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劉焉爆兵
三國:無限爆經驗的我無敵了 作者:錦之若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焉借著入零陵的機會,召來士燮,在酒席宴間,將其殺死。
隨後對士燮的幾個兒子展開攻擊。
有心算無心,誰也沒想到這個老六會突然發飆。
劉焉很快就平定了交祉等地的叛亂,順利掌握了交州。
至少是明麵的上的,士燮必定是本地人,勢力根深蒂固,自然引起了其餘世族的不滿。
但是不滿也得先忍著,劉家的祖傳就是這麽無賴。
現在還有個更大的無賴狂魔,在外麵虎視眈眈。
劉焉對於這一手突襲,很是滿意。
接下來,就是瘋狂爆兵,畢竟還有兩個郡需要他去占呢。
收編士燮及其他世家的精銳部曲,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和郡縣兵,名義掌握的總兵力一下子超過了七萬人。
這時候交州七郡總人口隻有一百多萬,這兵民比例已經嚴重超標。
好在多數都是吞並得來的,而且有人給出錢,出裝備。
不然以交州這地界,還真養不起這些大胃王。
劉焉表示,“我是來救場的,糧草得你們出吧。”
於是,他直接帶著三萬人進駐零陵,算是緩解了交州本土的壓力。
零陵的世家們痛並快樂著,人越多越安全,就是花銷大了些。
總好過被人抄家砍頭來得好多了,還能趁機將自家子弟推出來出仕,何樂而不為呢?
劉焉也樂得有人加入,沒人加入的世家子弟都是帶著部曲來的,擊敗到上千都有。
加上劉度剩下的郡兵,又白得了一萬多兵馬。
劉焉相信這就是命,“天命在我,我就光武中興之主。”
與之相反的是劉斌,感覺出了益州後幹啥都不順心。
最近收到戲誌才的來信,涼州馬騰和韓遂不知怎得又和好了,而且兵馬拉起來有七八萬之多。
這兩人不去打長安,反而進犯武威郡,顯然是來者不善。
如果隻是這兩人,劉斌留下的部隊防守足以應對。
怕的是背後有人搞鬼。
對他威脅最大的,就是涼州軍的皇甫嵩以及董卓的部隊。
這兩人手上都是精銳,尤其是皇甫嵩手上的三萬多人,最起碼評級得是個b。
論戰鬥力,和劉斌手上的戰鬥兵團等級一樣,不得不防。
雖然皇甫嵩不會自作主張,但是難免有人會假借皇帝的名義給他下詔,讓他攻打自己。
自己現在做的事,說起來就叫做謀反。
這個看東西一直看自己不順眼,相信皇甫嵩是很樂意幹自己的。
董卓現在應該有其它心思,暫時不會摻和到這裏,的吧~
劉斌現在也不敢肯定,已經吃過一次虧,怎麽小心都不為過。
雖然可以重開,但誰家打遊戲不是衝著通關去的!
董卓這輩子,如果沒有別的變故,他這個並州牧就算當到頂了。
就這,已經是燒了高香求來的。
結果,可能他老董家的祖墳著了。
冒青煙都不行,得是著了。
八月份,董卓留下大部分人馬屯兵在河內郡,帶著萬餘鐵騎直奔京師洛陽。
袁術這裏聽了郭嘉的建議,不在洛陽跟著袁紹那個庶子浪費時間。
在洛陽幹的事,明麵上都是袁紹出頭,袁術就像個小弟跟在後麵。
好處沒撈到,幹惹一身騷。
之前沒有想到這些,認為自己是嫡子,反正袁家早晚都是他的,有人替自己衝鋒陷陣不是更好嘛!
