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晨再次迴到莫娜的病房。
“莫娜,我們就先迴公司了,你放心,肯定沒什麽問題的。”
“好的,章總,你們就先迴去吧,不用擔心我這邊。”莫娜迴道。
“章晨,我和老江在這呆著吧。”
田文斌決定留在醫院,他想要第一時間知道檢查結果。
這倆人可以說,比章晨還關心這個臨床試驗的數據,寧願一直在醫院呆著,就為了能看到最新結果。
章晨點頭,帶著張月迴到了公司。
這款藥的臨床試驗對他來說,毫無期待感。
就像是看一個被劇透的電視劇,過程看起來,沒有絲毫期待感,因為所有的劇情,都被提前知道。
而這款藥的臨床試驗最終結果,章晨早就能預料到,肯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
就像上次,張國源心梗發作,隻用了半小時多一點就徹底治愈。
要是換成症狀輕一點的高血壓之類的疾病,用不著半小時,就能徹底治愈。
當然,整個臨床試驗,還是需要按照之前設計好的試驗方案走流程。
重要的是治愈之後的患者狀態監測,這個才是最花時間的。
一期臨床需要病人數量是20-100個人,主要考察藥物的安全性。
二期臨床需要病人數多達數百人,這時候主要考察的是藥物的有效性,及藥物劑量和藥效之間的量效關係,同時繼續觀察藥物的安全性。
三期臨床需要病人數百至數千人,藥物的安全性仍然是重點,還要同時觀察療效。
四期臨床試驗,是新藥上市後進行的臨床研究,不過這個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看,不是所有的藥都要做四期臨床。
在設計臨床試驗方案的時候,為了消除疑慮,章晨特意把檢測時間延長到一天。
受試者數量,章晨直接選擇100位,這樣能拿到最有力的數據證明。
等到明天,會多個受試者一起試藥。
不過,檢測時間還是一天不變。
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雖然章晨知道這款藥沒有任何問題,但其他人不知道。
一直跟進項目的田文斌和江盧,為了能早點看到數據,願意一直在醫院呆著。
顯然,他倆對這款藥也沒有絕對的信心。
雖然在動物上的數據非常完美,但現在是人體試驗,性質完全不一樣。
即使實驗動物人源化再徹底,動物始終是動物,和人還是存在著本質的差異的。
而且,現在市麵上人源化實驗動物,技術水平完全就不夠看。
要是當時用的是自己公司的實驗動物,估計田文斌和江盧好歹能更有信心點。
章晨打算在一期臨床試驗徹底進入正軌之後,再啟程去南繁基地。
為此,他特意給李老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
迴到公司後,章晨又去關注了一下實驗動物的飼養情況。
見沒有問題後,迴到辦公室,開始進行今日份的學習計劃。
現在禾豐大豆的銷量還沒上去,依靠著之前的幾樣產品,每天最低能有差不多600積分入賬。
有時候多點,能到800多積分。
這就得看測序儀的銷量。
幾千萬的設備,真就不是一般的公司能消費得起的。
最近測序儀配套試劑的銷售開始發力,之前隨機附贈的試劑,都差不多用完。
很多購買了測序儀的公司和機構,都嚐到了甜頭,紛紛開始大量采購配套試劑。
這讓原本日入500積分,漲到了600積分。
章晨很滿意現在的情況,才兩個月不到,就已經推出好幾款產品,積分收入能穩定住。
隻要能一直持續發展下去,生物載具,萬能藥,壽命延長,這些通通能做到。
邵城大學。
此時宋博文正在欣喜地跟小師妹,分享著自己的神奇遭遇。
“小雅師妹,你別不信,章總直接轉讓了一篇自然期刊的文章給我,我是第一作者。”
“你就吹吧,能上自然期刊的文章,那都是大牛才能做出來的實驗成果,怎麽會說給你就給你呢?”
唐小雅皺著鼻子說道。
她顯然不相信有人會送出這樣的大禮。
不是說轉讓論文不行,這是還沒發表的文章,隻要作者同意,一作想讓誰當就讓誰當。
而且即使是已經發表的論文,也可以轉讓知識產權,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當然,在現實中,也沒有人會傻到做這種事情。
辛辛苦苦做了好幾年,甚至十好幾年的科研成果,轉手送給別人?
