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應對跟重遇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 作者:南柯一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磐人南侵了!
當這則消息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安都時,安國朝廷為之震動。
身為攝政王的孟不知忍不住皺眉,暗道一聲晦氣。
他剛和初月定下婚期,正在籌備婚禮,結果北磐人這個時候來添堵。
不過好在消息傳遞及時,天門關有所防備,暫時還沒有出問題。此外,孟不知知曉合縣密道的事,對此有所預防,在攝政以後特意調了不少兵馬去天門關,所以北磐人短時間內還無法破關。
隻不過,據天門關守將丁甲所言,北磐人此次南下來勢洶洶,恐是恢複了元氣,不久將大軍壓境,這仗不好打。
因此,盡管沒有原劇中二皇子引狼入室的事,天門關的守備力量也比原來更充足,對方依舊請求支援。
北磐和中原是死敵,所以對於這事,滿朝文武難得地統一了意見——必須支援,把北磐人打迴去!
其中稍微有點不同的是有人提議把這事告訴梧國跟褚國,讓他們也派兵支援天門關。
蓋因當初修築天門關的時候,三國國君就訂下盟約:駐守天門關、抵禦北磐人的事由三國一起負責。
後來三國發生內鬥,梧、褚兩國的天門關領土盡歸安國,所以局勢有所變化。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北磐是中原共同的敵人,如今他們來襲,安、梧、褚三國應該履行當初的盟約,一同出兵禦敵。
這是占據大義的表麵說法。
相對實際的目的是這樣能減輕安國的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梧、褚兩國趁虛而入。
北磐大舉來襲,安國即便能獨自抵禦,也會遭受不少損失。
倘若事後梧國、褚國乃至宿國趁機對安國發難,事情就麻煩了。
可把梧、褚兩國也帶上,安國的損失會因為他們的分擔降低不少,並且兩國也會有所損失。屆時三國實力對比和當下差不多,梧國和褚國趁機針對安國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小。
至於宿國,隻這一家的話,安國並不擔心。
這提議和孟不知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他欣然同意。
另外,他還多留了一手——提防褚國!
安、梧、褚三國中,安國如今幾乎把天門關盡數納入版圖,抵禦北磐是理所應當的事。梧國雖失了天門關,但領土依舊靠北,一旦北磐人攻破天門關,對其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他們在抵禦北磐的事上鬧幺蛾子的可能極低。
唯有褚國不同,經曆幾番內鬥後,他們的領土完全縮迴了中原中部。
哪怕北磐人攻破了天門關,也有安國跟梧國作為緩衝,不會直接威脅到他們。
這種情況下,他們未必會出兵,更大的可能會作壁上觀。
然後安國和褚國積累了不少仇怨,往極端了考慮,後者甚至有可能會趁火打劫,對安國出手。
萬一真這樣,安國就會陷入顧頭難顧尾的局麵,被對方占了便宜。
為避免這種事發生,提防一手是很有必要的。
把這茬說了一下,孟不知又和沙西王、兵部尚書等相關人員進一步商議,確定沒其他問題以後便按計劃行事。
孟不知先叫人把北磐南侵的消息公布出去,隨後派遣使者分別前往梧國和褚國,讓他們履行當初的盟約,一起派兵抵禦北磐。同時也開始點將調兵、籌集糧草,準備支援天門關。
沙西王則前往邊境提防褚國和宿國。
在點將的時候,鄧恢主動請纓,說要帶朱衣衛前往天門關殺敵。
孟不知知道他和北磐有血仇,稍一思考,欣然答應,並當眾做出承諾:願意前往殺敵的朱衣衛此番隻要能建功,事後便能解開束縛,甚至可以獲得封賞,加官進爵。
若是戰死沙場,可葬入英烈陵,位列英烈祠,於英烈碑留名,享受朝廷與百姓的香火供奉。
這英烈陵、英烈祠、英烈碑是他攝政後在靖忠祠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立的,效仿的是前世烈士陵園。
此承諾一出,朱衣衛群情振奮!
