍瀾這麽不要臉的話,都驚呆了,自己是皇上不論去哪個宮中,想要留飯,肯定是要重新上飯食的,宮妃都是站立身後伺候自己用膳。
先皇也是如此,這還是自己第一次遇到一個讓自己吃剩飯的皇後。
似是看出了拓跋琮的不悅,藍瀾主動開口道:
“皇上放心,臣妾剛剛用膳還沒吃多少,皇上可以嚐嚐,再說這滿桌的飯食也是宮中開銷,咱們皇室中人雖受天下供養,但心中仍需感念百姓辛苦不易,所以一飯一菜皆不可浪費。”
藍瀾就這麽跪在拓跋琮麵前,脊背挺的筆直,仿佛就算這一刻天塌下來也不能怎樣。
這才是西秦皇後應有的風度和脊梁。
“算了,讓人添副碗筷,皇後陪朕一起用一些吧。”
“謝皇上。”
藍瀾起身坐到自己位置上的時候,皇上的碗筷已經放在他麵前了。
本著食不言寢不語的原則,兩人在飯桌上靜悄悄的吃著午飯,期間隻有筷子觸碰碗碟的聲音,不大,但是在這寂靜的宮殿中卻顯得格外清晰。
用晚膳後,淨了口,藍瀾才看著拓跋琮。
“皇上此時來臣妾宮中怕不隻是想一起用午膳吧?”
於是藍瀾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翊坤宮,一點都不在意太後會不會讓身邊的人監視自己和桃枝,反正所有的一切自己都已經安排完了,現在就算太後將自己關進宗人府也沒有關係。
反正不論生死,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自己之前安排的那樣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太後那邊也得到消息,皇後這幾天一直在宮中,除了每日接受六宮姐妹的朝拜之外,就是在佛堂誦經念佛,抄寫佛經。
看不出有什麽端倪的太後也是一陣頭疼,這段時間自己調查藍家的事情也是一無所獲,可越是這樣也越發的讓太後相信肯定是先帝安插的眼線。
自己與那人少年時結為夫妻,相伴一生,雖然兩人並不恩愛,但是他是個什麽樣的帝王,擁有什麽樣的政治手段自己是知道的。
若說之前自己並不相信藍瀾的猜測,調查也隻是不想傷了藍家的心,使君臣離心,自己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皇帝,但是現在,好像一切都變了。
自己開始相信藍瀾的猜測,相信這一切都是先帝安排,皇帝繼承並草率安排了一出戲,隻是中間不知道出了什麽岔子。
就在太後焦頭爛額,不知道該怎麽繼續下去的時候,新一波流言又傳了出來。
起先是有人說,皇上不是不寵幸後宮嬪妃,隻是皇上隻寵愛了兩人,一個是民間女子冉玥,是皇上親手帶進宮,太後冊封的官女子,另一個就是渝中兵馬統帥的女兒。
這個流言還沒弄清楚,陸陸續續又有人說,皇上其實寵愛了幾個嬪妃,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是武將家眷。
皇家無家事,家事即國事的道理拓跋琮永遠不明白。
這幾樁流言傳出之後,就有人猜測皇上是打算重用武將了嗎?
國家是要開戰了嗎?
