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來查詢的軟件我都用了,自己改動了一下,第一次寫書,肯定寫的不好,雖然不是曆史文,但是不想說偏差太嚴重】
【東漢的軍隊分邊防軍(大約12萬)和中央軍(3萬),中央軍又分:宮廷宿衛軍,北軍三營(黎陽營 雍營 長安營)】
【邊防軍(校尉領兵2-3千不等,遇到戰事是由朝廷派遣中郎將來領兵):涼州大約4萬人,並州大約2萬人,幽州大約2萬人,徐州大約1萬人,揚州大約1萬人,益州大約2萬人】
【中央軍(光祿勳卿:4328人):羽林郎128人,虎賁軍1500人,羽林軍1000人,左監800騎,右監900騎】
【中央軍(衛尉:2700人):南宮衛士600人,北軍衛士600人,左都候400人,右都候400人,七宮門司馬約700】
【中央軍(執金吾:700人)擔任洛陽城內巡邏:騎兵200人,步兵500人】
【中央軍(北軍:8000人)中央軍的野戰軍: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 ,長水校尉,射聲校尉】
【中央軍(三營:各5千人:屬於中央軍的機動軍隊):黎陽營 雍營 長安營】
“這”劉宏被自己嚇倒了,在腦海過濾了一遍東漢的曆史和原主的操作後,不由眉頭緊鎖,這到底是自己想多了,還是……,
如果隻是自己想多了,那麽按照王猛的謀劃就很快掌權,天下的百姓也能少受點苦。
可萬一不是想多了,那麽就會讓世家認為自己不是能被他們掌握的皇帝,那等待自己的就是…………死。
“張讓”
“奴婢在”
“找個機靈點的,信得過的人,給朕盯住呂強”
“諾”
這天子可太可怕了,剛召見呂強不久就讓人去盯住他,也不知道自己身邊是不是也有人盯住。不過張讓內心也竊喜,天子讓自己去盯著呂強,那就證明天子是信任我多於呂強,隻要自己以後安心給天子做事。
“哎,呂強阿呂強,你到底是人還是鬼呢”
搖了搖頭,劉宏也不再多想,無論呂強是什麽,自己並沒有透露出對世族的不滿。
“原主到底有沒有過兵權呢,或者說真正的掌握中央軍呢”劉宏打算先把這個問題琢磨透。
“原主168年正月登基,九月竇武,陳蕃被宦官所殺,開始第二次黨錮,那這個時候兵權在宦官手裏,還是原主手裏,還是隻是名義上有,實際在世家手裏?
“180年何進之妹被冊封為皇後,到何進184年黃巾起義後被封大將軍,而真正統兵的是盧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如果說兵權一直掌握在皇帝或者宦官手裏,那麽執掌中央兵權十幾年,軍中應該都是皇帝或宦官一係的人,平定黃巾僅僅9個月,皇帝就沒有辦法收迴兵權了嗎?何進隻是一個屠夫,難道能就憑借妹妹被封皇後到黃巾起義這5年的時間就可以架空皇帝的兵權?讓皇帝不得不在188年組建西園軍來製衡何進?所以會不會是雖然宦官滅了陳蕃,竇武,表麵上是宦官贏了,但是僅僅隻是掌握政權,兵權始終掌握在世家一係人之中,而180年世家們將沒有背景的何進之妹推出來做皇後,184年黃巾起義後世家在推舉何進為大將軍,讓兵權可以在表麵上由何進名正言順的掌握著,實際還是世家掌握?漢靈帝188年組建西園軍就是發現一個被自己提拔的大將軍自己竟然掌握不了?還是一開始漢靈帝提拔何進就是為了讓何進出麵從世家搶奪兵權呢?後麵發現何進根本沒有辦法把中央軍的權力掌握在手裏,所以188年組建西園軍,明麵上是去抗衡何進?世家一看這還得了,你不踏踏實實的做皇帝,還想組建新的軍隊來抗衡我們?那就搞死你吧,於是189年漢靈帝駕崩。
劉宏思索片刻,也想明白了,不管事實真相是什麽,自己就猥瑣發育吧。
兵權,最重要的就是兵權,沒有兵權的皇帝隻是傀儡,隻要有了兵權,有王猛製定戰略,李靖統兵,李存孝衝陣。就算把這大漢推倒重建又如何。
“段熲這個人一直在涼州跟羌作戰,是桓靈時期的名將,涼州三明之一,而且此人在後來依附過宦官,並且後麵也因此獲罪,服鴆自殺。證明此人不是世家一黨,而且李靖,薛仁貴,蘇定方三人在段熲軍中,憑借這三人的本事一定可以獲得段熲的賞識,隻等他平定涼州後可以將他的軍隊秘密調到洛陽”
“張奐這個人同為“”涼州三明”現在就在洛陽,而且掌握著北軍,在原本的曆史上竇武想鏟除宦官,但是被曹節等人矯詔發動政變,收捕竇武等。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張奐率北軍圍竇武,迫使竇武自殺,陳蕃被誅,竇太後也被幽禁南宮。張奐去任少府,又拜大司農,以功封侯。張奐恨為曹節所欺騙,上書堅決辭讓封侯”
那麽張奐能不能靠得住的呢,如果能靠的住,有他的北軍在,自己能不能趁著不久後的政變將中央軍掌握在手裏呢?
