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漢炎正準備離去時,王衍的家奴進來了。
在熾燁攻進北冕城的這一刻,王衍放棄了緣稹的朝廷,選擇支持靖安君緣遙。王衍派人給辛彥之送來了緣禮要除掉他的密信。為了表示他的忠誠,他還泄露了緣禮在今夜攻入王宮的具體時間。
辛彥之對這份遲來的忠心並沒有太多好感,若是王衍今日沒有送來這個情報,辛彥之是不肯讓他活,提出議親西南的人正是他。這封密信,隻不過給王衍續了幾天命,殺不殺全看辛彥之日後的心情。
鄧漢炎與畢月都勸他躲一躲,辛彥之沒有聽之,他坐在屋內,等著緣禮派來的人,他不躲避緣禮的派來的人,是要麻痹緣禮,誤導他的判斷。這個時間,緣禮應該已經在準備攻入王宮,這樣也好,讓緣禮先幫他抵擋一陣,將謀反的虛名先掛到他身上。
畢月帶著去搬辛彥之囤在南門大街的救兵的命令剛走,緣禮的人也進了驛館,浩浩蕩蕩的四五百人,將驛館圍了三層,殺了個辛彥之措手不及,辛彥之在半柱香前雖然也做了一點防範,但跟來的人比,辛彥之還是差了一大截,他手上不足一百人,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比拚,看來,緣禮真是沒有打算給他留後路。還好,他的陣營中有謝衝,謝衝的水委毒可以一抵一百,再加上鄧漢炎,勉強能打個平手。
鄧漢炎打到一半之時,也迴頭看了一眼辛彥之,他眼神中全然沒有擔心,相比緣遙,他更擔心衝在最前麵的謝衝,鄧漢炎等了一會兒,並沒有見到傳言之中的魔殺劍,辛彥之依舊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裏,像隔岸觀火一樣看著這場戰鬥,任憑屍體一層壓一層地疊在一起,他麵無表情,鄧漢炎心中嘀咕了一下,他是在等援兵嗎?精力一分散,使在劍上的力氣也小了,他趕緊將注意力迴攏,力氣也聚了迴來,一心一意打仗。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圍上來,謝衝也中了箭矢,鄧漢炎護在緣遙身旁。
“大君大人還是避一下吧,永安君的人太多了。”
“若是本王撤離了,人心就散了,更沒有殺出去的希望,本王要站在這裏,讓他們看到信心,奪取勝利。”
“這仗一旦打起來,哪有什麽勝利可言,這裏太危險了,活下去就意味著一切。”
辛彥之高高仰起的頭顱終於低下來,他看著身旁的鄧漢炎,他到底是什麽人?
“撤離又如何,沒有人能夠真正置身事外,鄧將軍做好你的份內事。”辛彥之催促鄧漢炎快點打,他在算著時間,隻要再撐一撐,畢月就會帶著援兵趕到。若你問辛彥之,怕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一次與之前不同,他置身現場,看到了血肉飛濺的場景,感受到了刀劍無情,生命的脆弱,但他還是咬著牙堅持著,辛彥之雖然沒有經曆過戰爭,他不懂戰爭的慘烈,但他明白戰爭的本質,戰爭就是暴力,所爭之物便是目的。
辛彥之能虎口脫險,除了畢月搬來的援兵,謝衝與鄧漢炎功不可沒,他自己在這場小型戰役中,沒有展現一點兒武力,能脫險,多少有賴於他一直守在驛館。謝衝與畢月竟然都沒有懷疑辛彥之,這個時候,他的魔殺劍呢?謝衝不懷疑,是因為他看到了辛彥之在麵對這場混戰時,泰然自若,這個時間,他會不會魔殺劍已經不重要,連殺人無數的謝衝和畢月都麵帶懼色,這些,對於緣遙或許並不陌生,畢竟,他上陣殺過敵,但對於辛彥之,能做到處變不驚,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麽。一個不會用劍的普通人,要生存下來都不容易,他還如此篤定。但有一點讓謝衝自歎不如,辛彥之所表現出來的當機立斷的能力,讓謝衝更加篤信,緣遙是一個非凡的人。他從容地調度手下的兵力,沒有退縮,堅韌的像一棵挺拔的大樹。這個過程,畢月並沒有留意,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過辛彥之,與他姐姐水月一樣,他隻知忠心和服從。
