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騎馬的注意事項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 作者:萘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了解馬匹的特點和習性很重要。馬的觸覺很敏感。騎手操縱馬的行為,大部分是利用馬的觸覺來傳達人的意圖。馬生氣時,它的耳朵會向後貼著頸部,高舉頸部或點頭吹氣,這表示馬很可能會有攻擊動作,這時要及時與馬保持一定距離。馬急躁時,會站立不安,前肢刨地。
有經驗的騎手總結以下37個注意事項。記住真的很有用!
01.如果是野外休閑騎馬,找個有經驗和負責的導遊、領隊或馬夫,在馬術俱樂部學習騎馬也一樣,找個有經驗和負責的教練是必須的。
說事關你身家性命其實也不為過。反之,很多時候就隻能自求多福了。
02.上馬之前,要跟馬夫或教練交流一下,這匹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使要騎的馬是你以前騎過的,也要問一下馬最近有沒有什麽變化。這一點非常重要!然後觀察一下要騎的馬是否神態安詳,如果躁動不安,你就應該需要特別小心了,並且詢問馬主原因,如有必要立刻換馬。有時一定要堅持,哪怕是最後騎不了了,也比冒險出事故要好得多吧。
馬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馬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會配合騎手的動作,跟騎手一起學習新的動作。這就是馬術練習的馬能夠做出很多複雜動作的原因。可是在戶外騎行,因為遊客眾多,這些馬有可能被那些不會騎馬的人給騎笨騎兇了,因為有些人隨意使用韁繩、聲音、腿腳、鞭子胡亂做出各種動作,馬很難理解那些莫名奇妙的動作,最後雙方形成了錯誤的互動,馬就養成了不良的習性。加上有些人騎馬很粗暴,也可能會導致馬對某些動作產生了敵視。而這一些變化如果你沒發覺,還是按照以前了解的情況去理解馬的行為,就可能不會很好的駕馭。
03.不要隨便給不熟悉的馬喂食。
防止馬咬你。
04.不要站在馬的正前方或從正前方走過;也不要站在馬的正後方或從正後方走過。接近馬時,應從斜前方接近馬。在馬身邊不要有劇烈或突然的動作。
馬的視野可以達到330度,但兩眼視線的重疊部分隻有30度,也就是說隻有這30度視野內的物體是立體的,超過這個視野,它看到的都是平麵物體,因而馬對自己周圍的大部分區域(不論看不看得見)往往沒有準確認識,容易受驚嚇,哪怕是地上的紙片被風吹起來,也可能會讓馬匹受驚。而出於保護自己的天性,馬在受驚時經常會有一些突然性或攻擊性的動作。
05.接近馬匹時應向其輕聲說話,或發出點聲音,吹個口哨啥的都行。
馬的聽覺比我們人類的聽覺要強得多。所以我們用不著大聲地叫喊。過高的音量對於馬是一種刺激,使馬感到不適或受驚,以致可能會有突然性或攻擊性行為。
06.上馬前一定要檢查(如自己不會要請馬夫或教練):一、肚帶是否已經勒緊。二、韁繩、腳蹬是否牢靠。三、是否要調整腳瞪長度。四、馬鞍位置是否合適。在騎乘間隙也必須檢查肚帶是否需要再次勒緊!
很多人騎馬因為馬具出問題而導致落馬。
07.牽馬:牽馬人應當走在馬的左側,和馬頭或者和馬肩部並行,決不要走在馬的前麵或後麵。右手在馬頭下部扣住韁繩,右胳膊伸開,韁繩不可纏在手上。興奮的馬要牽短一點兒,牽馬向右轉時,把胳膊伸直,讓馬頭先轉向右。
右手在馬頭下部扣住韁繩,右胳膊伸開
當然,熟練的人也可以隨意些
距離馬太近,馬蹄可能會踩住你的腳或踢到你,那是非常痛的。
08.不要穿登山鞋、旅遊鞋等鞋底帶有防滑功能的鞋,應該穿有跟且鞋底較平滑的鞋,但高跟鞋和拖鞋也不行。
世界上沒有保證自己絕不落馬的人,人一旦落馬,最危險的情況就是腳無法脫開腳蹬。登山鞋、旅遊鞋鞋底的花紋很深而且鞋都較寬,踩進腳蹬很不容易掉,一旦落馬,那是極其危險的。穿高跟鞋和拖鞋很容易在騎馬時掉下來。
09.騎馬必須帶馬術頭盔。要選用和你的頭形適合的頭盔。
前麵已經說過,頭部受傷是非常危險的。頭盔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的保護作用。如果沒有合格的頭盔保護,受傷往往就是嚴重傷害甚至無法挽救。自行車之類的其它頭盔都不是騎馬時的安全選擇。正規的馬術頭盔在一定的衝擊力下,內部能夠裂開,以減低對頭部的衝擊。
10.新人騎馬或馬術練習應該穿防護背心(護具)。
防護背心能起到減震作用。可以保護胸部、肋骨、內髒及腰背、脊椎、肩等。
11.騎馬時腳蹬千萬別踩進太深,三分之一即可。
一定要用腳的前三分之一部位踩馬鐙,不能用腳心踩踏馬鐙,如果你踩的位置不對,千萬記住要立刻調整。如果落馬後腿被拖掛在馬鐙上了,馬是連踢帶打的,馬蹄子的力量,自己想像吧,那是極其危險的情況。當然,如果用安全蹬或安全防護罩馬蹬最好。
安全蹬用橡皮圈彈性連接,發生特殊情況可以快速脫蹬,不被卡住
安全防護罩馬蹬
12.騎馬時不要戴各種飾品,如項鏈、耳墜、發卡等,最好也不要戴金屬框的眼鏡。
騎馬時這些東西很可能被纏住,使人受傷。萬一落馬時金屬邊的眼鏡和發卡等還可能會對人造成大的傷害。
13.嚴禁酒後騎馬。
和嚴禁酒後駕車一樣。
14.不要在馬上做劇烈的動作,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豔的衣服。
換衣服的響動和衣服的影子容易讓馬匹受到驚嚇。馬很容易受驚,馬受驚時可能會有劇烈的動作。
15.打雷時,請勿騎馬。
馬很可能會受雷聲驚嚇。
16.馬場內有馬匹失控奔跑時,其他騎手應當立刻停止騎乘,縮短韁繩站好。有經驗的騎手,應協助擋住失控的馬,讓失控的馬縮小奔跑範圍,以減低速度。
避免自己的馬跟著跑起來。
17.騎馬時在危險地帶一定要小心慢行,最好能下馬牽行。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18.休閑騎乘時,如果馬對你排斥或者你覺得自己不能駕馭這匹馬,要立刻換馬,甚至不騎。
你是來玩的,不是來玩命的。
19.如果馬的周圍發生突然情況,比如前麵的馬或騎手發生意外,一定要注意你的馬是否受到驚嚇,提前做好準備。
馬受周圍特別是前麵突發情況影響受驚的可能性非常大。
20.不要在騎乘時接聽電話。騎馬時請關機!