“如果說竇武誅殺宦官的時候,張奐的北軍不參與,竇武滅除了宦官,那麽竇武的威望將會達到頂峰,竇武可不是何進之流,是開國功臣竇融之玄孫,也是實打實的豪強,而且更是和陳蕃,劉淑被冠以三君,竇武更是三君之首。那他接下來會怎麽做呢?是做周公,還是霍光,或者做王莽,做曹操呢?”
“另外還有竇妙(前文已經寫過她做的事和性格),在竇武要滅除所有宦官的時候,竇妙是不許的,如果她同意,那麽竇武可以說外有百官內有太後,宦官絕無可能戰勝。”
“此外史書還記載竇武雖然被誅殺,但漢靈帝還是念及太後竇妙援立自己為帝的功勞,建寧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日,率領群臣到南宮朝拜太後竇妙,親自奉獻祝壽。黃門令董萌因此多次為太後竇妙申訴怨忿,漢靈帝一一采納,供養資奉比以前有所增加”那便證明竇妙對於劉宏來說不僅僅是有援立的功勞,在後期也沒有暗中做出對靈帝統治不利的事。
“等張讓迴來了,讓他來見朕”劉宏對門口小黃門吩咐道。
【東漢的軍隊分邊防軍(大約12萬)和中央軍(3萬),中央軍又分:宮廷宿衛軍,北軍三營(黎陽營 雍營 長安營)】
【邊防軍(校尉領兵2-3千不等,遇到戰事是由朝廷派遣中郎將來領兵):涼州大約4萬人,並州大約2萬人,幽州大約2萬人,徐州大約1萬人,揚州大約1萬人,益州大約2萬人】
【中央軍(光祿勳卿:4328人):羽林郎128人,虎賁軍1500人,羽林軍1000人,左監800騎,右監900騎】
【中央軍(衛尉:2700人):南宮衛士600人,北軍衛士600人,左都候400人,右都候400人,七宮門司馬約700】
【中央軍(執金吾:700人)擔任洛陽城內巡邏:騎兵200人,步兵500人】
【中央軍(北軍:8000人)中央軍的野戰軍: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 ,長水校尉,射聲校尉】
【中央軍(三營:各5千人:屬於中央軍的機動軍隊):黎陽營 雍營 長安營】
“這”劉宏被自己嚇倒了,在腦海過濾了一遍東漢的曆史和原主的操作後,不由眉頭緊鎖,這到底是自己想多了,還是……,
如果隻是自己想多了,那麽按照王猛的謀劃就很快掌權,天下的百姓也能少受點苦。
可萬一不是想多了,那麽就會讓世家認為自己不是能被他們掌握的皇帝,那等待自己的就是…………死。
“張讓”
“奴婢在”
“找個機靈點的,信得過的人,給朕盯住呂強”
“諾”
這天子可太可怕了,剛召見呂強不久就讓人去盯住他,也不知道自己身邊是不是也有人盯住。不過張讓內心也竊喜,天子讓自己去盯著呂強,那就證明天子是信任我多於呂強,隻要自己以後安心給天子做事。
“哎,呂強阿呂強,你到底是人還是鬼呢”
搖了搖頭,劉宏也不再多想,無論呂強是什麽,自己並沒有透露出對世族的不滿。
“原主到底有沒有過兵權呢,或者說真正的掌握中央軍呢”劉宏打算先把這個問題琢磨透。
“原主168年正月登基,九月竇武,陳蕃被宦官所殺,開始第二次黨錮,那這個時候兵權在宦官手裏,還是原主手裏,還是隻是名義上有,實際在世家手裏?
