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等地因為這些文人士子的加入,瞬間變得繁華起來。
次後,陸續不斷有文人士子慕名而來。中原戰亂不斷,但右北平等地因為有了鄭勇、蔡邕、東門樂這些人的存在,反而變成了一個世外桃源一般。
鄭勇這個名字,也在士族心裏的地位愈發重要起來。
而就在右北平興旺發展的時候,一件震驚天下,對幽、冀二地有著不同尋常影響的大事發生了.............
當初,袁紹等人見劉虞拒不稱帝,便又派使者來請劉虞領尚書事,讓他擔任當時朝內最高的文職官員,統領朝政,以與董卓對抗。但劉虞仍不肯,並斬殺了來使以絕山東各郡守將領再生他念。劉虞由此思慮朝廷之內不知是何等艱難時日,便派了兩名心腹得力部下從事為特使化裝潛行,穿過戰火連綿的中原大地,從北疆一直來到長安城中,向漢劉協見禮問候以表臣子之心。
初平帝劉協正思東歸,見劉虞的使者來到不勝欣喜。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正在劉協身邊為侍中服侍皇上,劉協就派劉和偷出長安迴幽州讓劉虞率兵來迎接他迴洛陽。可是在途經南陽時,卻被從京師逃到南陽的袁術扣留,又派使者報劉虞,讓他派兵和袁術一同去長安迎迴劉協。劉虞連忙派出數千精騎來到南陽,但袁術並不去迎接劉協,隻把騎兵留下來為自己所用,而是想自己當皇帝。
有如此種亂臣賊子,怎能有好結局?也可惜劉虞與劉協無緣。先是劉協調他入朝的詔書竟在中途丟失;再次又有劉和中途被扣,迎帝東歸不成。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是不可勉強,正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重逢,且由失之交臂而成千古遺恨的事又何止一二呢?更何況從幽州到長安之間不但關山迢遞,關城阻隔,更是一片烽火從未曾熄滅的戰場,連皇帝與臣子的交通都不能保障,可見天下混亂到何種程度。也可憐劉虞的一片耿耿丹心無由報送了..............
在劉虞接到袁術的書信時,在側的部將公孫瓚知道袁術為人奸詐無信,力勸劉虞不要派兵,劉虞不從。於是公孫瓚便派人到袁術處扣押劉和,奪他的兵權。但此事又為劉虞所知,二人從此更加仇恨。劉和尋機逃出北還,不巧又為袁紹截留。當時公孫瓚不斷與袁紹交戰,都被袁紹打敗,但仍舊屢敗屢戰,攻殺不已。
劉虞很討厭他的窮兵黷武,更怕他一旦得誌更不好管束,便不再讓他出兵。但公孫瓚有自己的軍隊,是朝廷的中郎將,雖然朝廷命他歸劉虞指揮,但他並不服從劉虞的調度。
劉虞便上奏朝廷,公孫瓚不甘居下風也不斷的上書攻擊劉虞,朝廷並不給予裁斷,二人積怨日增,仇恨愈結愈深。公孫瓚畢竟是下屬,因而也很害怕劉虞害他,便在薊城另築一高地為營,稱之為“京”,駐守在那裏以防備劉虞的攻擊。劉虞請他去議事,他就稱病不出。劉虞很想攻殺他,但在部下的勸阻下,方才作罷。但公孫瓚仍不買他的賬。
初平四年,劉虞終於忍無可忍,便親率十萬大軍去圍攻公孫瓚。隨征的從事程緒仍在出發前力勸他停止這次軍事行動,但劉虞以動搖軍心的罪名把他斬首,並命令士兵隻殺公孫瓚一個就罷兵,而不要過分的屠戮。當時劉虞的一個從事叫公孫紀的,因與公孫瓚同姓,平時很受公孫瓚的厚待,知道了這次軍事行動計劃後,就連夜告訴了公孫瓚。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遂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
公孫瓚追擊,三日城陷,抓住了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
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公孫瓚還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並送首級到京都..............
劉虞在幽州很得民心,身死之日,百姓為之痛哭流涕,劉虞之子劉和此時正在袁紹營中,從此,死心塌地為袁紹賣命,以圖消滅公孫瓚為父報仇!
縱觀劉虞一生,前後統治幽州十餘年,不但保一境民生,又忠於朝廷,是東漢末年屈指可數忠君愛民的好官。
但劉虞自身也存在著很大問題。
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導致他死於非命,實所不值。
盡管矛盾的主要方麵在公孫瓚,但劉虞也並非全無責任。能容忍各少數民族首領,為什麽不能容忍自己的一個部將呢?能寬厚於萬民百姓,為什麽不能施一寸寬容之心於公孫氏呢?
即使公孫瓚真的是狼子野心不可懷柔以收之,那麽以一牧守上司之位除一部將不如探囊取物?一杯毒酒足以奪英雄之命;酒宴之後設以伏兵,又何勞十萬之眾?既隻想殺他一人,聘一亡命之徒刺殺之足以。興十萬之師為一人,既不聽部下勸阻,又不能防人泄密,結果導致自己死於非命,實足為遺憾了。
皇恩浩蕩司六州之命的聖旨到日,卻是他身赴黃泉之時,實足堪悲。更為愚蠢的是上告自己的部下不斷加深雙方的仇怨,而又不能除之。想除一人而又興師十萬,實乃智可及愚不可及............
古來兵書戰策都講“兵者詭道也”,政治又何嚐不是如此。似劉虞般的忠厚仁德而又不能忍隱為謀,也是自取殺身之禍者。
但是劉虞的死,對於一個人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了。而這個人,是絕對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的。這人就是:
領右北平太守、破虜將軍、都亭侯,鄭勇!
