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韓信:王侯將相,國士無雙!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 作者:邁克爾傑克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何蜀漢代表著浪漫?因為蜀漢男人之間的情義也可以像愛情一樣浪漫!
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三顧茅廬的君臣情,長阪坡的生死情,白帝城托孤後的父子情。
這些真摯且熱烈的情義,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如此的難能可貴!
雖然蜀漢沒有獲得最後的勝利,但蜀漢的專屬浪漫卻深深的感動了後世之人!
……
繼薑維的意難平之後,天幕又顯現了新的任務。
第五位:韓信。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
韓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貧困,曾寄人籬下,受胯下之辱。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先投靠項梁、項羽,後投靠劉邦,均不被重用。
劉邦入漢中時,韓信逃走,被蕭何連夜追迴,並推薦給劉邦。
劉邦於是登壇拜韓信為大將,與項羽爭奪天下。
漢元年(前206年),韓信獻“漢中對”,平定三秦。
在楚漢之爭的過程中,韓信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並數次以兵支援劉邦。
蒲阪之戰,他以聲東擊西之計拿下魏都安邑。
井陘之戰,背水一戰,大破趙軍。
濰水之戰,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
垓下之戰,布五軍陣誘敵,擊破項羽軍,最終迫使項羽於漢五年(前202年)自刎於烏江。
戰後,韓信因功徙封楚王。
漢六年(前201年),劉邦開始剪除異姓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
漢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發參與陳豨謀反,韓信被呂後與蕭何合謀殺死於長樂宮,並被誅三族。
天幕對韓信做了籠統的介紹之後,緊接著響起了背景音樂。
bgm:此生過半 (dj阿卓版)
詞作者:李賢軒\/kici
曲作者:listen dream
編曲者:dj阿卓
演唱者:豆包
此生已過半
昨日依附著青山
忘穿這世間的塵緣
如凝望深淵
良人如散落花瓣
天台山 看春雨 梨花寒
繁華落盡 已成霜
你眺望 所有目光
生劫難渡 夜微涼
佳人幾許 難相忘
如君所願 夢一場
難以相忘 各一方
長夜獨自慢慢不曾忘
……
此時天幕上出現了少年時期的韓信身影。
韓信青少年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選為官吏,又不能經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裏蹭吃蹭喝,於是人們大多都討厭他。
盡管風評不佳,但韓信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誌向。
母親去世後,韓信家中已經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但韓信還是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想著將來那墳地四周能安置下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很討厭韓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飯煮好並且吃光。
到了吃飯時,韓信去了,卻沒有給他準備的飯食。
韓信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迴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
幾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完畢。
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
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縣的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
對方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對方一番,最終選擇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這就是後世非常熟悉的‘胯下之辱’。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趁勢平定江東渡過淮河北上,韓信仗劍投奔項梁,卻在其麾下默默無聞。
次年(前208年),項梁敗死,韓信又歸屬其侄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
漢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入蜀之時,韓信離楚歸漢,擔任連敖(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後來韓信犯了法,理該被處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經被斬殺,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抬頭仰視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麽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
劉邦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他並沒有發現韓信與眾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劉邦所謂的知人善任並不是那麽的全麵,至少他沒有發現韓信這個人才,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光比較短淺的!
……
隨後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
劉邦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
韓信覺得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麵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於是也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
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大怒,像是失掉了左右手一般。
隔了一兩天,蕭何迴來見劉邦,劉邦既生氣又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麽?”
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道:“你去追迴來的是誰?”
蕭何說:“是韓信。”
劉邦又罵道:“將領跑掉的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你這是撒謊!”
蕭何說:“那些將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國士,大王假如隻是想一直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爭奪天下的話,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隻看大王如何決定罷了。”
這時候劉邦歎口氣說道:“我也打算東出啊,哪能總是憋在這個地方呢?”
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迴東邊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麽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劉邦說:“我看你的麵子,派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
劉邦說:“難道我要讓他做大將?”
