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名節大過天5
快穿:慫包向天借了一百個膽子 作者:槐樹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成宏眼前陣陣發黑,覺得閨女真是瘋了,他隻是為保住家族名聲用了所有家族都默認會用的手段而已,怎麽不見別家女郎如此忤逆?
到他這裏,死丫頭竟敢給親爹親娘送女人和男人,還讓這麽多人都瞧見?
意識到留下會更丟人,陸成宏向眾人抱拳,帶著夫人朝外走去。
陸銘華這次沒有再阻攔,見跟著她一起來的弟弟妹妹們都被嚇得不輕,也跟眾人告辭離開了。
陸成宏和陸夫人迴到家就接到宣他進宮的聖旨。
陸成宏心中惴惴,意識到怕是不好,當今聖人肯定是問他這三天都幹了什麽。
一路上他都在盤算該如何應對,卻不想聖人並未疾言厲色斥責,而是關懷他身體如何,有沒有受到驚嚇雲雲,之後又言說讓他好好歇息,就放他迴去了。
陸成宏一頭霧水,迴到家都沒整明白,但隨即麵對的就是在京中同族之人的上門探望,然後就聽了一腦子的訓斥,還逼他自己卸下京都管事的位置。
大家族嘛,人員眾多,真正的族長在惠州老家,這時代通訊不發達,不可能時刻關注到各個地方。
每個地方都有個能擔事兒的,陸家京都擔事兒的就是陸成宏。
因為他在當初聖上打進京都的時候,主動幫忙開城門,算是立了功,得了個官職,這幾年在京中對陸家管理也不錯,是下一任族長的有利競爭者。
但他們夫妻做出如此醜事,讓陸家在京中成了大笑話,陸家人自然不可能再服他,在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已經有人快馬加鞭送信往惠州了。
陸成宏驚怒交加,沒想到他才出事,族人就背刺他!
兩廂大吵一通,鬧了個不歡而散!
第二天早朝,有不少人參奏陸成宏,仿佛他幹了什麽天理不容的惡事。
偏生他被人大庭廣眾下抓了個正著,反駁也沒底氣。
更重要的是,即便他說一切都是陸銘華那個逆女幹的,也沒有人相信,讓他說他女兒為什麽要不顧及家族名聲做出這種事?
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沒辦法,他總不能說因為他想弄死女兒,女兒才發瘋的吧!
更不要說,他都不知道自己閨女有那等本事。
所以,陸成宏隻能瑟瑟發抖地跪地磕頭。
就在這時候,有人給他說情,律法上雖然說對和有夫之婦勾搭的官員會嚴懲不貸,但沒具體說怎麽個嚴懲法兒,這其中的度,需要做出進一步的調查,再做定奪。
皇上非常開明,還言明,隻要那婦人和那男子和陸成宏還有陸夫人在一起不是被迫的,且能把他們的家眷安撫好,其實就是賠償給到位,不會影響正常工作,他不予追究。
禦史們一個個都跪地道不妥,紛紛諫言:“陛下,如果有人像陸大人這般好人妻,您這般決定,豈不是會助長這股歪風邪氣?”
聖上差點沒笑出聲來,好不容易才壓下笑意,擺擺手:“朕意已決,退朝!”
話落他就起身離開了。
貼身太監很有眼色地大喊“退朝”,官員們隻得恭送皇上。
陸成宏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凡是路過他的同僚們都用鄙夷的神色瞥他一眼,好像他是什麽汙濁玩意兒。
陸成宏:“……”別以為他不知道,其中不乏有好幾個養外室的。
以前他聽說後,可沒少鄙夷這些人,現在倒轉而鄙夷起他來了!
什麽東西啊!
竟敢瞧不起他!
更讓他不能忍的是,當天晚上,京中陸家人就又齊齊上門。
不過這次沒爭吵,其中一位輩分較大的長者單獨在書房和陸成宏談了談。
話說得很冠冕堂皇,但大體意思就是他和陸夫人的行為違反了族規,應該自盡保全陸家的顏麵。
但如果他肯把京中經營的人脈交給他,老者表示會照顧他的子女,並且會在他們仕途上加以幫助雲雲。
陸成宏臉色憋得通紅,當即引經據典將老者一通擠兌。
翻譯成白話就是,“七叔你不要臉,少倚老賣老,陸家在京中的人脈如果不是我維係,誰買你們的賬,你們想弄死我接替我的人脈,做夢!”
