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互幫互助,兄弟情深
人在大唐:為官七十載被貶十次 作者:你摸魚我摸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條岔路口交匯處,兩人並肩奔跑著。
“楊兄弟,你不是去城裏進學了嗎?為何迴來了?切莫因進城而疏忽了體格練習。”楊宇微微一笑:“不會的,我每日皆堅持練習。母親病了,家中無人照料,我放心不下才迴來的。”
李廣孝緊了緊綁著磨盤的麻繩,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就這事?你寫信告知我即可,我會幫你照看!”
楊宇麵露難色:“這如何使得,實在太麻煩你了。”
李廣孝沉下臉來:“你我情同兄弟,我替你照顧家人,有何麻煩。難道你以後都不教我寫字了?”
二人相識於去年春節,彼時楊宇方才穿越至這具同名同姓的病亡之軀。為適應新體,他每日清晨鍛煉。恰巧,偶遇此武癡李廣孝。日日相遇,遂漸熟稔。
李廣孝為現任容州府兵第一團李團長次子,其祖乃容州城軍事統帥。李廣孝自幼習武,尤擅提升體能,知楊宇所需,遂主動授其晨練之法。楊宇則以教寫字迴報。
如此,二人相互交流,詩詞歌賦與刀槍劍術,皆為所好,彼此惺惺相惜!
楊宇曰:“李兄,汝如此強壯,何不從軍!”
李廣孝笑答:“哈哈,楊兄弟,莫非汝忘乎,我大唐有規,男子須過二十方服兵役。然,吾父已在軍中,吾兄學業有成,繼父業亦隨軍矣,吾當留家操持家事!”
楊宇邊跑邊用李廣孝所授唿吸之法,平緩而言:“吾實不知,竟須滿二十方可服兵役,那考進士是否有年齡之限乎?”
李廣孝撓頭曰:“此汝當問官學院之博士或助教,直講先生亦曾參加科舉,或可知之!”
楊宇答曰:“如此。”
楊宇知,容州府博士為容州城最負盛名之文士,亦為其外祖之學生,且為其父之友,問之,應不難!
此官學瑣事繁多,視地方官心情而定,實不如私學務實爽利!然吾不喜私學之因,乃其涉家族關係,既入其中,便與家族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族子弟多無法無天,某日犯事,則恐受牽連,或遭頂罪!
楊宇笑言:
如此觀之,整個教學體係皆需變革!無論官學亦或私學,若陛下欲使更多寒門士子入朝為官,務必清查此類齷齪手段,否則將有幾多賢才流失在外,豈非國家之損失!
李廣孝雙手撐著磨盤頂於頭上,說道:
哈哈哈,國家不乏人才,僅缺發現與重用人才之人耳!!今已無舉孝廉之製,幸而南方尚有南選,惟遇知音人!
楊宇慨歎道: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李廣孝:
“此語出自何典故?吾未嚐聞之,莫非汝讀書所得?”
楊宇微微一笑,道:
“話說春秋戰國之時,有一人名曰孫陽,著有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該書圖文並茂,久為相馬者奉為經典,另著有《伯樂針經》《伯樂療馬經》《療馬方》《伯樂治馬雜病經》等傳世。李兄若有意擇一匹良馬,可詳研《伯樂相馬經》一書!”
李廣孝眼神一亮,說道:
“你竟然也看這類偏門書籍?不過你剛才的話,用來形容你爹的現狀倒是極為恰當。自從你姥爺去世後,便無人再找他做事了!”
對於自己的這位父親,楊宇實在不知該如何形容。且不說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匆忙去求學,單是前身對這位親生父親的態度,也算不上親近。
楊宇此刻隻能顧左右而言他:
“這麽說來,你爹也算是伯樂了,你看他從小就帶你習武!”
李廣孝自然明白,這是楊宇的難言之隱:
“那又如何!他不過是個團長,屬下僅有兩百人而已!有何用處?想我祖上,乃是一國之君,那可是統領千軍萬馬的!”
楊宇苦笑著說道:
“李兄真是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啊!小弟自愧不如。”
李廣孝背上磨盤,聽聞楊宇此言,有些不好意思:
“嘿嘿,我也是道聽途說,在你麵前賣弄罷了!”
楊宇問道:
“李兄,這個刺史王禮,有何來曆?”
李廣孝迴答道:
“我跟你說,據說這個王禮,乃是太原王氏的嫡長子,是朝廷派來的安撫使。此人到容州三年,終日無所事事,朝政全交給你大舅子陳彬來做!!”
楊宇倍感驚異,失聲驚叫:
“什麽?竟是太原王氏王珪的嫡孫?那可是三品大員的後裔啊!”
李廣孝一愣,隨即丟下磨盤,雙手撐著膝蓋大笑起來:
“楊……楊兄,你聽誰胡言亂語,真是笑死我了!還宰相呢,他不過是個太子中允,正五品官罷了!”
