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遣精兵馳援,眾文武力勸重罰楊銘
隋唐:融合蚩尤傳承,開局誅宇文 作者:曹魏遺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建成一走,楊廣便停止處理奏折:
“既然李建成沒出去,那這件事和他關係不大。”
“是啊。”
跟著就見梟走了出來。
剛才李建成的神情,全被他一覽無遺。
“不過李建成還是有片刻驚慌,這一點就是一點。”
梟又道。
“朕知道,不過這點疑點能有什麽用?”
楊廣並不在意。
他心裏很清楚,李建成沒有這個本事,李家也沒有。
既然如此,深夜闖入皇宮傳信之人,究竟是誰?
“陛下!”
不等楊廣深想,就見內監總管急匆匆的走來。
同時間,梟已經退避三舍,隱藏在大殿的柱子後麵。
“何事?”
楊廣沉聲問道。
“兵部尚書段大人,有緊急軍情!”
內監總管忙道。
聽到這話,楊廣內心咯噔一聲。
內監總管都成這幅模樣,可見段文振的兵部軍情絕不簡單。
“快讓他進來。”
楊廣也不敢耽擱,連忙吩咐。
得到允許,內監總管迅速離開。
不過片刻功夫,臉色慘白的段文振就邁著急促的步子走進來:
“臣,參見陛下。”
“好了,免去這些凡俗之禮,告訴朕究竟發生什麽了?”
楊廣不耐煩的抬手打斷。
“突厥有異動,聽聞有大批兵馬南下!”
段文振直言。
“多久的事了?”
楊廣刷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三日前!”
段文振迴。
“三日,從何處發現的?”
楊廣又問。
“從幽州!”
段文振又道。
幽州和並州相離不遠,羅藝還隨時有兵馬警戒。
所以一旦突厥有什麽異動,他的確能第一時間得知。
“如此說來,這群突厥蠻夷距離邊關不遠了?”
楊廣臉色煞白。
突厥鐵騎出兵太快,這一點讓他始料不及。
“不錯,若不然怎麽會是緊急軍情呢?”
段文振哭笑不斷。
“身為兵部尚書你沒有半點察覺,簡直就是飯桶!”
楊廣被氣得不輕。
現在如何是好?
“陛下恕罪。”
段文振連忙躬身討饒。
“那群突厥鐵騎,可是奔著雁門去的?”
楊廣冷靜下來後問。
“是!”
段文振連連點頭。
“既然如此,他們是去找四皇子去的?”
楊廣喃喃一聲。
畢竟楊銘搗亂了互市就算了,還滅了不少突厥鐵騎和遊牧民。
要是突厥人沒有一點反應,他倒奇怪了。
楊廣隻是沒想到,這群突厥人說出兵就出兵,都不帶猶豫的。
“陛下,四皇子雖然不對,但雁門的百姓是無辜的!”
段文振沉聲道。
“唉!”
楊廣歎息一聲。
“若不能及時出兵,突厥鐵騎一旦破開雁門,後果將不堪設想!”
段文振又道。
“這一點,還需要你來提醒朕?”
楊廣瞪了段文振一眼。
“陛下說的是。”
段文振擦了擦額頭汗珠,連連點頭。
“立馬召集來護兒等人前來,務必要快!”
楊廣沉聲下令。
“諾。”
內監總管領命。
不一會兒的功夫,趙才和來護兒,以及裴矩等人便風風火火趕來。
這些文武齊聚一堂後,都對著楊廣躬身拱手:“參見陛下。”
“好了,免禮。”
楊廣打斷眾人。
“陛下急召,是出了什麽事嗎?”
裴矩忙問。
楊廣朝段文振使了個眼色,後者立馬出列,將突厥出兵的事情說了出來。
“唉,都怪四皇子,這...”
所有人神色大變,蘇威更是埋怨起來。
本來雁門一帶還算和諧,現在出了這檔子事。
日後的雁門,豈能安定?
“雁門有淪陷危險,眼下還需立馬出兵!”
趙才冷靜的說道。
“現在出兵,怎麽來得及?”
麥鐵杖搖了搖頭。
眾多文武在此時,直接吵成一團。
“夠了!”
楊廣大喝一聲,本來爭吵的眾人,瞬間又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楊廣身上。
“來卿家。”
楊廣喚道。
“臣在。”
來護兒應聲出列。
“朕給你三日時間,想方設法調遣十萬精兵前往雁門!”
楊廣沉聲道。
“三天?”
來護兒人傻了。
三天時間,怎麽可能?
