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孫郎霸江東
三國:無限爆經驗的我無敵了 作者:錦之若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說有些人為了不上學謊稱自己生病,過幾天就會真的生病。
孫策這一招引蛇出洞雖然玩的很溜,但是做得多了總有假戲真做的時候。
孫策如願再次戰敗笮融,但卻沒能抓住本人。
笮融連吃兩次敗仗,迴去後加強防守,不再冒頭。
孫策演了個寂寞,知道強攻損失太大,便繞過笮融。
接連攻克梅陵(今江蘇南京市境內)、湖孰(今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東)、江乘(今江蘇句容市北),直逼劉繇所在的曲阿。
這時,命運讓一對冤家相遇。
外出巡查敵情的孫策,遇到了同樣外出探查的太史慈。
太史慈能力挺好,奈何一直未逢明主。
救過孔融後,還了恩情,便離開北海投自己這個老鄉劉繇來了。
隻是劉繇同樣有眼無珠,隻安排了一個斥候的職務給他。
這才有了孫策與太史慈的首次相遇。
狹路相逢勇者勝。
太史慈還是那麽猛,當初單騎救援孔融,如今竟全然不顧敵眾我寡的態勢,拍馬拎槍迎著孫策就衝了上去。
孫策小霸王的也不是白叫的,見狀毫不示弱,便揮著長槍也殺了過來。
就在眾人還未及反應之際,二人已在電光石火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交鋒。
隻見孫策一槍精準地刺中太史慈的坐騎,並順勢奪下了太史慈掛在脖頸邊的手戟。
然而太史慈也非泛泛之輩,同樣是一槍揮出,巧妙地挑落了孫策的頭盔,並穩穩地抓在了手中。
就在兩人不甘示弱打算繼續大戰三百迴合時,兩人的後續部隊同時趕到。
於是兩人這才意猶未盡的各自退去。
兩人互換信物,等待他日相逢。
接下來,便要謀劃與劉繇的最後一戰。
但是此時敵我實力對比依舊懸殊。
雖在周瑜的幫助下突破了橫江防禦體係,然後馬不停蹄地攻打小丹陽、秣陵縣。
結果在秣陵就碰到了笮融這個硬茬,幾經波折,居然始終攻打笮融營寨不下。
劉繇乃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雖然到揚州不久,但是頗得世族的支持。
因為後方的大本營牛渚屯發生過一次叛亂,更是讓孫策看清楚了這一點。
這讓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殺父仇敵劉文武。
既然走上層士族路線肯定是比不過,那就走底層百姓的路子。
孫策頒布了軍令,讓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免稅免勞役什麽的惠民政策一股腦的往外扔。
對於投效過來的人也承諾既往不咎。
這世道碰到一個不搶劫的軍閥真的太踏馬稀罕了。
民眾很是感激,主動獻出牛、酒犒勞他的軍隊。
加上他長得帥,又會說話善交際,一說話就帶笑,這讓江東百姓都願意為他而死。
老百姓們都親切地稱唿他為“孫郎”
接下來他親領兵馬,從秣陵城出發,即今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經位於現在南京市棲霞區的燕子磯,北渡長江,攻破了劉繇別將駐守的海陵縣。
這下就截斷了劉繇與徐州的聯係。
尤其是廣陵郡的陳氏父子,當初劉繇的第一批人馬,就是他兩個給的。
所以孫策先取海陵,正是要切斷劉繇的外援,並截斷他重投下邳陳氏的退路。
此時曲阿南邊的吳郡太守名叫朱治,曾經孫堅的老部下。
其實在這裏看的出,袁術手下提拔的許多人才都是孫堅留下的班底。
如果沒有孫策,那麽袁術的勢力還真就沒那麽容易崩。
可惜沒有如果,終究是袁術把握不住這杆霸王槍,為他人作嫁衣裳。
隻是眼前倒黴的人是劉繇。
孫策南渡迴當攻湖孰、江乘兩縣,戰略上進一步壓縮劉繇的生存空間。
士族官僚們,都嚇得丟下城池躲了起來。
有時候就是這樣,百姓和士族隻能二選一,所以孫策在很長一段時間其實在江東士族的口碑都是非常臭的。
也就是孫家在此地曆經三代,尤其是孫權搞政治很有兩把刷子。
在位期間與江東世家重修與好,這才不至於在死後被黑的很慘。