蕭何說:“是的,隻有這樣才能挽留韓信!”
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劉邦擊敗項羽奠定了基礎……
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三顧茅廬的君臣情,長阪坡的生死情,白帝城托孤後的父子情。
這些真摯且熱烈的情義,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如此的難能可貴!
雖然蜀漢沒有獲得最後的勝利,但蜀漢的專屬浪漫卻深深的感動了後世之人!
……
繼薑維的意難平之後,天幕又顯現了新的任務。
第五位:韓信。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
韓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貧困,曾寄人籬下,受胯下之辱。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先投靠項梁、項羽,後投靠劉邦,均不被重用。
劉邦入漢中時,韓信逃走,被蕭何連夜追迴,並推薦給劉邦。
劉邦於是登壇拜韓信為大將,與項羽爭奪天下。
漢元年(前206年),韓信獻“漢中對”,平定三秦。
在楚漢之爭的過程中,韓信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並數次以兵支援劉邦。
蒲阪之戰,他以聲東擊西之計拿下魏都安邑。
井陘之戰,背水一戰,大破趙軍。
濰水之戰,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
垓下之戰,布五軍陣誘敵,擊破項羽軍,最終迫使項羽於漢五年(前202年)自刎於烏江。
戰後,韓信因功徙封楚王。
漢六年(前201年),劉邦開始剪除異姓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
漢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發參與陳豨謀反,韓信被呂後與蕭何合謀殺死於長樂宮,並被誅三族。
天幕對韓信做了籠統的介紹之後,緊接著響起了背景音樂。
bgm:此生過半 (dj阿卓版)
詞作者:李賢軒\/kici
曲作者:listen dream
編曲者:dj阿卓
演唱者:豆包
此生已過半
昨日依附著青山
忘穿這世間的塵緣
如凝望深淵
良人如散落花瓣
天台山 看春雨 梨花寒
繁華落盡 已成霜
你眺望 所有目光
生劫難渡 夜微涼
佳人幾許 難相忘
如君所願 夢一場
難以相忘 各一方
長夜獨自慢慢不曾忘
……
此時天幕上出現了少年時期的韓信身影。
韓信青少年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選為官吏,又不能經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裏蹭吃蹭喝,於是人們大多都討厭他。
盡管風評不佳,但韓信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誌向。
母親去世後,韓信家中已經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但韓信還是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想著將來那墳地四周能安置下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很討厭韓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飯煮好並且吃光。
到了吃飯時,韓信去了,卻沒有給他準備的飯食。
韓信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迴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
幾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完畢。
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
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縣的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
對方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對方一番,最終選擇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這就是後世非常熟悉的‘胯下之辱’。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趁勢平定江東渡過淮河北上,韓信仗劍投奔項梁,卻在其麾下默默無聞。
次年(前208年),項梁敗死,韓信又歸屬其侄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
漢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入蜀之時,韓信離楚歸漢,擔任連敖(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後來韓信犯了法,理該被處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經被斬殺,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抬頭仰視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麽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
劉邦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他並沒有發現韓信與眾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劉邦所謂的知人善任並不是那麽的全麵,至少他沒有發現韓信這個人才,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光比較短淺的!
……
隨後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
劉邦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
韓信覺得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麵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於是也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
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大怒,像是失掉了左右手一般。
隔了一兩天,蕭何迴來見劉邦,劉邦既生氣又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麽?”
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道:“你去追迴來的是誰?”
蕭何說:“是韓信。”
劉邦又罵道:“將領跑掉的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你這是撒謊!”
蕭何說:“那些將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國士,大王假如隻是想一直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爭奪天下的話,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隻看大王如何決定罷了。”
這時候劉邦歎口氣說道:“我也打算東出啊,哪能總是憋在這個地方呢?”
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迴東邊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麽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劉邦說:“我看你的麵子,派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
劉邦說:“難道我要讓他做大將?”
蕭何說:“是的,隻有這樣才能挽留韓信!”
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劉邦擊敗項羽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