大規模兵馬調集,向來都需要提前準備。
而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不行?”
楊廣臉色一沉。
“諾。”
聞言,來護兒也隻能拱手應下。
“麥卿家,你跟著來卿家一並前去,還有孟叉等武將。”
楊廣繼續下令。
畢竟這次的對手是突厥蠻夷,而不是地方叛賊。
“臣領命!”
眾人應下。
“雁門可以破,但突厥不能繼續深入,百姓不能死傷無數!”
楊廣沉聲道。
這才是他隻給來護兒,一點時間的緣故。
“陛下,若是可以,倒不如直接讓靖邊候出兵支援。”
裴矩突然說道。
楊廣聞言心中猛地一動。
是啊,靖邊候羅藝。
他就在幽州一帶,若是他願意出兵支援,速度必定快上不少。
不過楊廣,卻是猶豫許久。
暫且不說羅藝是否願意。
若其調遣兵馬支援雁門,幽州反而出了什麽事,那該如何是好?
“罷了了,趕緊按軍令執行吧。”
收迴思緒,楊廣沉聲道。
“諾!”
來護兒等人領命退下。
“唉。”
楊廣長歎一聲。
心中既憤怒,又有些無奈。
“陛下,等此事過後,四殿下必須重罰!”
“臣附議!”
下方眾文武相繼拱手。
其實都不用他們說,楊廣心中也有定計。
......
此時,太原一處隱秘的確。
李世民和其親信唐儉,站在一處茅廬外。
茅廬往後,是不少小棚子。
高溫把空氣扭曲,還能聽到不少金屬碰撞聲。
赤膊鐵匠,推著一輛板車過來。
上麵對著不少甲胄,還在冒著熱氣。
“二公子,這是出的第一套甲胄!”
鐵匠直言。
李世民定睛一看,甲胄已經組裝完全,顏色偏黑。
四肢軀幹甚至脖頸,都有護片。
足以可見,甲胄的防禦力如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尋常刀劍想要傷到穿著甲胄的人,已經不太現實。
當然,除了鈍器之外。
“很好。”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二公子,目前就是差一些身手了得之人。”
一旁的唐儉說道。
“不用擔心,這樣的人,本公子身邊不少。”
李世民自信滿滿。
他立馬吩咐人準備一輛馬車,是前往滎陽一帶的馬車。
“既然李建成沒出去,那這件事和他關係不大。”
“是啊。”
跟著就見梟走了出來。
剛才李建成的神情,全被他一覽無遺。
“不過李建成還是有片刻驚慌,這一點就是一點。”
梟又道。
“朕知道,不過這點疑點能有什麽用?”
楊廣並不在意。
他心裏很清楚,李建成沒有這個本事,李家也沒有。
既然如此,深夜闖入皇宮傳信之人,究竟是誰?
“陛下!”
不等楊廣深想,就見內監總管急匆匆的走來。
同時間,梟已經退避三舍,隱藏在大殿的柱子後麵。
“何事?”
楊廣沉聲問道。
“兵部尚書段大人,有緊急軍情!”
內監總管忙道。
聽到這話,楊廣內心咯噔一聲。
內監總管都成這幅模樣,可見段文振的兵部軍情絕不簡單。
“快讓他進來。”
楊廣也不敢耽擱,連忙吩咐。
得到允許,內監總管迅速離開。
不過片刻功夫,臉色慘白的段文振就邁著急促的步子走進來:
“臣,參見陛下。”
“好了,免去這些凡俗之禮,告訴朕究竟發生什麽了?”
楊廣不耐煩的抬手打斷。
“突厥有異動,聽聞有大批兵馬南下!”
段文振直言。
“多久的事了?”
楊廣刷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三日前!”
段文振迴。
“三日,從何處發現的?”
楊廣又問。
“從幽州!”
段文振又道。
幽州和並州相離不遠,羅藝還隨時有兵馬警戒。
所以一旦突厥有什麽異動,他的確能第一時間得知。
“如此說來,這群突厥蠻夷距離邊關不遠了?”
楊廣臉色煞白。
突厥鐵騎出兵太快,這一點讓他始料不及。
“不錯,若不然怎麽會是緊急軍情呢?”
段文振哭笑不斷。
“身為兵部尚書你沒有半點察覺,簡直就是飯桶!”
楊廣被氣得不輕。
現在如何是好?
“陛下恕罪。”
段文振連忙躬身討饒。
“那群突厥鐵騎,可是奔著雁門去的?”
