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禦書房。
一份來自鎮南王的奏折第一時間便送到了景帝麵前。
景帝打開南榮旭的奏折。
原本陰沉的神色瞬間大喜。
“哈哈哈,還是朕的鎮南王懂朕啊。”
景帝的笑聲傳遍了整個禦書房。
原本他還在想如何拒絕東元王朝的聯姻要求。
畢竟這是祖訓,祖訓不可違,他在收到國書後便一直在想辦法。
他也召見了六部尚書,想看看他們有什麽好的辦法。
可是麵對皇室祖訓,六部尚書也沒有任何辦法。
他們不可能讓景帝去違背祖訓,可是不違背祖訓,那兩國聯姻就勢在必行。
景帝就必須廢後,迎娶東元皇室公主,這是景帝和六部尚書都不願意接受的事。
誰願意一個女奴成為他們國家的皇後。
大家都不願意。
更不要說將他們的公主嫁到一個奴族去,就算明麵上是皇族,那也改不了他們為奴的本質。
“陛下,這是?”
禮部尚書有些不解,剛才陛下還在發火,怎麽收到鎮南王的奏折後會如此高興?
難道是鎮南王反對聯姻?
若是真的如此,說不定還真有轉折。
隻是鎮南王不是從不理會朝政嗎?怎麽會突然插手此事。
“陛下,難道鎮南王反對這次聯姻?”
戶部尚書也很是疑惑。
“不,鎮南王並未反對。”
景帝搖頭。
聽到景帝的話,六部尚書就更加不解了。
鎮南王沒有反對,那你高興個什麽勁。
景帝見幾人露出不解的神色,也不逗他們,直接將南榮旭送來的奏折遞給他們。
“你們自己看吧。”
景帝說道。
禮部尚書立刻上前接過奏折,等禮部尚書看完後,也大笑起來。
“哈哈哈,還是鎮南王厲害,下官佩服,下官佩服啊。”
其他幾位尚書見禮部尚書如此模樣,他們立刻上前搶過奏折。
畢竟先有景帝,後有禮部尚書,在看完奏折後都是大喜,他們已經壓製不住自己內心的好奇了。
等幾人看完後,都紛紛大笑。
一時之間,整個禦書房都充滿了喜悅。
“幾位愛卿,兩位公主是朕的妹妹,朕一直忙於政務,忽略了她們,現在肯定不能將她們推入東元那個火坑。”
“現在鎮南王上奏請朕賜婚,幾位愛卿看是否應允?”
景帝在笑過之後,這才正聲詢問。
“陛下,兩位公主的年齡確實大了,之前我國動亂,我等一直忙於政事,才導致如此,也是我們大乾對不起兩位公主殿下。”
“這才鎮南王請賜婚,雖然隻是平妻,但南榮家滿門榮耀,守護著我大乾邊關,護我大乾安穩,也不算辱沒兩位公主。”
“而且兩位公主一旦和榮武世子和榮昌侯有婚約,東元王朝那邊也不可能強人所難吧,也算是救兩位公主於水火之中。”
“所以臣讚同,到時候給兩位公主多準備一些嫁妝補償便可。”
禮部尚書說道。
其實在他看來,兩位公主四十多了,雖然從未出嫁,但能夠嫁到南榮家,已是高嫁了。
要知道,在各大家族私下,那可是都稱南榮家為暗皇族。
意思便是暗中的皇族。
可見南榮家的地位有多高。
要不是南榮家選妻擇妾要求很高,還要看眼緣。
他們都想將自家嫡女嫁入南榮家。
可是南榮家根本就不聯姻,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臣附議。”
“臣附議。”
“......”
六位尚書全部同意。
現在這是最好的辦法。
還有就是,他們也想看看,等東元王朝使團到來後。
知道這個消息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好,那便按鎮南王的意思辦。”
“英川擬旨。”
“十公主公玉綺夢、十三公主公玉皎月,生於大乾動蕩之時,長於大乾動亂,為國做出不少貢獻,賢良淑德,而因大乾之動蕩,耽誤其婚事,乃國之錯,今特封十公主公玉綺夢為綺夢長公主,封十三公主公玉皎月為皎月長公主。”
“賜長公主府一座,黃金、白銀、各種珠寶若幹,賜暗衛十名,可組建百人親衛隊,欽此。”
景帝在六位尚書都同意後便立刻下旨。
“榮武侯府世子南榮武,為國鎮守邊關,護國護民,勞苦功高,今賜婚綺夢長公主為其平妻,以表感謝。”
“榮昌侯南榮昌.......,今賜婚皎月長公主為其平妻。”
景帝一連下達三道聖旨。
直接冊封了兩位長公主,還為兩位長公主賜婚,而且都是平妻,不是正妻。
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乾京。
百姓聽到這三個消息紛紛開始議論。
“你說,陛下怎麽突然封了兩位長公主?”
