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迴去一定多練習。\"
沒人比李文誠更明白他自不足,隨著他經常跟各店鋪掌櫃打交道,越發知道自己懂得還太少。
\"文央妹妹,我今天從劉掌櫃那邊,拿到阿哥請人送迴來的信。他說後悔當時學識字不認真,想寫信好些信寫不全,所以這信還是找人代寫。\"
當時哥哥要從軍,娘親把家裏僅剩的十兩給了大哥帶上,讓他到了地方一定要給家裏報個平安,順便打聽下二叔的下落。
爺奶給了五兩,二嬸家給了十五兩。怕不安全還特地都換成了小碎銀,分開放著。
文央也很好奇大堂哥現在情況,立馬接了過來,兩姐妹一起看了起來。
爺奶爹娘 二嬸 長輩弟妹們:
見信安!
我在這邊一切安好,過兩月休沐迴信。這邊並未見得二叔,我會繼續打聽。
聽說我們這邊,會替換八年以上人迴歸家鄉,如果料想不錯,二叔歸期也將不遠。
家人都安康嗎?小菊在家可還習慣?
出得門來才覺得,當初識字時未肯用心,現在隻得請人代筆,悔當初,餘有機會定當重拾筆墨。
李大柱 報安 !
\"如果八年,爹已經去了六年,小妹,爹是不是真的很快就能迴來啦?\"
這封半文半白的信讀完,文央能想像到大柱哥肯定是得空出營,或者在軍營混熟,請人代寫的一封家書。
也有可能因為軍營管理,是不能透露太具體信息,她並沒有從上麵看到,具體地址,軍隊番號啥的。
\"這個應該不一定,隻能說大堂哥去的那個軍營是按這樣,我猜應該每個地方實際年限應該多少會不同。
不過總歸是好事,不管八年十年總算是有了盼頭,不像之前。\"
據文央了解,這邊曆朝從軍後還沒聽說過幾年就能迴,入了軍籍要麽六七十,做不動了可能被謙退。還有一種是轉為軍戶,如果真轉了軍戶那就是世世代代,都戰時是兵,閑時為農。
就跟匠戶入了匠籍一樣,之前聽張伯說過,農人農閑要服時役,修水利馬路。同樣匠人每年也有規定,必須服15到20天匠役,去修繕朝延工部安排的設施。
據說前朝昏君當道時,不顧匠人死活,安排增加匠役修築宮殿,一年讓服90天匠役。最可怕的是服役時沒工錢,還要自帶吃食。
更坑的是最後因為征不夠人數,竟然被征進到最南邊的城市。要知道人光從最南邊到京城,走路都得三十多天。好些匠人最後要麽逃了,要麽服役後再也不能迴來。
這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文央更能體會到,普通百姓日子的艱難,士農工商排序,並不單是一個排位的問題。而是地位,權利,利益已經在律法上有所區別。
兄妹三人迴去,一大家子聽說了這個好消息,把信拿出來每人都看了一遍。
大伯母和大堂嫂自是滿心歡喜,娘親直接就紅了眼睛,啞著嗓音:
\"你們先坐,我去在去取些茶水點心來。\"
文央見沒人注意自己便跟了出去。大伯正指著上麵的字,跟阿爺一一的認著,遇到不識的就問二堂哥。
\"嗚....嗚.....\"
隻見沈素雲站在灶房,用手捂著嘴,眼淚跟斷線的珠子一樣。
\"娘親,不傷心,阿爹指不定什麽時候就能迴來啦!!\"
\"我我不傷心,嗝。。。。我是太高興。。高興這日子終於有盼頭。嗝。。。我之前就一直想,這輩子我最大願,把你們三姐弟養大成人。