那怎麽可能,而且還沒有任何報酬,就為了讓那個喬治輸那個打賭?
“害,我跟你說……”
宋博文正打算繼續解釋,他手機在這時候響了起來。
一看電話,來電顯示竟然是營國的。
宋博文心裏有點激動,肯定是論文有結果了。
他收到章晨轉發給他的文章後,第一時間發到了漢森的私人郵箱裏。
才兩個小時過去,這就有了結果?
宋博文拿著手機給唐小雅看了一眼,說道:“這可能就是自然期刊編輯的電話,小雅,你口語好,麻煩你待會幫我翻譯一下,我英語一直蹩腳的厲害。”
“哦,好……好的,沒問題。”
唐小雅有點被驚訝到,難道那位章總,真的轉讓了一篇文章給宋師兄?
“您好,是宋先生嗎?”
電話接通,漢森開口問道。
他到公司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宋博文發給他文章,及時提交了送審流程。
現在已經到了審核部那邊,根據進度來看,估計能和章晨的那五篇文章,一起發表登刊。
“是我,您是哪位?”
這句簡單的英文,宋博文還是能聽得懂的,他立馬給出迴複。
漢森很客氣地說道:“宋先生您好,我是自然期刊的編輯漢森,我打電話來,主要是想告訴您一聲,您投遞的這篇文章,已經在走發表流程,估計過幾天就能發表登刊。
另外還得麻煩您盡快填一下開源許可證,版麵費您就不用管了,您的這篇文章的質量非常好,完全值得我們免費為您發表。”
漢森以為,這篇文章就是宋博文自己的成果。
在他看來,大佬認識的人果然都不一樣,章晨能發表高質量的文章,他的同事也能發表,隻是數量上稍微欠缺一點。
這麽一大段話,宋博文聽得有點懵。
不過好歹也是快要畢業的博士,自然期刊的編輯,這幾個英文單詞還是聽明白了。
但其他的就不是很懂。
他內心激動之餘,迷茫地轉頭看著小師妹唐小雅。
而唐小雅卻一臉震驚地看著自己師兄,一時間都忘了給他實時翻譯。
“莫娜,我們就先迴公司了,你放心,肯定沒什麽問題的。”
“好的,章總,你們就先迴去吧,不用擔心我這邊。”莫娜迴道。
“章晨,我和老江在這呆著吧。”
田文斌決定留在醫院,他想要第一時間知道檢查結果。
這倆人可以說,比章晨還關心這個臨床試驗的數據,寧願一直在醫院呆著,就為了能看到最新結果。
章晨點頭,帶著張月迴到了公司。
這款藥的臨床試驗對他來說,毫無期待感。
就像是看一個被劇透的電視劇,過程看起來,沒有絲毫期待感,因為所有的劇情,都被提前知道。
而這款藥的臨床試驗最終結果,章晨早就能預料到,肯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
就像上次,張國源心梗發作,隻用了半小時多一點就徹底治愈。
要是換成症狀輕一點的高血壓之類的疾病,用不著半小時,就能徹底治愈。
當然,整個臨床試驗,還是需要按照之前設計好的試驗方案走流程。
重要的是治愈之後的患者狀態監測,這個才是最花時間的。
一期臨床需要病人數量是20-100個人,主要考察藥物的安全性。
二期臨床需要病人數多達數百人,這時候主要考察的是藥物的有效性,及藥物劑量和藥效之間的量效關係,同時繼續觀察藥物的安全性。
三期臨床需要病人數百至數千人,藥物的安全性仍然是重點,還要同時觀察療效。
四期臨床試驗,是新藥上市後進行的臨床研究,不過這個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看,不是所有的藥都要做四期臨床。
在設計臨床試驗方案的時候,為了消除疑慮,章晨特意把檢測時間延長到一天。
受試者數量,章晨直接選擇100位,這樣能拿到最有力的數據證明。
等到明天,會多個受試者一起試藥。
不過,檢測時間還是一天不變。
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雖然章晨知道這款藥沒有任何問題,但其他人不知道。
一直跟進項目的田文斌和江盧,為了能早點看到數據,願意一直在醫院呆著。
顯然,他倆對這款藥也沒有絕對的信心。
