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登山考察
特工穿古代神秘嬰兒,開局遭追殺 作者:著花無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想到事情的發展更順利,原來何覽也在動歪心思,
試圖用飛鏢偷襲,簡直是神助攻,使得沈克用等人完美地射出弩箭。
此戰,昌康軍至少損失一千多人,
這麽一算,僅僅兩天時間,昌康軍兵力就銳減一半,剩餘兵力和東連軍差不多了。
羊威沙此時才嚐到巴桑的厲害,外麵傳言不虛。
事實上,他早就聽過關石的傳說,
可是他自認為武功高強,看過幾部兵書,
就認為能掃平東連軍了,這才主動出擊,以致弄成現在的樣子。
羊威沙不敢隱瞞,立即派人向馬震沙報告,請求增兵。
馬震沙給他迴信,說那個關石不好對付,他能以十幾個人起家,短時間做得這麽大,
一定有他的一套,你隻要守住城池就可以了,
現在他還要做其他部署,暫時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過來。
馬震沙又安慰他:
“以師兄現有兵力,守住城池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東連軍兵力也少。”
馬震沙長期執掌偵刑司,手下虎衛所幹的活類似後世的特工。
他告訴羊威沙,已經密派多人化裝進到昌寧城,對東連軍各部密切監視,
一旦東連軍成建製增兵,他馬上就能知道,那時再派兵增援,
倘若東連軍隻是零散增兵,那就不足為懼。
羊威沙收到迴信後,老老實實聽命,
他浮躁的心已經被打得靜下來了,再損兵折將也不好向馬震沙交待。
嚴厲命令各級將士,無論東連軍如何辱罵、挑釁,
都不許出戰,安排將士嚴密守城,
反正自己這邊都在城內,凍不著、餓不著。
東連軍在城外,條件要困難得多,
一旦天下大雪,糧草運不上來,他們必然要退走。
卻說東連軍這邊,士氣高昂,主公一來,立即打了兩場漂亮的勝仗,
但巴桑心情並不好,
羊威沙死守不出,城牆高大,很難攻破。
現在天氣太冷,說不定哪天又要下暴雪,而且會連下好多天,
到那時,將士們禦寒、糧草供應都會有難度。
此外,竇榮光大軍已經出動,
據可靠情報,竇榮光臨時又召集了幾千府兵,
除孟威兩千人守城外,出動大軍一萬餘人,這是要和東連軍決一死戰啊!
隻是竇軍行動緩慢,一天走不到多少路,
巴桑猜不出竇榮光為什麽走這麽慢?
他在等什麽?
不過對於東連軍來說,倒是一個好時機,
隻要在竇榮光到之前攻占昌康城,就能搶占先手,巴桑也能騰出手對付他了。
陸嘯山建議出兵強攻,他願意組建敢死隊,親自帶隊攻城,
隻要突破一處,就能打開局麵。
巴桑搖搖頭,堅定地說:
“不能強攻,那樣的話,
士兵傷亡太大,還不一定能攻下來,
我方兵力不占優,其實還少於他們,圍城都有點吃力”
陸嘯山當然也明白這點,
可是不強攻,又如何拿下城池?
陸嘯山長期帶兵,現在也是東連軍的高級將領,知道的信息較多,說出他的分析:
現在東連軍總兵力不多,倘若成建製調兵增援這裏,
馬震沙肯定能發現,勢必也會增兵,
那樣的話,昌康城就成了主戰場。
更嚴峻的是,竇榮光已經出動,一旦發起大規模進攻,
孫二牛、白林等人壓力就太大了,所以無兵調來增援,幹脆強攻。
巴桑承認陸嘯山的分析是對的,但還是不同意強攻,
他看著營外,若有所思,
叫上楚良才、宋植,三人騎馬出營,圍著昌康城轉悠。
昌康城城牆高大堅實,城頭士兵人頭攢動,防守嚴密,
三人轉到城後麵,這麵城牆靠近康山,距離山腳很近,
可能當年築城時想借助高山遮擋寒風,這才靠近山腳。
巴桑抬頭看康山,整座山被白雪覆蓋,
更顯得高大險峻,威武壯觀。
楚良才老家就是昌康人,隻是生活在鄉下就是,
他在一邊介紹,
“康山很陡峭,特別是半山腰以上更是常年積雪,
我小時候隻敢上到半山腰,從沒有爬到山頂。”
巴桑笑道:“山頂上有猛獸嗎?”