“誰知道了,不過這兩位長公主早就到了冊封的年齡了,這一拖就是這麽多年,要不是她們每年都會做一些善事,怕都沒人記得這兩位公主了。”
“誰說不是,尤其是之前叛亂的時候,還有連續幾年大災的時候,她們捐出不少的錢糧,誰還記得他們啊。”
“兩位長公主也終於算是熬出頭了。”
“對了,還有賜婚,兩位長公主可是出生皇室,怎麽可以嫁人為平妻,這不是羞辱兩位長公主嗎?”
百姓都在議論,有人也提出了不解和不平。
“你知道什麽,那可是南榮家,鎮南王所在的家族。”
“就是,你知道什麽,暗中大家都稱我大乾是雙皇族,明皇族是公玉皇族,暗皇族是南榮家,多少人想要將自家嫡女嫁入南榮家,就算為妾都行,怎麽就羞辱兩位長公主了。”
“這位兄台說的不錯,以兩位長公主的年齡能嫁入南榮家為平妻算她們高嫁了,南榮家可是我大乾的守護神。”
“兄台說的不錯,我大乾如今的海晏河清,那可都是因為有南榮家鎮守邊關,抵抗外敵,不然就算陛下在聖明,也是無用的。”
“.......”
隨著消息越傳越廣,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大乾王朝。
百姓對此都很是支持。
畢竟南榮家的功績那是實打實的擺在那裏的。
尤其是南方六府,百姓更是自發的慶賀。
景帝在得知消息後也隻是淡淡的一笑,畢竟這些議論都沒錯。
要是沒有南榮家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將大乾治理的如此之好,被百姓稱之為明君。
而且南榮家還從不插手朝政,在他需要的時候,每次都會支持他,這才是他最為滿意的。
禦書房。
一份來自鎮南王的奏折第一時間便送到了景帝麵前。
景帝打開南榮旭的奏折。
原本陰沉的神色瞬間大喜。
“哈哈哈,還是朕的鎮南王懂朕啊。”
景帝的笑聲傳遍了整個禦書房。
原本他還在想如何拒絕東元王朝的聯姻要求。
畢竟這是祖訓,祖訓不可違,他在收到國書後便一直在想辦法。
他也召見了六部尚書,想看看他們有什麽好的辦法。
可是麵對皇室祖訓,六部尚書也沒有任何辦法。
他們不可能讓景帝去違背祖訓,可是不違背祖訓,那兩國聯姻就勢在必行。
景帝就必須廢後,迎娶東元皇室公主,這是景帝和六部尚書都不願意接受的事。
誰願意一個女奴成為他們國家的皇後。
大家都不願意。
更不要說將他們的公主嫁到一個奴族去,就算明麵上是皇族,那也改不了他們為奴的本質。
“陛下,這是?”
禮部尚書有些不解,剛才陛下還在發火,怎麽收到鎮南王的奏折後會如此高興?
難道是鎮南王反對聯姻?
若是真的如此,說不定還真有轉折。
隻是鎮南王不是從不理會朝政嗎?怎麽會突然插手此事。
“陛下,難道鎮南王反對這次聯姻?”
戶部尚書也很是疑惑。
“不,鎮南王並未反對。”
景帝搖頭。
聽到景帝的話,六部尚書就更加不解了。
鎮南王沒有反對,那你高興個什麽勁。
景帝見幾人露出不解的神色,也不逗他們,直接將南榮旭送來的奏折遞給他們。
“你們自己看吧。”
景帝說道。
禮部尚書立刻上前接過奏折,等禮部尚書看完後,也大笑起來。
“哈哈哈,還是鎮南王厲害,下官佩服,下官佩服啊。”
其他幾位尚書見禮部尚書如此模樣,他們立刻上前搶過奏折。
畢竟先有景帝,後有禮部尚書,在看完奏折後都是大喜,他們已經壓製不住自己內心的好奇了。
等幾人看完後,都紛紛大笑。
一時之間,整個禦書房都充滿了喜悅。
“幾位愛卿,兩位公主是朕的妹妹,朕一直忙於政務,忽略了她們,現在肯定不能將她們推入東元那個火坑。”
“現在鎮南王上奏請朕賜婚,幾位愛卿看是否應允?”
