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十三年的年底。


    孟不知帶著清寧長公主迴安都。


    待了沒幾天,孟不知便按照慣例去參加年底的文武群臣宴。


    如今他是安樂侯,放在安國廟堂也算位列高層,在朝中也有不少熟人,所以進場後與當初還是宣威爵時截然不同,不僅有一群人過來打招唿,站位也是自然地往前靠。


    一番應酬完畢,安帝帶著兩個皇子入場。


    孟不知見到兩個皇子,略感意外。


    兩人來安都,他不奇怪。


    雖然他們封王就藩後不能輕易離開封地,但那是一般情況。像年底有皇族的聚會,安帝想一家人團聚一下,屬於特殊情況,他們是可以來安都的。


    但文武群臣宴是皇帝和百官的年底聚會。


    藩王是臣子不假,可基本都待在封地,加上與朝臣交集過多容易引起皇帝猜忌,所以一般收到邀請,也會借故不來。


    兩個皇子盡管情況有點特殊,卻也沒打破這點,去年便沒有來。


    如今他們不僅來了,還是跟著安帝一起來的。


    這,非但孟不知意外,其餘人也有些錯愕。


    隨即,他們不禁暗自揣測這其中是否有什麽深意。


    不一會兒,答案便揭曉。


    安帝落座後按照慣例走程序,先總結今年的形勢跟成果,然後提出關於明年的發展規劃,從中透露出一個信息——他又想興兵了!


    這一次,他準備攻打梧國,禦駕親征!


    理由是報複梧國之前不講武德,和褚國聯手伏擊大皇子的事。


    當下隻是暗戳戳地提出想法,具體如何等年後再說。


    接著,安帝提到了兩個皇子的事,說他禦駕親征以後,安都需要人坐鎮,便決定把他們從封地調了迴來,之後留在安都。


    孟不知和其他人這才恍然。


    次日。


    孟不知和清寧長公主去參加皇族聚會。


    果不其然,安帝把初紜帶上了。


    而初紜也按照孟不知說的,從貴妃的立場出發,把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分寸拿捏的十分到位。隻是其眼角餘光時不時地會在孟不知身上停留。


    孟不知發現了這點,卻當做不知道,倒也沒被人看出什麽。


    隻是清寧長公主出宮以後忍不住一陣唏噓。


    當初她可是把初紜定為了兒媳人選,現在卻與之成為了名義上的姑嫂,真是……


    “造化弄人!”


    清寧長公主輕歎一聲,隨即望向自家兒子:“不知,你對初月可有想法?”


    這是催婚?


    孟不知頓感頭大,嘴上卻道:“我暫時還不想成親。”


    “可你已經到該說親的年齡了。”清寧長公主拿年齡說事。


    孟不知無奈,隨口推脫道:“過兩年再說吧,暫時不急。”


    “那就兩年。”清寧長公主看出他的推脫,直接定下期限,隨即道:“兩年後你必須收心和成親。就算不為自己和為娘考慮,你也得為迦陵她們著想一二。”


    “她們跟你這麽久了,總得有個名分。”


    “但古往今來,沒有未娶妻先納妾的道理。”


    “所以,娶妻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孟不知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而且任如意沒多久就要結束遊曆迴歸,就算之後要追查真相乃至報複,兩年時間也差不多夠了,於是便點頭答應:“好,就兩年。”


    聞言,清寧長公主不再多說什麽。


    ……


    很快,時間進入承天十四年。


    安帝準備興兵攻打梧國,具體目標是梧國擁有金礦的幾座城池。


    原劇中這一戰發生在開局,時間是永佑六年。


    而永佑是梧國的年號,換成安國年號,是承天十三年,也就是去年。


    若按原劇發展,此時以寧遠舟為首的主角團已然全員被送走。


    但現在,原劇的故事才剛開始。


    北磐因孟不知之前清剿造成了威懾,外加沒有安國二皇子這個內應,同時聽聞安國國力日漸強盛,於是隻得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寧遠舟正處於發配狀態,在軍營中忙著燒火做飯,打算發配期滿就歸隱山林。


    任如意在外遊曆了一大圈,剛抵達梧國。


    小公主楊盈身居深宮,不受待見,還是個膽小怕事、舉止唯諾的小哭包。


    餘下的六道堂眾人則各有不同境遇:


    於十三因為拐帶劉尚書的千金身陷牢獄,卻憑著出眾的化妝手藝廣受女囚的追捧,雖不得自由,但也沒遭受什麽苦難。


    元祿守著寧家老宅,一邊搗鼓機關,一邊等待寧遠舟歸來,同時計算著自己餘下的時間。


    孫朗留在了六道堂擔任校尉,卻因寧遠舟的關係被趙季一係的人排擠,心中鬱悶,每天迴到家都得擼貓、兔子等毛茸茸的動物解壓。


    錢昭在梧國羽林軍當都尉,每天除了巡邏就是耍大刀,心中時不時琢磨著找個機會認下同父異母、對自己死纏爛打的弟弟柴明。


    可每次和柴明一見麵,習慣冷臉的他又抹不開麵子,最後隻得在心中說著下一次。


    ……


    安國這邊,安帝經過一番籌備,終是率兵出征。


    孟不知被點名隨行。


    梧國朝廷一收到消息,一眾君臣立即商議應對之策。


    一開始,許多大臣都提議讓丹陽王楊行健率領大軍迎戰。因為後者以前掌過兵,前些年還帶領麾下的北蒼軍伏擊過安國大皇子,並順利立功。


    可又有人提出,這次安國是安帝禦駕親征,梧國這邊應當以同樣規格對待。


    如果讓丹陽王迎戰,傳出去怕是會讓人以為丹陽王才是梧國皇帝。


    這話明顯是挑撥,但梧帝楊行遠卻聽進去了。


    他是上任梧帝的嫡長子,身份尊貴,打小便自命不凡。不曾想,在能力上卻經常被自己的二弟楊行健,也就是丹陽王比下去。


    甚至有人傳言,說他連三弟英王楊行衍都不如。


    而英王,因為幼時的一場意外,身有殘疾。


    換句話說,在某些人眼裏,他這個根正苗紅的太子,連身為殘疾人的弟弟都不如。


    對此,楊行遠一直耿耿於懷。


    直到他順利繼承皇位,那些聲音才逐漸消失。


    楊行遠原以為這樣能證明自己,哪知當上了皇帝也沒法兒唯我獨尊。


    因為丹陽王在朝中勢力不小,同時還有一個首輔章崧。兩人雖不至於和他對著幹,卻也不是處處順著他,讓他時常碰壁卻無可奈何。


    尤其上次丹陽王伏擊安國大皇子成功,在朝中聲勢愈盛。


    若非有章崧製衡,楊行遠都擔心這個二弟動搖到自身的皇位。


    這種情況下,他一直想做出些功績,以蓋過丹陽王。


    有此前提,加上那挑撥之言,梧帝覺得這次迎戰安帝是個不錯的機會。


    於是,他思慮過後,直接拍板。


    他,楊行遠,也要禦駕親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柯一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柯一孟並收藏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