這些話也不會有人與他說,說了他也不一定會聽。
這一世他遇到了郭嘉,就一切不同了。
兩人一拍即合,袁術就是看郭嘉順眼,那不羈和灑脫,與自己如出一轍。
如此,袁術提前得到了南陽太守這個職務,實際還掌握了襄樊兩座重鎮。
加上家族的影響力,幾乎是一唿百應。
尤其是臨近的汝南潁川這種地方的士人,擦幹淨屁股上趕著投靠過去。
這其中就包括潁川太守李旻。
袁術又表奏孫香為汝南太守,舒邵為沛相,袁嗣為陳相等。
算是間接控製著這些地區。
加上家裏有錢,有關係,拉攏收編因叛亂被趕出來的烏桓人,組成騎兵。
其勢力可謂與日俱增。
就連何進也向袁術發來了邀請,請他帶兵會獵於洛陽。
隻是,現在袁術嚐到了甜頭,哪裏還肯迴去。
其實何進不僅是叫了董卓和袁術,還提前征召了丁原進京做金吾衛。
金吾衛負責巡視皇城,單就誅殺幾個宦官綽綽有餘。
但是何進覺得不夠,還想加大籌碼。
結果逼的宦官狗急跳牆,先把何進給刺殺了。
董卓得到消息火速進京,開始他人生中最牛逼的一段時光。
殺丁原,收並州軍,掌控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時手裏的兵,由萬人已經增加到六萬人,這還不算外麵的三萬部隊。
手下大將更是無數,何進那裏的門客多的是,一番威逼利誘,現在也歸了董卓。
呂布,張遼,牛輔,胡珍,李傕、郭汜、段煨、董越等等,
雖然被劉斌搞走了幾人,但是兵馬更多,實力不降反增。
得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招皇甫嵩入京。
這人一直跟自己不對付,手裏還有三萬多的涼州軍,不收過來對不起手裏的這個小皇帝。。
皇甫嵩知道是董卓要搞他,但是皇命難違。
到了皇甫嵩這種境界,生死看的已經不重要,所謀求的隻有身後名。
如此一來,剩下的三萬涼州軍,自然而然的落在董卓手裏。
軍隊數量已經超過十萬人而且不乏涼州軍,並州軍,這種常年戍邊的精銳。
皇甫嵩走了,鬆口氣的不僅是董卓,還有劉斌。
皇甫嵩算的上漢家絕對的軍神,他不走對於漢中的威脅太大。
眼前的燃眉之急算是得到了緩解,但是亂世已經到來。
各地方勢力武裝開始飛速發展,群雄逐鹿,不進則退。
袁紹因誅殺宦官出盡了風頭,董卓專權後逃到冀州,被封為渤海太守。
東郡太守橋瑁假作京城三公的文書傳到各個州郡,陳說董卓的罪惡與逼迫,希望發動義兵,解救國難。
一時之間,關東諸侯群起而討伐董卓。
而這一次,曆史再次發生改變。
隨後對士燮的幾個兒子展開攻擊。
有心算無心,誰也沒想到這個老六會突然發飆。
劉焉很快就平定了交祉等地的叛亂,順利掌握了交州。
至少是明麵的上的,士燮必定是本地人,勢力根深蒂固,自然引起了其餘世族的不滿。
但是不滿也得先忍著,劉家的祖傳就是這麽無賴。
現在還有個更大的無賴狂魔,在外麵虎視眈眈。
劉焉對於這一手突襲,很是滿意。
接下來,就是瘋狂爆兵,畢竟還有兩個郡需要他去占呢。
收編士燮及其他世家的精銳部曲,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和郡縣兵,名義掌握的總兵力一下子超過了七萬人。
這時候交州七郡總人口隻有一百多萬,這兵民比例已經嚴重超標。
好在多數都是吞並得來的,而且有人給出錢,出裝備。
不然以交州這地界,還真養不起這些大胃王。
劉焉表示,“我是來救場的,糧草得你們出吧。”
於是,他直接帶著三萬人進駐零陵,算是緩解了交州本土的壓力。
零陵的世家們痛並快樂著,人越多越安全,就是花銷大了些。
總好過被人抄家砍頭來得好多了,還能趁機將自家子弟推出來出仕,何樂而不為呢?
劉焉也樂得有人加入,沒人加入的世家子弟都是帶著部曲來的,擊敗到上千都有。
加上劉度剩下的郡兵,又白得了一萬多兵馬。
劉焉相信這就是命,“天命在我,我就光武中興之主。”
與之相反的是劉斌,感覺出了益州後幹啥都不順心。
最近收到戲誌才的來信,涼州馬騰和韓遂不知怎得又和好了,而且兵馬拉起來有七八萬之多。
這兩人不去打長安,反而進犯武威郡,顯然是來者不善。
如果隻是這兩人,劉斌留下的部隊防守足以應對。
怕的是背後有人搞鬼。
對他威脅最大的,就是涼州軍的皇甫嵩以及董卓的部隊。
這兩人手上都是精銳,尤其是皇甫嵩手上的三萬多人,最起碼評級得是個b。
論戰鬥力,和劉斌手上的戰鬥兵團等級一樣,不得不防。
雖然皇甫嵩不會自作主張,但是難免有人會假借皇帝的名義給他下詔,讓他攻打自己。
自己現在做的事,說起來就叫做謀反。
這個看東西一直看自己不順眼,相信皇甫嵩是很樂意幹自己的。
董卓現在應該有其它心思,暫時不會摻和到這裏,的吧~
劉斌現在也不敢肯定,已經吃過一次虧,怎麽小心都不為過。
雖然可以重開,但誰家打遊戲不是衝著通關去的!
