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李白: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 作者:邁克爾傑克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夏近代百年恥辱,都是依靠這些民族脊梁扛起來的。
正是因為有這些英雄偉人的出現,華夏才能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危亡之後重新站在世界之巔!
這個時候天幕上又響起了恢弘大氣的背景音樂。
bgm:中國人。
詞作者:李安修。
曲作者:陳耀川、塗惠元、江港生。
演唱者:劉德華。
歌詞: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 藏了多少夢
黃色的臉 黑色的眼 不變是笑容
八千裏山川河嶽 像是一首歌
不論你來自何方 將去向何處
一樣的淚 一樣的痛
曾經的苦難 我們留在心中
一樣的血 一樣的種
未來還有夢 我們一起開拓
手牽著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
……
這一首歌曲讓各個位麵、各個時空的古人們都聽的熱血澎湃。
自古以來,華夏就被稱之為中國,是先輩們用辛勤的汗水和血淚換取的生存國度!
這一刻,所有古人們的心都連在了一起,這凝聚力是穿越時空,打破一切屏障的存在!
……
片刻之後,天幕上又出現了新的內容。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之所以華夏會成為文化沒有斷層的文明古國,依靠的就是深厚的文化曆史底蘊!
盤點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十大華夏文人!
第一位: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 。
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樂於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 。
曾經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 ,賜金放還,遊曆全國,先後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
唐肅宗李亨即位後,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李白著有《李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
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後世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
李白先世曾遷居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後其父逃歸於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李白即出生於此。
祖籍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李白五歲,發奮讀書始於是年。
《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
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
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曆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
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
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
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秋,病臥揚州。
冬,離揚州北遊汝州,至安陸。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
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40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
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製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
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
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
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禦妹)別館。
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
暮秋遊邠州,冬遊坊州。
是年杜甫十九歲,遊於晉州。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
十月,玄宗駕幸洛陽。
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
初夏,離長安,經開封,到宋城。
秋到嵩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
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
十二月,歸還洛陽。
是年全國戶數為786萬餘,人口4543萬餘,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李白自春曆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
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結識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
歲末,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
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唐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此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製舉以入仕途,隻能走獻賦之路,這是真獻賦謀仕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
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
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
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
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
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遊,玄宗唿之不朝。
嚐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天寶三載(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裏,他遇到了杜甫。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麵了。
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麵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麵,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
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裏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誌,理想相同。
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後三人同遊河南濟源王屋山陽台宮,欲尋訪司馬承禎。
待到達陽台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惟睹其畫,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台帖》。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齊州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
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
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圓滿的結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攜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
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剡中。
至溧陽,與張旭相遇。
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
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至德元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複河北十餘郡。
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
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
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
李白在潯陽入獄。
被宋若思、崔渙營救。
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鳳翔,授左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歲,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鄉相送。
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
正是因為有這些英雄偉人的出現,華夏才能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危亡之後重新站在世界之巔!
這個時候天幕上又響起了恢弘大氣的背景音樂。
bgm:中國人。
詞作者:李安修。
曲作者:陳耀川、塗惠元、江港生。
演唱者:劉德華。
歌詞: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 藏了多少夢
黃色的臉 黑色的眼 不變是笑容
八千裏山川河嶽 像是一首歌
不論你來自何方 將去向何處
一樣的淚 一樣的痛
曾經的苦難 我們留在心中
一樣的血 一樣的種
未來還有夢 我們一起開拓
手牽著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
……
這一首歌曲讓各個位麵、各個時空的古人們都聽的熱血澎湃。
自古以來,華夏就被稱之為中國,是先輩們用辛勤的汗水和血淚換取的生存國度!
這一刻,所有古人們的心都連在了一起,這凝聚力是穿越時空,打破一切屏障的存在!
……
片刻之後,天幕上又出現了新的內容。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之所以華夏會成為文化沒有斷層的文明古國,依靠的就是深厚的文化曆史底蘊!
盤點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十大華夏文人!
第一位: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 。
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樂於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 。
曾經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 ,賜金放還,遊曆全國,先後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
唐肅宗李亨即位後,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到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李白著有《李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
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後世譽為“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
李白先世曾遷居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後其父逃歸於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鄉,李白即出生於此。
祖籍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
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李白五歲,發奮讀書始於是年。
《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
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
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
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曆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
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
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
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秋,病臥揚州。
冬,離揚州北遊汝州,至安陸。
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
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
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屢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40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
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製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
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
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
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禦妹)別館。
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果。
暮秋遊邠州,冬遊坊州。
是年杜甫十九歲,遊於晉州。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
十月,玄宗駕幸洛陽。
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
初夏,離長安,經開封,到宋城。
秋到嵩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
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
十二月,歸還洛陽。
是年全國戶數為786萬餘,人口4543萬餘,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李白自春曆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
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結識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遊隨州。
歲末,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
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唐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此賦盛讚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於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製舉以入仕途,隻能走獻賦之路,這是真獻賦謀仕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
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
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
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歎,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豔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
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
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遊,玄宗唿之不朝。
嚐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天寶三載(744年)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裏,他遇到了杜甫。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麵了。
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麵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麵,訪道求仙。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
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裏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誌,理想相同。
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後三人同遊河南濟源王屋山陽台宮,欲尋訪司馬承禎。
待到達陽台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惟睹其畫,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台帖》。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齊州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
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
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圓滿的結果。
天寶四載(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攜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
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剡中。
至溧陽,與張旭相遇。
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
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至德元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複河北十餘郡。
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
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
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
李白在潯陽入獄。
被宋若思、崔渙營救。
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鳳翔,授左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歲,自潯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鄉相送。
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