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位麵。


    趙匡胤望著天幕不禁感歎道:“原來這個世界這麽大!原來朕隻是個井底之蛙啊!怪不得人家都說大宋是弱宋,朕連燕雲十六州都無法收複,不是弱宋又是什麽?”


    之前趙匡胤覺得大宋好不容易建國,百姓需要穩定,他這個當皇帝的也需要國泰民安,可是現在看來,他的這些想法都錯了,因為一心求安逸的生活完全是不切合實際的想象,這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大元位麵。


    忽必烈此時也皺著眉頭。


    “這就是你們給朕畫的世界地圖麽?為何跟後世子孫說的不太一樣?七大洲四大洋在哪兒?快給朕找出來!朕要統一整個世界!”


    “皇上!這已經是微臣等人能夠找出來的最完整的世界地圖了!而且現在咱們的軍隊數量太少,很難再對外擴張了,要不然根本無法管理啊!”


    “朕不管那麽多,朕就是要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域!朕要統一整個世界!朕要成為比肩秦皇漢武一樣的雄主!朕要讓蒙古鐵騎踏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


    大明位麵。


    朱棣望著天幕說道:“三寶,此次你出海之後,務必要繪製一份詳細的世界地圖!朕要知道那些金發碧眼的異族到底生活在什麽地方!朕不會給他們欺辱我華夏子孫的機會,朕要將他們全部消滅!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


    大清位麵。


    康熙這些天一直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因為大清的子孫實在太不爭氣了,這麽強盛的帝國,到最後竟然淪落到被番邦蠻夷隨意欺辱的地步!


    可是他現在又能怎樣?難道要耗盡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滅掉那些西方的小國家麽?


    可是就算他真的這麽做了,大清的後世子孫就一定會爭氣麽?


    “難道是九龍奪嫡耗盡了大清的國運?為何後世子孫的下場會如此淒慘?”


    康熙實在想不明白,但是又無可奈何,他能做的隻能是更換繼承人,希望八阿哥坐上皇位之後能夠扭轉大清未來的局勢,至於今後的康乾盛世,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


    慈禧垂簾聽政時空。


    此刻的慈禧老佛爺被氣的麵色鐵青,因為自從天幕開啟之後,她隔三差五就會被人罵,而且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被罵!


    所以她就下了一道懿旨,大清所有的百姓不得相信天幕之中的內容,更不能隨意議論傳播,否則就直接拉到菜市口砍頭!


    可就算是如此,也難以擋住天下悠悠之口,民間的積怨越來越深,還沒有等到敵人侵略,大清內部已經燃起了反清的熱潮!


    ……


    自從有了天幕,各個位麵、各個時空的古人們都亂成了一鍋粥,不過始作俑者的秦楓還在繼續刷自己的短視頻賺錢。


    這幾天他又有好幾萬進賬,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不過對於他這個守財奴來說,錢財就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花的,他除了一日三餐比以前提高了一些檔次之外,剩下的錢全都存了起來。


    之前刷的盤點類型和榜單類型視頻已經不少了,該做的任務已經做完,所以秦楓又開始刷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視頻。


    這段時間嫦娥六號升空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所以秦楓又開始刷這種類型的視頻。


    ……


    華夏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份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四月份,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了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


    華夏航天事業的四大裏程碑: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陶成道。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官員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


    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


    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


    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鑽研。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


    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又一個裏程碑。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裏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搭載楊利偉升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搭載翟誌剛,景海鵬,劉伯明三名航天員升空。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目的主要是實現下一步的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了高精度成像。


    新中國建立後,領導層明顯地感覺到外來威脅的存在。


    因此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重要的議題。


    新中國的航天史始於1956年。


    那一年2月,錢學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3月,國務院製訂《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1956年4月,航天工業委員會成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又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今運載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輛從莫斯科出發的專列抵達北京。


    車上除102名蘇聯火箭技術人員外,還有一份蘇聯“還給”中國的厚禮--兩發p-1近程地地導彈。


    在史書上記載著200年前,火箭故鄉的中國康熙皇帝曾送給俄國沙皇兩箱古代火箭。


    200年後蘇聯“老大哥”又將兩枚現代火箭送給了中國這位“小弟弟”。


    1958年4月,開始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58年10月20日,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