前麵說過,馬的聽力很發達,電話響鈴聲和打電話時的聲音容易驚嚇到它。
21.騎馬下坡時不要奔跑。
馬的後腿比前腿有勁,但下坡時,馬的大部分重量是由前腿支撐,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情況。
22.馬失前蹄時,應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
馬的失蹄,多數是因為馬的前腿無力或前腿絆住或踩到什麽東西了(如踩到老鼠洞),這時,馬的前腿本來已經不堪負重,如果再去抱馬的脖子,會給馬前腿更增加壓力,導致人仰馬翻。這時要提住韁繩,重心後仰,這樣馬借力就能讓前腿重新站起來。
23.騎乘一段時間,要重新檢查肚帶的鬆緊程度。當確定馬肚帶鬆時,請馬夫或教練協助或自己拉緊,如果不能解決,請牽馬返迴,不要再騎。
馬經過一段活動之後,如奔跑、排便或饑餓之後,肚帶就會鬆,如不及時拉緊肚帶,一旦馬鞍滑落致人落馬,相當危險。
24.避免縱馬狂奔,特別是周圍還有其它馬時。
和開車一樣,十禍九快,每次騎馬時,馬的狀態,人的狀態,路況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不會每次都那麽幸運。並且馬的競爭意識極強,極易互相競爭,如果騎士不能控製好容易發生危險。
25.騎馬要專心。戶外騎馬,我們都喜歡一邊騎馬,一邊聊天,但即便是聊天你也要注意你馬匹的狀態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
室外環境多變,飛鳥之類突然出現的東西也可能會讓馬害怕,常會做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行為導致危險。
26.馬匹列隊行進時,切勿緊跟在前麵馬的後麵,應保持一到兩個馬身距離。在多人同騎時,前後左右的馬匹要保持一馬身以上的距離。
防止馬匹互相踢咬。
27.騎馬急停、急拐也是要避免的,如果前麵有水塘之類障礙物或者路況不明時,一定要提前減速。
急停、急拐容易導致馬拐腳或馬失前蹄。
28.騎馬時不要大唿小叫。女生尤其要注意。
馬的聽覺很發達,大叫可能讓馬受驚出現險情。
29.一旦發現馬匹狀態異常,應立即下馬對馬匹進行仔細的觀察,必要時牽馬返迴。
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30.不要在樹林裏快跑。
一旦馬受驚失控竄入樹林,會很危險,因為馬根本不會考慮馬背上還有人,人極易被樹枝撂倒。
31.騎馬時攜帶物品越少越好。
萬一我們跌落下馬可能被所帶物品砸傷或硌傷。
32.沒有一定騎術的人,不要獨自騎馬。
缺少經驗的騎士遇到某些狀況,有時候是無法控製的。
33.手持韁繩盡量放低,保持重心朝下。時刻注意不要放鬆韁繩。
韁繩幾乎是騎手對馬唯一的有效控製武器。放鬆了韁繩,一方麵在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控製住馬;另一方麵在馬有異動時,不能及時的通過韁繩感覺到。如果在騎馬奔跑時兩手高提韁繩,容易失去重心從馬上跌下來,拿手的韁繩要放底。
34.嚴禁將韁繩纏在手腕上,特別是不要把韁繩纏在手上、拴在腰裏。
一旦墜馬非常危險,想一想馬拖著你在地上跑的情景吧。
35.在馬匹已經受到驚嚇時,騎士一定要鎮靜,不能大喊大叫,而要通過柔和的聲音和動作(如輕拍、撫摸馬匹的頸部)安慰馬匹。
騎士的驚慌隻會加劇馬匹的緊張情緒而發生危險。
36.當馬匹受驚狂奔時,騎士不要緊張,應通過語言安慰馬匹,自己要相信馬很快就會減速,因為一般馬的速度和耐力有限。同時要鎮靜地控製住馬匹:使勁拽住馬韁繩兩端快速的左右拉動,同時用雙腿夾緊馬肚子(這是讓馬停下來的信號)嘴裏輕輕喊“喔喔”,如果還拽不住,就拽一根馬韁繩,使馬團團轉或靠近欄杆減速。勿驚叫、切勿跳馬。就算你失去重心時,也努力不要放棄,克服自己往下跳的願望。
你越驚慌,馬也會越驚慌,後果更嚴重,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主動落馬。
37.如果經常騎馬,從馬背上摔下來是常有的事,要摔下馬時,請盡可能抓緊韁繩、抱住馬頸,待摔到地麵時再鬆手,這可減少摔落地麵的衝擊力。當已從馬背上摔下來時,要雙手抱頭,收下巴、拱背,身體蜷縮成一個球形,使人可以“滾”開。高速落地時更需要“滾開”。待馬兒離開之後,慢慢的動一動身體個部位,確定沒有受傷後,再站起來。
落馬時,抓緊韁繩
抱住馬頸
落地時,雙手抱頭,收下巴、拱背,身體蜷縮成一個球形,可以“滾”開
這樣將大大減少你摔傷的可能性。
總之,不論是練習馬術還是野外騎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有僥幸心理,事故往往就是在想僥幸時發生的。
初學騎馬有什麽注意事項?