原本他們有部分人是不願上戰場的,隻是上命難違。
但現在這些人瞬間態度大改,恨不得立馬就到天門關去殺敵建功。
因為孟不知的承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隻要抓住了,就能解開自身枷鎖、從陰暗中奔向光明。
人大多如此,若一直處於黑暗中不見光明,自是不覺得有什麽。可一旦見識過光明,就會不甘於再陷入黑暗。
是以,鄧恢召集的朱衣衛反而成了所有人馬中最積極去天門關的人。
就在孟不知準備就緒時,梧國和褚國的反饋也到了。
梧國答應出兵,已經在調集兵馬和糧草。
褚國卻以天門關不在自身輻射範圍為由拒絕出兵支援。
孟不知和百官對此有所預料,倒也不意外,隻是把褚國拒絕抵禦北磐的事宣揚了出去,給他們添點堵。
之後,孟不知帶著召集完畢的人馬跟籌備好的糧草前往天門關。
任如意隨行。
原本孟不知是打算讓她和清寧長公主一起在安都坐鎮的,可她非要跟來,理由也很充分:她曾是安國最強的刺客,現在又有一個梧國湖陽郡主的身份,不管是刺殺,還是跟梧國交涉,都能幫忙。
孟不知拗不過她,隻能答應。
當一行人馬抵達合縣時,遇到了同樣帶人前往天門關支援的楊盈、孫朗,以及……寧遠舟、於十三和元祿。
“如意姐,你怎麽也來了?”
雙方人馬休整的空檔,現場無他人,楊盈驚喜地問道。
孟不知會來她是知道的,所以不意外。
任如意的到來,是她沒想到的。畢竟對方現在是安國的武安王妃,按理應當在武安王府靜候消息。不過,轉念想到任如意的性子以及孟不知對其不似尋常夫妻的態度,她又覺得對方的到來在情理之中。
任如意也沒隱瞞,笑著把緣由說了。
另一邊,孟不知同樣有些疑惑。
寧遠舟、於十三、元祿不是歸隱了嗎?
怎麽會跟著楊盈一起過來?
雙方算是熟人,此刻又有共同的目標,所以他直接問了。
聽到孟不知的問題,寧遠舟瞅了眼元祿,笑而不語。
元祿見此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別過頭。
最後還是於十三笑眯眯地揭開了其中的謎底……
當這則消息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安都時,安國朝廷為之震動。
身為攝政王的孟不知忍不住皺眉,暗道一聲晦氣。
他剛和初月定下婚期,正在籌備婚禮,結果北磐人這個時候來添堵。
不過好在消息傳遞及時,天門關有所防備,暫時還沒有出問題。此外,孟不知知曉合縣密道的事,對此有所預防,在攝政以後特意調了不少兵馬去天門關,所以北磐人短時間內還無法破關。
隻不過,據天門關守將丁甲所言,北磐人此次南下來勢洶洶,恐是恢複了元氣,不久將大軍壓境,這仗不好打。
因此,盡管沒有原劇中二皇子引狼入室的事,天門關的守備力量也比原來更充足,對方依舊請求支援。
北磐和中原是死敵,所以對於這事,滿朝文武難得地統一了意見——必須支援,把北磐人打迴去!
其中稍微有點不同的是有人提議把這事告訴梧國跟褚國,讓他們也派兵支援天門關。
蓋因當初修築天門關的時候,三國國君就訂下盟約:駐守天門關、抵禦北磐人的事由三國一起負責。
後來三國發生內鬥,梧、褚兩國的天門關領土盡歸安國,所以局勢有所變化。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北磐是中原共同的敵人,如今他們來襲,安、梧、褚三國應該履行當初的盟約,一同出兵禦敵。
這是占據大義的表麵說法。
相對實際的目的是這樣能減輕安國的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梧、褚兩國趁虛而入。
北磐大舉來襲,安國即便能獨自抵禦,也會遭受不少損失。
倘若事後梧國、褚國乃至宿國趁機對安國發難,事情就麻煩了。
可把梧、褚兩國也帶上,安國的損失會因為他們的分擔降低不少,並且兩國也會有所損失。屆時三國實力對比和當下差不多,梧國和褚國趁機針對安國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小。
至於宿國,隻這一家的話,安國並不擔心。
這提議和孟不知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他欣然同意。
另外,他還多留了一手——提防褚國!
