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吳伯帶來了理發師,給幾個人理了發,全部都倒持完畢也臨近中午了。
駱夜鬆在客廳打了幾個電話,有報平安的,有聯絡朋友的,其他人的關注點都不在他身上。
出門前,他對吳伯說:“不用等我們吃飯了,晚飯也不要準備,今晚不一定迴來。”
因為要辦理身份證件,幾個人先去了照相館。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上海的身份證也是五花八門,各國的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證,每個租界的華人身份證也略有不同。
有的是硬紙印刷品,看上去很正規,手寫姓名、年齡、籍貫、照片和住址等信息,還有指紋,蓋有方形或長條形紅色印章。
有的卻很粗糙,一張巴掌大的紙,對折起來就是身份證。沒有照片,用毛筆寫著持證人的基本信息,指紋和發證機關、日期以及紅色印章。
有的稱之為“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有的叫做“安居證”。“特別通行證”。“工作證”。還有日本人頒發的“良民證”。
這些身份證明在幾個租界內基本都會被認可,隻有日租界是個例外,日租界的中心區域非日籍不得入內,有憲兵負責把守。
路不遠,隔兩條馬路就有一家照相館。
在外人麵前,秦大柱還是很裝人的,沒有一驚一乍,盡力克製自己不顯露出鄉巴佬的沒見識。
不過他經常湊到駱夜鬆身邊耳語,不知道是在打聽什麽。對方沒有恥笑他,還耐心的替他解惑。
當真是長了見識。他們出了照相館就去掃貨,見什麽買什麽,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無所不買。
這次買的東西,尤龍沒替他們收進倉庫,都讓店夥計送迴了駱夜鬆的宅邸。
他們出手闊綽,從不講價,還給了送貨上門的小費,商家自然樂意跑這一趟。
大酒樓,高檔飯店是必須光顧的地方。連吃帶拿,每一次消費都不低於300大洋。
這是什麽概念?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不過10元左右,高收入者也就每月四五十法幣,有的家庭一年都花不了100法幣。除非是管理者或特殊人才,收入不能跟普通人相比。
現大洋的價值比法幣更加堅挺,1935年法幣出台,和銀元的兌換比例是1比1,老百姓卻不認可這樣的比例。後來國民政府明令禁止法幣兌換銀元,但是在民間,老百姓還是更加相信真金白銀,黑市上一塊銀元能兌換1.2至1.5法幣。
隨著國民政府的落寞,法幣也一再貶值,兌換比例讓人瞠目結舌。
他們一頓飯就造掉普通人家好幾年的開銷,簡直是不當人子。
不過,300大洋花的也值了,多半都是打包帶走的。每天不出門都能吃到各色美食。花錢花的不亦樂乎。
各款的西裝、唐裝、中山裝、長衫、皮鞋、禮帽、眼鏡兒,每人都買了好幾套。
需要定做的也不少,尤其是秦大柱,既費料子又費工錢,還費時間。店掌櫃和秦大柱都眉開眼笑的,其他人卻表情不一。
尤龍目光中帶著寵溺,他願意看到小弟們開心滿足的樣子。
這都是他最忠誠的兄弟,尤其是秦大柱,表麵看著沒心沒肺傻憨憨的樣子,但他身上的優點很多,他忠實可靠,吃苦耐勞,毫無怨言,善於學習,有時候還很機智,往往說出的話能給人打開另一條思路。
尤龍最疼愛他,幾乎是有求必應,想要什麽盡管買買買,毫不吝嗇。
畢竟,說不定哪天就要奔赴戰場,他們都沒有銅皮鐵骨,萬一不小心犧牲了,那可是他終身的遺憾,現在有機會享受就放開了造吧。
駱夜鬆幫秦大柱挑衣服,還傳授他如何搭配才合適,怎麽穿才更顯氣質。
李泰安認為老大太嬌慣這個憨貨了,比親爹都好,不時的諷刺大柱兩句,說他像狗熊,穿什麽衣服都一樣,能遮住屁股就不錯啦。
秦大柱卻像是沒聽見,還炫耀式地抬高下巴,照著鏡子美滋滋。
逛街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就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照耀的十裏洋場更加璀璨奪目,國際大都市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駱夜鬆帶著他們來到了上海灘著名的娛樂場所“百樂門歌舞廳”。