楊宇亦是疑惑:
“門下省侍中王珪啊,有何問題……”
李廣孝指著李承宇,邊笑邊說:“哈哈哈,你有所不知,武德七年,他身為太子中允,因未能勸誡太子與秦王兄友弟恭,遭貶謫,流放蜀地巂州!若非被貶,或許在太子即位時,他真能得此侍中之位!你莫要打趣了哈哈哈……”
楊宇又驚了一下,他雖知曉王珪是貞觀時期李世民的六大宰相之一,卻不知具體始於哪一年。原來此時,他尚是李建成的跟班啊!
楊宇重活一世,頭腦倒是靈敏了些!他在腦海中推理,全然未察覺自己言多有失,隻是此刻他正發愣,繼續說道:
“不可能,除非他後來得到秦王的重用,否則不可能獲任侍中之位!除非……”
李廣孝聞言擺手大笑,道:
“楊兄,你這說的都是什麽呀!哈哈哈,秦王怎可能召迴王珪呢!”
楊宇推理正酣,說出了必要條件,卻嚇得大笑的李廣孝立刻止住笑聲,隻聽楊宇滔滔不絕地說道: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李建成和三殿下李元吉被殺,秦王登基,召迴王珪,任侍中……唔……”
李廣孝大驚失色,連忙捂住楊宇的嘴巴,道:“哎呀,我的老天爺啊,你這小子怎敢胡言亂語,莫不是在寫荒唐話本!快快住口,莫要聳人聽聞!若被他人聽去,你定然大禍臨頭!”
正在此時,一旁傳來一聲突兀的聲音:“好啊!你們二人竟敢肆意詆毀皇族,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言論,本公子定要將你們擒拿迴去,交由我爹押解長安,治你們的罪!”
楊宇聞此,心中一驚!
李廣孝移開捂著楊宇的手,開口道:“不好,是王子奇,容州刺史王禮的兒子!”
王子奇不知今日為何起得如此之早,且在來陳家村的路上,眼窩深陷,腳步虛浮,一看便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他陰陽怪氣道:“來人啊!將他們速速拿下!”
李廣孝躬身行禮,道:“公子,我這兄弟不過是信口胡謅,還望公子高抬貴手,權當耳旁風,放我們一馬吧!”
楊宇眉頭緊皺,心想折磨自己的人,必定是王子奇無疑了,於是開口道:“你抓人?可有逮捕文書!”
王子奇笑道:“沒有!但我的下屬們都聽到了,他們可以為這位縣丞大人作證!哈哈,沒想到本官今日來此查看莊園,竟還有這等意外收獲!”
這時,一個油光滿麵的聲音突然響起:“沒錯,本官聽到了!來人啊,給我拿下!”
“楊兄弟,你不是去城裏進學了嗎?為何迴來了?切莫因進城而疏忽了體格練習。”楊宇微微一笑:“不會的,我每日皆堅持練習。母親病了,家中無人照料,我放心不下才迴來的。”
李廣孝緊了緊綁著磨盤的麻繩,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就這事?你寫信告知我即可,我會幫你照看!”
楊宇麵露難色:“這如何使得,實在太麻煩你了。”
李廣孝沉下臉來:“你我情同兄弟,我替你照顧家人,有何麻煩。難道你以後都不教我寫字了?”
二人相識於去年春節,彼時楊宇方才穿越至這具同名同姓的病亡之軀。為適應新體,他每日清晨鍛煉。恰巧,偶遇此武癡李廣孝。日日相遇,遂漸熟稔。
李廣孝為現任容州府兵第一團李團長次子,其祖乃容州城軍事統帥。李廣孝自幼習武,尤擅提升體能,知楊宇所需,遂主動授其晨練之法。楊宇則以教寫字迴報。
如此,二人相互交流,詩詞歌賦與刀槍劍術,皆為所好,彼此惺惺相惜!
楊宇曰:“李兄,汝如此強壯,何不從軍!”
李廣孝笑答:“哈哈,楊兄弟,莫非汝忘乎,我大唐有規,男子須過二十方服兵役。然,吾父已在軍中,吾兄學業有成,繼父業亦隨軍矣,吾當留家操持家事!”
楊宇邊跑邊用李廣孝所授唿吸之法,平緩而言:“吾實不知,竟須滿二十方可服兵役,那考進士是否有年齡之限乎?”
李廣孝撓頭曰:“此汝當問官學院之博士或助教,直講先生亦曾參加科舉,或可知之!”
楊宇答曰:“如此。”
楊宇知,容州府博士為容州城最負盛名之文士,亦為其外祖之學生,且為其父之友,問之,應不難!
此官學瑣事繁多,視地方官心情而定,實不如私學務實爽利!然吾不喜私學之因,乃其涉家族關係,既入其中,便與家族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族子弟多無法無天,某日犯事,則恐受牽連,或遭頂罪!
楊宇笑言:
如此觀之,整個教學體係皆需變革!無論官學亦或私學,若陛下欲使更多寒門士子入朝為官,務必清查此類齷齪手段,否則將有幾多賢才流失在外,豈非國家之損失!
