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各方反應
特工穿古代神秘嬰兒,開局遭追殺 作者:著花無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上午,昌興國朝會,
楊之韋端坐在龍椅上,文武官員站在兩側。
“楊之恭畏罪自殺,中央禁軍由誰統領,諸愛卿說說看法”,楊之韋開門見山,直接說事。
兵部尚書元道公上前一步,撩袍跪倒,
“啟奏皇上,臣出身行伍,
現在賊人攻占昌寧城,臣願意重新迴到軍中,
率軍上戰場,誓死報效皇上,奪迴昌寧城”
朝中重臣都明白,元道公弟弟元端臣掌控的木卡鹽場已經落入東連軍手中,
元端臣家的財產也被東連軍占了,就連他父親也是因為養馬峰搶了他家的財寶而憂鬱至死,
所以元道公對養馬峰恨之入骨,他想帶兵報仇是能夠理解的。
但馬震沙卻不這樣認為,元道公想執掌中央禁軍的軍權,不是想報仇這麽簡單,
當此亂世,手中有兵才是最實惠的。
馬震沙當然不能如他所願,對和凱使個眼色,和凱出班啟奏:
“皇上,微臣認為中央禁軍拱衛京師,職責重大,首先就是要絕對忠於皇上。
之前,中央禁軍長期由楊之恭統領,軍中遍布他的門生故吏,
所以當務之急需要做甄別,微臣建議由馬震沙指揮使暫時統領中央禁軍,
對軍中不忠於皇上的將士做調整,必須保證中央禁軍百分百忠於皇上。”
楊之韋點點頭,這句話他愛聽,
其他大臣察言觀色,紛紛附和和凱的話。
元道公見風使舵,自知無力跟和凱、馬震沙競爭,再次啟奏:
“皇上,馬指揮使的能力遠強於微臣,微臣認為和大人所言甚是。”
楊之韋發話了,“好,既然眾愛卿都如此說,暫時就由馬震沙統領中央禁軍。”
馬震沙趕緊上前謝恩!
“馬愛卿,昌寧城被大刀軍殘餘攻陷,何人可以去收複?”
馬震沙對此早有打算,即使皇上不問他也要說,脫口而出:
“啟稟皇上,目前長番國和我國關係日益見好,
臣認為昌遠城不必要駐紮那麽多軍隊了,建議調柱國大將軍竇榮光收複昌寧城!”
和凱立即上前,“臣讚同馬大人所說,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昌遠城駐軍眾多,一直沒有戰事,可以調其收複昌寧城!”
其他大臣紛紛附議!
楊之韋當即下旨,命令竇榮光收複昌寧城!
次日,遠在昌遠城的竇榮光接到聖旨,命他擇日率軍收複昌寧城,掃平賊寇。
竇榮光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眾將商議,驃騎將軍黃勇笑道:
“一些大刀軍殘餘,將軍何必如此重視,
末將願意帶本部人馬揮師昌寧城,生擒賊首關石”
竇榮光搖搖頭,“好教爾等知道,這個關石不同凡響,
我早已派人查過,他隻是帶著十幾個人來到昌興國,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現在手下聚集了近萬人,其中近一半都是朝廷官兵投降過去的,
包括原驃騎將軍陸嘯山也是死心塌地跟著他”
驃騎將軍鄭英不屑地說了句:“將軍,聽說陸嘯山犯罪當斬,姓關的劫法場救了他,
陸嘯山當然死心塌地跟著他,並不能說明姓關的有多厲害,隻能說他有點手段。”
其他將領一起附和。
竇榮光微微一笑,
“不管怎麽說,皇上下旨了,那我們就去昌寧城會一會這個姓關的”
謀士賈奔鄭重說道:
“昌寧城老百姓都傳說那個關石是二郎神轉世,說明此人善於收攏人心,確實不可小覷”
鄭英“切”的一聲,
“姓關的隻是聚集了萬把人而已,和當年吳竹生差遠了,姓吳的還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竇榮光敲敲桌子,
“皇上要求我盡起麾下之兵,擇日出發,收複昌寧城,我當遵旨辦事。”
賈奔謹慎地問:“將軍準備留誰守城?”
竇榮光思考了一會,歎口氣,
“皇上已經同長番國和好,昌遠城現在沒有什麽壓力,
隻留孟威一支軍駐守昌遠就可以了,其餘人一起跟我去昌寧城”
賈奔擔心地問:“倘若賊人偷襲昌遠城,奈何?”
竇榮光望著窗外,好一會才說:“你所說的賊人指哪個?”
