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靜的過了五天,在北京的各家商號負責人和李義、陳長祚、郭允厚等人接到了朱由校的通知讓他們去鄭村壩等禦駕,李義正在房間裏畫著三輪車的圖紙還一下畫了好幾款,他沒事就去找宋應星問了許多關於大明工藝的事又去了工部得到了重要信息,明朝可以生產軸承而且還被工部左侍郎王越給科普了一下,原來在秦朝軸承就已經用在了車軸了,李義還拿出了現代軸承的圖紙王越也拿不準便找了一眾經驗豐富的匠人忙活了三個時辰終於搞出來了,李義將軸承拿在手裏愣了好一會兒,沒想到這玩意就這麽做出來了在他的印象裏這玩意兒的雛形得等到18世紀才有,李義也沒有多想,能搞定軸承就行至於輪胎他倒是想弄可這橡膠原料得到東南亞才有索性就準備用鋼輪,到時候就算用壞了迴爐重造就行,刹車片就用石棉這玩意兒元朝就有了。
李義正好也畫完了圖紙要拿去給工部試試,出門便上了馬正要出城碰到了朱由檢,朱由檢說道:“你也去鄭村壩?”李義點點頭,二人一同前往鄭村壩這個地方是工部生產各種物件的工坊群,李義沒搞出那些新東西之前這裏占地就三畝多,搞出那些東西後又多規劃出三畝地,建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工棚,說是工棚其實全是磚瓦結構裏麵連地麵都是石頭鋪的,朱由校為了體現重視程度在這附近兩裏內都不許外人靠進要進去所有工人都要搜身,危險的東西一律不準帶更誇張的是還駐紮了四千人在這周圍錦衣衛也有人在這巡查。等李義趕到廠區門口這裏已經有數十人在些等待,眾人都是拱手施禮。汪然明眼尖看到李義手中拿著幾張卷軸問道:“李將軍,你這拿的是何物?”李義故意賣個關子,說道:“這是我新設計的玩意兒,等工部的陳大人來了再進去給大家展示,現在不太方便。”汪然明一聽,有好東西啊多等一會兒也沒事。一眾人在門口閑聊,郭允厚、袁可立、孫承宗連熊文燦和熊夫人也來了。李義看到他們來了驚訝道:“嫂嫂怎麽也來這裏了?我記得你不是去和幾位尚書的夫人品茶麽。”熊夫人說道:“我也不知道陛下怎麽就讓我來了,正品茶呢那個李若漣就找到了我。”李義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
就在這時,一聲“陛下駕到!”傳來,眾人一迴頭朱由校的禦駕到了,紛紛跪下行禮。朱由校一下車便讓眾人平身,眾人謝恩後便起來隨朱由校進了廠區,陳長祚、李義和郭允厚走在朱由校邊上,由陳長祚負責解說,一行人浩浩蕩蕩的直奔鍾表生產區,守門的人打開門裏麵的人都在忙著組裝擺鍾,一眾商人看得目瞪口呆連連稱讚。
一張長六丈寬兩尺的桌子上擺著正在組裝的擺鍾,一個人做好自己這一步就推給下一個人,這推起來也不費勁,湊近一看原來是桌子中間有滾軸,不停的有穿著各種馬甲的人在來迴穿梭的身影中,馬甲的顏色各不相同,上麵寫著稽核、物料、搬運、質檢、線長、組長、主管等字樣,每個人的名字和幾級工的字樣也清晰可見。朱由校看得有些頭暈,便問道:“陳尚書,這些人衣服上寫的都是何意?”這句話問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大家都想知道答案。
陳長祚答道:“這個是李將軍提出來的。馬甲上的字代表著他們所從事的崗位。比如說這個稽核,他們負責檢查這些人是否按照要求做事,違反規定的會被記錄下名字和工號,其直接負責人要負監督不力的責任。違反規定的人第一次會被警告扣二十文工線,第二次是通報批評扣五十文工線,第三次扣三百文,如果有第四次就是開除。”
眾人一聽,覺得這個崗位非常有必要存在,可以防止某些人偷工減料、偷奸耍滑。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對李義的管理方法表示認可。朱由校也對這個管理方法表示讚賞,他覺得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違規行為。他對李義說道:“李義,你這個管理方法非常好,值得推薦。”
李義聽了,非常高興,說道:“謝陛下誇獎。這個管理方法是我和陳尚書一起商量出來的,我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違規行為。”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嗯,你們做得很好。我會向各地推薦的。”說完,他便轉身離開了。陳長祚和李義也跟在後麵,一起去了其他工坊。