“180年何進之妹被冊封為皇後,到何進184年黃巾起義後被封大將軍,而真正統兵的是盧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如果說兵權一直掌握在皇帝或者宦官手裏,那麽執掌中央兵權十幾年,軍中應該都是皇帝或宦官一係的人,平定黃巾僅僅9個月,皇帝就沒有辦法收迴兵權了嗎?何進隻是一個屠夫,難道能就憑借妹妹被封皇後到黃巾起義這5年的時間就可以架空皇帝的兵權?讓皇帝不得不在188年組建西園軍來製衡何進?所以會不會是雖然宦官滅了陳蕃,竇武,表麵上是宦官贏了,但是僅僅隻是掌握政權,兵權始終掌握在世家一係人之中,而180年世家們將沒有背景的何進之妹推出來做皇後,184年黃巾起義後世家在推舉何進為大將軍,讓兵權可以在表麵上由何進名正言順的掌握著,實際還是世家掌握?漢靈帝188年組建西園軍就是發現一個被自己提拔的大將軍自己竟然掌握不了?還是一開始漢靈帝提拔何進就是為了讓何進出麵從世家搶奪兵權呢?後麵發現何進根本沒有辦法把中央軍的權力掌握在手裏,所以188年組建西園軍,明麵上是去抗衡何進?世家一看這還得了,你不踏踏實實的做皇帝,還想組建新的軍隊來抗衡我們?那就搞死你吧,於是189年漢靈帝駕崩。
劉宏思索片刻,也想明白了,不管事實真相是什麽,自己就猥瑣發育吧。
兵權,最重要的就是兵權,沒有兵權的皇帝隻是傀儡,隻要有了兵權,有王猛製定戰略,李靖統兵,李存孝衝陣。就算把這大漢推倒重建又如何。
“段熲這個人一直在涼州跟羌作戰,是桓靈時期的名將,涼州三明之一,而且此人在後來依附過宦官,並且後麵也因此獲罪,服鴆自殺。證明此人不是世家一黨,而且李靖,薛仁貴,蘇定方三人在段熲軍中,憑借這三人的本事一定可以獲得段熲的賞識,隻等他平定涼州後可以將他的軍隊秘密調到洛陽”
“張奐這個人同為“”涼州三明”現在就在洛陽,而且掌握著北軍,在原本的曆史上竇武想鏟除宦官,但是被曹節等人矯詔發動政變,收捕竇武等。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張奐率北軍圍竇武,迫使竇武自殺,陳蕃被誅,竇太後也被幽禁南宮。張奐去任少府,又拜大司農,以功封侯。張奐恨為曹節所欺騙,上書堅決辭讓封侯”
那麽張奐能不能靠得住的呢,如果能靠的住,有他的北軍在,自己能不能趁著不久後的政變將中央軍掌握在手裏呢?
“如果說竇武誅殺宦官的時候,張奐的北軍不參與,竇武滅除了宦官,那麽竇武的威望將會達到頂峰,竇武可不是何進之流,是開國功臣竇融之玄孫,也是實打實的豪強,而且更是和陳蕃,劉淑被冠以三君,竇武更是三君之首。那他接下來會怎麽做呢?是做周公,還是霍光,或者做王莽,做曹操呢?”
“另外還有竇妙(前文已經寫過她做的事和性格),在竇武要滅除所有宦官的時候,竇妙是不許的,如果她同意,那麽竇武可以說外有百官內有太後,宦官絕無可能戰勝。”
“此外史書還記載竇武雖然被誅殺,但漢靈帝還是念及太後竇妙援立自己為帝的功勞,建寧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日,率領群臣到南宮朝拜太後竇妙,親自奉獻祝壽。黃門令董萌因此多次為太後竇妙申訴怨忿,漢靈帝一一采納,供養資奉比以前有所增加”那便證明竇妙對於劉宏來說不僅僅是有援立的功勞,在後期也沒有暗中做出對靈帝統治不利的事。
“等張讓迴來了,讓他來見朕”劉宏對門口小黃門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