雖然在動物上的數據非常完美,但現在是人體試驗,性質完全不一樣。
即使實驗動物人源化再徹底,動物始終是動物,和人還是存在著本質的差異的。
而且,現在市麵上人源化實驗動物,技術水平完全就不夠看。
要是當時用的是自己公司的實驗動物,估計田文斌和江盧好歹能更有信心點。
章晨打算在一期臨床試驗徹底進入正軌之後,再啟程去南繁基地。
為此,他特意給李老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
迴到公司後,章晨又去關注了一下實驗動物的飼養情況。
見沒有問題後,迴到辦公室,開始進行今日份的學習計劃。
現在禾豐大豆的銷量還沒上去,依靠著之前的幾樣產品,每天最低能有差不多600積分入賬。
有時候多點,能到800多積分。
這就得看測序儀的銷量。
幾千萬的設備,真就不是一般的公司能消費得起的。
最近測序儀配套試劑的銷售開始發力,之前隨機附贈的試劑,都差不多用完。
很多購買了測序儀的公司和機構,都嚐到了甜頭,紛紛開始大量采購配套試劑。
這讓原本日入500積分,漲到了600積分。
章晨很滿意現在的情況,才兩個月不到,就已經推出好幾款產品,積分收入能穩定住。
隻要能一直持續發展下去,生物載具,萬能藥,壽命延長,這些通通能做到。
邵城大學。
此時宋博文正在欣喜地跟小師妹,分享著自己的神奇遭遇。
“小雅師妹,你別不信,章總直接轉讓了一篇自然期刊的文章給我,我是第一作者。”
“你就吹吧,能上自然期刊的文章,那都是大牛才能做出來的實驗成果,怎麽會說給你就給你呢?”
唐小雅皺著鼻子說道。
她顯然不相信有人會送出這樣的大禮。
不是說轉讓論文不行,這是還沒發表的文章,隻要作者同意,一作想讓誰當就讓誰當。
而且即使是已經發表的論文,也可以轉讓知識產權,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當然,在現實中,也沒有人會傻到做這種事情。
辛辛苦苦做了好幾年,甚至十好幾年的科研成果,轉手送給別人?
那怎麽可能,而且還沒有任何報酬,就為了讓那個喬治輸那個打賭?
“害,我跟你說……”
宋博文正打算繼續解釋,他手機在這時候響了起來。
一看電話,來電顯示竟然是營國的。
宋博文心裏有點激動,肯定是論文有結果了。
他收到章晨轉發給他的文章後,第一時間發到了漢森的私人郵箱裏。
才兩個小時過去,這就有了結果?
宋博文拿著手機給唐小雅看了一眼,說道:“這可能就是自然期刊編輯的電話,小雅,你口語好,麻煩你待會幫我翻譯一下,我英語一直蹩腳的厲害。”
“哦,好……好的,沒問題。”
唐小雅有點被驚訝到,難道那位章總,真的轉讓了一篇文章給宋師兄?
“您好,是宋先生嗎?”
電話接通,漢森開口問道。
他到公司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宋博文發給他文章,及時提交了送審流程。
現在已經到了審核部那邊,根據進度來看,估計能和章晨的那五篇文章,一起發表登刊。
“是我,您是哪位?”
這句簡單的英文,宋博文還是能聽得懂的,他立馬給出迴複。
漢森很客氣地說道:“宋先生您好,我是自然期刊的編輯漢森,我打電話來,主要是想告訴您一聲,您投遞的這篇文章,已經在走發表流程,估計過幾天就能發表登刊。
另外還得麻煩您盡快填一下開源許可證,版麵費您就不用管了,您的這篇文章的質量非常好,完全值得我們免費為您發表。”
漢森以為,這篇文章就是宋博文自己的成果。
在他看來,大佬認識的人果然都不一樣,章晨能發表高質量的文章,他的同事也能發表,隻是數量上稍微欠缺一點。
這麽一大段話,宋博文聽得有點懵。
不過好歹也是快要畢業的博士,自然期刊的編輯,這幾個英文單詞還是聽明白了。
但其他的就不是很懂。
他內心激動之餘,迷茫地轉頭看著小師妹唐小雅。
而唐小雅卻一臉震驚地看著自己師兄,一時間都忘了給他實時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