在去的路上,朱由校對陳長祚說道:“陳尚書,這個管理方法可以在全國推廣,讓所有的工坊都采用這個管理方法。”
陳長祚聽了,說道:“陛下,這個管理方法雖然好,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這個管理方法對工人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工人的素質不高,那麽這個管理方法就很難執行下去。”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你說得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這個管理方法還是值得推廣的。我們可以先在一些工坊進行試點,然後再逐步推廣到全國。”
陳長祚拱手道:“臣覺得工部先實行一年,發現問題再改進成熟後再推向全國。”朱由校也同意,隨後眾人來到了玻璃製品工坊門裏陳長祚說道:“諸位,這個裏麵溫度高大家都注意一下,別被燙傷了。”一眾人也都說會小心的,隨後打開門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發現到處都是各種大大小小的爐子所有人有光著膀子幹活,有商人受不了便拿著扇子開始扇,卻發現無濟於事,這裏麵溫度太高了。不遠處有已經製作好的玻璃製品,眾人一看都交口稱讚身上的熱都沒有心裏熱,朱由校拿起一個茶壺說道:“諸位,這種玻璃茶壺用它來泡茶待客你們覺得如何?”汪然明說道:“陛下,能用得起琉璃的都是大戶人家,能用得起這玻璃的家裏沒有百十萬兩銀子都用不起,這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能用上這個那就是世家大族。”範永鬥也說道:“是啊,陛下這種玻璃製成的東西豈是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的?那些暴發戶什麽檔次?也配跟我們用一樣的東西?”一眾人也都附和著,朱由校說道:“那你們覺得這些東西賣多少合適?”範永鬥說道:“至少五百兩!”閩商陳興和說道:“玻璃製作不易且易碎運輸的距離越長就應該越貴。”眾人覺得有道理,洞庭商幫的翁洪說道:“沒錯,這東西在京城起碼賣六百兩,出了北直隸每過一府增加五十兩。”眾人聽了覺得不錯,汪然明說道:“不止如此,如果有中途損壞的應該把價格再平均到每件貨的上麵。”眾人都表示讚同,李義搖搖頭心裏想著:真不愧是資本家。
李義正好也畫完了圖紙要拿去給工部試試,出門便上了馬正要出城碰到了朱由檢,朱由檢說道:“你也去鄭村壩?”李義點點頭,二人一同前往鄭村壩這個地方是工部生產各種物件的工坊群,李義沒搞出那些新東西之前這裏占地就三畝多,搞出那些東西後又多規劃出三畝地,建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工棚,說是工棚其實全是磚瓦結構裏麵連地麵都是石頭鋪的,朱由校為了體現重視程度在這附近兩裏內都不許外人靠進要進去所有工人都要搜身,危險的東西一律不準帶更誇張的是還駐紮了四千人在這周圍錦衣衛也有人在這巡查。等李義趕到廠區門口這裏已經有數十人在些等待,眾人都是拱手施禮。汪然明眼尖看到李義手中拿著幾張卷軸問道:“李將軍,你這拿的是何物?”李義故意賣個關子,說道:“這是我新設計的玩意兒,等工部的陳大人來了再進去給大家展示,現在不太方便。”汪然明一聽,有好東西啊多等一會兒也沒事。一眾人在門口閑聊,郭允厚、袁可立、孫承宗連熊文燦和熊夫人也來了。李義看到他們來了驚訝道:“嫂嫂怎麽也來這裏了?我記得你不是去和幾位尚書的夫人品茶麽。”熊夫人說道:“我也不知道陛下怎麽就讓我來了,正品茶呢那個李若漣就找到了我。”李義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
就在這時,一聲“陛下駕到!”傳來,眾人一迴頭朱由校的禦駕到了,紛紛跪下行禮。朱由校一下車便讓眾人平身,眾人謝恩後便起來隨朱由校進了廠區,陳長祚、李義和郭允厚走在朱由校邊上,由陳長祚負責解說,一行人浩浩蕩蕩的直奔鍾表生產區,守門的人打開門裏麵的人都在忙著組裝擺鍾,一眾商人看得目瞪口呆連連稱讚。
