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邊當時一個人都沒有嗎?”聽完梧帝駕崩的情況,孟不知疑惑地問金媚娘。


    金媚娘迴道:“據說是沒有。這事和寧遠舟給六道堂的人正名有點關係。”


    接著,她把個中緣由講了一下。


    簡而言之,就是寧遠舟迴梧國以後,用雪冤詔給六道堂成員正名,說當初安梧大戰,梧軍大敗不是因為六道堂。這事梧帝認了,所以沒有什麽波折。但有一點,梧帝在這事上也取了個巧,在雪冤詔裏說這事不怪六道堂,責任在自己。


    然而,他所謂的自己的責任是聽信胡太監讒言,沒有聽其他人的良言。


    這有推卸責任的成分,但有效。


    因為胡太監死在了亂軍之中,死無對證。


    當時存活下來的人能站在朝堂上的也沒幾個,而且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和梧帝唱反調。


    譬如蕭明,他和梧帝沾親帶故,人又有些愚忠,就沒有拆台,選擇了默認。


    又譬如寧遠舟,他打算完成這事就歸隱,自此遠離朝堂,為免節外生枝,也沒去細究,反正能為六道堂正名就行。


    不過,此舉除了推卸責任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梧帝真覺得事情是這樣!


    他不覺得梧軍大敗是自己指揮不當,而是認為胡太監誤事。


    為此,梧帝恨屋及烏,對宮裏的其他太監也不待見。尤其在興兵複仇的事受阻以後,他心情不好,看那些太監越發不順眼,不讓這些人陪著。若有人不聽,或者礙了他的眼,就會予以懲罰。


    如此一來,宮裏的太監自然對梧帝敬而遠之。


    而皇帝身邊沒有讓宮女時刻跟著的道理。


    因此,梧帝身邊也就沒什麽人隨行,以至於喝醉酒後一頭栽進禦池,沒能及時獲救。


    孟不知聽完以後很無語,轉而問起了後續。


    金媚娘如實道:“梧帝駕崩後,梧國朝堂再次恢複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再次恢複成了三足鼎立?”孟不知麵露疑惑,隨後問道:“楊盈不是入局了嗎?”


    金媚娘出言解釋道:“禮城公主雖然因為執掌六道堂順利進入朝堂,但由於身份和時間的緣故,根基尚淺。其能站住腳,基本是得益於梧帝的支持。梧帝一駕崩,她就有點獨木難支。另一邊梧後也受到了影響,聲勢有所削弱。”


    “所以,這一姑一嫂就抱團了?”聞言,孟不知反應過來,如是猜測道。


    金媚娘笑著點頭:“沒錯。”


    孟不知忍不住感慨:“那這梧國的皇位又有得爭了。”


    金媚娘同樣這麽覺得,繼而問道:“公子以為這梧國國君之位最終會花落誰家?”


    孟不知想了一下,搖頭道:“不好說。”


    “梧後若是生出個公主,這皇位自然歸丹陽王。可這一胎,十有八九是個皇子,所以又有得掰扯了。”


    金媚娘稍一想也明白過來,頷首道:“這倒是。”


    孟不知笑道:“不管結果如何,都與我們關係不大,我們隔岸觀火便是。”


    “也是。”


    就在孟不知打算作壁上觀的時候,梧國的事又發生了變故:梧後滑胎了!


    這消息一出,章崧和梧後隻得讓丹陽王上位。


    就在眾人以為事情會就此落幕時,丹陽王又出事了!他在按流程去太廟向列祖列宗祭拜時被牌匾砸中,身受重傷,昏迷不醒。


    這一下,梧國百官有點傻眼。


    兩個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都出了意外,這皇位該咋辦?


    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英王楊行衍!


    他是梧帝楊行遠、丹陽王楊行健同父異母的弟弟,八歲時為了救落水的梧後留下了殘疾。而當今時代,身有殘缺者難以為君。因此一般情況下,他注定與皇位無緣,早早便被上一任梧帝封為英王,擔任梧國的皇室宗長。


    可現在……梧國皇室隻剩這麽一根獨苗了!


    是以,一些大臣覺得可以推英王上位,甚至表露出了這方麵的意向。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要再等等,英王畢竟身有殘疾,上位的話容易遭人詬病和非議。最關鍵的是丹陽王目前隻是昏迷,等其醒過來,若是身體無大礙,應當依照之前的決定,讓他繼承大統。


    這事還沒出結果,變故再生,英王居然刺殺丹陽王,還被抓了個正著。


    而發現這事的人正是禮城公主楊盈。


    很快,內幕揭開:梧帝楊行遠駕崩、梧後滑胎、丹陽王受創,這些都是英王的算計!


    他這般費盡心思的目的也簡單,就是為了順理成章地當上梧國國君。


    情況開始和原劇一樣,英王為了達到目的,從楊盈出使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布局了:錢昭得知梧軍在安梧大戰中大敗,由於信息差,以為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柴明戰死,所以對梧帝楊行遠暗生恨意。


    英王偶然發現了這點,便蠱惑錢昭,讓他找機會殺了梧帝。


    但柴明由於孟不知擒賊先擒王的操作,沒有如原劇那樣戰死,反而順利被救迴來了。這樣一來,錢昭對梧帝的恨意減弱不少,加上弑君是大罪,會連累柴明,所以他就打消了想法,當做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而使團一行人又沒有像原劇那般倒黴地遇到北磐入侵,從而給英王再次在路上出手的機會,所以梧帝順利迴到梧國。


    英王見一番謀劃不成,心有不甘,便欲再行算計。


    這時,梧帝恨屋及烏、厭棄太監的表現,恰好給了他機會。


    於是乎,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梧帝就落水駕崩了。


    這事一出,錢昭瞬間起疑。


    因為英王之前唆使過他弄死梧帝。


    關於這茬,他因為柴明還活著而打消了念頭。但其對梧帝這個昏君也沒好感,而且這涉及到皇室內部鬥爭,他不過是個羽林軍的都尉,人微言輕,貿然牽扯進去容易引火燒身。


    是以,錢昭就把事情爛在了肚子裏。


    直到梧帝人沒了,他才覺得事情有點超出預料。


    最終,他思慮再三,把英王的事告訴楊盈。


    楊盈幾經思量,又將事情告訴了梧後。


    最後,丹陽王也知道了。


    於是,幾人聯手設局,成功讓英王露出了狐狸尾巴。


    真相大白後,丹陽王為保存體麵,想遮掩此事,用其他理由把英王貶為庶民。


    梧後卻與之意見相左,堅持判定英王謀逆,且要他的命。


    二人僵持時,英王意圖拚死一搏。


    不料楊盈早有提防,不僅攔下了偷襲,還當機立斷,以摧堅神爪一手捏死了英王。


    “謀逆者楊行衍已伏誅,王兄和皇嫂不必再爭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柯一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柯一孟並收藏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