1.首先是著裝要求:至少要穿平底的運動鞋,耐磨的褲子。因為鞍具上的扣有金屬成分,有勾破褲子的幾率。如果不想玩著玩著就走光,不能穿薄褲子。頭盔必須戴,有條件的可以配上防摔背心。手套盡量戴,因為初學者免不了要和馬拉拉扯扯,有手套就能保護手掌。
2.騎乘前的注意事項:不要從馬的正後方經過。因為馬看不到正後方,所以最警覺,感覺到有生物在身後時,會後蹬腿。因為馬的力度很大,加上抬腿高度往往處於人類的要害位置,被踢中可能會增加傷害。上馬前的最安全區域,在馬的肩兩側,隻要注意腳不要離馬蹄太近即可。因為馬有時會原地挪動,腳離其蹄太近,也有被踩中的幾率。
其次,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係緊,係緊後才能上馬,肚帶不係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鬆緊程度。第三,選擇鞍上帶鐵環的馬,鐵環幫助你保持平衡。騎馬的姿勢也很重要。正確的騎馬姿勢是:腳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穩馬鞍,這是小走的姿勢。快走和快跑時,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前傾,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跟隨馬的跑動節奏起伏。
3.場地的注意事項:盡量選麵積小的,這樣即便馬受驚亂跑,也衝不起來。一般馬場都有訓練用的小型場地。如果場地比較大,或者是在野外,就必須有人輔助,或是替你牽著繩。或是牽著調教繩。即便沒人牽繩,也必須在你的附近,方便在馬想跑時逼停。
4.上馬的注意事項:腳不要伸進馬鐙太深。深了固然更穩,但萬一落馬也容易造成不脫鐙。被馬拖著跑,同影視中看到的一樣,那樣對身體傷害很大。
上馬時腳尖內蹬,腳前半部踩蹬,然後翻身上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拖蹬,這是非常危險的。
5.下馬的注意事項:盡量采取兩腳都脫鐙,然後跳下來的方式。
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後鬆開右腳,然後下馬。
(兩種下馬方式,根據自己的教練如何指導。)標準的馬術運動是有先脫一邊鐙再下的方式,但初學者缺乏經驗,一旦在下馬過程中馬又跑,馬鐙未脫容易被拖拽。
6.挑選馬匹的注意事項:馬的性格是不同的,要同養馬的了解清楚。盡量不選膽小易驚的馬,初學者騎這類馬最容易出事。膽子不小的,相對安全得多。因為馬是有一定智力的,人一上它就能根據你的坐法判斷出會不會騎。對於不會騎的,往死裏欺負。簡單來說,就是“八竿子都打不走”。慢慢走,不時停下來吃草,那是家常便飯,所以騎乘者往往就會同它們拉拉扯扯,就是為了讓它們動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初學者其實也沒那麽危險。
7.行進時的注意事項:自己散步是最佳狀態。如果周圍有其他騎乘者,離得越遠越好。因為馬是會互相幹擾的,原先不跑的馬,會被正在奔跑的馬帶動起來一起跑。即便不跑,兩匹馬貼著走,也可能會發生互踢、互擠的情況,導致騎乘者受傷。此外,當背上的人太遜時,馬有時會就地打滾。當發現它慢慢地、像螃蟹一樣橫向移動時,就是要打滾的前奏。一般橫著挪個幾步,就會打滾。這個時候不用慌,這麽慢的速度不會出什麽大事,隻是有一定概率被馬壓到一條腿,導致受傷。隻要在馬躺下前,雙腳脫開兩側馬鐙。待馬躺下去後,人就能站在原地,然後走到一邊待馴馬師來處理即可。沒嚇破膽的,完全可以繼續抓著韁繩,站到馬的一側,將其拉起來。
8.奔跑時的注意事項:上馬前必須對應急的措施有一定了解。一旦馬不聽指揮奔跑起來,千萬不要試圖在加速前脫鐙跳下馬,一旦失敗就又被拖拽。即使跳下來成功,也有摔傷的幾率。正確的做法是在馬跑起來後,踩緊鐙,兩膝夾緊。如果能做到,最好在馬上站起來。這樣會安穩很多。然後,兩手抓緊韁繩,一隻手不動,另一隻手不斷地挫動馬口中的銜鐵。高頻率的摩擦,會讓馬感到不舒服,進而刹車。如不幸已有一隻腳脫出馬鐙,那掉下是大概率,但也不用慌張。此時要做的就是前傾身體,雙手抱住馬脖子,即使兩腳都脫了,也不要鬆手。設想,如果馬的頸上套著一個幾十斤到百多斤的麻袋,那它也是不舒服的,肯定跑不出最快速度,而是會逐漸降速。待它降速到自己能接受的範圍,或者直至停下,再放手讓身子落地,那就能保住不受傷。最後要注意的就是,落地後立即遠離馬匹,以防被踩傷。
9.握韁: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於拳心,拇指輕壓於上。讓教練用一條馬索掛在馬的口銜旁邊,牽引馬兒在直徑15米到20米的範圍內,以教練為圓心繞著走,再靠教練手上拿著的調教鞭,控製馬兒的步伐與行進速度。如此,騎手可專心於自己的姿勢與動作,很快的體會到正確的感覺。
10.馬上體操:做馬上體操的目的,除了可解除騎手緊張的心情外,更是很好的鬆弛肌肉熱身運動。按照教練的指示,在馬背上做平舉雙臂、叉腰、伸張雙腿、轉身、屈膝、前傾摸馬耳朵、抬腿、手臂向後繞圈、前趴、後躺、肩膀繞圈等動作,騎手會覺得全身舒暢,緊張的感覺自然就不見了。
11.慢步:馬兒在慢步時,四隻腳分別以四節拍的韻律向前移動。這時騎手要坐穩在馬鞍上,學習以腰、背、大腿、小腿、的力量用力推,使馬兒大步邁進,要能讓馬兒的後腳踩在前腳的蹄跡印前方。同時要放鬆脖子、肩膀與手臂。
12.打浪:馬兒在快步時,斜對角的兩隻腳同時著地,與另斜對角的兩隻腳分別以二節拍的韻律移動。當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在馬背上下震動中,騎手在馬鞍上以兩腳貼著馬腹,做一站一坐的動作。站的時候要以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貼著馬腹站起來,而不是靠踩腳蹬。坐的時候要將臀部放鬆,以腰背的力量向下坐,同時用小腿緊貼馬肚子。讓馬兒的韻律穩定,不急促,馬兒的後腿用力往前踩踏,有精神。
13.壓浪: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騎手除了做一站一坐的打浪動作之外.也可以一直坐在馬鞍上,隨著馬背上下震動中,用臀部密合坐著馬鞍騎乘。壓浪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臀部放鬆,不要讓騎手的屁股被馬背彈起來,要不然一定會磨破屁股。
不管是打浪還是壓浪,騎手還要注意,上半身要挺直但放鬆柔軟,不要前頃,肩膀也要放鬆且張開,手臂放鬆但手指緊握韁繩,下半身要有威力,雙腿盡量往下,腳跟不可以提起來,腳掌不要張開,更重要的是平衡,輕鬆自然,伴隨馬匹的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騎坐。
14.減卻與半減卻:減卻的目的,是讓行進中的馬兒速度變慢,而至停下來。步速逐漸減慢而至完全停止的過程,應流暢而均衡。停下來以後,馬兒應以四隻腳平均分配的承載它自己與騎手的體重,平整的站立,不可以歪著屁股站三七步,或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這唯有靠騎手在實施減卻過程中,腰背、腿、韁的充分配合運用,才辦得到。絕對不是光靠手拉韁繩,馬兒就會停下來,馬兒力氣那麽大,你哪裏拉得過它。
半減卻則是騎士經由騎坐及腳同時協調動作,韁繩瞬間固定。其目的在增強馬匹注意力,加重馬匹後肢之負重,使其前肢之輕盈及保持馬體之平衡,準備執行下一個變換動作的命令。
15.移行:移行就是指揮馬匹由靜止﹣前進﹣靜止,或讓馬兒變換不同的步伐(慢步﹣快步﹣慢步、快步﹣跑步﹣快步、慢步﹣跑步﹣慢步等)。在場內騎乘時,切忌讓馬兒用同一個步伐不斷的繞圈子。這會讓馬兒傻傻的一直走或跑,忽略了騎手的指揮,最後變成馬兒自己在跑,而不是你叫它跑。不斷的移行與變換裏懷,也是讓馬兒集中注意力,接受騎手的指揮(或是說對騎手的扶助反應良好)的方法之!
