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建議,令孫堅和孫肇瞬間茅塞頓開。
可隨後又陷入了沉默。
走子午穀,可以直接插到京畿腹地,兵臨長安。
眼下王炫領大軍西征,長安空虛。
如果一切順利。
他們說不定能一舉拿下長安,斷絕王炫的退路,徹底覆滅王炫集團。
然而,子午穀道路險峻,易守難攻,如果敵軍在此設伏,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外,即便能夠順利通過子午穀,長安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料那般空虛也難以確定。
更重要的是,如此冒險的行動,必須有足夠的兵力支撐,可他們目前的軍力顯然不足以承擔這樣的風險。
孫堅和孫肇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擔憂。
“父親,孫將軍,不如我們先派一支精兵探路,摸摸敵人虛實再做決定。”孫策提議道。
孫堅點點頭,心中已有了計較。“就這麽辦,隻是這人選……”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了孫策身上。
“伯符,此次探路事關重大,非你莫屬。”孫堅拍了拍孫策的肩膀,眼神中透露出信任和期望。
孫策抱拳領命,“父親放心,孩兒定當不辱使命!”
孫肇拿出地圖,指著子午穀的位置,向孫策詳細講解了一番地形和可能遇到的情況。
子午穀比陳倉道、祁山道更加艱險難行。
他們目前的全部兵馬加起來,也不過七八千人,能派給孫策的先頭部隊,最多隻能有兩千人。
時間緊張,當天孫策便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悄悄進入子午穀。
子午穀內狹窄崎嶇,山峰聳立,地勢極為險要。
孫策小心翼翼地帶領隊伍前行,警惕著四周的動靜。
孫堅和孫肇則領大軍尾隨,兩軍相隔五十裏,一旦前軍出現意外,後軍能及時做出應對。
一路上,孫策派出斥候探查前方路況,同時命令士兵保持高度警戒。
然而,子午穀的艱險遠超他們的想象,道路崎嶇不平,時常有巨石滾落,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盡管如此,孫策依然堅定地向前推進。
數日後,孫策的先頭部隊終於走出了子午穀。
眼前是一片狹長的穀地,此處就是子午穀的出口,黑山峽。
孫策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況,未見敵軍蹤影。
他略作思考,決定繼續前進,靠近長安城查探虛實。
就在這時,一陣喊殺聲突然傳來。隻見無數漢軍從黑山峽兩邊湧出,將孫策的部隊團團圍住。
賈詡和王炫早就針對各種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出預案,尤其是子午穀,特意在此設下埋伏。
孫策身陷重圍,隻覺心頭茫然,為什麽他如此驍勇多謀,卻屢屢受挫?
上天待他們父子何其良薄也!
“咻咻咻咻!!!”
“咻咻咻咻!!!”
無數箭矢如同蝗蟲般射了過來,伴隨著滾石圓木,發出“轟隆隆”的巨響。
孫策的先頭部隊瞬間遭受重創,翻山越嶺,曆經千辛萬苦才走出了子午穀,本以為會是迎接他們的將會是光明坦途。
誰曾想是無盡深淵!
孫策兵行險招,繞道子午穀,奇襲長安的戰術,王炫和賈詡並不意外,也不驚訝。
尤其是王炫,通過史書,他對孫策其人非常了解。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
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可惜,如果不是他的出現,未來的孫策必定前途無限。
江東必將落入孫氏之手。
但這一世,王炫不會讓孫策如願。
蜀漢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延就曾建議,獨領數千精銳,走子午穀小道,奇襲長安,而諸葛亮領大軍,正麵牽製曹魏大軍。
此計若成,則漢室可興!
魏延的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根本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而是堅持走陳倉道或祁山道出蜀。
後世人們,每每讀到這段記載,都不禁扼腕歎息。
覺得諸葛亮太謹慎,如果采納魏延的方案,說不定漢室早就複興,何至於困死蜀中。
東晉時期,桓溫北伐關中,就曾想到魏延的方案,而遣軍走子午穀,結果遭遇埋伏。
等到明末時期,反賊高迎祥有樣學樣,也領大軍走子午穀,結果被明軍在黑山峽守株待兔,殺的大潰。
由此可見,魏延所謂的子午穀奇襲,成功率幾乎為零。
即使僥幸穿過子午穀,怎麽打下長安?
再退一萬步來說,真的打下了長安,僅憑幾千人馬,麵對數十倍於己的兵力,如何守住長安?