將緣禮派來的四百多人全殲滅後,鄧漢炎讓辛彥之快點去北冕城堡,自己則帶兵去守忠正門。
“大君在人,北冕國一直重仁、義、禮、智,望大君在人也能如此。”鄧漢炎不想看到緣遙掌權後,北冕城堡血流成河的樣子,他用最卑微的話勸說緣遙。
這一次,辛彥之沒有說話,他打量著鄧漢炎,一身鎧甲上麵浸滿了血,他受傷了。或許,他對鈴兒的那些好並非出於愛意,或許,是身為武將的責任。
“鄧將軍,等打完這場仗,本王與你好好喝一場。”
一月十七日的這一夜,在緣禮的內應外合下,禁衛軍當中的七百多個外營兵攻破北落獅門,在禁衛軍高層武官的策應下,一起殺向會元殿。禁衛軍跟外軍相比,士氣都不一樣,他們的目標更明確,他們在幹一件改朝換代的大事,成功了,他們就是功臣,新王緣禮會對他們封功加爵。所以,他們打得也格外起勁,誰擋殺誰,鬼神來了也不害怕。在政變當夜,展開了激烈的戰爭,王城內火光四起,亂箭攢射如雨,死屍遍地,處於北冕城最中央的王宮本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一夜卻變成了最為恐怖的修羅屠場,到處都是來往奔突的人群和慘唿哀嚎聲。
辛彥之在殺完緣禮的人之後,也帶著不足一百人的兵力衝向王宮。在兵變當夜闖入王宮有鋌而走險的成分,但也並非純粹的暴虎馮河之舉,辛彥之在事先做過一定的兵變基礎。
要想拿下王城,他必須依靠禁衛軍,這個時候,禁衛軍已經被緣禮控製了一大半,但也並非壞事,至少,緣禮幫他先殺了一條血路出來。而且,軾君的名號是一定要緣禮來背的,他在這個時間出現無疑是時機最合適的。他的出現就是最大的正義,他依舊是北冕國的嫡王子,以嫡王子的名分,即使不能對禁衛軍做到一唿百應,也已經有了一定百姓基礎。
況且,兵變的關鍵是擁有主導權,他要鋌而走險地攻入王宮也是這個道理,占領王宮,這場戰爭的最終目的也得以實現了一半,殺掉緣稹,北冕國的政權就會瓦解,朝廷的崩潰最先動搖的都是軍隊,他不單單要掌握禁衛軍的兵權,更重要的還有城外降給信安君的外軍,朝廷上的崩潰,會讓王權與秩序重建,這重建的王權就會狠狠地將熾燁撕裂,他手上的兵力也會被急劇削弱。即使他帶著他的軍隊進京了,也無法再進行任何抵抗,更談不上奪權。所以,他必須先殺緣稹和緣禮。
人少也有好處,通過北落獅門時,竟然沒有人阻攔他,辛彥之徑直往畢宿門去了,他要先控製緣稹所在的會元殿。
“外麵誰在作亂?”會元殿內傳出緣稹瑟瑟發抖的聲音,他已經孤立無援地躲在會元殿半個時辰了,禁衛軍他調動不了,劍洪也不見了,他的舅舅出去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外麵火光衝天,官兵的呐喊聲震得整個王宮都在抖動,也震得他心驚肉跳。
“是永安君,靖安君正在平定。”謝衝迴答,辛彥之已經先緣禮一步,用水委毒殺了會元殿外所有的守衛。