賈奔站起來,靠近竇榮光,指著京師方向,
“姓馬的掌控中央禁軍,倘若懷有二心,昌遠城必然是他的目標”
竇榮光點點頭,
“那個賊人陰謀不會小,之前一直顧忌本將軍和勇親王,
現在勇親王已經死了,唯本將軍尚存,
據說皇上正是聽從他的建議,才下旨令我剿匪,收複昌寧城,
也不排除姓馬的希望本將軍和關石鬥個兩敗俱傷,他從中漁利,
也不能排除他想趁機作亂,發動兵變!”
賈奔歎口氣,神情肅穆,
“現在主上昏聵,奸臣擋道,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將軍也要慎重考慮,不可步勇親王後塵。”
竇榮光長歎一聲,
“先帝待我恩重如山,臨終時托付我保衛楊家江山,
楊家誰當皇帝,那是他們的家事,我隻對國家負責”
賈奔沒有說話,微微歎口氣,出門而去。
............
楊之韋、馬震沙針對昌寧城被東連軍攻占,
調兵遣將準備收複,昌寧城的東連軍也沒有閑著。
巴桑之前布置的情報網絡高速運轉,昌中城、昌遠城發生的大事都及時匯報給他。
根據傳迴來的情報分析,馬震沙已經掌控了中央禁軍,
有理由相信,他下一步就是要清洗中央禁軍,牢牢掌控,
接著就會架空楊之韋,挾天子以令諸侯,現在借楊之韋之手命令竇榮光征伐昌寧城就是明證。
巴桑調查過竇榮光這個人,能力、武功都很強,隻是有點愚忠,
他為了表示胸懷坦蕩、忠於皇上,長期駐紮在昌遠城,
但家眷仍然留在昌中城,這必然成為他一個軟肋。
一旦馬震沙翻臉,控製了他的家眷,對竇榮光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情報顯示,竇榮光即將帶兵攻打昌寧城,像他這樣愚忠分子,
想憑借幾句話就勸降他,絕不可能,那就隻有打敗他。
巴桑走進作戰室,盯著地圖看,
從昌遠城進攻昌寧城,竇榮光有兩條進攻路線,
一條是繞道昌中城,順著“中寧大道”也就是從昌中城到昌寧城的官道東下,
另一條是從昌遠城順著小路斜插昌寧城,道路雖近,但較難走。
楊之韋端坐在龍椅上,文武官員站在兩側。
“楊之恭畏罪自殺,中央禁軍由誰統領,諸愛卿說說看法”,楊之韋開門見山,直接說事。
兵部尚書元道公上前一步,撩袍跪倒,
“啟奏皇上,臣出身行伍,
現在賊人攻占昌寧城,臣願意重新迴到軍中,
率軍上戰場,誓死報效皇上,奪迴昌寧城”
朝中重臣都明白,元道公弟弟元端臣掌控的木卡鹽場已經落入東連軍手中,
元端臣家的財產也被東連軍占了,就連他父親也是因為養馬峰搶了他家的財寶而憂鬱至死,
所以元道公對養馬峰恨之入骨,他想帶兵報仇是能夠理解的。
但馬震沙卻不這樣認為,元道公想執掌中央禁軍的軍權,不是想報仇這麽簡單,
當此亂世,手中有兵才是最實惠的。
馬震沙當然不能如他所願,對和凱使個眼色,和凱出班啟奏:
“皇上,微臣認為中央禁軍拱衛京師,職責重大,首先就是要絕對忠於皇上。
之前,中央禁軍長期由楊之恭統領,軍中遍布他的門生故吏,
所以當務之急需要做甄別,微臣建議由馬震沙指揮使暫時統領中央禁軍,
對軍中不忠於皇上的將士做調整,必須保證中央禁軍百分百忠於皇上。”
楊之韋點點頭,這句話他愛聽,
其他大臣察言觀色,紛紛附和和凱的話。
元道公見風使舵,自知無力跟和凱、馬震沙競爭,再次啟奏:
“皇上,馬指揮使的能力遠強於微臣,微臣認為和大人所言甚是。”
楊之韋發話了,“好,既然眾愛卿都如此說,暫時就由馬震沙統領中央禁軍。”
馬震沙趕緊上前謝恩!
“馬愛卿,昌寧城被大刀軍殘餘攻陷,何人可以去收複?”
馬震沙對此早有打算,即使皇上不問他也要說,脫口而出:
“啟稟皇上,目前長番國和我國關係日益見好,
臣認為昌遠城不必要駐紮那麽多軍隊了,建議調柱國大將軍竇榮光收複昌寧城!”
