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


    人生在世,仿若置身於茫茫滄海,諸多誘惑與執念如洶湧波濤,常使人心神搖曳,難以自持。“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 此寥寥數語,恰似洪鍾大呂,振聾發聵,引人深思生命之真諦與價值。


    命運,那神秘莫測之力量,宛如一條無形之繩索,或牽引吾輩於康莊坦途,或羈絆吾輩於荊棘泥濘。然於命運之前,有人惶恐不安,妄圖以人力強行扭轉乾坤,逆天改命,以求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古之帝王,坐擁天下,盡享榮華富貴,然對死亡之恐懼亦深植於心。秦始皇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加四海。其為求長生不老,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東渡蓬萊仙島,尋覓不死仙藥,終無果而終。徐福領命出海,船隊在浩渺無垠的大海上漂泊數月,曆經狂風巨浪,卻始終未能找到傳說中的仙山瓊閣。秦始皇在鹹陽宮中,望眼欲穿,盼望著徐福能帶迴那能讓他超脫生死的神藥。他大興土木,修建驪山陵寢,企圖在死後也能延續生前的奢華與威嚴。陵寢內機關重重,珍寶無數,兵馬俑陣列整齊,仿佛在守護著他那不甘消逝的帝王之夢。然而,歲月無情,當他第五次巡遊至沙丘時,因病駕崩,他的長生美夢如泡沫般破碎,龐大的帝國也在其後的動蕩中逐漸走向衰落。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然晚年亦陷入對死亡之深深恐懼。聽信方士之言,修建承露盤,妄圖采集天地靈氣之甘露,以飲之而獲長生。那承露盤以青銅鑄就,高達數丈,矗立在宮苑之中,宛如一座通往永生的虛妄之塔。漢武帝命人日夜守候,期望能承接那蘊含神奇力量的甘露。可現實是殘酷的,他依舊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生命在時光的長河中悄然落幕。此皆因貪生懼死,逆命而行,終為命運之執念所困,徒留後人無盡歎息。實則,生死輪迴,乃自然之常理,如晝夜交替,四季更迭,不可抗拒。若能坦然順應命運之安排,於有限之光陰中,珍視每一寸時光,修身養性,積德行善,縱生命之長度有限,然其寬度與厚度亦可無限拓展。如古之聖賢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席不暇暖,雖曆經坎坷,困厄頻仍,然始終堅守其 “仁” 之理念,傳道授業,解惑育人。他帶著弟子們,風餐露宿,奔波於各國之間,無論是麵對諸侯的冷遇還是困境的考驗,都未曾動搖。他在陳蔡之間,七日絕糧,卻依然弦歌不絕,與弟子們探討學問,砥礪德行。其思想光輝如日月同輝,照耀千古,雖壽不過古稀,然其生命之價值,又豈是歲月長短可衡量?他的教誨成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的精神瑰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讓人們懂得在有限的生命裏追求道德與智慧的升華。


    名利,宛如嬌豔之罌粟花,於塵世之中散發著迷人之芬芳,令無數人為之傾倒,趨之若鶩。“矜貴” 者,以身份地位之高貴為榮,為求聲名遠揚,流芳百世,不惜一切代價。古之名士,為博取名聲,或故作高深,或附庸風雅,或黨同伐異,以彰顯其與眾不同。三國時期的禰衡,才華橫溢卻恃才傲物,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在眾人麵前肆意批評權貴,甚至擊鼓罵曹,雖一時名聲大噪,但最終卻因觸怒曹操而被殺害,其短暫的一生在追逐虛名中消逝,未能留下真正有價值的思想或功績。禰衡初入許昌,本欲一展才華,卻因性格乖張,不被曹操所容。他在宴會上赤身裸體,擊鼓罵曹,言辭犀利,雖盡顯其文才與膽氣,但也徹底激怒了曹操。曹操將他轉送給劉表,劉表又將他送至黃祖處,最終禰衡因言語冒犯黃祖而被斬殺,空有滿腹才華,卻因過度追逐虛名而英年早逝。然真正之名望,絕非刻意求取可得,而應源自內在之品德修養與卓越才能,經歲月之沉澱與曆史之考驗,方顯其珍貴。“不要勢,何羨位?” 權勢地位,常使人迷失本心,陷入無盡之紛爭與勾心鬥角。古往今來,多少人為爭權奪位,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血雨腥風,慘不忍睹。秦末趙高,為謀得高位,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而後獨攬大權,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在那朝堂之上,趙高公然將鹿說成馬,群臣為了自保,紛紛附和,朝堂的公正與清明在他的權勢操縱下蕩然無存。他排除異己,殺害忠良,將秦朝的朝政攪得一團糟。致使秦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怨沸騰,最終導致秦朝二世而亡。此皆因對名利權勢之過度貪戀,使其淪為欲望之奴隸,雖一時風光無限,然最終亦難逃身敗名裂之下場。若能淡泊名利,不為虛榮所惑,專注於自身內在之提升與精神之富足,以平常心對待世間之榮辱得失,如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棄官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遠離官場的喧囂與紛爭,在那簡陋的田園之中,親自耕種,與自然為伴,感受著四季的變換與生命的寧靜。清晨,他荷鋤而出,在田間勞作,汗水濕透衣衫;傍晚,他伴著夕陽餘暉,荷鋤而歸,家中雖無珍饈美味,但粗茶淡飯亦能讓他滿足。於田園生活中尋得內心之寧靜與自在,其人格之高潔,名聲之遠揚,方為後世所敬仰。他的詩歌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讓人們在浮躁的塵世中感受到了那一份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