此時的緣稹不敢戰,不敢守,不願意降,更不願意死,也不敢逃,他靜靜地待在會元殿,等待著他的王兄進來。直到死的那一刻,他也沒有見到緣遙。緣稹平靜地死在了謝衝的水委毒之下。緣稹以為北冕城堡處於京城中央,隻要控製好外軍,城內的禁衛軍就不會出什麽亂子。然而,問題恰恰就出在禁衛軍。內軍先是被撤換將軍,桓安也像緣稹一樣不重視他們,內軍的官職成了他買官加爵的一種手段,有能力的武將都被桓安忽視和冷落了,當嫡王子來到北冕城堡時,幾乎是一唿百應地跟在辛彥之身後。殺完緣稹後,謝衝出了內殿,與辛彥之和畢月一起去畢宿門,那裏有緣禮。
“本王知道你們都想報水月的仇,還是本王來吧,日後就算真落個謀逆的罪名,由本王擔著。”畢月和謝衝站在辛彥之身後,緣禮近在咫尺,水月的仇,江波殿已經壓抑很久了,今日連本帶利都撈迴來了。
緣禮看到緣遙,一臉的驚訝,剛想逃時,辛彥之沉穩地從士兵手中奪過弓箭,他拉開弓箭,搭了三支利箭在弓上,弓箭一張一合,三支箭全落在了緣禮的心口,精準的射術讓兵士歎為觀止。他耳邊響起他叔父的話,隻有憑借強大的臂力,才能把弓弦拉得更緊。
當永安王府的家兵和緣稹的禦前待衛趕來救援時,緣遙隻把兩人的屍體亮了出來,援軍一下子潰不成軍,一哄而散。這一切,發生的悄無聲息,城外的外軍已經降了信安君,王宮內也已經換了天下。
熾燁入京的時候天已經微微亮了,為了進入京城,他謀劃了一個多月,十日的奮戰,他在城外的的戰場上,折損了三萬多人,剩下的人還不足來時的一半,再加上北冕國的外軍,這場仗,一個晚上至少死了十萬人,對於他,這隻是一串數字,並沒有什麽可惜的,這是奪取王位的必然代價。
在熾燁攻進北冕城的這一刻,王衍放棄了緣稹的朝廷,選擇支持靖安君緣遙。王衍派人給辛彥之送來了緣禮要除掉他的密信。為了表示他的忠誠,他還泄露了緣禮在今夜攻入王宮的具體時間。
辛彥之對這份遲來的忠心並沒有太多好感,若是王衍今日沒有送來這個情報,辛彥之是不肯讓他活,提出議親西南的人正是他。這封密信,隻不過給王衍續了幾天命,殺不殺全看辛彥之日後的心情。
鄧漢炎與畢月都勸他躲一躲,辛彥之沒有聽之,他坐在屋內,等著緣禮派來的人,他不躲避緣禮的派來的人,是要麻痹緣禮,誤導他的判斷。這個時間,緣禮應該已經在準備攻入王宮,這樣也好,讓緣禮先幫他抵擋一陣,將謀反的虛名先掛到他身上。
畢月帶著去搬辛彥之囤在南門大街的救兵的命令剛走,緣禮的人也進了驛館,浩浩蕩蕩的四五百人,將驛館圍了三層,殺了個辛彥之措手不及,辛彥之在半柱香前雖然也做了一點防範,但跟來的人比,辛彥之還是差了一大截,他手上不足一百人,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比拚,看來,緣禮真是沒有打算給他留後路。還好,他的陣營中有謝衝,謝衝的水委毒可以一抵一百,再加上鄧漢炎,勉強能打個平手。
鄧漢炎打到一半之時,也迴頭看了一眼辛彥之,他眼神中全然沒有擔心,相比緣遙,他更擔心衝在最前麵的謝衝,鄧漢炎等了一會兒,並沒有見到傳言之中的魔殺劍,辛彥之依舊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裏,像隔岸觀火一樣看著這場戰鬥,任憑屍體一層壓一層地疊在一起,他麵無表情,鄧漢炎心中嘀咕了一下,他是在等援兵嗎?精力一分散,使在劍上的力氣也小了,他趕緊將注意力迴攏,力氣也聚了迴來,一心一意打仗。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圍上來,謝衝也中了箭矢,鄧漢炎護在緣遙身旁。
“大君大人還是避一下吧,永安君的人太多了。”
“若是本王撤離了,人心就散了,更沒有殺出去的希望,本王要站在這裏,讓他們看到信心,奪取勝利。”
“這仗一旦打起來,哪有什麽勝利可言,這裏太危險了,活下去就意味著一切。”
辛彥之高高仰起的頭顱終於低下來,他看著身旁的鄧漢炎,他到底是什麽人?