也對得起跟你爹夫妻一場,我。。。。\"
\"我懂的,娘親就是世上最好的娘親。\"
文央說著輕輕的抱著娘親的腰,輕輕拍著她的背,想想爹去從軍時,娘親也隻不過二十八九的婦人。
比她前世年紀還小,要獨自養著三個小人,是承受了多少。
沈素雲慢慢控製好情緒,鬆開文央,笑了一下,打了盆水用布巾洗了把臉:
\"我沒事啦!走!拿上點心我們快過去。\"
文央看她心情確實平靜下來,隻是眼睛還有些紅彤彤。便跟著拿了一盤子點心,炒熟的南瓜子跟上。
一大家子今天特別興奮,喝著茶水就著點心,一直聊到夜深。最後還是阿爺看天氣很晚,讓大家都早些歇著,跟大伯一家趁著月色迴去。
\"你們也早點睡吧,明天起來還有好些事。\"
沈素去看著床上還睜著眼睛的兩姐妹,把燈吹熄。因為這邊修房子,現在隻有堂屋和邊上廂房,廚房沒有拆。
母女三人就把所有東西都搬到堂屋,搭了兩個木板床,暫時都住這裏,準備把住的兩進院子建好,搬進去後,在把這邊拆了建成作坊。
正好文禮隻休沐迴來,到時就到大伯娘家跟文武住兩天。
\"娘親也早點睡,晚安!\"
\"娘親,小妹晚安。\"
文竹也學著說了下,便閉上眼睛,不一會兒便睡著了。
沈素雲看著睡得很香的兩姐妹,閉上眼卻怎麽也睡不著。
腦海裏思緒萬千。
那是一個春日上午,自己隨爹和大哥到縣城賣魚。那兩年因為兩個哥哥已經長大,家裏勞力比較多,又守著湖邊,家裏條件很是不錯。
自己又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爹自是寵一些,便讓大哥看著攤子,準備帶自己去布坊扯些花布迴去做新衣。
沒想到走過一個人少的巷子,衝上來兩人直接把爹拍暈,用帕子唔著自己就要拖走。正在快堅持不住的時候。
一個圓臉高個的少年便衝了上來,手裏拿了根扁擔,直接拍倒一個,另一個人也被一腳踹翻。自己因此被救下來,沒有被人害。
後來便認識了少年,是李家莊的李二壯,因為經常在城裏幫閑,所以剛巧遇上把自己救下。
隻是爹卻因為打到頭,從此走路說話不以利嗦。後來隻能自己和兩個哥哥進城賣魚,隻是經常會遇到李二壯,他總是會來幫忙,跟兩個哥哥也稱兄道弟。
自己也因此慢慢喜歡上了他。
沒人比李文誠更明白他自不足,隨著他經常跟各店鋪掌櫃打交道,越發知道自己懂得還太少。
\"文央妹妹,我今天從劉掌櫃那邊,拿到阿哥請人送迴來的信。他說後悔當時學識字不認真,想寫信好些信寫不全,所以這信還是找人代寫。\"
當時哥哥要從軍,娘親把家裏僅剩的十兩給了大哥帶上,讓他到了地方一定要給家裏報個平安,順便打聽下二叔的下落。
爺奶給了五兩,二嬸家給了十五兩。怕不安全還特地都換成了小碎銀,分開放著。
文央也很好奇大堂哥現在情況,立馬接了過來,兩姐妹一起看了起來。
爺奶爹娘 二嬸 長輩弟妹們:
見信安!
我在這邊一切安好,過兩月休沐迴信。這邊並未見得二叔,我會繼續打聽。
聽說我們這邊,會替換八年以上人迴歸家鄉,如果料想不錯,二叔歸期也將不遠。
家人都安康嗎?小菊在家可還習慣?
出得門來才覺得,當初識字時未肯用心,現在隻得請人代筆,悔當初,餘有機會定當重拾筆墨。
李大柱 報安 !