和凱立即上前,“臣讚同馬大人所說,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昌遠城駐軍眾多,一直沒有戰事,可以調其收複昌寧城!”
其他大臣紛紛附議!
楊之韋當即下旨,命令竇榮光收複昌寧城!
次日,遠在昌遠城的竇榮光接到聖旨,命他擇日率軍收複昌寧城,掃平賊寇。
竇榮光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眾將商議,驃騎將軍黃勇笑道:
“一些大刀軍殘餘,將軍何必如此重視,
末將願意帶本部人馬揮師昌寧城,生擒賊首關石”
竇榮光搖搖頭,“好教爾等知道,這個關石不同凡響,
我早已派人查過,他隻是帶著十幾個人來到昌興國,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現在手下聚集了近萬人,其中近一半都是朝廷官兵投降過去的,
包括原驃騎將軍陸嘯山也是死心塌地跟著他”
驃騎將軍鄭英不屑地說了句:“將軍,聽說陸嘯山犯罪當斬,姓關的劫法場救了他,
陸嘯山當然死心塌地跟著他,並不能說明姓關的有多厲害,隻能說他有點手段。”
其他將領一起附和。
竇榮光微微一笑,
“不管怎麽說,皇上下旨了,那我們就去昌寧城會一會這個姓關的”
謀士賈奔鄭重說道:
“昌寧城老百姓都傳說那個關石是二郎神轉世,說明此人善於收攏人心,確實不可小覷”
鄭英“切”的一聲,
“姓關的隻是聚集了萬把人而已,和當年吳竹生差遠了,姓吳的還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竇榮光敲敲桌子,
“皇上要求我盡起麾下之兵,擇日出發,收複昌寧城,我當遵旨辦事。”
賈奔謹慎地問:“將軍準備留誰守城?”
竇榮光思考了一會,歎口氣,
“皇上已經同長番國和好,昌遠城現在沒有什麽壓力,
隻留孟威一支軍駐守昌遠就可以了,其餘人一起跟我去昌寧城”
賈奔擔心地問:“倘若賊人偷襲昌遠城,奈何?”
竇榮光望著窗外,好一會才說:“你所說的賊人指哪個?”
賈奔站起來,靠近竇榮光,指著京師方向,
“姓馬的掌控中央禁軍,倘若懷有二心,昌遠城必然是他的目標”
竇榮光點點頭,
“那個賊人陰謀不會小,之前一直顧忌本將軍和勇親王,
現在勇親王已經死了,唯本將軍尚存,
據說皇上正是聽從他的建議,才下旨令我剿匪,收複昌寧城,
也不排除姓馬的希望本將軍和關石鬥個兩敗俱傷,他從中漁利,
也不能排除他想趁機作亂,發動兵變!”
賈奔歎口氣,神情肅穆,
“現在主上昏聵,奸臣擋道,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將軍也要慎重考慮,不可步勇親王後塵。”
竇榮光長歎一聲,
“先帝待我恩重如山,臨終時托付我保衛楊家江山,
楊家誰當皇帝,那是他們的家事,我隻對國家負責”
賈奔沒有說話,微微歎口氣,出門而去。
............
楊之韋、馬震沙針對昌寧城被東連軍攻占,
調兵遣將準備收複,昌寧城的東連軍也沒有閑著。
巴桑之前布置的情報網絡高速運轉,昌中城、昌遠城發生的大事都及時匯報給他。
根據傳迴來的情報分析,馬震沙已經掌控了中央禁軍,
有理由相信,他下一步就是要清洗中央禁軍,牢牢掌控,
接著就會架空楊之韋,挾天子以令諸侯,現在借楊之韋之手命令竇榮光征伐昌寧城就是明證。
巴桑調查過竇榮光這個人,能力、武功都很強,隻是有點愚忠,
他為了表示胸懷坦蕩、忠於皇上,長期駐紮在昌遠城,
但家眷仍然留在昌中城,這必然成為他一個軟肋。
一旦馬震沙翻臉,控製了他的家眷,對竇榮光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情報顯示,竇榮光即將帶兵攻打昌寧城,像他這樣愚忠分子,
想憑借幾句話就勸降他,絕不可能,那就隻有打敗他。
巴桑走進作戰室,盯著地圖看,
從昌遠城進攻昌寧城,竇榮光有兩條進攻路線,
一條是繞道昌中城,順著“中寧大道”也就是從昌中城到昌寧城的官道東下,
另一條是從昌遠城順著小路斜插昌寧城,道路雖近,但較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