16.內方姿勢:馬兒在轉彎或繞圈時,靠圓心的一方叫內方,另外一方就叫外方。要讓馬兒轉彎,不能靠拉內方韁繩,而是要有正確的內方姿勢。騎手的外方韁保持與馬口銜的接觸,外方腳往後,內方腳用力將馬體壓向外方,內方韁順勢牽引,這樣馬兒就會轉彎了。實施內方姿勢時,馬的頭、頸、肩部會略為彎曲,騎手於馬上,以能看到馬的內方眼角及皇孔之程度的彎曲為正確
17.輪乘與圈乘:以一個長度(輪乘:15米以上到20米,圈乘:10米、8米、6米)為直徑,讓馬兒走出一個工整的圓形。注意不要走成了橢圓形或圓角四邊形。圈乘時可以是慢步、快步或是跑步。不要讓馬兒一直做同一個圈乘,應多變化直徑大小,配合移行與變換裏懷方向變換。
18.變換裏懷與8字騎乘:讓馬兒順時鍾方向前進改成逆時鍾方向前進,或是反過來。常用的方法有輪乘變換裏懷、半圈乘變換裏懷、斜換裏懷等。另外,圈乘與變換裏懷的同時運用,就成了8字騎乘。做兩個直徑相同但行進方向相反的輪乘,以兩個圓形連接的切點做變換裏懷。在初級練習時8字中心可以不必是兩個圓的切點,可簡化成兩小段交叉直線。
19.角隅通過:在沿這場邊蹄跡線行進,到角落時以一個四分之一圓通過,轉向垂直邊的蹄跡線。這個四分之一的圓弧其半徑,在調教快步、縮短快步時與調教跑步、縮短跑步時為3米,在中度快步、伸展快步與中度跑步、伸展跑步時為6米。
通過角隅的重點,是要讓馬走進角隅,如果做不到,就會變成個超級大的四分之一圓,整個蹄跡線圖形就變成圓角四邊形。通過角隅的方法,要在到達四分之一圓的起點前三至四步先做半減卻,做好內方姿勢,在方向變換的起點以內方腳逼使馬體接近角隅,外方韁固定好以免馬由肩部逃避,外方腳後移以防止馬臀部外移,內方韁輕輕誘導馬轉彎。
20.跑步:馬兒跑步時,有分左跑與右跑兩個不同方向的。跑步是一種三節拍的運動,在第一節拍時,馬兒以外方後腳為支持點,在第二節拍時,把內方前腳、內方後腳與外方前腳同時往前踏踏出,最後在第三節拍時內方前腳踏在最前麵。在這三節拍的韻律中,騎手要保持內方姿勢,身體要像蕩秋千一樣,肩膀不動,骨盆隨著馬鞍向前滑動,注意屁股不要被彈離馬鞍,在滑到最頂點時內方的大小腿要再次的做推進扶助。當騎手學會跑步後,騎手會發現其實跑步是很舒服很過癮的。
如果是內外方的次序相反(左跑時右前腳踏在最前麵,或是右跑時左前腳踏在最前麵),叫做反跑,這已超過了基本騎乘的動作,是馬場馬術的課目之一。在基本騎乘練習時,騎手有時候會不小心讓馬兒反跑,這反而是錯誤的,應該立即停止,重新做跑步發進。另外,像賽馬時四節拍的快跑(又稱為襲步),在馬術運動中是不實施的。
21.簡易換腳:跑步也是一樣,不要一直跑個不停,要多配合移行。由跑步變為慢步,走二至三步後再朝另一方向跑步發進,這就是簡易換腳。練習時可配合8字騎乘,在8字中心時做簡易換腳:由8字中心發進做跑步輪乘,在迴到8字中心時移行為慢步,重新發進跑步做另一個方向的輪乘。
22.伸長與收縮:馬兒不管是以哪一種步伐(慢步、快步、跑步)前進,每一步往前移動的距離稱之為步度。根據步度大小,每一種步伐都可分為收縮、調教、中度與伸長(除了沒有調教慢步之外,馬匹正常的慢步時為中度慢步)。一般而言調教與中度比較容易做到,伸長與收縮就屬於比較高級的動作。讓馬兒用它後肢的幫忙,產生較大的推力,來將步伐伸展到最大,是為伸長。讓馬匹把後肢向前方深踏以支持負重,使前軀輕揚因而使馬匹步度變短,是為收縮。
騎手在練習時,應嚐試著在長蹄跡線或斜換裏懷時,讓馬兒的步度增大,在短蹄跡線或圈乘時,讓馬兒的步度縮短,即使做不到伸長與收縮,也要分得出調教與中度的差別。不管步幅增大或縮短,都要保持一樣的韻律,步度增大時韻律不能變快,步度縮短時韻律也不可以變慢。
最後,再高明的騎手,都會有掉下來的經曆。所以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是不能讓自己受不能恢複的傷;二是掉下來後馬上再上,哪怕慢走也不能放棄。一旦形成心理陰影,以後都不敢上馬了。
有經驗的騎手總結以下37個注意事項。記住真的很有用!