那長者被氣得手一抖一抖的,如果不是外麵的人聽到動靜闖進來,老頭兒就被氣得梗過去了。
至此,陸成宏一脈徹底和京都陸家其他族人鬧掰。
再次上朝,就有人上奏說起族規和國法相違背的事,還舉例說明在某個偏僻的地區,因為某個寡婦隻是跟外男說了一句話,被某個族人看見她嘔吐,就說那寡婦不檢點,最後被浸豬籠。
那寡婦的姐姐性子比較烈,去告縣太爺,才把這事揭開。
那寡婦那段時間肚子不舒服,還去鎮上藥堂抓過藥,大夫能作證。
但法不責眾,縣太爺隻對那個家族推出來的一個小卒子做了相應的懲罰。
那縣太爺上稟了此事,上官覺得這事不容小覷,就寫成了奏折給天子,恰好這時候又發生了陸家的事。
這會兒陸成宏第一個跳出來:“陛下,臣以為應當廢除族規,有些族規過於嚴苛,和律法有衝突,像這位陳寡婦,明明隻是吃壞了肚子,就因為族人的偏聽偏信丟了性命,何其冤枉,若是長此以往,將有多少冤假錯案!
事情交給官府,官府有一套審案流程,很大程度降低了冤家錯案,也避免有人冤死。
更不要說有的家族族規與律法相悖,但仍舊按照族規行事,如此一來,不等於視國法為虛設嗎?”
話到這裏,他深深朝地上磕了下去,“臣懇請陛下將不合理的族規廢除,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眾朝臣:“……”
好一個馬屁精!
別以為他們不知道,陸氏族人逼這老小子自盡,這老小子不願意,還因此和族人鬧翻,這會兒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還不是因為怕陸氏族長親臨被陸氏族規懲罰?
當然,在場的除了靠科舉上來的那一批官員,以及跟著當今打天下的那一波,大都是一些世家出身,族規更是森嚴,有的家規甚至能寫成一本厚厚的書,需要子弟背誦。
到他這裏,死丫頭竟敢給親爹親娘送女人和男人,還讓這麽多人都瞧見?
意識到留下會更丟人,陸成宏向眾人抱拳,帶著夫人朝外走去。
陸銘華這次沒有再阻攔,見跟著她一起來的弟弟妹妹們都被嚇得不輕,也跟眾人告辭離開了。
陸成宏和陸夫人迴到家就接到宣他進宮的聖旨。
陸成宏心中惴惴,意識到怕是不好,當今聖人肯定是問他這三天都幹了什麽。
一路上他都在盤算該如何應對,卻不想聖人並未疾言厲色斥責,而是關懷他身體如何,有沒有受到驚嚇雲雲,之後又言說讓他好好歇息,就放他迴去了。
陸成宏一頭霧水,迴到家都沒整明白,但隨即麵對的就是在京中同族之人的上門探望,然後就聽了一腦子的訓斥,還逼他自己卸下京都管事的位置。
大家族嘛,人員眾多,真正的族長在惠州老家,這時代通訊不發達,不可能時刻關注到各個地方。
每個地方都有個能擔事兒的,陸家京都擔事兒的就是陸成宏。
因為他在當初聖上打進京都的時候,主動幫忙開城門,算是立了功,得了個官職,這幾年在京中對陸家管理也不錯,是下一任族長的有利競爭者。
但他們夫妻做出如此醜事,讓陸家在京中成了大笑話,陸家人自然不可能再服他,在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已經有人快馬加鞭送信往惠州了。
陸成宏驚怒交加,沒想到他才出事,族人就背刺他!
兩廂大吵一通,鬧了個不歡而散!
第二天早朝,有不少人參奏陸成宏,仿佛他幹了什麽天理不容的惡事。
偏生他被人大庭廣眾下抓了個正著,反駁也沒底氣。
更重要的是,即便他說一切都是陸銘華那個逆女幹的,也沒有人相信,讓他說他女兒為什麽要不顧及家族名聲做出這種事?