楊廣冷靜下來後問。
“是!”
段文振連連點頭。
“既然如此,他們是去找四皇子去的?”
楊廣喃喃一聲。
畢竟楊銘搗亂了互市就算了,還滅了不少突厥鐵騎和遊牧民。
要是突厥人沒有一點反應,他倒奇怪了。
楊廣隻是沒想到,這群突厥人說出兵就出兵,都不帶猶豫的。
“陛下,四皇子雖然不對,但雁門的百姓是無辜的!”
段文振沉聲道。
“唉!”
楊廣歎息一聲。
“若不能及時出兵,突厥鐵騎一旦破開雁門,後果將不堪設想!”
段文振又道。
“這一點,還需要你來提醒朕?”
楊廣瞪了段文振一眼。
“陛下說的是。”
段文振擦了擦額頭汗珠,連連點頭。
“立馬召集來護兒等人前來,務必要快!”
楊廣沉聲下令。
“諾。”
內監總管領命。
不一會兒的功夫,趙才和來護兒,以及裴矩等人便風風火火趕來。
這些文武齊聚一堂後,都對著楊廣躬身拱手:“參見陛下。”
“好了,免禮。”
楊廣打斷眾人。
“陛下急召,是出了什麽事嗎?”
裴矩忙問。
楊廣朝段文振使了個眼色,後者立馬出列,將突厥出兵的事情說了出來。
“唉,都怪四皇子,這...”
所有人神色大變,蘇威更是埋怨起來。
本來雁門一帶還算和諧,現在出了這檔子事。
日後的雁門,豈能安定?
“雁門有淪陷危險,眼下還需立馬出兵!”
趙才冷靜的說道。
“現在出兵,怎麽來得及?”
麥鐵杖搖了搖頭。
眾多文武在此時,直接吵成一團。
“夠了!”
楊廣大喝一聲,本來爭吵的眾人,瞬間又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楊廣身上。
“來卿家。”
楊廣喚道。
“臣在。”
來護兒應聲出列。
“朕給你三日時間,想方設法調遣十萬精兵前往雁門!”
楊廣沉聲道。
“三天?”
來護兒人傻了。
三天時間,怎麽可能?
大規模兵馬調集,向來都需要提前準備。
而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不行?”
楊廣臉色一沉。
“諾。”
聞言,來護兒也隻能拱手應下。
“麥卿家,你跟著來卿家一並前去,還有孟叉等武將。”
楊廣繼續下令。
畢竟這次的對手是突厥蠻夷,而不是地方叛賊。
“臣領命!”
眾人應下。
“雁門可以破,但突厥不能繼續深入,百姓不能死傷無數!”
楊廣沉聲道。
這才是他隻給來護兒,一點時間的緣故。
“陛下,若是可以,倒不如直接讓靖邊候出兵支援。”
裴矩突然說道。
楊廣聞言心中猛地一動。
是啊,靖邊候羅藝。
他就在幽州一帶,若是他願意出兵支援,速度必定快上不少。
不過楊廣,卻是猶豫許久。
暫且不說羅藝是否願意。
若其調遣兵馬支援雁門,幽州反而出了什麽事,那該如何是好?
“罷了了,趕緊按軍令執行吧。”
收迴思緒,楊廣沉聲道。
“諾!”
來護兒等人領命退下。
“唉。”
楊廣長歎一聲。
心中既憤怒,又有些無奈。
“陛下,等此事過後,四殿下必須重罰!”
“臣附議!”
下方眾文武相繼拱手。
其實都不用他們說,楊廣心中也有定計。
......
此時,太原一處隱秘的確。
李世民和其親信唐儉,站在一處茅廬外。
茅廬往後,是不少小棚子。
高溫把空氣扭曲,還能聽到不少金屬碰撞聲。
赤膊鐵匠,推著一輛板車過來。
上麵對著不少甲胄,還在冒著熱氣。
“二公子,這是出的第一套甲胄!”
鐵匠直言。
李世民定睛一看,甲胄已經組裝完全,顏色偏黑。
四肢軀幹甚至脖頸,都有護片。
足以可見,甲胄的防禦力如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尋常刀劍想要傷到穿著甲胄的人,已經不太現實。
當然,除了鈍器之外。
“很好。”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二公子,目前就是差一些身手了得之人。”
一旁的唐儉說道。
“不用擔心,這樣的人,本公子身邊不少。”
李世民自信滿滿。
他立馬吩咐人準備一輛馬車,是前往滎陽一帶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