01.如果是野外休閑騎馬,找個有經驗和負責的導遊、領隊或馬夫,在馬術俱樂部學習騎馬也一樣,找個有經驗和負責的教練是必須的。
說事關你身家性命其實也不為過。反之,很多時候就隻能自求多福了。
02.上馬之前,要跟馬夫或教練交流一下,這匹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使要騎的馬是你以前騎過的,也要問一下馬最近有沒有什麽變化。這一點非常重要!然後觀察一下要騎的馬是否神態安詳,如果躁動不安,你就應該需要特別小心了,並且詢問馬主原因,如有必要立刻換馬。有時一定要堅持,哪怕是最後騎不了了,也比冒險出事故要好得多吧。
馬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馬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會配合騎手的動作,跟騎手一起學習新的動作。這就是馬術練習的馬能夠做出很多複雜動作的原因。可是在戶外騎行,因為遊客眾多,這些馬有可能被那些不會騎馬的人給騎笨騎兇了,因為有些人隨意使用韁繩、聲音、腿腳、鞭子胡亂做出各種動作,馬很難理解那些莫名奇妙的動作,最後雙方形成了錯誤的互動,馬就養成了不良的習性。加上有些人騎馬很粗暴,也可能會導致馬對某些動作產生了敵視。而這一些變化如果你沒發覺,還是按照以前了解的情況去理解馬的行為,就可能不會很好的駕馭。
03.不要隨便給不熟悉的馬喂食。
防止馬咬你。
04.不要站在馬的正前方或從正前方走過;也不要站在馬的正後方或從正後方走過。接近馬時,應從斜前方接近馬。在馬身邊不要有劇烈或突然的動作。
馬的視野可以達到330度,但兩眼視線的重疊部分隻有30度,也就是說隻有這30度視野內的物體是立體的,超過這個視野,它看到的都是平麵物體,因而馬對自己周圍的大部分區域(不論看不看得見)往往沒有準確認識,容易受驚嚇,哪怕是地上的紙片被風吹起來,也可能會讓馬匹受驚。而出於保護自己的天性,馬在受驚時經常會有一些突然性或攻擊性的動作。
05.接近馬匹時應向其輕聲說話,或發出點聲音,吹個口哨啥的都行。
馬的聽覺比我們人類的聽覺要強得多。所以我們用不著大聲地叫喊。過高的音量對於馬是一種刺激,使馬感到不適或受驚,以致可能會有突然性或攻擊性行為。
06.上馬前一定要檢查(如自己不會要請馬夫或教練):一、肚帶是否已經勒緊。二、韁繩、腳蹬是否牢靠。三、是否要調整腳瞪長度。四、馬鞍位置是否合適。在騎乘間隙也必須檢查肚帶是否需要再次勒緊!
很多人騎馬因為馬具出問題而導致落馬。
07.牽馬:牽馬人應當走在馬的左側,和馬頭或者和馬肩部並行,決不要走在馬的前麵或後麵。右手在馬頭下部扣住韁繩,右胳膊伸開,韁繩不可纏在手上。興奮的馬要牽短一點兒,牽馬向右轉時,把胳膊伸直,讓馬頭先轉向右。
右手在馬頭下部扣住韁繩,右胳膊伸開
當然,熟練的人也可以隨意些
距離馬太近,馬蹄可能會踩住你的腳或踢到你,那是非常痛的。
08.不要穿登山鞋、旅遊鞋等鞋底帶有防滑功能的鞋,應該穿有跟且鞋底較平滑的鞋,但高跟鞋和拖鞋也不行。
世界上沒有保證自己絕不落馬的人,人一旦落馬,最危險的情況就是腳無法脫開腳蹬。登山鞋、旅遊鞋鞋底的花紋很深而且鞋都較寬,踩進腳蹬很不容易掉,一旦落馬,那是極其危險的。穿高跟鞋和拖鞋很容易在騎馬時掉下來。
09.騎馬必須帶馬術頭盔。要選用和你的頭形適合的頭盔。
前麵已經說過,頭部受傷是非常危險的。頭盔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的保護作用。如果沒有合格的頭盔保護,受傷往往就是嚴重傷害甚至無法挽救。自行車之類的其它頭盔都不是騎馬時的安全選擇。正規的馬術頭盔在一定的衝擊力下,內部能夠裂開,以減低對頭部的衝擊。
10.新人騎馬或馬術練習應該穿防護背心(護具)。
防護背心能起到減震作用。可以保護胸部、肋骨、內髒及腰背、脊椎、肩等。
11.騎馬時腳蹬千萬別踩進太深,三分之一即可。
一定要用腳的前三分之一部位踩馬鐙,不能用腳心踩踏馬鐙,如果你踩的位置不對,千萬記住要立刻調整。如果落馬後腿被拖掛在馬鐙上了,馬是連踢帶打的,馬蹄子的力量,自己想像吧,那是極其危險的情況。當然,如果用安全蹬或安全防護罩馬蹬最好。
安全蹬用橡皮圈彈性連接,發生特殊情況可以快速脫蹬,不被卡住
安全防護罩馬蹬
12.騎馬時不要戴各種飾品,如項鏈、耳墜、發卡等,最好也不要戴金屬框的眼鏡。
騎馬時這些東西很可能被纏住,使人受傷。萬一落馬時金屬邊的眼鏡和發卡等還可能會對人造成大的傷害。
13.嚴禁酒後騎馬。
和嚴禁酒後駕車一樣。
14.不要在馬上做劇烈的動作,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豔的衣服。
換衣服的響動和衣服的影子容易讓馬匹受到驚嚇。馬很容易受驚,馬受驚時可能會有劇烈的動作。
15.打雷時,請勿騎馬。
馬很可能會受雷聲驚嚇。
16.馬場內有馬匹失控奔跑時,其他騎手應當立刻停止騎乘,縮短韁繩站好。有經驗的騎手,應協助擋住失控的馬,讓失控的馬縮小奔跑範圍,以減低速度。
避免自己的馬跟著跑起來。
17.騎馬時在危險地帶一定要小心慢行,最好能下馬牽行。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18.休閑騎乘時,如果馬對你排斥或者你覺得自己不能駕馭這匹馬,要立刻換馬,甚至不騎。
你是來玩的,不是來玩命的。
19.如果馬的周圍發生突然情況,比如前麵的馬或騎手發生意外,一定要注意你的馬是否受到驚嚇,提前做好準備。
馬受周圍特別是前麵突發情況影響受驚的可能性非常大。
20.不要在騎乘時接聽電話。騎馬時請關機!
