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朝後,迴到府中。
左相迴過神來,今日早朝很不對勁。
太尉田天祿今日的反應也不對,他退朝後專門觀察了一番。
太尉田天祿今日走路的姿勢也和往常有所不同。
雖然太尉田天祿隱藏的很好,可是作為老對手,左相第一時間便發現了不對。
其實不止左相。
右相、太傅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隻是當著所有人,他們也不可能前去詢問。
太尉田天祿明顯隱瞞了什麽。
可是到底隱瞞了什麽他們還沒有猜到。
左相迴府沒有多久,管家便快步來到左相身邊,在左相耳邊小聲的說著什麽。
“這個消息沒錯?”
左相嚴肅的看向管家。
“不會有錯,昨夜值夜的護衛之中有我們的人,是他暗中傳迴來的消息。”
管家很肯定的說道。
“看來我們小看了,我們這位皇帝陛下啊。”
左相眼眸之中閃過一道寒光。
在聯想早朝之上的事,左相瞬間便想明白了,這是這位陛下的算計。
而他們也因為這次的算計讓他們陷入了被動之中。
還有就是那位一直保持中立的禁衛軍統領李渾,他是何時倒向的這位陛下。
“相爺,我們之後該怎麽做?”
管家正在等待著左相的命令。
“不急,立刻派人去調查小皇帝和李渾是什麽時候勾結在一起的。”
“還有那個寧州府的那南榮昌、南榮隆、南榮誠是怎麽迴事,是不是來自一個家族,和小皇帝、李渾他們是什麽關係。”
左相下令。
尤其是這個南榮家的人,讓他很是疑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
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
“相爺,這個南榮昌、南榮隆、南榮誠,屬下倒是知道一點,他們都是來自一個家族。”
“這個家族之前是一個軍戶,不過幾年前這家第三代的人全部參加了武考,而這南榮誠便是一位武秀才,要不是府試、院試一直沒有舉辦,他可能現在都已經是武舉人了。”
“也是因為這位武秀才,這個南榮家才避免了入伍之事。”
“而去年年中的時候,相爺應該記得朝廷讓寧州府那邊剿匪,正好五位萬人將全部戰死,寧州府沒有武將,這三人上麵借兵,被府主魯陽和三大家族算計成為了寧州府總督,帶兵剿匪。”
“現在的寧州府匪患已除。”
管家滔滔不絕將他所知道的有關寧州府南榮家的消息全部說了出來。
左相也聽的很認真。
“你確定那南榮昌是被府主魯陽和寧州三大家族算計才成為的總督?”
左相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匪患多嚴重,他很清楚,能夠在大半年便肅清一府的匪患,這種人能被算計,打死他,他都不相信。
“下麵傳迴來的消息是如此,相爺需不需要讓下麵的人重新調查?”
管家不明白左相為何突然這樣問,不過反應也很快。
左相既然這樣問,那情報絕對有問題。
“立刻讓下麵重新調查,這南榮家不簡單,看看能否拉攏過來。”
“現在我大乾朝最缺的便是統兵的將領,如果能收入我們麾下,將是一大助力。”
左相立刻讓管家派人去調查此事。
作為一朝左相這點敏銳性他還是有的,抽絲剝繭之下便找到了問題所在。
“是,屬下這就去辦。”
管家領命離開。
與此同時,右相、太尉、太傅三方勢力也派出了人手前往寧州府調查南榮旭一家。
......
食為天。
“主子,剛才收到消息。”
“甚至用的是八百裏加急送去的寧州府,最多20日便會到達寧州府。”
“四大勢力隨後也派人離開京城,前往的方向是寧州府方向。”
仇子明拿著情報來到專屬包廂,向南榮旭稟報。
“我知道了,信鷹培育好沒有?”