李廣孝雙手撐著磨盤頂於頭上,說道:
哈哈哈,國家不乏人才,僅缺發現與重用人才之人耳!!今已無舉孝廉之製,幸而南方尚有南選,惟遇知音人!
楊宇慨歎道: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李廣孝:
“此語出自何典故?吾未嚐聞之,莫非汝讀書所得?”
楊宇微微一笑,道:
“話說春秋戰國之時,有一人名曰孫陽,著有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該書圖文並茂,久為相馬者奉為經典,另著有《伯樂針經》《伯樂療馬經》《療馬方》《伯樂治馬雜病經》等傳世。李兄若有意擇一匹良馬,可詳研《伯樂相馬經》一書!”
李廣孝眼神一亮,說道:
“你竟然也看這類偏門書籍?不過你剛才的話,用來形容你爹的現狀倒是極為恰當。自從你姥爺去世後,便無人再找他做事了!”
對於自己的這位父親,楊宇實在不知該如何形容。且不說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匆忙去求學,單是前身對這位親生父親的態度,也算不上親近。
楊宇此刻隻能顧左右而言他:
“這麽說來,你爹也算是伯樂了,你看他從小就帶你習武!”
李廣孝自然明白,這是楊宇的難言之隱:
“那又如何!他不過是個團長,屬下僅有兩百人而已!有何用處?想我祖上,乃是一國之君,那可是統領千軍萬馬的!”
楊宇苦笑著說道:
“李兄真是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啊!小弟自愧不如。”
李廣孝背上磨盤,聽聞楊宇此言,有些不好意思:
“嘿嘿,我也是道聽途說,在你麵前賣弄罷了!”
楊宇問道:
“李兄,這個刺史王禮,有何來曆?”
李廣孝迴答道:
“我跟你說,據說這個王禮,乃是太原王氏的嫡長子,是朝廷派來的安撫使。此人到容州三年,終日無所事事,朝政全交給你大舅子陳彬來做!!”
楊宇倍感驚異,失聲驚叫:
“什麽?竟是太原王氏王珪的嫡孫?那可是三品大員的後裔啊!”
李廣孝一愣,隨即丟下磨盤,雙手撐著膝蓋大笑起來:
“楊……楊兄,你聽誰胡言亂語,真是笑死我了!還宰相呢,他不過是個太子中允,正五品官罷了!”
楊宇亦是疑惑:
“門下省侍中王珪啊,有何問題……”
李廣孝指著李承宇,邊笑邊說:“哈哈哈,你有所不知,武德七年,他身為太子中允,因未能勸誡太子與秦王兄友弟恭,遭貶謫,流放蜀地巂州!若非被貶,或許在太子即位時,他真能得此侍中之位!你莫要打趣了哈哈哈……”
楊宇又驚了一下,他雖知曉王珪是貞觀時期李世民的六大宰相之一,卻不知具體始於哪一年。原來此時,他尚是李建成的跟班啊!
楊宇重活一世,頭腦倒是靈敏了些!他在腦海中推理,全然未察覺自己言多有失,隻是此刻他正發愣,繼續說道:
“不可能,除非他後來得到秦王的重用,否則不可能獲任侍中之位!除非……”
李廣孝聞言擺手大笑,道:
“楊兄,你這說的都是什麽呀!哈哈哈,秦王怎可能召迴王珪呢!”
楊宇推理正酣,說出了必要條件,卻嚇得大笑的李廣孝立刻止住笑聲,隻聽楊宇滔滔不絕地說道: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李建成和三殿下李元吉被殺,秦王登基,召迴王珪,任侍中……唔……”
李廣孝大驚失色,連忙捂住楊宇的嘴巴,道:“哎呀,我的老天爺啊,你這小子怎敢胡言亂語,莫不是在寫荒唐話本!快快住口,莫要聳人聽聞!若被他人聽去,你定然大禍臨頭!”
正在此時,一旁傳來一聲突兀的聲音:“好啊!你們二人竟敢肆意詆毀皇族,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言論,本公子定要將你們擒拿迴去,交由我爹押解長安,治你們的罪!”
楊宇聞此,心中一驚!
李廣孝移開捂著楊宇的手,開口道:“不好,是王子奇,容州刺史王禮的兒子!”
王子奇不知今日為何起得如此之早,且在來陳家村的路上,眼窩深陷,腳步虛浮,一看便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他陰陽怪氣道:“來人啊!將他們速速拿下!”
李廣孝躬身行禮,道:“公子,我這兄弟不過是信口胡謅,還望公子高抬貴手,權當耳旁風,放我們一馬吧!”
楊宇眉頭緊皺,心想折磨自己的人,必定是王子奇無疑了,於是開口道:“你抓人?可有逮捕文書!”
王子奇笑道:“沒有!但我的下屬們都聽到了,他們可以為這位縣丞大人作證!哈哈,沒想到本官今日來此查看莊園,竟還有這等意外收獲!”
這時,一個油光滿麵的聲音突然響起:“沒錯,本官聽到了!來人啊,給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