\"如果八年,爹已經去了六年,小妹,爹是不是真的很快就能迴來啦?\"
這封半文半白的信讀完,文央能想像到大柱哥肯定是得空出營,或者在軍營混熟,請人代寫的一封家書。
也有可能因為軍營管理,是不能透露太具體信息,她並沒有從上麵看到,具體地址,軍隊番號啥的。
\"這個應該不一定,隻能說大堂哥去的那個軍營是按這樣,我猜應該每個地方實際年限應該多少會不同。
不過總歸是好事,不管八年十年總算是有了盼頭,不像之前。\"
據文央了解,這邊曆朝從軍後還沒聽說過幾年就能迴,入了軍籍要麽六七十,做不動了可能被謙退。還有一種是轉為軍戶,如果真轉了軍戶那就是世世代代,都戰時是兵,閑時為農。
就跟匠戶入了匠籍一樣,之前聽張伯說過,農人農閑要服時役,修水利馬路。同樣匠人每年也有規定,必須服15到20天匠役,去修繕朝延工部安排的設施。
據說前朝昏君當道時,不顧匠人死活,安排增加匠役修築宮殿,一年讓服90天匠役。最可怕的是服役時沒工錢,還要自帶吃食。
更坑的是最後因為征不夠人數,竟然被征進到最南邊的城市。要知道人光從最南邊到京城,走路都得三十多天。好些匠人最後要麽逃了,要麽服役後再也不能迴來。
這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文央更能體會到,普通百姓日子的艱難,士農工商排序,並不單是一個排位的問題。而是地位,權利,利益已經在律法上有所區別。
兄妹三人迴去,一大家子聽說了這個好消息,把信拿出來每人都看了一遍。
大伯母和大堂嫂自是滿心歡喜,娘親直接就紅了眼睛,啞著嗓音:
\"你們先坐,我去在去取些茶水點心來。\"
文央見沒人注意自己便跟了出去。大伯正指著上麵的字,跟阿爺一一的認著,遇到不識的就問二堂哥。
\"嗚....嗚.....\"
隻見沈素雲站在灶房,用手捂著嘴,眼淚跟斷線的珠子一樣。
\"娘親,不傷心,阿爹指不定什麽時候就能迴來啦!!\"
\"我我不傷心,嗝。。。。我是太高興。。高興這日子終於有盼頭。嗝。。。我之前就一直想,這輩子我最大願,把你們三姐弟養大成人。
也對得起跟你爹夫妻一場,我。。。。\"
\"我懂的,娘親就是世上最好的娘親。\"
文央說著輕輕的抱著娘親的腰,輕輕拍著她的背,想想爹去從軍時,娘親也隻不過二十八九的婦人。
比她前世年紀還小,要獨自養著三個小人,是承受了多少。
沈素雲慢慢控製好情緒,鬆開文央,笑了一下,打了盆水用布巾洗了把臉:
\"我沒事啦!走!拿上點心我們快過去。\"
文央看她心情確實平靜下來,隻是眼睛還有些紅彤彤。便跟著拿了一盤子點心,炒熟的南瓜子跟上。
一大家子今天特別興奮,喝著茶水就著點心,一直聊到夜深。最後還是阿爺看天氣很晚,讓大家都早些歇著,跟大伯一家趁著月色迴去。
\"你們也早點睡吧,明天起來還有好些事。\"
沈素去看著床上還睜著眼睛的兩姐妹,把燈吹熄。因為這邊修房子,現在隻有堂屋和邊上廂房,廚房沒有拆。
母女三人就把所有東西都搬到堂屋,搭了兩個木板床,暫時都住這裏,準備把住的兩進院子建好,搬進去後,在把這邊拆了建成作坊。
正好文禮隻休沐迴來,到時就到大伯娘家跟文武住兩天。
\"娘親也早點睡,晚安!\"
\"娘親,小妹晚安。\"
文竹也學著說了下,便閉上眼睛,不一會兒便睡著了。
沈素雲看著睡得很香的兩姐妹,閉上眼卻怎麽也睡不著。
腦海裏思緒萬千。
那是一個春日上午,自己隨爹和大哥到縣城賣魚。那兩年因為兩個哥哥已經長大,家裏勞力比較多,又守著湖邊,家裏條件很是不錯。
自己又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爹自是寵一些,便讓大哥看著攤子,準備帶自己去布坊扯些花布迴去做新衣。
沒想到走過一個人少的巷子,衝上來兩人直接把爹拍暈,用帕子唔著自己就要拖走。正在快堅持不住的時候。
一個圓臉高個的少年便衝了上來,手裏拿了根扁擔,直接拍倒一個,另一個人也被一腳踹翻。自己因此被救下來,沒有被人害。
後來便認識了少年,是李家莊的李二壯,因為經常在城裏幫閑,所以剛巧遇上把自己救下。
隻是爹卻因為打到頭,從此走路說話不以利嗦。後來隻能自己和兩個哥哥進城賣魚,隻是經常會遇到李二壯,他總是會來幫忙,跟兩個哥哥也稱兄道弟。
自己也因此慢慢喜歡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