[]
次後,陸續不斷有文人士子慕名而來。中原戰亂不斷,但右北平等地因為有了鄭勇、蔡邕、東門樂這些人的存在,反而變成了一個世外桃源一般。
鄭勇這個名字,也在士族心裏的地位愈發重要起來。
而就在右北平興旺發展的時候,一件震驚天下,對幽、冀二地有著不同尋常影響的大事發生了.............
當初,袁紹等人見劉虞拒不稱帝,便又派使者來請劉虞領尚書事,讓他擔任當時朝內最高的文職官員,統領朝政,以與董卓對抗。但劉虞仍不肯,並斬殺了來使以絕山東各郡守將領再生他念。劉虞由此思慮朝廷之內不知是何等艱難時日,便派了兩名心腹得力部下從事為特使化裝潛行,穿過戰火連綿的中原大地,從北疆一直來到長安城中,向漢劉協見禮問候以表臣子之心。
初平帝劉協正思東歸,見劉虞的使者來到不勝欣喜。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正在劉協身邊為侍中服侍皇上,劉協就派劉和偷出長安迴幽州讓劉虞率兵來迎接他迴洛陽。可是在途經南陽時,卻被從京師逃到南陽的袁術扣留,又派使者報劉虞,讓他派兵和袁術一同去長安迎迴劉協。劉虞連忙派出數千精騎來到南陽,但袁術並不去迎接劉協,隻把騎兵留下來為自己所用,而是想自己當皇帝。
有如此種亂臣賊子,怎能有好結局?也可惜劉虞與劉協無緣。先是劉協調他入朝的詔書竟在中途丟失;再次又有劉和中途被扣,迎帝東歸不成。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是不可勉強,正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重逢,且由失之交臂而成千古遺恨的事又何止一二呢?更何況從幽州到長安之間不但關山迢遞,關城阻隔,更是一片烽火從未曾熄滅的戰場,連皇帝與臣子的交通都不能保障,可見天下混亂到何種程度。也可憐劉虞的一片耿耿丹心無由報送了..............
在劉虞接到袁術的書信時,在側的部將公孫瓚知道袁術為人奸詐無信,力勸劉虞不要派兵,劉虞不從。於是公孫瓚便派人到袁術處扣押劉和,奪他的兵權。但此事又為劉虞所知,二人從此更加仇恨。劉和尋機逃出北還,不巧又為袁紹截留。當時公孫瓚不斷與袁紹交戰,都被袁紹打敗,但仍舊屢敗屢戰,攻殺不已。
劉虞很討厭他的窮兵黷武,更怕他一旦得誌更不好管束,便不再讓他出兵。但公孫瓚有自己的軍隊,是朝廷的中郎將,雖然朝廷命他歸劉虞指揮,但他並不服從劉虞的調度。
劉虞便上奏朝廷,公孫瓚不甘居下風也不斷的上書攻擊劉虞,朝廷並不給予裁斷,二人積怨日增,仇恨愈結愈深。公孫瓚畢竟是下屬,因而也很害怕劉虞害他,便在薊城另築一高地為營,稱之為“京”,駐守在那裏以防備劉虞的攻擊。劉虞請他去議事,他就稱病不出。劉虞很想攻殺他,但在部下的勸阻下,方才作罷。但公孫瓚仍不買他的賬。
初平四年,劉虞終於忍無可忍,便親率十萬大軍去圍攻公孫瓚。隨征的從事程緒仍在出發前力勸他停止這次軍事行動,但劉虞以動搖軍心的罪名把他斬首,並命令士兵隻殺公孫瓚一個就罷兵,而不要過分的屠戮。當時劉虞的一個從事叫公孫紀的,因與公孫瓚同姓,平時很受公孫瓚的厚待,知道了這次軍事行動計劃後,就連夜告訴了公孫瓚。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遂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
公孫瓚追擊,三日城陷,抓住了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正趕上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
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公孫瓚還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並送首級到京都..............
劉虞在幽州很得民心,身死之日,百姓為之痛哭流涕,劉虞之子劉和此時正在袁紹營中,從此,死心塌地為袁紹賣命,以圖消滅公孫瓚為父報仇!
縱觀劉虞一生,前後統治幽州十餘年,不但保一境民生,又忠於朝廷,是東漢末年屈指可數忠君愛民的好官。
但劉虞自身也存在著很大問題。
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導致他死於非命,實所不值。
盡管矛盾的主要方麵在公孫瓚,但劉虞也並非全無責任。能容忍各少數民族首領,為什麽不能容忍自己的一個部將呢?能寬厚於萬民百姓,為什麽不能施一寸寬容之心於公孫氏呢?
即使公孫瓚真的是狼子野心不可懷柔以收之,那麽以一牧守上司之位除一部將不如探囊取物?一杯毒酒足以奪英雄之命;酒宴之後設以伏兵,又何勞十萬之眾?既隻想殺他一人,聘一亡命之徒刺殺之足以。興十萬之師為一人,既不聽部下勸阻,又不能防人泄密,結果導致自己死於非命,實足為遺憾了。
皇恩浩蕩司六州之命的聖旨到日,卻是他身赴黃泉之時,實足堪悲。更為愚蠢的是上告自己的部下不斷加深雙方的仇怨,而又不能除之。想除一人而又興師十萬,實乃智可及愚不可及............
古來兵書戰策都講“兵者詭道也”,政治又何嚐不是如此。似劉虞般的忠厚仁德而又不能忍隱為謀,也是自取殺身之禍者。
但是劉虞的死,對於一個人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到了。而這個人,是絕對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的。這人就是:
領右北平太守、破虜將軍、都亭侯,鄭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