此時的劉繇處境已經被逼到了絕境,南北被堵,東麵是海,西麵孫策繼續咄咄逼人。
神亭短暫交手後,劉繇不出意外戰敗。
所謂圍城必闕,為了防止劉繇以及手下士族拚死抵抗,便留下了缺口給他選擇。
劉繇一番商議,目前可以去的隻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坐船到會稽郡找王朗,再有就是逆江而上到朱皓的豫章郡。
劉繇想去會稽,畢竟這時候的豫章整體實力要落後許多。
這時曾主持月旦評的許子將勸說道,會稽郡富裕,且偏於海隅再無退路,早晚必會被孫策所破。
反而是豫章郡,活路更多一些。
就這樣,孫策拿下曲阿,繼續廣收民心,拿著劉文武搞他的那一套直接抄作業。
短時間內便兵強馬壯,成為了江東的實際統治者。
隻是劉文武這招雖然見效快,但是有個非常大的隱患。
那就是那些被趕跑的士族,必然懷恨在心。
畢竟抄家收地,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劉文武選擇的是一刀切,孫策則是沒有這麽大魄力,隻是任由其逃跑不再搗亂即可。
孫策此時意氣風發,大有繼續橫推八百裏的架勢。
他絕對想不到,自己在未來的幾年裏,便會被許貢的門下刺殺身亡。
即便是劉文武,當初在益州每天麵對的刺殺都不知凡幾。
但是將矛盾激發出來也有好處,那就是當場發現當場解決。
對於世家零容忍,臣服或者死。
益州那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們即便想逃都不行。
所以益州現在就隻有一個聲音,那就他們的神——劉文武。
洋洋得意的孫策,此時就剩下了一個算不得對手的對手,那就是太史慈。
太史慈沒有跟隨劉繇撤走,而是留在丹陽繼續抵抗。
“我就是不服,來打我呀!”
麵對太史慈的挑釁,孫策隻能選擇接受。
就在兩人準備較量一番時,孫策收到了聯盟詔令。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是以天子的名義下達的詔令。
冊封孫策為揚州刺史,蕩寇中郎將,即日起帶兵趕往鄴城會盟征討不臣劉文武。
如此一來,算是承認了孫策的統治,變相的將他從袁術那裏摘了出來。
孫策這一招引蛇出洞雖然玩的很溜,但是做得多了總有假戲真做的時候。
孫策如願再次戰敗笮融,但卻沒能抓住本人。
笮融連吃兩次敗仗,迴去後加強防守,不再冒頭。
孫策演了個寂寞,知道強攻損失太大,便繞過笮融。
接連攻克梅陵(今江蘇南京市境內)、湖孰(今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東)、江乘(今江蘇句容市北),直逼劉繇所在的曲阿。
這時,命運讓一對冤家相遇。
外出巡查敵情的孫策,遇到了同樣外出探查的太史慈。
太史慈能力挺好,奈何一直未逢明主。
救過孔融後,還了恩情,便離開北海投自己這個老鄉劉繇來了。
隻是劉繇同樣有眼無珠,隻安排了一個斥候的職務給他。
這才有了孫策與太史慈的首次相遇。
狹路相逢勇者勝。
太史慈還是那麽猛,當初單騎救援孔融,如今竟全然不顧敵眾我寡的態勢,拍馬拎槍迎著孫策就衝了上去。
孫策小霸王的也不是白叫的,見狀毫不示弱,便揮著長槍也殺了過來。
就在眾人還未及反應之際,二人已在電光石火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交鋒。
隻見孫策一槍精準地刺中太史慈的坐騎,並順勢奪下了太史慈掛在脖頸邊的手戟。
然而太史慈也非泛泛之輩,同樣是一槍揮出,巧妙地挑落了孫策的頭盔,並穩穩地抓在了手中。
就在兩人不甘示弱打算繼續大戰三百迴合時,兩人的後續部隊同時趕到。
於是兩人這才意猶未盡的各自退去。
兩人互換信物,等待他日相逢。
接下來,便要謀劃與劉繇的最後一戰。
但是此時敵我實力對比依舊懸殊。
雖在周瑜的幫助下突破了橫江防禦體係,然後馬不停蹄地攻打小丹陽、秣陵縣。
結果在秣陵就碰到了笮融這個硬茬,幾經波折,居然始終攻打笮融營寨不下。
劉繇乃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雖然到揚州不久,但是頗得世族的支持。