景帝在笑過之後,這才正聲詢問。
“陛下,兩位公主的年齡確實大了,之前我國動亂,我等一直忙於政事,才導致如此,也是我們大乾對不起兩位公主殿下。”
“這才鎮南王請賜婚,雖然隻是平妻,但南榮家滿門榮耀,守護著我大乾邊關,護我大乾安穩,也不算辱沒兩位公主。”
“而且兩位公主一旦和榮武世子和榮昌侯有婚約,東元王朝那邊也不可能強人所難吧,也算是救兩位公主於水火之中。”
“所以臣讚同,到時候給兩位公主多準備一些嫁妝補償便可。”
禮部尚書說道。
其實在他看來,兩位公主四十多了,雖然從未出嫁,但能夠嫁到南榮家,已是高嫁了。
要知道,在各大家族私下,那可是都稱南榮家為暗皇族。
意思便是暗中的皇族。
可見南榮家的地位有多高。
要不是南榮家選妻擇妾要求很高,還要看眼緣。
他們都想將自家嫡女嫁入南榮家。
可是南榮家根本就不聯姻,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臣附議。”
“臣附議。”
“......”
六位尚書全部同意。
現在這是最好的辦法。
還有就是,他們也想看看,等東元王朝使團到來後。
知道這個消息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好,那便按鎮南王的意思辦。”
“英川擬旨。”
“十公主公玉綺夢、十三公主公玉皎月,生於大乾動蕩之時,長於大乾動亂,為國做出不少貢獻,賢良淑德,而因大乾之動蕩,耽誤其婚事,乃國之錯,今特封十公主公玉綺夢為綺夢長公主,封十三公主公玉皎月為皎月長公主。”
“賜長公主府一座,黃金、白銀、各種珠寶若幹,賜暗衛十名,可組建百人親衛隊,欽此。”
景帝在六位尚書都同意後便立刻下旨。
“榮武侯府世子南榮武,為國鎮守邊關,護國護民,勞苦功高,今賜婚綺夢長公主為其平妻,以表感謝。”
“榮昌侯南榮昌.......,今賜婚皎月長公主為其平妻。”
景帝一連下達三道聖旨。
直接冊封了兩位長公主,還為兩位長公主賜婚,而且都是平妻,不是正妻。
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乾京。
百姓聽到這三個消息紛紛開始議論。
“你說,陛下怎麽突然封了兩位長公主?”
“誰知道了,不過這兩位長公主早就到了冊封的年齡了,這一拖就是這麽多年,要不是她們每年都會做一些善事,怕都沒人記得這兩位公主了。”
“誰說不是,尤其是之前叛亂的時候,還有連續幾年大災的時候,她們捐出不少的錢糧,誰還記得他們啊。”
“兩位長公主也終於算是熬出頭了。”
“對了,還有賜婚,兩位長公主可是出生皇室,怎麽可以嫁人為平妻,這不是羞辱兩位長公主嗎?”
百姓都在議論,有人也提出了不解和不平。
“你知道什麽,那可是南榮家,鎮南王所在的家族。”
“就是,你知道什麽,暗中大家都稱我大乾是雙皇族,明皇族是公玉皇族,暗皇族是南榮家,多少人想要將自家嫡女嫁入南榮家,就算為妾都行,怎麽就羞辱兩位長公主了。”
“這位兄台說的不錯,以兩位長公主的年齡能嫁入南榮家為平妻算她們高嫁了,南榮家可是我大乾的守護神。”
“兄台說的不錯,我大乾如今的海晏河清,那可都是因為有南榮家鎮守邊關,抵抗外敵,不然就算陛下在聖明,也是無用的。”
“.......”
隨著消息越傳越廣,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大乾王朝。
百姓對此都很是支持。
畢竟南榮家的功績那是實打實的擺在那裏的。
尤其是南方六府,百姓更是自發的慶賀。
景帝在得知消息後也隻是淡淡的一笑,畢竟這些議論都沒錯。
要是沒有南榮家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將大乾治理的如此之好,被百姓稱之為明君。
而且南榮家還從不插手朝政,在他需要的時候,每次都會支持他,這才是他最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