走過子午穀,不過是行動的一部分,難得是行動後續的可行性。
兵仙韓信,在率領漢軍出蜀時,難道沒有考慮過子午穀嗎?
要知道韓信用兵,向來喜歡出奇製勝。
想來韓信認為走子午穀勝算不大,不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便是兵仙韓信,都沒有十足把握走子午穀。
孫策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奮力抵擋著敵軍的攻擊。
他身先士卒,帶領著將士們奮勇殺敵,但無奈敵軍數量眾多,他們漸漸陷入了絕境。
“少主,殺出一條血路,屬下護送您突圍!”一位將領高聲喊道。
孫策咬了咬牙,“不行!我怎能丟下兄弟們獨自逃生!”
他環顧四周,看著疲憊不堪的將士們,心中湧起一股豪氣。
“今日雖死,但我孫策無愧於天地!兄弟們,隨我殺!”
孫策帶領著剩餘的將士們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但漢軍穩紮穩打,憑借絕對優勢,將孫策部一步步蠶食。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策部的將士全麵崩潰,無數士卒丟盔棄甲,跪地乞降。
孫策見到這一幕,氣急敗壞,怒斥這些投降的將士沒有骨氣。
而精疲力竭的孫策,沒過多久,就被漢卒一箭射下馬來。
接著,無數漢卒上前,將孫策生擒。
被俘的孫策,目眥欲裂,朝著漢卒破口大罵。
負責領軍埋伏於黑山峽的漢軍將領是曹性。
曹性也沒有想到功勞會這麽輕鬆的砸在頭上。
當即將孫策五花大綁,扭送去往長安。
隨著孫策的行動失敗,消息很快傳迴正在前進的孫堅和孫肇處。
兩人此刻正領著幾千人馬,順著孫策走過的小道,艱難前行。
忽然得到斥候的稟報,說是孫策遭遇伏擊,全軍覆沒,孫策更是被漢軍生擒。
孫堅當場口吐鮮血,暈倒在地。
程普和黃蓋急忙攙扶孫堅,心急如焚請來行軍醫匠替孫堅救治。
孫肇則是暗暗心驚,幸虧讓孫策打頭陣,否則現在遭遇伏擊的就是他們整部兵馬了。
可隨後又陷入了沉默。
走子午穀,可以直接插到京畿腹地,兵臨長安。
眼下王炫領大軍西征,長安空虛。
如果一切順利。
他們說不定能一舉拿下長安,斷絕王炫的退路,徹底覆滅王炫集團。
然而,子午穀道路險峻,易守難攻,如果敵軍在此設伏,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外,即便能夠順利通過子午穀,長安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料那般空虛也難以確定。
更重要的是,如此冒險的行動,必須有足夠的兵力支撐,可他們目前的軍力顯然不足以承擔這樣的風險。
孫堅和孫肇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擔憂。
“父親,孫將軍,不如我們先派一支精兵探路,摸摸敵人虛實再做決定。”孫策提議道。
孫堅點點頭,心中已有了計較。“就這麽辦,隻是這人選……”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了孫策身上。
“伯符,此次探路事關重大,非你莫屬。”孫堅拍了拍孫策的肩膀,眼神中透露出信任和期望。
孫策抱拳領命,“父親放心,孩兒定當不辱使命!”
孫肇拿出地圖,指著子午穀的位置,向孫策詳細講解了一番地形和可能遇到的情況。
子午穀比陳倉道、祁山道更加艱險難行。
他們目前的全部兵馬加起來,也不過七八千人,能派給孫策的先頭部隊,最多隻能有兩千人。
時間緊張,當天孫策便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悄悄進入子午穀。
子午穀內狹窄崎嶇,山峰聳立,地勢極為險要。
孫策小心翼翼地帶領隊伍前行,警惕著四周的動靜。
孫堅和孫肇則領大軍尾隨,兩軍相隔五十裏,一旦前軍出現意外,後軍能及時做出應對。
一路上,孫策派出斥候探查前方路況,同時命令士兵保持高度警戒。
然而,子午穀的艱險遠超他們的想象,道路崎嶇不平,時常有巨石滾落,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盡管如此,孫策依然堅定地向前推進。
數日後,孫策的先頭部隊終於走出了子午穀。
眼前是一片狹長的穀地,此處就是子午穀的出口,黑山峽。
孫策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況,未見敵軍蹤影。
他略作思考,決定繼續前進,靠近長安城查探虛實。
就在這時,一陣喊殺聲突然傳來。隻見無數漢軍從黑山峽兩邊湧出,將孫策的部隊團團圍住。
賈詡和王炫早就針對各種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出預案,尤其是子午穀,特意在此設下埋伏。
孫策身陷重圍,隻覺心頭茫然,為什麽他如此驍勇多謀,卻屢屢受挫?