    到了1960年,正當中國仿製p-2導彈的工作進入最後階段時,中蘇之間關於意識形態領域的大論戰開始了,被惹惱的赫魯曉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據先前的協議正在進行的對中國的援助。


    就在蘇聯撤走專家17天後的1960年9月10日,中國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用蘇聯專家認為會爆炸的中國國產燃料,成功地發射了一枚蘇製p-2導彈。


    而這時中國人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仿製出來的導彈,也開始進入最後的組裝。


    人們把新中國航天人自己製造出來的第一枚導彈命名為“東風一號”。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時,中國第一枚仿製的火箭“東風一號”點火了。


    第一次引進彈發射成功,第一發仿製彈也發射成功,“東風一號”成為壓倒西風的前鋒。


    “長二丙”改進型運載火箭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時5分53秒,東風二號在眾望所歸中點火升空,但是發射失敗。


    1964年6月29日,“東風二號”又開始發射試驗。


    這次“東風二號”連續三發都取得了成功。


    它標誌著中國從此擁有了可以遠程打擊的導彈盾牌。


    有人說,當初年輕的共和國在一片廢墟上迅速挺立,靠的是兩根支柱:一根是大慶油田,一根就是“兩彈一星”。


    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1964年,中國的科學家們起草了《關於人造衛星方案的報告》。


    4月29日,國防科向中央報告,設想在1970年或1971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同年6月29日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近程火箭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7月19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


    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同年年11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12月26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31分,中國自行研製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研製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個裏程碑。


    1971年3月3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


    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9月10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首次發射時由於火箭上一根控製信號導線在巨大的震動中折斷,火箭在起飛20秒以後姿態失穩。


    當看到自己創造的似乎有生命的心血結晶在一瞬間變為烈火中紛紛墜落的殘骸時,許多人幾乎不相信眼前的現實,航天人流下了從不輕易流的眼淚。


    距第一次“長征二號”空中爆炸近一年後的1975年10月16日,第二枚“長征二號”和衛星送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當11月26日11時27分52秒,火箭再次噴出火焰時,這次火箭衛星不負眾望。


    衛星發射三天後的11月29日10時53分,返迴艙像一個聽話的孩子按照原計劃與星體分離。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二個裏程碑,同時,還創造了一個世界航天史的奇跡:首次發射返迴式衛星即迴收成功。


    蘇聯是在秘而不宣地發射了幾顆衛星後才掌握了迴收技術;美國雖是大大方方,卻是發射到第13顆衛星時才掌握該項技術。


    美國宇航局局長1979年來華訪問時,參觀了當年研製衛星的部分實驗室和工廠。


    參觀結束,他問那些帶他參觀的中國人:“你們領我看的這些東西是真的嗎?”


    中國在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之後不久,開始正式策劃衛星通信工程,後來稱為“331”工程。


    這時人們發現手中現有的火箭派不上用場,必須研製新型能飛得更高更遠的運載工具。


    1977年12月28日,七機部下發了《關於改變“三三一工程”運載火箭名稱的通知》,將火箭的名稱正式確定為“長征三號”。


    “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貨。


    與14年前上天的“東方紅一號”相比,用途已從政治轉為實用,它可以傳送電視、電話、廣播、數據等多種信息,作用可以覆蓋中國全部領土領海。


    與它同時誕生的還有大量的地麵試驗設備。


    1983年一切準備就緒,一個龐大的試驗隊護送新的火箭和新的衛星來到新的發射場。


    經過3個多月的測試準備,1984年1月29日,新的“長征三號”火箭托舉著東方紅二號衛星開始發射。


    火箭起飛一切正常,順利飛到四百多公裏的高空。


    但意外出現了,故障原因很快被找到並對方案進行了修改。


    就在這個時候,接到了上級領導的指示,整個發射隊伍不撤迴,盡快發射第二發,這是中國航天史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膽的決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