    財富,於世間之人眼中,猶如璀璨之明珠,散發著誘人之光澤。人因貪富,遂對財貨趨之若狂。為獲取更多之財富,有人不擇手段,坑蒙拐騙,巧取豪奪,良知與道德盡失。古之貪官汙吏,如和珅,位高權重,然貪欲膨脹,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斂財,富可敵國。和珅在為官期間,通過收受巨額賄賂、貪汙公款、兼並土地等手段,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他的府邸奢華無比,金銀財寶堆積如山。他不僅在國內搜刮民脂民膏,還與外國商人勾結,進行非法貿易,以獲取更多的財富。然終因貪贓枉法,東窗事發,被抄家賜死,萬貫家財化為烏有,隻落得千古罵名。而真正之富足,絕非金銀財寶之堆砌,而應是精神之充實與內心之滿足。若能於物質生活中知足常樂,不被財富所奴役,以財富造福社會,濟貧扶困,則雖財貨有限,然心靈之富足可使生命綻放出別樣之光彩。如古之範蠡,輔佐越王勾踐複國後,功成身退,三聚三散其財,經商致富,然不為財富所累,常以錢財接濟貧困之人。他在商業活動中,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積累了大量財富,但他並沒有將財富視為己有,而是多次將其散發給百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他第一次散財,是在離開越國後,他深知越王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於是帶著家人和部分財產來到齊國,在齊國他辛勤勞作,很快積累起巨額財富,但他看到齊國百姓生活困苦,便將財產全部散發給百姓,自己又重新開始創業。其豁達之胸懷與高尚之品德,為後人所傳頌。他的故事告訴人們,財富不應成為束縛心靈的枷鎖,而應是傳遞愛心與善意的工具。


    不逆命,方能於命運之洪流中保持從容淡定,以豁達之心境笑對生死;不矜貴,不慕虛名,方可於喧囂塵世中堅守本心,追求內在之精神升華;不要勢,遠離權力紛爭之漩渦,以平和之心態享受生命之寧靜;不貪富,不為財貨所迷惑,於物質世界中知足常樂,以財富播撒愛心與善意。此四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乃人生智慧之精髓所在。


    破執念之枷,並非易事,需吾輩於塵世之曆練中不斷自省、自悟。當吾輩麵對命運之無常時,應懷敬畏之心,感恩生命之賜予,珍惜每一次經曆與機遇,以積極之態度迎接挑戰,以坦然之心態接受結果。於名利之前,當保持清醒之頭腦,明辨是非真偽,不為虛榮之表象所蒙蔽,以真才實學與高尚品德贏取他人之尊重與讚譽。麵對權勢之誘惑,應堅守道德底線,不為權力之腐蝕所動搖,以公正公平之心為大眾謀福祉。在財富之追求中,當秉持正確之價值觀,以合法合規之手段獲取財富,且善用財富,使其成為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貢獻之工具。