董卓這輩子,如果沒有別的變故,他這個並州牧就算當到頂了。
就這,已經是燒了高香求來的。
結果,可能他老董家的祖墳著了。
冒青煙都不行,得是著了。
八月份,董卓留下大部分人馬屯兵在河內郡,帶著萬餘鐵騎直奔京師洛陽。
袁術這裏聽了郭嘉的建議,不在洛陽跟著袁紹那個庶子浪費時間。
在洛陽幹的事,明麵上都是袁紹出頭,袁術就像個小弟跟在後麵。
好處沒撈到,幹惹一身騷。
之前沒有想到這些,認為自己是嫡子,反正袁家早晚都是他的,有人替自己衝鋒陷陣不是更好嘛!
這些話也不會有人與他說,說了他也不一定會聽。
這一世他遇到了郭嘉,就一切不同了。
兩人一拍即合,袁術就是看郭嘉順眼,那不羈和灑脫,與自己如出一轍。
如此,袁術提前得到了南陽太守這個職務,實際還掌握了襄樊兩座重鎮。
加上家族的影響力,幾乎是一唿百應。
尤其是臨近的汝南潁川這種地方的士人,擦幹淨屁股上趕著投靠過去。
這其中就包括潁川太守李旻。
袁術又表奏孫香為汝南太守,舒邵為沛相,袁嗣為陳相等。
算是間接控製著這些地區。
加上家裏有錢,有關係,拉攏收編因叛亂被趕出來的烏桓人,組成騎兵。
其勢力可謂與日俱增。
就連何進也向袁術發來了邀請,請他帶兵會獵於洛陽。
隻是,現在袁術嚐到了甜頭,哪裏還肯迴去。
其實何進不僅是叫了董卓和袁術,還提前征召了丁原進京做金吾衛。
金吾衛負責巡視皇城,單就誅殺幾個宦官綽綽有餘。
但是何進覺得不夠,還想加大籌碼。
結果逼的宦官狗急跳牆,先把何進給刺殺了。
董卓得到消息火速進京,開始他人生中最牛逼的一段時光。
殺丁原,收並州軍,掌控京師,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時手裏的兵,由萬人已經增加到六萬人,這還不算外麵的三萬部隊。
手下大將更是無數,何進那裏的門客多的是,一番威逼利誘,現在也歸了董卓。
呂布,張遼,牛輔,胡珍,李傕、郭汜、段煨、董越等等,
雖然被劉斌搞走了幾人,但是兵馬更多,實力不降反增。
得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招皇甫嵩入京。
這人一直跟自己不對付,手裏還有三萬多的涼州軍,不收過來對不起手裏的這個小皇帝。。
皇甫嵩知道是董卓要搞他,但是皇命難違。
到了皇甫嵩這種境界,生死看的已經不重要,所謀求的隻有身後名。
如此一來,剩下的三萬涼州軍,自然而然的落在董卓手裏。
軍隊數量已經超過十萬人而且不乏涼州軍,並州軍,這種常年戍邊的精銳。
皇甫嵩走了,鬆口氣的不僅是董卓,還有劉斌。
皇甫嵩算的上漢家絕對的軍神,他不走對於漢中的威脅太大。
眼前的燃眉之急算是得到了緩解,但是亂世已經到來。
各地方勢力武裝開始飛速發展,群雄逐鹿,不進則退。
袁紹因誅殺宦官出盡了風頭,董卓專權後逃到冀州,被封為渤海太守。
東郡太守橋瑁假作京城三公的文書傳到各個州郡,陳說董卓的罪惡與逼迫,希望發動義兵,解救國難。
一時之間,關東諸侯群起而討伐董卓。
而這一次,曆史再次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