“那倒不是,主要是山頂上積雪有時會發生雪崩,
特別是暴雪過後,雪還沒壓結實,
大風一吹,甚至大聲喊話都能造成有的地方雪崩,
雖然不嚴重,但被埋進去,也很害怕。”
巴桑聽到這句話,眼睛一亮,
翻身下馬,他們這個位置距離城池還有二裏地,但和北麵城牆在一條線上,
他步走到山腳,測出到山腳的距離,
這也是北麵城牆距離山腳的距離,大約隻有八百米,
舉起右手與地麵平行,
翹起大拇指對著山頂、山腰等幾處,粗略測算各點連線與地麵夾角。
有了夾角、城牆距離山腳的距離,就能測出相關數據,
這數據不精確,但有重要參考價值。
他心裏有數了,三人迴營,
隻是喝了一杯水,又叫來沈克用、楚良才、
三人換上牧民服裝,帶上幹糧、繩子等裝備,
從營地後門出來,繞到康山山腳開始爬山。
巴桑不斷停下、測量,劃定位置,沈克用負責記錄。
天色晚了,楚良才以為就要迴去了,誰知巴桑說晚上就在山上過夜,
他不斷查找,接連發現幾個山洞,
洞內很幹燥,也很暖和,但都放棄了,
繼續上爬了一段距離,停在一處山洞口。
這個山洞位置特別,
差不多是兩座山峰之間的夾角處,遠離山峰,垂直方向對著城牆尾部,
巴桑笑了,說就在這山洞住一晚,命名這座山洞叫“甲山洞”。
三人走進山洞,洞內空間很大,
地麵平坦、幹燥,至少能藏三、四百人。
巴桑順著洞內轉了一圈,很滿意,
走出洞口,向左右兩邊偵查,又找到一個小一點山洞,藏個幾十人沒有問題,
巴桑當即命名這個小山洞叫“乙山洞”。
三人住進乙山洞,找枯柴點燃取暖,吃點幹糧,將就一晚。
次日一早,巴桑帶著兩人反複測量,
最後畫出十二個點,要求沈、楚兩人牢牢記住。
忙完這些,這才下山迴營。
巴桑隨即叫來陸嘯山,說出自己的計劃,他要利用康山的積雪做文章,
陸嘯山一臉好奇,問如何做?
試圖用飛鏢偷襲,簡直是神助攻,使得沈克用等人完美地射出弩箭。
此戰,昌康軍至少損失一千多人,
這麽一算,僅僅兩天時間,昌康軍兵力就銳減一半,剩餘兵力和東連軍差不多了。
羊威沙此時才嚐到巴桑的厲害,外麵傳言不虛。
事實上,他早就聽過關石的傳說,
可是他自認為武功高強,看過幾部兵書,
就認為能掃平東連軍了,這才主動出擊,以致弄成現在的樣子。
羊威沙不敢隱瞞,立即派人向馬震沙報告,請求增兵。
馬震沙給他迴信,說那個關石不好對付,他能以十幾個人起家,短時間做得這麽大,
一定有他的一套,你隻要守住城池就可以了,
現在他還要做其他部署,暫時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過來。
馬震沙又安慰他:
“以師兄現有兵力,守住城池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東連軍兵力也少。”
馬震沙長期執掌偵刑司,手下虎衛所幹的活類似後世的特工。
他告訴羊威沙,已經密派多人化裝進到昌寧城,對東連軍各部密切監視,
一旦東連軍成建製增兵,他馬上就能知道,那時再派兵增援,
倘若東連軍隻是零散增兵,那就不足為懼。
羊威沙收到迴信後,老老實實聽命,
他浮躁的心已經被打得靜下來了,再損兵折將也不好向馬震沙交待。
嚴厲命令各級將士,無論東連軍如何辱罵、挑釁,
都不許出戰,安排將士嚴密守城,
反正自己這邊都在城內,凍不著、餓不著。
東連軍在城外,條件要困難得多,
一旦天下大雪,糧草運不上來,他們必然要退走。
卻說東連軍這邊,士氣高昂,主公一來,立即打了兩場漂亮的勝仗,
但巴桑心情並不好,
羊威沙死守不出,城牆高大,很難攻破。
現在天氣太冷,說不定哪天又要下暴雪,而且會連下好多天,
到那時,將士們禦寒、糧草供應都會有難度。
此外,竇榮光大軍已經出動,
據可靠情報,竇榮光臨時又召集了幾千府兵,
除孟威兩千人守城外,出動大軍一萬餘人,這是要和東連軍決一死戰啊!