    人生之路,漫漫修遠,且行且思。唯有掙脫命運、名利、權勢、財富等諸多執念之束縛,方能輕裝上陣,於生命之征程中領略沿途之美景,感受內心之寧靜與喜悅,領悟人生之真諦與價值,實現靈魂之升華與超越。如莊子所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放下執念,迴歸本真,方能於這紛繁複雜之世間,尋得一片屬於自己之純淨天地,讓生命之花朵在自由與豁達中絢爛綻放。


    在曆史的長河中,無數事例都在印證著這些道理。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在追逐名利權勢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項羽,自恃武力過人,妄圖稱霸天下,在楚漢相爭中,他雖有破釜沉舟之勇,但卻過於看重名聲與權勢,不能順應時勢,最終兵敗烏江,自刎而死。他本可以渡江而逃,以待東山再起,但他卻因放不下自己的英雄之名,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選擇了決絕的道路。而與之相反,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深知功高蓋主之險,毅然選擇功成身退,跟隨赤鬆子雲遊四海,遠離權力的紛爭,得以善終並留下賢名。他不貪戀權勢地位,明白在適當的時候放手,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保全,也是對內心寧靜的一種追求。


    在文學藝術領域,也能看到這種對執念的不同態度所產生的截然不同的結果。有些文人墨客,為了追求一時的名氣,迎合權貴,寫一些阿諛奉承之作,雖能在當時獲得一些名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作品逐漸被人遺忘。而像李白這樣的詩人,他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並不為權貴所左右,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豪放不羈的詩風。他高唿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詩壇上獨樹一幟,其詩歌作品曆經千年依然熠熠生輝。他不為名利而犧牲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有限的生命裏,用詩歌表達自己對人生、對自然、對理想的熱愛與向往,其生命的價值在詩歌中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在現代社會,這種對命運、名利、權勢、財富的思考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些人一心隻想升職加薪,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如惡意競爭、詆毀同事等,最終雖然可能獲得了高位,但卻失去了同事的信任和內心的安寧。而那些能夠腳踏實地,專注於自身能力提升,以真誠和努力對待工作的人,雖然可能晉升的速度較慢,但他們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往往能在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也能收獲更多的尊重與友誼。在商業領域,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惜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損害消費者權益,雖然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了巨額財富,但最終會因失去消費者信任而走向破產。相反,那些秉持誠信經營理念的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和社會責任,雖然在發展初期可能麵臨諸多困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市場的認可和消費者的信賴,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麵對命運的挑戰時,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也有著不同的態度。有些人在遭遇挫折時,怨天尤人,認為命運不公,甚至陷入消極絕望的境地,無法自拔。而另一些人則能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將挫折視為成長的機遇,積極調整心態,努力克服困難。例如,一些身患重病的人,沒有被病魔嚇倒,而是勇敢地與之抗爭,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更加珍惜生命,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自己的經曆去鼓勵和幫助其他病友,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煥發出無限的光彩。他們不逆命,而是在命運的考驗中,尋找到了生命的新意義。


    對於名利,現代社會中各種誘惑層出不窮。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很多人渴望成為網紅,追求一夜成名。於是,一些人不惜製造虛假新聞、進行低俗炒作,以吸引眼球,獲取關注。然而,這種靠炒作得來的名氣往往是短暫的,而且會損害自己的形象和聲譽。真正能夠長久被人們記住的,是那些在各自領域默默耕耘,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獲得認可的人。他們不矜貴,不追求表麵的虛榮,而是用實力說話,用作品或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權勢方麵,現代社會的權力運行有著嚴格的製度和監督機製。但仍有一些人妄圖利用權力謀取私利,進行權力尋租、貪汙腐敗等違法犯罪活動。這些人最終都難逃法律的製裁。而那些秉持公心,為人民服務的官員,他們深知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以權謀公,為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努力工作。他們不要勢,不將權力視為個人炫耀和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是將其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手段,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在財富的追求上,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也有一些人陷入了物質主義的漩渦,盲目追求財富的積累,成為了金錢的奴隸。他們為了賺錢,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忽視家庭和朋友,甚至不惜違法犯罪。而那些能夠正確看待財富的人,懂得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追求精神的富足。他們會將部分財富用於慈善事業,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者用於自我提升和文化藝術的享受。他們不貪富,明白財富隻是實現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