前麵說過,馬的聽力很發達,電話響鈴聲和打電話時的聲音容易驚嚇到它。
21.騎馬下坡時不要奔跑。
馬的後腿比前腿有勁,但下坡時,馬的大部分重量是由前腿支撐,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情況。
22.馬失前蹄時,應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
馬的失蹄,多數是因為馬的前腿無力或前腿絆住或踩到什麽東西了(如踩到老鼠洞),這時,馬的前腿本來已經不堪負重,如果再去抱馬的脖子,會給馬前腿更增加壓力,導致人仰馬翻。這時要提住韁繩,重心後仰,這樣馬借力就能讓前腿重新站起來。
23.騎乘一段時間,要重新檢查肚帶的鬆緊程度。當確定馬肚帶鬆時,請馬夫或教練協助或自己拉緊,如果不能解決,請牽馬返迴,不要再騎。
馬經過一段活動之後,如奔跑、排便或饑餓之後,肚帶就會鬆,如不及時拉緊肚帶,一旦馬鞍滑落致人落馬,相當危險。
24.避免縱馬狂奔,特別是周圍還有其它馬時。
和開車一樣,十禍九快,每次騎馬時,馬的狀態,人的狀態,路況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不會每次都那麽幸運。並且馬的競爭意識極強,極易互相競爭,如果騎士不能控製好容易發生危險。
25.騎馬要專心。戶外騎馬,我們都喜歡一邊騎馬,一邊聊天,但即便是聊天你也要注意你馬匹的狀態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
室外環境多變,飛鳥之類突然出現的東西也可能會讓馬害怕,常會做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行為導致危險。
26.馬匹列隊行進時,切勿緊跟在前麵馬的後麵,應保持一到兩個馬身距離。在多人同騎時,前後左右的馬匹要保持一馬身以上的距離。
防止馬匹互相踢咬。
27.騎馬急停、急拐也是要避免的,如果前麵有水塘之類障礙物或者路況不明時,一定要提前減速。
急停、急拐容易導致馬拐腳或馬失前蹄。
28.騎馬時不要大唿小叫。女生尤其要注意。
馬的聽覺很發達,大叫可能讓馬受驚出現險情。
29.一旦發現馬匹狀態異常,應立即下馬對馬匹進行仔細的觀察,必要時牽馬返迴。
安全第一,不可僥幸。
30.不要在樹林裏快跑。
一旦馬受驚失控竄入樹林,會很危險,因為馬根本不會考慮馬背上還有人,人極易被樹枝撂倒。
31.騎馬時攜帶物品越少越好。
萬一我們跌落下馬可能被所帶物品砸傷或硌傷。
32.沒有一定騎術的人,不要獨自騎馬。
缺少經驗的騎士遇到某些狀況,有時候是無法控製的。
33.手持韁繩盡量放低,保持重心朝下。時刻注意不要放鬆韁繩。
韁繩幾乎是騎手對馬唯一的有效控製武器。放鬆了韁繩,一方麵在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控製住馬;另一方麵在馬有異動時,不能及時的通過韁繩感覺到。如果在騎馬奔跑時兩手高提韁繩,容易失去重心從馬上跌下來,拿手的韁繩要放底。
34.嚴禁將韁繩纏在手腕上,特別是不要把韁繩纏在手上、拴在腰裏。
一旦墜馬非常危險,想一想馬拖著你在地上跑的情景吧。
35.在馬匹已經受到驚嚇時,騎士一定要鎮靜,不能大喊大叫,而要通過柔和的聲音和動作(如輕拍、撫摸馬匹的頸部)安慰馬匹。
騎士的驚慌隻會加劇馬匹的緊張情緒而發生危險。
36.當馬匹受驚狂奔時,騎士不要緊張,應通過語言安慰馬匹,自己要相信馬很快就會減速,因為一般馬的速度和耐力有限。同時要鎮靜地控製住馬匹:使勁拽住馬韁繩兩端快速的左右拉動,同時用雙腿夾緊馬肚子(這是讓馬停下來的信號)嘴裏輕輕喊“喔喔”,如果還拽不住,就拽一根馬韁繩,使馬團團轉或靠近欄杆減速。勿驚叫、切勿跳馬。就算你失去重心時,也努力不要放棄,克服自己往下跳的願望。
你越驚慌,馬也會越驚慌,後果更嚴重,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主動落馬。
37.如果經常騎馬,從馬背上摔下來是常有的事,要摔下馬時,請盡可能抓緊韁繩、抱住馬頸,待摔到地麵時再鬆手,這可減少摔落地麵的衝擊力。當已從馬背上摔下來時,要雙手抱頭,收下巴、拱背,身體蜷縮成一個球形,使人可以“滾”開。高速落地時更需要“滾開”。待馬兒離開之後,慢慢的動一動身體個部位,確定沒有受傷後,再站起來。
落馬時,抓緊韁繩
抱住馬頸
落地時,雙手抱頭,收下巴、拱背,身體蜷縮成一個球形,可以“滾”開
這樣將大大減少你摔傷的可能性。
總之,不論是練習馬術還是野外騎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有僥幸心理,事故往往就是在想僥幸時發生的。
初學騎馬有什麽注意事項?