隻是竇軍行動緩慢,一天走不到多少路,
巴桑猜不出竇榮光為什麽走這麽慢?
他在等什麽?
不過對於東連軍來說,倒是一個好時機,
隻要在竇榮光到之前攻占昌康城,就能搶占先手,巴桑也能騰出手對付他了。
陸嘯山建議出兵強攻,他願意組建敢死隊,親自帶隊攻城,
隻要突破一處,就能打開局麵。
巴桑搖搖頭,堅定地說:
“不能強攻,那樣的話,
士兵傷亡太大,還不一定能攻下來,
我方兵力不占優,其實還少於他們,圍城都有點吃力”
陸嘯山當然也明白這點,
可是不強攻,又如何拿下城池?
陸嘯山長期帶兵,現在也是東連軍的高級將領,知道的信息較多,說出他的分析:
現在東連軍總兵力不多,倘若成建製調兵增援這裏,
馬震沙肯定能發現,勢必也會增兵,
那樣的話,昌康城就成了主戰場。
更嚴峻的是,竇榮光已經出動,一旦發起大規模進攻,
孫二牛、白林等人壓力就太大了,所以無兵調來增援,幹脆強攻。
巴桑承認陸嘯山的分析是對的,但還是不同意強攻,
他看著營外,若有所思,
叫上楚良才、宋植,三人騎馬出營,圍著昌康城轉悠。
昌康城城牆高大堅實,城頭士兵人頭攢動,防守嚴密,
三人轉到城後麵,這麵城牆靠近康山,距離山腳很近,
可能當年築城時想借助高山遮擋寒風,這才靠近山腳。
巴桑抬頭看康山,整座山被白雪覆蓋,
更顯得高大險峻,威武壯觀。
楚良才老家就是昌康人,隻是生活在鄉下就是,
他在一邊介紹,
“康山很陡峭,特別是半山腰以上更是常年積雪,
我小時候隻敢上到半山腰,從沒有爬到山頂。”
巴桑笑道:“山頂上有猛獸嗎?”
“那倒不是,主要是山頂上積雪有時會發生雪崩,
特別是暴雪過後,雪還沒壓結實,
大風一吹,甚至大聲喊話都能造成有的地方雪崩,
雖然不嚴重,但被埋進去,也很害怕。”
巴桑聽到這句話,眼睛一亮,
翻身下馬,他們這個位置距離城池還有二裏地,但和北麵城牆在一條線上,
他步走到山腳,測出到山腳的距離,
這也是北麵城牆距離山腳的距離,大約隻有八百米,
舉起右手與地麵平行,
翹起大拇指對著山頂、山腰等幾處,粗略測算各點連線與地麵夾角。
有了夾角、城牆距離山腳的距離,就能測出相關數據,
這數據不精確,但有重要參考價值。
他心裏有數了,三人迴營,
隻是喝了一杯水,又叫來沈克用、楚良才、
三人換上牧民服裝,帶上幹糧、繩子等裝備,
從營地後門出來,繞到康山山腳開始爬山。
巴桑不斷停下、測量,劃定位置,沈克用負責記錄。
天色晚了,楚良才以為就要迴去了,誰知巴桑說晚上就在山上過夜,
他不斷查找,接連發現幾個山洞,
洞內很幹燥,也很暖和,但都放棄了,
繼續上爬了一段距離,停在一處山洞口。
這個山洞位置特別,
差不多是兩座山峰之間的夾角處,遠離山峰,垂直方向對著城牆尾部,
巴桑笑了,說就在這山洞住一晚,命名這座山洞叫“甲山洞”。
三人走進山洞,洞內空間很大,
地麵平坦、幹燥,至少能藏三、四百人。
巴桑順著洞內轉了一圈,很滿意,
走出洞口,向左右兩邊偵查,又找到一個小一點山洞,藏個幾十人沒有問題,
巴桑當即命名這個小山洞叫“乙山洞”。
三人住進乙山洞,找枯柴點燃取暖,吃點幹糧,將就一晚。
次日一早,巴桑帶著兩人反複測量,
最後畫出十二個點,要求沈、楚兩人牢牢記住。
忙完這些,這才下山迴營。
巴桑隨即叫來陸嘯山,說出自己的計劃,他要利用康山的積雪做文章,
陸嘯山一臉好奇,問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