    再看那些在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他們中的許多人不為名利所動,專注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像屠呦呦,她曆經無數次的失敗,在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堅持研究青蒿素。她沒有被外界的名利誘惑所幹擾,一心隻想攻克瘧疾難題,拯救無數患者的生命。最終她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她的名字也因此載入史冊,成為科學界的一座豐碑。她不矜貴,不在乎個人的名譽與地位,隻是默默地在實驗室裏耕耘;她不貪富,科研成果所帶來的榮譽與財富並沒有改變她的初心,她依然堅守在科研一線,繼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努力奮鬥。


    在藝術創作領域,畫家梵高,他生前貧困潦倒,畫作幾乎無人問津。但他並沒有為了迎合市場而改變自己的繪畫風格,去追求那些所謂的名利。他執著於自己對世界的獨特感知和表達,用絢麗的色彩和扭曲的線條描繪出內心的激情與痛苦。他的作品在他死後才被人們所重視和推崇,他的名字也成為了藝術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他雖然一生短暫且物質匱乏,但他的精神世界卻無比豐富,他不逆命,在命運給予的困境中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他不要勢,沒有去追逐藝術界的權勢地位,隻是純粹地用畫筆表達自己。


    在體育界,也有許多運動員不為一時的榮譽和財富所迷惑。他們為了心中的體育夢想,刻苦訓練,忍受著傷痛和疲憊。比如那些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們,他們雖然身體有殘疾,但他們的精神卻無比強大。他們不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努力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風采。他們不在乎是否能獲得巨額的獎金和極高的名氣,他們更看重的是體育精神的傳承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不逆命、不貪富、不矜貴的人生態度,在體育舞台上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此外,在教育領域,許多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獻,不圖名利。他們堅守在三尺講台,用心去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他們不追求高官厚祿,也不渴望一夜成名,隻是希望能將知識和品德傳授給學生,看著學生們茁壯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不矜貴、不貪富的理念,以教育的力量影響著無數的生命,為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公益事業中,眾多誌願者們無私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學生、上班族、退休人員等。他們不為財富所動,也不追逐權勢和虛名,隻是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無論是救助貧困地區的兒童,還是關愛孤寡老人,他們都盡心盡力。他們在奉獻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用行動詮釋著不貪富、不要勢的高尚情懷,為構建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人生就如一場漫長的旅行,命運是那變幻莫測的風景,名利、權勢、財富則是沿途的誘惑與考驗。隻有當我們能夠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時,才能真正擺脫執念的枷鎖,輕裝上陣,在這場旅行中欣賞到最美的風景,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實現靈魂的升華與超越。讓我們在塵世的喧囂中,保持一顆寧靜而堅定的心,向著生命的更高境界前行,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獨特的亮色。無論是在曆史的長河中,還是在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些關於生命的哲理都如明燈般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引導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以從容、豁達、善良和智慧的姿態麵對生活的種種,收獲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在哲學的深邃思考裏,古希臘的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他舍棄一切物質的奢華與社會地位的榮耀,居住在木桶之中,以最質樸的方式生活。他不逆命於世俗對於財富和地位的定義,不矜貴於所謂的尊貴身份,不要勢於城邦的權力架構,不貪富而視金錢如糞土。當亞曆山大大帝慕名前來拜訪,問他有何需求時,他隻是淡然迴應:“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追尋著生命的本真,用一種極致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對這些執念的超脫,其思想影響深遠,啟發著後世之人對生命意義的深度探尋。


    在宗教的神聖境界中,眾多虔誠的修行者們,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他們守著清規戒律,不被名利所誘惑,不追逐權勢的高位,不貪戀財富的積累。他們將自己的身心奉獻給信仰,在祈禱、冥想與修行中尋求靈魂的解脫與升華。無論是佛教的苦行僧,在深山老林裏閉關修煉,忍受孤寂與艱苦,隻為領悟佛法的真諦;還是基督教的隱修士,在靜謐的修道院中,通過禱告和研讀經典,與神靈對話,探尋生命的終極意義。他們以一種出世的態度詮釋著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的內涵,給那些在塵世中迷茫掙紮的人們提供了另一種看待生命的視角。