南榮旭點頭。
現在傳訊的速度太慢,他便專門找人去尋找適合傳遞消息的鳥類。
最開始南榮旭打算用信鴿,隻是信鴿傳訊的距離實在太短,而且慢,有的時候甚至還未將信送達便被其他鳥類或者人類給獵殺了。
容易耽誤事不說,還容易泄密。
他出手幾次便是因為重要的情報被人攔截,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每次都是直接滅門。
就連那殺手組織奪魄,也是因為無意之間獵殺了他們一隻信鴿,關鍵這隻信鴿傳達的消息還很重要。
等南榮旭收到消息後,那件事已經耽擱了,然後追查信鴿去處,才找到了殺手組織奪魄。
南榮旭一怒之下,直接衝入了奪魄的總部大肆屠殺。
經過這件事後,南榮旭才讓人重新尋找可以傳訊的鳥類,經過一年多,終於找到一種小型的鷹類,隻是馴化比較麻煩。
“已經馴化好了十幾隻,後麵的還需要繼續訓練,這信鷹倒是好用,就是養的成本也不低,一隻信鷹一年的消耗比十隻信鴿還高。”
“不過好處是速度夠快,京城傳訊到寧州府不過五日時間。”
仇子明迴答道,也不由感慨這信鷹的速度。
“這方便了很多,給老爺子傳個消息吧,讓家裏準備好,免得被人算計。”
南榮旭聽到信鷹已經馴化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現在還不能離開,他在等另一樣政策--武考。
看是否需要他出手。
半個月後。
在景帝公玉景的謀劃之下,終於在朝堂之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武考之事被再次提出。
這次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四大勢力竟然都沒有反對。
就這樣毫無阻礙的便通過了,當日消息便向大乾各府傳去。
南榮旭在收到消息後,便直接啟程離開京城。
這次他是走的水路,順流而下到青山府,在走陸路迴到寧州府。
這次隻花費了一個月時間便迴到了寧州府。
至於上一次為何花費了兩個月,他沒有走水路,逆流而上,以現在的船隻的速度,其實並不比陸路快多少。
還有就是才過完年,很多地方雪還未化完,泥濘路是真的不好走。
畢竟他可不是那些八百裏加急的人,換人換馬不分晝夜的趕路。
左相迴過神來,今日早朝很不對勁。
太尉田天祿今日的反應也不對,他退朝後專門觀察了一番。
太尉田天祿今日走路的姿勢也和往常有所不同。
雖然太尉田天祿隱藏的很好,可是作為老對手,左相第一時間便發現了不對。
其實不止左相。
右相、太傅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隻是當著所有人,他們也不可能前去詢問。
太尉田天祿明顯隱瞞了什麽。
可是到底隱瞞了什麽他們還沒有猜到。
左相迴府沒有多久,管家便快步來到左相身邊,在左相耳邊小聲的說著什麽。
“這個消息沒錯?”
左相嚴肅的看向管家。
“不會有錯,昨夜值夜的護衛之中有我們的人,是他暗中傳迴來的消息。”
管家很肯定的說道。
“看來我們小看了,我們這位皇帝陛下啊。”
左相眼眸之中閃過一道寒光。
在聯想早朝之上的事,左相瞬間便想明白了,這是這位陛下的算計。
而他們也因為這次的算計讓他們陷入了被動之中。
還有就是那位一直保持中立的禁衛軍統領李渾,他是何時倒向的這位陛下。
“相爺,我們之後該怎麽做?”
管家正在等待著左相的命令。
“不急,立刻派人去調查小皇帝和李渾是什麽時候勾結在一起的。”
“還有那個寧州府的那南榮昌、南榮隆、南榮誠是怎麽迴事,是不是來自一個家族,和小皇帝、李渾他們是什麽關係。”
左相下令。
尤其是這個南榮家的人,讓他很是疑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
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
“相爺,這個南榮昌、南榮隆、南榮誠,屬下倒是知道一點,他們都是來自一個家族。”
“這個家族之前是一個軍戶,不過幾年前這家第三代的人全部參加了武考,而這南榮誠便是一位武秀才,要不是府試、院試一直沒有舉辦,他可能現在都已經是武舉人了。”
“也是因為這位武秀才,這個南榮家才避免了入伍之事。”
“而去年年中的時候,相爺應該記得朝廷讓寧州府那邊剿匪,正好五位萬人將全部戰死,寧州府沒有武將,這三人上麵借兵,被府主魯陽和三大家族算計成為了寧州府總督,帶兵剿匪。”
“現在的寧州府匪患已除。”
管家滔滔不絕將他所知道的有關寧州府南榮家的消息全部說了出來。
左相也聽的很認真。
“你確定那南榮昌是被府主魯陽和寧州三大家族算計才成為的總督?”