1.首先是著裝要求:至少要穿平底的運動鞋,耐磨的褲子。因為鞍具上的扣有金屬成分,有勾破褲子的幾率。如果不想玩著玩著就走光,不能穿薄褲子。頭盔必須戴,有條件的可以配上防摔背心。手套盡量戴,因為初學者免不了要和馬拉拉扯扯,有手套就能保護手掌。
2.騎乘前的注意事項:不要從馬的正後方經過。因為馬看不到正後方,所以最警覺,感覺到有生物在身後時,會後蹬腿。因為馬的力度很大,加上抬腿高度往往處於人類的要害位置,被踢中可能會增加傷害。上馬前的最安全區域,在馬的肩兩側,隻要注意腳不要離馬蹄太近即可。因為馬有時會原地挪動,腳離其蹄太近,也有被踩中的幾率。
其次,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係緊,係緊後才能上馬,肚帶不係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鬆緊程度。第三,選擇鞍上帶鐵環的馬,鐵環幫助你保持平衡。騎馬的姿勢也很重要。正確的騎馬姿勢是:腳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穩馬鞍,這是小走的姿勢。快走和快跑時,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前傾,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跟隨馬的跑動節奏起伏。
3.場地的注意事項:盡量選麵積小的,這樣即便馬受驚亂跑,也衝不起來。一般馬場都有訓練用的小型場地。如果場地比較大,或者是在野外,就必須有人輔助,或是替你牽著繩。或是牽著調教繩。即便沒人牽繩,也必須在你的附近,方便在馬想跑時逼停。
4.上馬的注意事項:腳不要伸進馬鐙太深。深了固然更穩,但萬一落馬也容易造成不脫鐙。被馬拖著跑,同影視中看到的一樣,那樣對身體傷害很大。
上馬時腳尖內蹬,腳前半部踩蹬,然後翻身上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拖蹬,這是非常危險的。
5.下馬的注意事項:盡量采取兩腳都脫鐙,然後跳下來的方式。
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後鬆開右腳,然後下馬。
(兩種下馬方式,根據自己的教練如何指導。)標準的馬術運動是有先脫一邊鐙再下的方式,但初學者缺乏經驗,一旦在下馬過程中馬又跑,馬鐙未脫容易被拖拽。
6.挑選馬匹的注意事項:馬的性格是不同的,要同養馬的了解清楚。盡量不選膽小易驚的馬,初學者騎這類馬最容易出事。膽子不小的,相對安全得多。因為馬是有一定智力的,人一上它就能根據你的坐法判斷出會不會騎。對於不會騎的,往死裏欺負。簡單來說,就是“八竿子都打不走”。慢慢走,不時停下來吃草,那是家常便飯,所以騎乘者往往就會同它們拉拉扯扯,就是為了讓它們動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初學者其實也沒那麽危險。
7.行進時的注意事項:自己散步是最佳狀態。如果周圍有其他騎乘者,離得越遠越好。因為馬是會互相幹擾的,原先不跑的馬,會被正在奔跑的馬帶動起來一起跑。即便不跑,兩匹馬貼著走,也可能會發生互踢、互擠的情況,導致騎乘者受傷。此外,當背上的人太遜時,馬有時會就地打滾。當發現它慢慢地、像螃蟹一樣橫向移動時,就是要打滾的前奏。一般橫著挪個幾步,就會打滾。這個時候不用慌,這麽慢的速度不會出什麽大事,隻是有一定概率被馬壓到一條腿,導致受傷。隻要在馬躺下前,雙腳脫開兩側馬鐙。待馬躺下去後,人就能站在原地,然後走到一邊待馴馬師來處理即可。沒嚇破膽的,完全可以繼續抓著韁繩,站到馬的一側,將其拉起來。
8.奔跑時的注意事項:上馬前必須對應急的措施有一定了解。一旦馬不聽指揮奔跑起來,千萬不要試圖在加速前脫鐙跳下馬,一旦失敗就又被拖拽。即使跳下來成功,也有摔傷的幾率。正確的做法是在馬跑起來後,踩緊鐙,兩膝夾緊。如果能做到,最好在馬上站起來。這樣會安穩很多。然後,兩手抓緊韁繩,一隻手不動,另一隻手不斷地挫動馬口中的銜鐵。高頻率的摩擦,會讓馬感到不舒服,進而刹車。如不幸已有一隻腳脫出馬鐙,那掉下是大概率,但也不用慌張。此時要做的就是前傾身體,雙手抱住馬脖子,即使兩腳都脫了,也不要鬆手。設想,如果馬的頸上套著一個幾十斤到百多斤的麻袋,那它也是不舒服的,肯定跑不出最快速度,而是會逐漸降速。待它降速到自己能接受的範圍,或者直至停下,再放手讓身子落地,那就能保住不受傷。最後要注意的就是,落地後立即遠離馬匹,以防被踩傷。
9.握韁: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於拳心,拇指輕壓於上。讓教練用一條馬索掛在馬的口銜旁邊,牽引馬兒在直徑15米到20米的範圍內,以教練為圓心繞著走,再靠教練手上拿著的調教鞭,控製馬兒的步伐與行進速度。如此,騎手可專心於自己的姿勢與動作,很快的體會到正確的感覺。
10.馬上體操:做馬上體操的目的,除了可解除騎手緊張的心情外,更是很好的鬆弛肌肉熱身運動。按照教練的指示,在馬背上做平舉雙臂、叉腰、伸張雙腿、轉身、屈膝、前傾摸馬耳朵、抬腿、手臂向後繞圈、前趴、後躺、肩膀繞圈等動作,騎手會覺得全身舒暢,緊張的感覺自然就不見了。
11.慢步:馬兒在慢步時,四隻腳分別以四節拍的韻律向前移動。這時騎手要坐穩在馬鞍上,學習以腰、背、大腿、小腿、的力量用力推,使馬兒大步邁進,要能讓馬兒的後腳踩在前腳的蹄跡印前方。同時要放鬆脖子、肩膀與手臂。
12.打浪:馬兒在快步時,斜對角的兩隻腳同時著地,與另斜對角的兩隻腳分別以二節拍的韻律移動。當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在馬背上下震動中,騎手在馬鞍上以兩腳貼著馬腹,做一站一坐的動作。站的時候要以大腿與小腿的力量貼著馬腹站起來,而不是靠踩腳蹬。坐的時候要將臀部放鬆,以腰背的力量向下坐,同時用小腿緊貼馬肚子。讓馬兒的韻律穩定,不急促,馬兒的後腿用力往前踩踏,有精神。
13.壓浪:馬匹做快步步伐運動時,騎手除了做一站一坐的打浪動作之外.也可以一直坐在馬鞍上,隨著馬背上下震動中,用臀部密合坐著馬鞍騎乘。壓浪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臀部放鬆,不要讓騎手的屁股被馬背彈起來,要不然一定會磨破屁股。
不管是打浪還是壓浪,騎手還要注意,上半身要挺直但放鬆柔軟,不要前頃,肩膀也要放鬆且張開,手臂放鬆但手指緊握韁繩,下半身要有威力,雙腿盡量往下,腳跟不可以提起來,腳掌不要張開,更重要的是平衡,輕鬆自然,伴隨馬匹的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騎坐。
14.減卻與半減卻:減卻的目的,是讓行進中的馬兒速度變慢,而至停下來。步速逐漸減慢而至完全停止的過程,應流暢而均衡。停下來以後,馬兒應以四隻腳平均分配的承載它自己與騎手的體重,平整的站立,不可以歪著屁股站三七步,或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這唯有靠騎手在實施減卻過程中,腰背、腿、韁的充分配合運用,才辦得到。絕對不是光靠手拉韁繩,馬兒就會停下來,馬兒力氣那麽大,你哪裏拉得過它。
半減卻則是騎士經由騎坐及腳同時協調動作,韁繩瞬間固定。其目的在增強馬匹注意力,加重馬匹後肢之負重,使其前肢之輕盈及保持馬體之平衡,準備執行下一個變換動作的命令。
15.移行:移行就是指揮馬匹由靜止﹣前進﹣靜止,或讓馬兒變換不同的步伐(慢步﹣快步﹣慢步、快步﹣跑步﹣快步、慢步﹣跑步﹣慢步等)。在場內騎乘時,切忌讓馬兒用同一個步伐不斷的繞圈子。這會讓馬兒傻傻的一直走或跑,忽略了騎手的指揮,最後變成馬兒自己在跑,而不是你叫它跑。不斷的移行與變換裏懷,也是讓馬兒集中注意力,接受騎手的指揮(或是說對騎手的扶助反應良好)的方法之!