    從文學作品的豐富世界來看,《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他為了追求心中那份對黛西的愛情夢想以及與之相伴的上流社會地位和財富,不惜一切代價。他舉辦奢華的派對,試圖吸引黛西的注意,拚命地攀爬社會的階梯,積累財富以融入那個看似光鮮亮麗的貴族世界。然而,他最終卻被自己的執念所害,陷入了名利、權勢與財富交織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直至悲劇收場。而與之相反,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雖然在旁人眼中他是一個脫離現實、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裏的 “瘋子”,但他卻有著自己純粹的理想追求。他不被世俗的名利標準所左右,不在乎權勢地位的有無,也不為財富的多寡而煩惱。他隻是執著於自己心中的騎士道,勇敢地向著風車發起挑戰,在他荒誕的冒險旅程中,展現出一種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一種超越世俗執念的精神境界。


    在音樂的靈動旋律間,一些音樂家們不為商業利益的最大化而創作媚俗的作品。像貝多芬,盡管他一生飽受貧困、疾病與失聰的折磨,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音樂風格與創作理念。他不迎合當時流行的音樂潮流以獲取更多的財富和名氣,而是專注於用音樂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世界的深刻感悟。他的《命運交響曲》中那激昂的音符,仿佛是對命運的有力抗爭,同時也展現出他不逆命的頑強精神;他在音樂創作上追求卓越與創新,不矜貴於已有的成就,不斷突破自我,用一部部偉大的作品為音樂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不是為了權勢地位去阿諛奉承,也不是為了財富去粗製濫造,他用音樂詮釋了生命的高貴與不屈。


    再把目光投向建築領域,那些偉大的建築大師們,如弗蘭克?勞埃德?賴特。他不追求建築項目的數量與規模以獲取巨額財富,也不迎合權貴們的不合理要求而放棄自己的設計理念以換取權勢地位和虛名。他專注於探索建築與自然、人與空間的和諧關係,精心設計每一個作品,從聞名世界的流水別墅到古根海姆博物館,他將自己對建築藝術的獨特理解融入其中,用建築作品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世界的認知,他的建築不僅僅是磚石木瓦的堆砌,更是一種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的精神體現,成為了建築史上不朽的經典,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與藝術瑰寶。


    迴到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平凡而偉大的社區工作者。他們沒有高官厚祿,沒有聲名遠揚的名氣,也沒有豐厚的財富積累。他們隻是默默地為社區居民服務,關心鄰裏的生活瑣事,組織社區活動,協調鄰裏關係,改善社區環境。他們不逆命於自己平凡的出身和普通的生活軌跡,不矜貴於他人的誇讚與榮譽,不要勢於社區管理中的那一點點權力,不貪富而將自己的精力無私奉獻給社區建設。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以一顆熱忱的心,踐行著這些生命的哲理,讓社區充滿了溫暖與和諧,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溫馨港灣。


    在人際交往的廣闊天地裏,那些真誠待人、不圖迴報的朋友更是詮釋了這種無執念的美好。他們不會因為對方的財富多寡而改變態度,不會為了追逐權勢地位而利用友情,也不會為了博取名聲而虛假社交。他們珍視友誼本身,在朋友需要時伸出援手,在朋友成功時真心祝福,在朋友迷茫時給予引導。他們以一種純粹的情感連接,展現出不貪富、不要勢、不矜貴的交友之道,讓友情成為生命中珍貴的財富,而非利益的交換工具。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也能領悟到這些真諦。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它們按照自然的規律生長、變化,不逆命於四季的更替、環境的變遷。它們不追求虛榮的名聲,不爭奪權勢地位,也不貪婪地積累財富。一棵大樹,隻是靜靜地站立在那裏,為鳥兒棲息,為行人遮陰,它用自己的存在詮釋著一種自然的、無執念的生命狀態。我們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應從自然中汲取智慧,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迴歸生命的本真與寧靜。


    當我們真正理解並踐行 “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 時,我們便能夠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安寧。我們不再被無盡的欲望所驅使,不再被外界的標準所束縛,而是以一種自由、豁達、充滿愛的姿態去擁抱生活,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讓生命在無執念的境界中綻放出最為絢爛的光彩,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在人類文明的浩瀚星空中,永恆地閃耀著智慧與精神的光芒,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成為這世間美好與和諧的積極推動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迴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其樂自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其樂自得並收藏曆史的迴響:那些震撼人心的話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