百樂門位於上海愚園路、極司非爾路交匯處,始建於民國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33年。說起極司非爾路,有人就會想起臭名昭著的76號特務組織。不過,現在的極司非爾路76號特工總部還沒有成立。
百樂門起初製定的經營路線是高端、高調、外向、貴族化的方針。內部設計超前,富麗堂皇。
提出並執行這一經營理念的是個奧地利人,中文名叫“發能”。
開幕之初,發能利用各種關係,從歐美國家重金聘請優秀的歌舞人員和團體來滬出演遊藝節目,轟動一時。
百樂門是當時上海最頂級的公共娛樂場所,或跳舞競賽,或慈善活動,或社團集會,或婚宴典禮。
尤其是大型包場活動,主題鮮明,精彩紛呈,富有氣勢,令人印象至深。
百樂門還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進入需購買門票,是一般人消費不起的。
每天的例行舞會通常分為兩種,一是日場茶舞,時間是下午5至7點;二是晚間餐舞,晚8點開始直至夜半乃至通宵。
下午五點至七點,門票一元。
下午八點以後,門票一元半,周末兩元。
每逢節日、假日,特別是聖誕、元旦,通常要上漲、翻倍,甚至更高。
百樂門表麵看上去風光無限,實則外強中幹。過於依賴奧地利人,片麵地走“高消費”的外向型路線,就是所謂“打腫臉充胖子”。
再加上既不顧經濟蕭條的大背景,又缺乏合理運作的經驗,雖然聲名日隆,來客數量尚佳,但自身卻因開支過於龐大浩繁,年年虧損,以致最終入不敷出,短短兩年多時間,就走上了末路。
破產後多次易主,最終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
霓虹燈閃爍,人流攢動,一副人間繁華太平景象,好像這裏的人不曾經曆過戰火,也不曾被侵略者蹂躪。
在來往的各色人等臉上看不到憂慮和屈辱,能看到的是得過且過,紙醉金迷,還有對金錢的欲望和貪婪。
駱夜鬆在客廳打了幾個電話,有報平安的,有聯絡朋友的,其他人的關注點都不在他身上。
出門前,他對吳伯說:“不用等我們吃飯了,晚飯也不要準備,今晚不一定迴來。”
因為要辦理身份證件,幾個人先去了照相館。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上海的身份證也是五花八門,各國的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證,每個租界的華人身份證也略有不同。
有的是硬紙印刷品,看上去很正規,手寫姓名、年齡、籍貫、照片和住址等信息,還有指紋,蓋有方形或長條形紅色印章。
有的卻很粗糙,一張巴掌大的紙,對折起來就是身份證。沒有照片,用毛筆寫著持證人的基本信息,指紋和發證機關、日期以及紅色印章。
有的稱之為“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有的叫做“安居證”。“特別通行證”。“工作證”。還有日本人頒發的“良民證”。
這些身份證明在幾個租界內基本都會被認可,隻有日租界是個例外,日租界的中心區域非日籍不得入內,有憲兵負責把守。
路不遠,隔兩條馬路就有一家照相館。
在外人麵前,秦大柱還是很裝人的,沒有一驚一乍,盡力克製自己不顯露出鄉巴佬的沒見識。
不過他經常湊到駱夜鬆身邊耳語,不知道是在打聽什麽。對方沒有恥笑他,還耐心的替他解惑。
當真是長了見識。他們出了照相館就去掃貨,見什麽買什麽,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無所不買。
這次買的東西,尤龍沒替他們收進倉庫,都讓店夥計送迴了駱夜鬆的宅邸。
他們出手闊綽,從不講價,還給了送貨上門的小費,商家自然樂意跑這一趟。
大酒樓,高檔飯店是必須光顧的地方。連吃帶拿,每一次消費都不低於300大洋。
這是什麽概念?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不過10元左右,高收入者也就每月四五十法幣,有的家庭一年都花不了100法幣。除非是管理者或特殊人才,收入不能跟普通人相比。