上天待他們父子何其良薄也!
“咻咻咻咻!!!”
“咻咻咻咻!!!”
無數箭矢如同蝗蟲般射了過來,伴隨著滾石圓木,發出“轟隆隆”的巨響。
孫策的先頭部隊瞬間遭受重創,翻山越嶺,曆經千辛萬苦才走出了子午穀,本以為會是迎接他們的將會是光明坦途。
誰曾想是無盡深淵!
孫策兵行險招,繞道子午穀,奇襲長安的戰術,王炫和賈詡並不意外,也不驚訝。
尤其是王炫,通過史書,他對孫策其人非常了解。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
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可惜,如果不是他的出現,未來的孫策必定前途無限。
江東必將落入孫氏之手。
但這一世,王炫不會讓孫策如願。
蜀漢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延就曾建議,獨領數千精銳,走子午穀小道,奇襲長安,而諸葛亮領大軍,正麵牽製曹魏大軍。
此計若成,則漢室可興!
魏延的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根本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而是堅持走陳倉道或祁山道出蜀。
後世人們,每每讀到這段記載,都不禁扼腕歎息。
覺得諸葛亮太謹慎,如果采納魏延的方案,說不定漢室早就複興,何至於困死蜀中。
東晉時期,桓溫北伐關中,就曾想到魏延的方案,而遣軍走子午穀,結果遭遇埋伏。
等到明末時期,反賊高迎祥有樣學樣,也領大軍走子午穀,結果被明軍在黑山峽守株待兔,殺的大潰。
由此可見,魏延所謂的子午穀奇襲,成功率幾乎為零。
即使僥幸穿過子午穀,怎麽打下長安?
再退一萬步來說,真的打下了長安,僅憑幾千人馬,麵對數十倍於己的兵力,如何守住長安?
走過子午穀,不過是行動的一部分,難得是行動後續的可行性。
兵仙韓信,在率領漢軍出蜀時,難道沒有考慮過子午穀嗎?
要知道韓信用兵,向來喜歡出奇製勝。
想來韓信認為走子午穀勝算不大,不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便是兵仙韓信,都沒有十足把握走子午穀。
孫策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奮力抵擋著敵軍的攻擊。
他身先士卒,帶領著將士們奮勇殺敵,但無奈敵軍數量眾多,他們漸漸陷入了絕境。
“少主,殺出一條血路,屬下護送您突圍!”一位將領高聲喊道。
孫策咬了咬牙,“不行!我怎能丟下兄弟們獨自逃生!”
他環顧四周,看著疲憊不堪的將士們,心中湧起一股豪氣。
“今日雖死,但我孫策無愧於天地!兄弟們,隨我殺!”
孫策帶領著剩餘的將士們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但漢軍穩紮穩打,憑借絕對優勢,將孫策部一步步蠶食。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策部的將士全麵崩潰,無數士卒丟盔棄甲,跪地乞降。
孫策見到這一幕,氣急敗壞,怒斥這些投降的將士沒有骨氣。
而精疲力竭的孫策,沒過多久,就被漢卒一箭射下馬來。
接著,無數漢卒上前,將孫策生擒。
被俘的孫策,目眥欲裂,朝著漢卒破口大罵。
負責領軍埋伏於黑山峽的漢軍將領是曹性。
曹性也沒有想到功勞會這麽輕鬆的砸在頭上。
當即將孫策五花大綁,扭送去往長安。
隨著孫策的行動失敗,消息很快傳迴正在前進的孫堅和孫肇處。
兩人此刻正領著幾千人馬,順著孫策走過的小道,艱難前行。
忽然得到斥候的稟報,說是孫策遭遇伏擊,全軍覆沒,孫策更是被漢軍生擒。
孫堅當場口吐鮮血,暈倒在地。
程普和黃蓋急忙攙扶孫堅,心急如焚請來行軍醫匠替孫堅救治。
孫肇則是暗暗心驚,幸虧讓孫策打頭陣,否則現在遭遇伏擊的就是他們整部兵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