“撤離又如何,沒有人能夠真正置身事外,鄧將軍做好你的份內事。”辛彥之催促鄧漢炎快點打,他在算著時間,隻要再撐一撐,畢月就會帶著援兵趕到。若你問辛彥之,怕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一次與之前不同,他置身現場,看到了血肉飛濺的場景,感受到了刀劍無情,生命的脆弱,但他還是咬著牙堅持著,辛彥之雖然沒有經曆過戰爭,他不懂戰爭的慘烈,但他明白戰爭的本質,戰爭就是暴力,所爭之物便是目的。
辛彥之能虎口脫險,除了畢月搬來的援兵,謝衝與鄧漢炎功不可沒,他自己在這場小型戰役中,沒有展現一點兒武力,能脫險,多少有賴於他一直守在驛館。謝衝與畢月竟然都沒有懷疑辛彥之,這個時候,他的魔殺劍呢?謝衝不懷疑,是因為他看到了辛彥之在麵對這場混戰時,泰然自若,這個時間,他會不會魔殺劍已經不重要,連殺人無數的謝衝和畢月都麵帶懼色,這些,對於緣遙或許並不陌生,畢竟,他上陣殺過敵,但對於辛彥之,能做到處變不驚,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麽。一個不會用劍的普通人,要生存下來都不容易,他還如此篤定。但有一點讓謝衝自歎不如,辛彥之所表現出來的當機立斷的能力,讓謝衝更加篤信,緣遙是一個非凡的人。他從容地調度手下的兵力,沒有退縮,堅韌的像一棵挺拔的大樹。這個過程,畢月並沒有留意,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懷疑過辛彥之,與他姐姐水月一樣,他隻知忠心和服從。
將緣禮派來的四百多人全殲滅後,鄧漢炎讓辛彥之快點去北冕城堡,自己則帶兵去守忠正門。
“大君在人,北冕國一直重仁、義、禮、智,望大君在人也能如此。”鄧漢炎不想看到緣遙掌權後,北冕城堡血流成河的樣子,他用最卑微的話勸說緣遙。
這一次,辛彥之沒有說話,他打量著鄧漢炎,一身鎧甲上麵浸滿了血,他受傷了。或許,他對鈴兒的那些好並非出於愛意,或許,是身為武將的責任。
“鄧將軍,等打完這場仗,本王與你好好喝一場。”
一月十七日的這一夜,在緣禮的內應外合下,禁衛軍當中的七百多個外營兵攻破北落獅門,在禁衛軍高層武官的策應下,一起殺向會元殿。禁衛軍跟外軍相比,士氣都不一樣,他們的目標更明確,他們在幹一件改朝換代的大事,成功了,他們就是功臣,新王緣禮會對他們封功加爵。所以,他們打得也格外起勁,誰擋殺誰,鬼神來了也不害怕。在政變當夜,展開了激烈的戰爭,王城內火光四起,亂箭攢射如雨,死屍遍地,處於北冕城最中央的王宮本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一夜卻變成了最為恐怖的修羅屠場,到處都是來往奔突的人群和慘唿哀嚎聲。
辛彥之在殺完緣禮的人之後,也帶著不足一百人的兵力衝向王宮。在兵變當夜闖入王宮有鋌而走險的成分,但也並非純粹的暴虎馮河之舉,辛彥之在事先做過一定的兵變基礎。