因為後方的大本營牛渚屯發生過一次叛亂,更是讓孫策看清楚了這一點。
這讓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殺父仇敵劉文武。
既然走上層士族路線肯定是比不過,那就走底層百姓的路子。
孫策頒布了軍令,讓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免稅免勞役什麽的惠民政策一股腦的往外扔。
對於投效過來的人也承諾既往不咎。
這世道碰到一個不搶劫的軍閥真的太踏馬稀罕了。
民眾很是感激,主動獻出牛、酒犒勞他的軍隊。
加上他長得帥,又會說話善交際,一說話就帶笑,這讓江東百姓都願意為他而死。
老百姓們都親切地稱唿他為“孫郎”
接下來他親領兵馬,從秣陵城出發,即今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經位於現在南京市棲霞區的燕子磯,北渡長江,攻破了劉繇別將駐守的海陵縣。
這下就截斷了劉繇與徐州的聯係。
尤其是廣陵郡的陳氏父子,當初劉繇的第一批人馬,就是他兩個給的。
所以孫策先取海陵,正是要切斷劉繇的外援,並截斷他重投下邳陳氏的退路。
此時曲阿南邊的吳郡太守名叫朱治,曾經孫堅的老部下。
其實在這裏看的出,袁術手下提拔的許多人才都是孫堅留下的班底。
如果沒有孫策,那麽袁術的勢力還真就沒那麽容易崩。
可惜沒有如果,終究是袁術把握不住這杆霸王槍,為他人作嫁衣裳。
隻是眼前倒黴的人是劉繇。
孫策南渡迴當攻湖孰、江乘兩縣,戰略上進一步壓縮劉繇的生存空間。
士族官僚們,都嚇得丟下城池躲了起來。
有時候就是這樣,百姓和士族隻能二選一,所以孫策在很長一段時間其實在江東士族的口碑都是非常臭的。
也就是孫家在此地曆經三代,尤其是孫權搞政治很有兩把刷子。
在位期間與江東世家重修與好,這才不至於在死後被黑的很慘。
此時的劉繇處境已經被逼到了絕境,南北被堵,東麵是海,西麵孫策繼續咄咄逼人。
神亭短暫交手後,劉繇不出意外戰敗。
所謂圍城必闕,為了防止劉繇以及手下士族拚死抵抗,便留下了缺口給他選擇。
劉繇一番商議,目前可以去的隻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坐船到會稽郡找王朗,再有就是逆江而上到朱皓的豫章郡。
劉繇想去會稽,畢竟這時候的豫章整體實力要落後許多。
這時曾主持月旦評的許子將勸說道,會稽郡富裕,且偏於海隅再無退路,早晚必會被孫策所破。
反而是豫章郡,活路更多一些。
就這樣,孫策拿下曲阿,繼續廣收民心,拿著劉文武搞他的那一套直接抄作業。
短時間內便兵強馬壯,成為了江東的實際統治者。
隻是劉文武這招雖然見效快,但是有個非常大的隱患。
那就是那些被趕跑的士族,必然懷恨在心。
畢竟抄家收地,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劉文武選擇的是一刀切,孫策則是沒有這麽大魄力,隻是任由其逃跑不再搗亂即可。
孫策此時意氣風發,大有繼續橫推八百裏的架勢。
他絕對想不到,自己在未來的幾年裏,便會被許貢的門下刺殺身亡。
即便是劉文武,當初在益州每天麵對的刺殺都不知凡幾。
但是將矛盾激發出來也有好處,那就是當場發現當場解決。
對於世家零容忍,臣服或者死。
益州那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們即便想逃都不行。
所以益州現在就隻有一個聲音,那就他們的神——劉文武。
洋洋得意的孫策,此時就剩下了一個算不得對手的對手,那就是太史慈。
太史慈沒有跟隨劉繇撤走,而是留在丹陽繼續抵抗。
“我就是不服,來打我呀!”
麵對太史慈的挑釁,孫策隻能選擇接受。
就在兩人準備較量一番時,孫策收到了聯盟詔令。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是以天子的名義下達的詔令。
冊封孫策為揚州刺史,蕩寇中郎將,即日起帶兵趕往鄴城會盟征討不臣劉文武。
如此一來,算是承認了孫策的統治,變相的將他從袁術那裏摘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