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沒辦法,他總不能說因為他想弄死女兒,女兒才發瘋的吧!
更不要說,他都不知道自己閨女有那等本事。
所以,陸成宏隻能瑟瑟發抖地跪地磕頭。
就在這時候,有人給他說情,律法上雖然說對和有夫之婦勾搭的官員會嚴懲不貸,但沒具體說怎麽個嚴懲法兒,這其中的度,需要做出進一步的調查,再做定奪。
皇上非常開明,還言明,隻要那婦人和那男子和陸成宏還有陸夫人在一起不是被迫的,且能把他們的家眷安撫好,其實就是賠償給到位,不會影響正常工作,他不予追究。
禦史們一個個都跪地道不妥,紛紛諫言:“陛下,如果有人像陸大人這般好人妻,您這般決定,豈不是會助長這股歪風邪氣?”
聖上差點沒笑出聲來,好不容易才壓下笑意,擺擺手:“朕意已決,退朝!”
話落他就起身離開了。
貼身太監很有眼色地大喊“退朝”,官員們隻得恭送皇上。
陸成宏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凡是路過他的同僚們都用鄙夷的神色瞥他一眼,好像他是什麽汙濁玩意兒。
陸成宏:“……”別以為他不知道,其中不乏有好幾個養外室的。
以前他聽說後,可沒少鄙夷這些人,現在倒轉而鄙夷起他來了!
什麽東西啊!
竟敢瞧不起他!
更讓他不能忍的是,當天晚上,京中陸家人就又齊齊上門。
不過這次沒爭吵,其中一位輩分較大的長者單獨在書房和陸成宏談了談。
話說得很冠冕堂皇,但大體意思就是他和陸夫人的行為違反了族規,應該自盡保全陸家的顏麵。
但如果他肯把京中經營的人脈交給他,老者表示會照顧他的子女,並且會在他們仕途上加以幫助雲雲。
陸成宏臉色憋得通紅,當即引經據典將老者一通擠兌。
翻譯成白話就是,“七叔你不要臉,少倚老賣老,陸家在京中的人脈如果不是我維係,誰買你們的賬,你們想弄死我接替我的人脈,做夢!”
那長者被氣得手一抖一抖的,如果不是外麵的人聽到動靜闖進來,老頭兒就被氣得梗過去了。
至此,陸成宏一脈徹底和京都陸家其他族人鬧掰。
再次上朝,就有人上奏說起族規和國法相違背的事,還舉例說明在某個偏僻的地區,因為某個寡婦隻是跟外男說了一句話,被某個族人看見她嘔吐,就說那寡婦不檢點,最後被浸豬籠。
那寡婦的姐姐性子比較烈,去告縣太爺,才把這事揭開。
那寡婦那段時間肚子不舒服,還去鎮上藥堂抓過藥,大夫能作證。
但法不責眾,縣太爺隻對那個家族推出來的一個小卒子做了相應的懲罰。
那縣太爺上稟了此事,上官覺得這事不容小覷,就寫成了奏折給天子,恰好這時候又發生了陸家的事。
這會兒陸成宏第一個跳出來:“陛下,臣以為應當廢除族規,有些族規過於嚴苛,和律法有衝突,像這位陳寡婦,明明隻是吃壞了肚子,就因為族人的偏聽偏信丟了性命,何其冤枉,若是長此以往,將有多少冤假錯案!
事情交給官府,官府有一套審案流程,很大程度降低了冤家錯案,也避免有人冤死。
更不要說有的家族族規與律法相悖,但仍舊按照族規行事,如此一來,不等於視國法為虛設嗎?”
話到這裏,他深深朝地上磕了下去,“臣懇請陛下將不合理的族規廢除,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眾朝臣:“……”
好一個馬屁精!
別以為他們不知道,陸氏族人逼這老小子自盡,這老小子不願意,還因此和族人鬧翻,這會兒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還不是因為怕陸氏族長親臨被陸氏族規懲罰?
當然,在場的除了靠科舉上來的那一批官員,以及跟著當今打天下的那一波,大都是一些世家出身,族規更是森嚴,有的家規甚至能寫成一本厚厚的書,需要子弟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