現大洋的價值比法幣更加堅挺,1935年法幣出台,和銀元的兌換比例是1比1,老百姓卻不認可這樣的比例。後來國民政府明令禁止法幣兌換銀元,但是在民間,老百姓還是更加相信真金白銀,黑市上一塊銀元能兌換1.2至1.5法幣。
隨著國民政府的落寞,法幣也一再貶值,兌換比例讓人瞠目結舌。
他們一頓飯就造掉普通人家好幾年的開銷,簡直是不當人子。
不過,300大洋花的也值了,多半都是打包帶走的。每天不出門都能吃到各色美食。花錢花的不亦樂乎。
各款的西裝、唐裝、中山裝、長衫、皮鞋、禮帽、眼鏡兒,每人都買了好幾套。
需要定做的也不少,尤其是秦大柱,既費料子又費工錢,還費時間。店掌櫃和秦大柱都眉開眼笑的,其他人卻表情不一。
尤龍目光中帶著寵溺,他願意看到小弟們開心滿足的樣子。
這都是他最忠誠的兄弟,尤其是秦大柱,表麵看著沒心沒肺傻憨憨的樣子,但他身上的優點很多,他忠實可靠,吃苦耐勞,毫無怨言,善於學習,有時候還很機智,往往說出的話能給人打開另一條思路。
尤龍最疼愛他,幾乎是有求必應,想要什麽盡管買買買,毫不吝嗇。
畢竟,說不定哪天就要奔赴戰場,他們都沒有銅皮鐵骨,萬一不小心犧牲了,那可是他終身的遺憾,現在有機會享受就放開了造吧。
駱夜鬆幫秦大柱挑衣服,還傳授他如何搭配才合適,怎麽穿才更顯氣質。
李泰安認為老大太嬌慣這個憨貨了,比親爹都好,不時的諷刺大柱兩句,說他像狗熊,穿什麽衣服都一樣,能遮住屁股就不錯啦。
秦大柱卻像是沒聽見,還炫耀式地抬高下巴,照著鏡子美滋滋。
逛街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就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照耀的十裏洋場更加璀璨奪目,國際大都市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駱夜鬆帶著他們來到了上海灘著名的娛樂場所“百樂門歌舞廳”。
百樂門位於上海愚園路、極司非爾路交匯處,始建於民國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33年。說起極司非爾路,有人就會想起臭名昭著的76號特務組織。不過,現在的極司非爾路76號特工總部還沒有成立。
百樂門起初製定的經營路線是高端、高調、外向、貴族化的方針。內部設計超前,富麗堂皇。
提出並執行這一經營理念的是個奧地利人,中文名叫“發能”。
開幕之初,發能利用各種關係,從歐美國家重金聘請優秀的歌舞人員和團體來滬出演遊藝節目,轟動一時。
百樂門是當時上海最頂級的公共娛樂場所,或跳舞競賽,或慈善活動,或社團集會,或婚宴典禮。
尤其是大型包場活動,主題鮮明,精彩紛呈,富有氣勢,令人印象至深。
百樂門還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進入需購買門票,是一般人消費不起的。
每天的例行舞會通常分為兩種,一是日場茶舞,時間是下午5至7點;二是晚間餐舞,晚8點開始直至夜半乃至通宵。
下午五點至七點,門票一元。
下午八點以後,門票一元半,周末兩元。
每逢節日、假日,特別是聖誕、元旦,通常要上漲、翻倍,甚至更高。
百樂門表麵看上去風光無限,實則外強中幹。過於依賴奧地利人,片麵地走“高消費”的外向型路線,就是所謂“打腫臉充胖子”。
再加上既不顧經濟蕭條的大背景,又缺乏合理運作的經驗,雖然聲名日隆,來客數量尚佳,但自身卻因開支過於龐大浩繁,年年虧損,以致最終入不敷出,短短兩年多時間,就走上了末路。
破產後多次易主,最終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
霓虹燈閃爍,人流攢動,一副人間繁華太平景象,好像這裏的人不曾經曆過戰火,也不曾被侵略者蹂躪。
在來往的各色人等臉上看不到憂慮和屈辱,能看到的是得過且過,紙醉金迷,還有對金錢的欲望和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