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基地,全稱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位於han省,是國家重要的農業科研平台。


    此時雖然是下午五點多,但三亞的陽光正烈。


    袁誌國院士正在試驗田裏,仔細觀察著水稻的生長情況。


    袁老雖然年近90,但他依然堅持每周都到試驗田裏視察。


    這樣的奉獻精神,讓整個南繁基地的研究者們均為之欽佩。


    受到袁老的影響,很多的研究者不分晝夜地,為糧食作物提產做著貢獻。


    袁老身邊此時正圍著好幾個南繁的研究員。


    雖然烈陽當空,但他們依舊熱切地討論著水稻的生長情況。


    似乎再怎麽惡劣的天氣,也不能阻擋他們實現水稻提產的終極目標。


    所有人都戴著草帽,擼著袖子,褲腿卷起。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白服的女生,從遠處跑了過來。


    “袁老師,您的電話。”


    聽到她的喊聲後,袁誌國含笑,緩緩直起身子。


    在他身邊的一個男研究員,見狀連忙上前扶了一把,急忙說道:“袁老師,我去幫你取手機,您在這等我就行。”


    男研究員很快接過白服女子手裏的手機,給袁誌國遞了過去。


    袁誌國連忙在水田裏洗了洗手,再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幹後,這才接過手機。


    他一看來電顯示,有點驚訝,竟然是李博瞻的來電。


    “喂,老李,怎麽有空打電話過來了?”


    “老袁啊,我猜你現在是不是正在試驗田裏呢,趕緊收拾一下,我給你發了一些數據,你快去看看。”李博瞻略顯焦急地說道。


    他和袁誌國一起在南繁共事了近二十年,自然十分清楚袁老的作息。


    雖然年事已高,但每周定時定點,不管刮風下雨,都要到實驗田裏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怎麽勸都勸不住。


    照袁誌國的說法,要盡快完成自己禾下乘涼的夢想,他要以身作則,要起到帶頭作用。


    聽到老友焦急的聲音,袁誌國略微有點奇怪。


    平時很穩重的一個人,到底是遇到什麽事情,竟然讓他急成這樣。


    “你先別急,水稻的數據還沒記錄完,等我一會,要不了多久的。”


    “讓學生們記一下吧,我這邊有人找到大豆的提產方法了!”


    李博瞻院士再次說出這句話時,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那可太好了,大豆的提產的研究,你已經搞了這麽多年,終於有了成果,恭喜你啊!”


    袁老立馬高興起來。


    他知道自己這位老友,為了提高大豆和一些其他糧食作物的產量,付出過多少汗水。


    兩人的理念一致,就是為了能讓國家的人們,都不再為糧食發愁。


    雖然他一輩子主要研究水稻,但他的學生有涉及其他糧食作物的科研課題。


    而自打李博瞻迴到邵城老家之後,大豆等其他糧食作物的提產課題,都是他的學生在全權負責了。


    “這不是我做出來的,是晨月生物的研發成果,”李博瞻連忙說道,“我就是想讓你這邊盡快準備驗證實驗,我會讓小章給你弄點大豆種子過去。”


    “晨月生物?竟然不是你做出來的?”


    袁誌國呆立當場,有點不敢相信。


    自己這位老友的科研能力,他是知道的。


    要是他做出這個科研成果,袁治國可以理解。


    畢竟都連續在這一個課題上努力了好幾十年,而且李博瞻的能力可不差。


    雖然大豆的提產沒能搞出頭緒,但其他方麵的成果可是層出不窮。


    “是的,你應該知道他們公司,最近測序的最新技術,就是他們公司做出來的。”李博瞻說著。


    “哦,是這家公司啊,我們最近的測序都在他們公司做的。”


    袁誌國瞬間想了起來,他對晨月生物的印象還算深刻。


    他接著說道:“那你趕緊發一份資料給我,我研究一下,爭取盡快出一個實驗方案。”


    “額,老袁,數據已經發給你了,你現在就去看看吧。”


    李博瞻有點擔心自己老友的身體狀況,已經年近90,但還是堅持熬在一線,這讓他都覺得有點自愧不如。


    掛完電話後,袁誌國收拾一番,趕迴了南繁基地。


    剛迴來,還沒打開電腦,手機再次響起。


    “袁老,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您啊。”


    電話一接通,徐澤明爽朗地笑著說道。


    袁誌國笑道:“是不是找到大豆提產的方法了?”


    這不難猜,既然李博瞻都已經知道,那國家知道這事也是應該的。


    徐澤明頓時驚住,不過馬上反應過來,“李老已經跟您說過了吧,那挺好,國家十分重視這個項目,想麻煩您牽頭組織展開相關實驗,驗證一下這個提產方法的普適性。”


    “沒問題,我現在正要研究李博瞻給我的資料。”


    “袁老,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驗證實驗,國家會持續為您提供科研資金,當下會立馬撥款一個億,這個項目就麻煩您了。”


    這是國家的決定,麵臨大豆提產的科研成果,再怎麽投資都不為過。


    徐澤明把這個事情上報到國家的相關部門後,立馬有人組織會議。


    會議上所有人一致同意,拔出專款來驗證大豆提產的可靠性。


    那麽,作為業界權威的袁老,自然成了主持這個項目的首選人物。


    本來,大豆項目讓李博瞻來負責更好,但他已經退休,現在退居二線,有些事情就不太好再多麻煩他。


    “這個我知道,放心吧,不過這個項目需要放在東北進行,我會讓我的學生過去的,水稻的研發堅決不能落下。”


    雖然大豆的提產有了眉目,但袁誌國依然想撲在自己水稻事業上。


    他的學生正好就有主研大豆的,讓學生過去就行。


    “我們也是這個意思,袁老您要是過去,我們都不放心,有您主持大局就行,您學生的能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


    徐澤明這話沒有恭維的意思。


    袁誌國有一位搞大豆研究的學生,已經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其實,袁老的門生就沒有一個差的。


    好的老師,自然就會教出好的學生,古話說得都是有根據的。


    掛完電話後,袁誌國讓助手把李博瞻發過來的資料打印出來。


    他拿著鋼筆,挨個開始看資料上的各個數據。


    不一會,袁老的表情逐漸變化,握著鋼筆的手都開始微微顫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能生物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夫很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夫很白並收藏全能生物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