一張長六丈寬兩尺的桌子上擺著正在組裝的擺鍾,一個人做好自己這一步就推給下一個人,這推起來也不費勁,湊近一看原來是桌子中間有滾軸,不停的有穿著各種馬甲的人在來迴穿梭的身影中,馬甲的顏色各不相同,上麵寫著稽核、物料、搬運、質檢、線長、組長、主管等字樣,每個人的名字和幾級工的字樣也清晰可見。朱由校看得有些頭暈,便問道:“陳尚書,這些人衣服上寫的都是何意?”這句話問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大家都想知道答案。
陳長祚答道:“這個是李將軍提出來的。馬甲上的字代表著他們所從事的崗位。比如說這個稽核,他們負責檢查這些人是否按照要求做事,違反規定的會被記錄下名字和工號,其直接負責人要負監督不力的責任。違反規定的人第一次會被警告扣二十文工線,第二次是通報批評扣五十文工線,第三次扣三百文,如果有第四次就是開除。”
眾人一聽,覺得這個崗位非常有必要存在,可以防止某些人偷工減料、偷奸耍滑。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對李義的管理方法表示認可。朱由校也對這個管理方法表示讚賞,他覺得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違規行為。他對李義說道:“李義,你這個管理方法非常好,值得推薦。”
李義聽了,非常高興,說道:“謝陛下誇獎。這個管理方法是我和陳尚書一起商量出來的,我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違規行為。”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嗯,你們做得很好。我會向各地推薦的。”說完,他便轉身離開了。陳長祚和李義也跟在後麵,一起去了其他工坊。
在去的路上,朱由校對陳長祚說道:“陳尚書,這個管理方法可以在全國推廣,讓所有的工坊都采用這個管理方法。”
陳長祚聽了,說道:“陛下,這個管理方法雖然好,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這個管理方法對工人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工人的素質不高,那麽這個管理方法就很難執行下去。”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你說得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這個管理方法還是值得推廣的。我們可以先在一些工坊進行試點,然後再逐步推廣到全國。”
陳長祚拱手道:“臣覺得工部先實行一年,發現問題再改進成熟後再推向全國。”朱由校也同意,隨後眾人來到了玻璃製品工坊門裏陳長祚說道:“諸位,這個裏麵溫度高大家都注意一下,別被燙傷了。”一眾人也都說會小心的,隨後打開門一股熱氣撲麵而來,發現到處都是各種大大小小的爐子所有人有光著膀子幹活,有商人受不了便拿著扇子開始扇,卻發現無濟於事,這裏麵溫度太高了。不遠處有已經製作好的玻璃製品,眾人一看都交口稱讚身上的熱都沒有心裏熱,朱由校拿起一個茶壺說道:“諸位,這種玻璃茶壺用它來泡茶待客你們覺得如何?”汪然明說道:“陛下,能用得起琉璃的都是大戶人家,能用得起這玻璃的家裏沒有百十萬兩銀子都用不起,這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能用上這個那就是世家大族。”範永鬥也說道:“是啊,陛下這種玻璃製成的東西豈是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的?那些暴發戶什麽檔次?也配跟我們用一樣的東西?”一眾人也都附和著,朱由校說道:“那你們覺得這些東西賣多少合適?”範永鬥說道:“至少五百兩!”閩商陳興和說道:“玻璃製作不易且易碎運輸的距離越長就應該越貴。”眾人覺得有道理,洞庭商幫的翁洪說道:“沒錯,這東西在京城起碼賣六百兩,出了北直隸每過一府增加五十兩。”眾人聽了覺得不錯,汪然明說道:“不止如此,如果有中途損壞的應該把價格再平均到每件貨的上麵。”眾人都表示讚同,李義搖搖頭心裏想著:真不愧是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