也有人猜測,是因為皇後出身相府,文臣一脈又以藍相馬首是瞻,所以並不需要刻意拉攏,靠著藍相皇上就可以穩穩掌控文臣,所以武將才需要多費些心思。
這種猜測一出,當即就有人反駁,皇上和皇後並不是多麽的伉儷情深,有傳言說,皇上皇後成婚至今還未圓房。
這讓那些原本心有不滿的文臣徹底閉嘴了,空有花架子的皇後,前段時間還被皇上奪去了皇後的金印寶冊,雖然最後到底是歸還了,可是皇上這麽做無疑是打了藍家的臉。
雖然後宮與前朝不得互通消息,但是每個女子進宮都是為了她們的母家,父母親族,榮耀門楣都是這些人的牽絆。
所以她們自然有她們的方式和渠道讓家族中人知道應該知道的消息。
這段時間皇後因為官女子冉氏跟皇上頻繁起衝突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的,太後出手整治冉氏他們也略知一二,隻是其中緣由卻無人知曉。
隻當是太後為維護藍家,也為了維護皇後的麵子才不得不出手的。
反正流言紛紛這段時間的京城熱鬧至極,有人汲汲營營想從其中分析出皇上如今對藍家,對文武百官的態度,有些人就是單純的好信兒,畢竟吃瓜這種事兒,從古至今沒有人不喜歡。
那些被造謠的嬪妃家人聽到這些流言之後簡直要氣吐血,明明皇上也從未寵幸過他們的女兒,但是這事兒誰能說呀,怎麽說呀?
難道要他們舍了老臉,站在鬧市中心大喊:“不要亂猜,皇上沒有寵幸我的女兒?”
這種事兒光是想想都覺得夠丟人的了。
真真假假的流言在京中傳的沸沸揚揚的,太後頭疼不已,皇上也十分棘手,每日上朝都要麵對那幫大臣,看著他們眼中的忐忑和揣度。
反而是藍瀾就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天天接受後宮嬪妃朝拜後就鑽進佛堂誦經拜佛,抄寫經書,每日下來,身邊除了桃枝之外就沒接觸過其他人了。
這天藍瀾正在用午膳的時候,就聽到小德子的聲音傳來。
“皇上駕到。”
藍瀾不緊不慢的將口中的食物咽下,讓桃枝服侍自己淨口後起身躬身跪拜皇上。
拓跋琮看著藍瀾,這段時間自己和母後焦頭爛額,吃不好睡不好的,反觀這個皇後這小日子過的著實舒坦,自己都有些羨慕了。
拓跋琮皺眉走到桌前,看著豐盛的午膳,一想到自己吃不好,她卻是好吃好喝一點都不肯委屈自己,心中就忍不住想要找事兒。
自己過得不好,別人也休想過好。
“皇後這是在用膳?”
藍瀾忍不住在心裏翻了個白眼,想說這皇上啥時候瞎的自己怎麽不知道。
但麵上仍是不顯,隻是一板一眼恭敬的迴到:
“迴皇上,是的,皇上可用過午膳,若是沒有臣妾給您添副碗筷,嚐嚐臣妾宮中的膳食也是好的。”
拓跋琮聽到藍瀾這麽不要臉的話,都驚呆了,自己是皇上不論去哪個宮中,想要留飯,肯定是要重新上飯食的,宮妃都是站立身後伺候自己用膳。
先皇也是如此,這還是自己第一次遇到一個讓自己吃剩飯的皇後。
似是看出了拓跋琮的不悅,藍瀾主動開口道:
“皇上放心,臣妾剛剛用膳還沒吃多少,皇上可以嚐嚐,再說這滿桌的飯食也是宮中開銷,咱們皇室中人雖受天下供養,但心中仍需感念百姓辛苦不易,所以一飯一菜皆不可浪費。”
藍瀾就這麽跪在拓跋琮麵前,脊背挺的筆直,仿佛就算這一刻天塌下來也不能怎樣。
這才是西秦皇後應有的風度和脊梁。
“算了,讓人添副碗筷,皇後陪朕一起用一些吧。”
“謝皇上。”
藍瀾起身坐到自己位置上的時候,皇上的碗筷已經放在他麵前了。
本著食不言寢不語的原則,兩人在飯桌上靜悄悄的吃著午飯,期間隻有筷子觸碰碗碟的聲音,不大,但是在這寂靜的宮殿中卻顯得格外清晰。
用晚膳後,淨了口,藍瀾才看著拓跋琮。
“皇上此時來臣妾宮中怕不隻是想一起用午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