安、梧、褚三國中,安國如今幾乎把天門關盡數納入版圖,抵禦北磐是理所應當的事。梧國雖失了天門關,但領土依舊靠北,一旦北磐人攻破天門關,對其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他們在抵禦北磐的事上鬧幺蛾子的可能極低。
唯有褚國不同,經曆幾番內鬥後,他們的領土完全縮迴了中原中部。
哪怕北磐人攻破了天門關,也有安國跟梧國作為緩衝,不會直接威脅到他們。
這種情況下,他們未必會出兵,更大的可能會作壁上觀。
然後安國和褚國積累了不少仇怨,往極端了考慮,後者甚至有可能會趁火打劫,對安國出手。
萬一真這樣,安國就會陷入顧頭難顧尾的局麵,被對方占了便宜。
為避免這種事發生,提防一手是很有必要的。
把這茬說了一下,孟不知又和沙西王、兵部尚書等相關人員進一步商議,確定沒其他問題以後便按計劃行事。
孟不知先叫人把北磐南侵的消息公布出去,隨後派遣使者分別前往梧國和褚國,讓他們履行當初的盟約,一起派兵抵禦北磐。同時也開始點將調兵、籌集糧草,準備支援天門關。
沙西王則前往邊境提防褚國和宿國。
在點將的時候,鄧恢主動請纓,說要帶朱衣衛前往天門關殺敵。
孟不知知道他和北磐有血仇,稍一思考,欣然答應,並當眾做出承諾:願意前往殺敵的朱衣衛此番隻要能建功,事後便能解開束縛,甚至可以獲得封賞,加官進爵。
若是戰死沙場,可葬入英烈陵,位列英烈祠,於英烈碑留名,享受朝廷與百姓的香火供奉。
這英烈陵、英烈祠、英烈碑是他攝政後在靖忠祠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立的,效仿的是前世烈士陵園。
此承諾一出,朱衣衛群情振奮!
原本他們有部分人是不願上戰場的,隻是上命難違。
但現在這些人瞬間態度大改,恨不得立馬就到天門關去殺敵建功。
因為孟不知的承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隻要抓住了,就能解開自身枷鎖、從陰暗中奔向光明。
人大多如此,若一直處於黑暗中不見光明,自是不覺得有什麽。可一旦見識過光明,就會不甘於再陷入黑暗。
是以,鄧恢召集的朱衣衛反而成了所有人馬中最積極去天門關的人。
就在孟不知準備就緒時,梧國和褚國的反饋也到了。
梧國答應出兵,已經在調集兵馬和糧草。
褚國卻以天門關不在自身輻射範圍為由拒絕出兵支援。
孟不知和百官對此有所預料,倒也不意外,隻是把褚國拒絕抵禦北磐的事宣揚了出去,給他們添點堵。
之後,孟不知帶著召集完畢的人馬跟籌備好的糧草前往天門關。
任如意隨行。
原本孟不知是打算讓她和清寧長公主一起在安都坐鎮的,可她非要跟來,理由也很充分:她曾是安國最強的刺客,現在又有一個梧國湖陽郡主的身份,不管是刺殺,還是跟梧國交涉,都能幫忙。
孟不知拗不過她,隻能答應。
當一行人馬抵達合縣時,遇到了同樣帶人前往天門關支援的楊盈、孫朗,以及……寧遠舟、於十三和元祿。
“如意姐,你怎麽也來了?”
雙方人馬休整的空檔,現場無他人,楊盈驚喜地問道。
孟不知會來她是知道的,所以不意外。
任如意的到來,是她沒想到的。畢竟對方現在是安國的武安王妃,按理應當在武安王府靜候消息。不過,轉念想到任如意的性子以及孟不知對其不似尋常夫妻的態度,她又覺得對方的到來在情理之中。
任如意也沒隱瞞,笑著把緣由說了。
另一邊,孟不知同樣有些疑惑。
寧遠舟、於十三、元祿不是歸隱了嗎?
怎麽會跟著楊盈一起過來?
雙方算是熟人,此刻又有共同的目標,所以他直接問了。
聽到孟不知的問題,寧遠舟瞅了眼元祿,笑而不語。
元祿見此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別過頭。
最後還是於十三笑眯眯地揭開了其中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