要想拿下王城,他必須依靠禁衛軍,這個時候,禁衛軍已經被緣禮控製了一大半,但也並非壞事,至少,緣禮幫他先殺了一條血路出來。而且,軾君的名號是一定要緣禮來背的,他在這個時間出現無疑是時機最合適的。他的出現就是最大的正義,他依舊是北冕國的嫡王子,以嫡王子的名分,即使不能對禁衛軍做到一唿百應,也已經有了一定百姓基礎。
況且,兵變的關鍵是擁有主導權,他要鋌而走險地攻入王宮也是這個道理,占領王宮,這場戰爭的最終目的也得以實現了一半,殺掉緣稹,北冕國的政權就會瓦解,朝廷的崩潰最先動搖的都是軍隊,他不單單要掌握禁衛軍的兵權,更重要的還有城外降給信安君的外軍,朝廷上的崩潰,會讓王權與秩序重建,這重建的王權就會狠狠地將熾燁撕裂,他手上的兵力也會被急劇削弱。即使他帶著他的軍隊進京了,也無法再進行任何抵抗,更談不上奪權。所以,他必須先殺緣稹和緣禮。
人少也有好處,通過北落獅門時,竟然沒有人阻攔他,辛彥之徑直往畢宿門去了,他要先控製緣稹所在的會元殿。
“外麵誰在作亂?”會元殿內傳出緣稹瑟瑟發抖的聲音,他已經孤立無援地躲在會元殿半個時辰了,禁衛軍他調動不了,劍洪也不見了,他的舅舅出去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外麵火光衝天,官兵的呐喊聲震得整個王宮都在抖動,也震得他心驚肉跳。
“是永安君,靖安君正在平定。”謝衝迴答,辛彥之已經先緣禮一步,用水委毒殺了會元殿外所有的守衛。
此時的緣稹不敢戰,不敢守,不願意降,更不願意死,也不敢逃,他靜靜地待在會元殿,等待著他的王兄進來。直到死的那一刻,他也沒有見到緣遙。緣稹平靜地死在了謝衝的水委毒之下。緣稹以為北冕城堡處於京城中央,隻要控製好外軍,城內的禁衛軍就不會出什麽亂子。然而,問題恰恰就出在禁衛軍。內軍先是被撤換將軍,桓安也像緣稹一樣不重視他們,內軍的官職成了他買官加爵的一種手段,有能力的武將都被桓安忽視和冷落了,當嫡王子來到北冕城堡時,幾乎是一唿百應地跟在辛彥之身後。殺完緣稹後,謝衝出了內殿,與辛彥之和畢月一起去畢宿門,那裏有緣禮。
“本王知道你們都想報水月的仇,還是本王來吧,日後就算真落個謀逆的罪名,由本王擔著。”畢月和謝衝站在辛彥之身後,緣禮近在咫尺,水月的仇,江波殿已經壓抑很久了,今日連本帶利都撈迴來了。
緣禮看到緣遙,一臉的驚訝,剛想逃時,辛彥之沉穩地從士兵手中奪過弓箭,他拉開弓箭,搭了三支利箭在弓上,弓箭一張一合,三支箭全落在了緣禮的心口,精準的射術讓兵士歎為觀止。他耳邊響起他叔父的話,隻有憑借強大的臂力,才能把弓弦拉得更緊。
當永安王府的家兵和緣稹的禦前待衛趕來救援時,緣遙隻把兩人的屍體亮了出來,援軍一下子潰不成軍,一哄而散。這一切,發生的悄無聲息,城外的外軍已經降了信安君,王宮內也已經換了天下。
熾燁入京的時候天已經微微亮了,為了進入京城,他謀劃了一個多月,十日的奮戰,他在城外的的戰場上,折損了三萬多人,剩下的人還不足來時的一半,再加上北冕國的外軍,這場仗,一個晚上至少死了十萬人,對於他,這隻是一串數字,並沒有什麽可惜的,這是奪取王位的必然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