左相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匪患多嚴重,他很清楚,能夠在大半年便肅清一府的匪患,這種人能被算計,打死他,他都不相信。
“下麵傳迴來的消息是如此,相爺需不需要讓下麵的人重新調查?”
管家不明白左相為何突然這樣問,不過反應也很快。
左相既然這樣問,那情報絕對有問題。
“立刻讓下麵重新調查,這南榮家不簡單,看看能否拉攏過來。”
“現在我大乾朝最缺的便是統兵的將領,如果能收入我們麾下,將是一大助力。”
左相立刻讓管家派人去調查此事。
作為一朝左相這點敏銳性他還是有的,抽絲剝繭之下便找到了問題所在。
“是,屬下這就去辦。”
管家領命離開。
與此同時,右相、太尉、太傅三方勢力也派出了人手前往寧州府調查南榮旭一家。
......
食為天。
“主子,剛才收到消息。”
“甚至用的是八百裏加急送去的寧州府,最多20日便會到達寧州府。”
“四大勢力隨後也派人離開京城,前往的方向是寧州府方向。”
仇子明拿著情報來到專屬包廂,向南榮旭稟報。
“我知道了,信鷹培育好沒有?”
南榮旭點頭。
現在傳訊的速度太慢,他便專門找人去尋找適合傳遞消息的鳥類。
最開始南榮旭打算用信鴿,隻是信鴿傳訊的距離實在太短,而且慢,有的時候甚至還未將信送達便被其他鳥類或者人類給獵殺了。
容易耽誤事不說,還容易泄密。
他出手幾次便是因為重要的情報被人攔截,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每次都是直接滅門。
就連那殺手組織奪魄,也是因為無意之間獵殺了他們一隻信鴿,關鍵這隻信鴿傳達的消息還很重要。
等南榮旭收到消息後,那件事已經耽擱了,然後追查信鴿去處,才找到了殺手組織奪魄。
南榮旭一怒之下,直接衝入了奪魄的總部大肆屠殺。
經過這件事後,南榮旭才讓人重新尋找可以傳訊的鳥類,經過一年多,終於找到一種小型的鷹類,隻是馴化比較麻煩。
“已經馴化好了十幾隻,後麵的還需要繼續訓練,這信鷹倒是好用,就是養的成本也不低,一隻信鷹一年的消耗比十隻信鴿還高。”
“不過好處是速度夠快,京城傳訊到寧州府不過五日時間。”
仇子明迴答道,也不由感慨這信鷹的速度。
“這方便了很多,給老爺子傳個消息吧,讓家裏準備好,免得被人算計。”
南榮旭聽到信鷹已經馴化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現在還不能離開,他在等另一樣政策--武考。
看是否需要他出手。
半個月後。
在景帝公玉景的謀劃之下,終於在朝堂之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武考之事被再次提出。
這次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四大勢力竟然都沒有反對。
就這樣毫無阻礙的便通過了,當日消息便向大乾各府傳去。
南榮旭在收到消息後,便直接啟程離開京城。
這次他是走的水路,順流而下到青山府,在走陸路迴到寧州府。
這次隻花費了一個月時間便迴到了寧州府。
至於上一次為何花費了兩個月,他沒有走水路,逆流而上,以現在的船隻的速度,其實並不比陸路快多少。
還有就是才過完年,很多地方雪還未化完,泥濘路是真的不好走。
畢竟他可不是那些八百裏加急的人,換人換馬不分晝夜的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