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孟不知除了基本的日常活動,便是修習《九陰真經》中的諸多武功。


    目的是為了增加自身手段,也是為了方便教人。


    有事情做的時候,時間飛逝,很快就到了論功行賞的日子。


    這一天,孟不知穿好一等子爵服前往正安殿。


    馬車在皇宮門口停下,孟不知一下車,就看到了不少認識的人。這也不奇怪,此次論功行賞的都是伐宿之戰立功的人,彼此間或多或少都認識。


    相互打了個招唿後,孟不知帶著沙白宋、付江等幾個相熟的人往皇宮走。


    之所以說帶著,是因為他們不認識去正安殿的路。


    沙白宋不用多說,之前都沒來過安都,更別提進安國皇宮了。付江等一些將領此前因為品級不夠,也沒來過皇宮。


    因此,隻能孟不知帶路了。


    皇宮他來的頻率不高,一年也就來個幾次,但憑借過人的記憶力,加上宮內格局基本沒有變動,倒也記下了一些地方的路線。


    比如禦書房,安帝尋常時候見人便是在那兒,孟不知去過幾次。


    又比如皇後居住的鳳儀宮、禦花園,因為清寧長公主的關係,他也去過。


    還有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正安殿,那是上朝的地方。孟不知暫時沒資格上朝議事,卻知道位置,然後年前參加文武群臣宴時到過一次。


    實際上,引人入宮的事,皇宮的禮儀監一般會安排小太監做。


    但在有熟人的情況下,許多人都會選擇跟著熟人一起走,就免了這茬。


    路上邊走邊聊,不一會兒,幾人便到了正安殿。


    一進殿,他們看到殿內已經有人了。


    孟不知稍一細瞧,發現都是上朝的官員,年前在文武群臣宴上見過。


    他對沙白宋幾人交代兩句,隨後走過去和人打招唿。


    首先是初國公初遠。


    因為初紜和初月,這位算是場上跟他關係最好最近的一位。


    但孟不知沒多聊,畢竟場合有些不合適。簡單說了兩句話,他便接著找其他人。基本都是在文武群臣宴上聊過,然後印象較深的。


    譬如飛騎營的統領鄧恢。


    還有現任朱衣衛指揮使郭度,這位之前有打過交道。


    期間也有人主動上來和孟不知攀談。


    對此,他也不意外。畢竟這次他是立了功,有人想交好在情理之中。


    沙白宋、付江等人見狀,忍不住偷偷找人打聽。他們是跟著孟不知來的,對於他的情況難免格外關注,然後有點被驚到了。


    國公?


    飛騎營統領?


    朱衣衛指揮使?


    這一個個來頭都不小啊!


    付江等人暗自吃驚,更加堅定了向孟不知靠攏的心。


    沙白宋輕撫胡須,同樣打定了某些主意。


    等孟不知重新迴到原位,一聲尖細有力的宣告聲從外麵傳來。


    “陛下駕到!”


    現場瞬間一靜,緊接著,所有人按位置站好。


    稍許,一身朝服的安帝踩著四方步進場,走到上方落座。


    場下所有人下拜行禮。


    來之前,孟不知、沙白宋、付江等人都特地了解過禮儀方麵的事,所以沒出幺蛾子。


    禮畢,安帝開口讓所有人平身。


    基礎程序走完,兵部尚書出列上奏,為此次論功行賞拉開序幕。


    安帝先簡單講了兩句,而後便讓一旁的大太監張全拿著提前寫好的聖旨當眾進行宣讀,內容便是此次封賞的具體事宜。


    一段歌功頌德的前綴說完,封賞正式開始。


    第一個被點名封賞的是孟不知,因為這一戰他居首功。


    孟不知應聲出列,待一小段介紹後,具體封賞出爐:“宣威子爵孟不知功勞居首,爵位晉二等伯,號‘靖遠’,加封食邑八百戶,封地為金城靖縣。”


    “另,著其擔任金城監察使一職,擇日就任。”


    瞬間,現場事先不知情的人皆為之一驚。


    孟不知亦然。


    此番封賞,他的爵位往上升了兩級,從一等子爵變成二等伯爵。同時,爵位名號因為功績變化,從“宣威子爵”更改為“靖遠伯爵”。


    以後別人以爵位稱唿他,就不是“宣威爵”,而是“靖遠伯”。


    這固然喜人,卻不是重點,重點是後麵的那句——加封食邑八百戶!


    有食邑屬於實封,這直接把他的爵位從虛銜變成了實權!這個實權不僅是擁有封地及其帶來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駐守封地的名義養私兵!


    按規製,一戶養一兵,食邑八百戶,等於孟不知可以光明正大養八百名私兵!


    看似不多,但這支力量在法理上是完全屬於他個人的。除非他的封地被收迴,不然未經他同意,任何人都休想染指。


    不過,這支私兵一般時候隻能留在封地駐守,不可輕動就是了。


    除此之外,八百戶的食邑正好與二等伯爵的地位相符。


    在當今安國乃至九國,實封爵位的食邑數量基本與爵位等級掛鉤。從低往高論,最低的三等男爵食邑一百戶,二等男爵兩百戶,一等是三百戶。


    往上以此類推,子爵是四百戶到六百戶。


    伯爵是七百戶至九百戶。


    到了公侯之列,跨度就稍大,以千戶而論,即侯爵是一千戶到三千戶,國公是四千戶至六千戶,王爵是七千戶至九千戶。


    國公和王爵沒有一二三等的細分,食邑看具體情況而定,但大致在這個範圍。


    至於孟不知前世熟知的“萬戶侯”,這個世界也有,卻隻在前朝出現過。那時中原還是大一統狀態,國家體量大,給有大功的侯爵食邑萬戶,問題不大。


    但九國成立後,每個國家割據一方,體量不複前朝之盛況。


    萬戶侯這樣的存在,各國皇帝封起來壓力太大,就不約而同在實封這塊進行改製,對一係列爵位的食邑數量進行削減。


    縱使是王爵,封到頂也才九千戶。


    而自九國並立以來,尚未出現過食邑九千戶的存在。


    迄今為止,九國爵位最高的食邑記錄是八千餘戶。


    萬戶侯,已然成了史書記載的傳說。


    對於這些,孟不知了解過,卻沒多想,當場按流程謝恩。這一遭過後,他從有名無實的一等子爵變成了名副其實二等伯爵,不摻雜任何的水分。


    迴到位置上,孟不知緩過神一琢磨,忍不住皺了一下眉。


    這封賞前半部分沒問題,爵位和食邑都是實打實的。


    可後麵部分……封地為金城靖縣,擔任金城的監察使,擇日就任!


    金城的靖縣他知道,據說挺富足的,所以這封地應該不錯。不過,金城在伐宿之戰中剛被安軍打下來不久,位置處於安國的邊境,離安都有點遠。


    去一趟的話,挺費時間的,卻不算大問題。


    問題是還給了他一個金城監察使的職務,這就值得細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柯一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柯一孟並收藏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