16.內方姿勢:馬兒在轉彎或繞圈時,靠圓心的一方叫內方,另外一方就叫外方。要讓馬兒轉彎,不能靠拉內方韁繩,而是要有正確的內方姿勢。騎手的外方韁保持與馬口銜的接觸,外方腳往後,內方腳用力將馬體壓向外方,內方韁順勢牽引,這樣馬兒就會轉彎了。實施內方姿勢時,馬的頭、頸、肩部會略為彎曲,騎手於馬上,以能看到馬的內方眼角及皇孔之程度的彎曲為正確
17.輪乘與圈乘:以一個長度(輪乘:15米以上到20米,圈乘:10米、8米、6米)為直徑,讓馬兒走出一個工整的圓形。注意不要走成了橢圓形或圓角四邊形。圈乘時可以是慢步、快步或是跑步。不要讓馬兒一直做同一個圈乘,應多變化直徑大小,配合移行與變換裏懷方向變換。
18.變換裏懷與8字騎乘:讓馬兒順時鍾方向前進改成逆時鍾方向前進,或是反過來。常用的方法有輪乘變換裏懷、半圈乘變換裏懷、斜換裏懷等。另外,圈乘與變換裏懷的同時運用,就成了8字騎乘。做兩個直徑相同但行進方向相反的輪乘,以兩個圓形連接的切點做變換裏懷。在初級練習時8字中心可以不必是兩個圓的切點,可簡化成兩小段交叉直線。
19.角隅通過:在沿這場邊蹄跡線行進,到角落時以一個四分之一圓通過,轉向垂直邊的蹄跡線。這個四分之一的圓弧其半徑,在調教快步、縮短快步時與調教跑步、縮短跑步時為3米,在中度快步、伸展快步與中度跑步、伸展跑步時為6米。
通過角隅的重點,是要讓馬走進角隅,如果做不到,就會變成個超級大的四分之一圓,整個蹄跡線圖形就變成圓角四邊形。通過角隅的方法,要在到達四分之一圓的起點前三至四步先做半減卻,做好內方姿勢,在方向變換的起點以內方腳逼使馬體接近角隅,外方韁固定好以免馬由肩部逃避,外方腳後移以防止馬臀部外移,內方韁輕輕誘導馬轉彎。
20.跑步:馬兒跑步時,有分左跑與右跑兩個不同方向的。跑步是一種三節拍的運動,在第一節拍時,馬兒以外方後腳為支持點,在第二節拍時,把內方前腳、內方後腳與外方前腳同時往前踏踏出,最後在第三節拍時內方前腳踏在最前麵。在這三節拍的韻律中,騎手要保持內方姿勢,身體要像蕩秋千一樣,肩膀不動,骨盆隨著馬鞍向前滑動,注意屁股不要被彈離馬鞍,在滑到最頂點時內方的大小腿要再次的做推進扶助。當騎手學會跑步後,騎手會發現其實跑步是很舒服很過癮的。
如果是內外方的次序相反(左跑時右前腳踏在最前麵,或是右跑時左前腳踏在最前麵),叫做反跑,這已超過了基本騎乘的動作,是馬場馬術的課目之一。在基本騎乘練習時,騎手有時候會不小心讓馬兒反跑,這反而是錯誤的,應該立即停止,重新做跑步發進。另外,像賽馬時四節拍的快跑(又稱為襲步),在馬術運動中是不實施的。
21.簡易換腳:跑步也是一樣,不要一直跑個不停,要多配合移行。由跑步變為慢步,走二至三步後再朝另一方向跑步發進,這就是簡易換腳。練習時可配合8字騎乘,在8字中心時做簡易換腳:由8字中心發進做跑步輪乘,在迴到8字中心時移行為慢步,重新發進跑步做另一個方向的輪乘。
22.伸長與收縮:馬兒不管是以哪一種步伐(慢步、快步、跑步)前進,每一步往前移動的距離稱之為步度。根據步度大小,每一種步伐都可分為收縮、調教、中度與伸長(除了沒有調教慢步之外,馬匹正常的慢步時為中度慢步)。一般而言調教與中度比較容易做到,伸長與收縮就屬於比較高級的動作。讓馬兒用它後肢的幫忙,產生較大的推力,來將步伐伸展到最大,是為伸長。讓馬匹把後肢向前方深踏以支持負重,使前軀輕揚因而使馬匹步度變短,是為收縮。
騎手在練習時,應嚐試著在長蹄跡線或斜換裏懷時,讓馬兒的步度增大,在短蹄跡線或圈乘時,讓馬兒的步度縮短,即使做不到伸長與收縮,也要分得出調教與中度的差別。不管步幅增大或縮短,都要保持一樣的韻律,步度增大時韻律不能變快,步度縮短時韻律也不可以變慢。
最後,再高明的騎手,都會有掉下來的經曆。所以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是不能讓自己受不能恢複的傷;二是掉下來後馬上再上,哪怕慢走也不能放棄。一旦形成心理陰影,以後都不敢上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