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霍去病如今竟然感受到了一絲絲迷茫?”
滅了帖木兒帝國之後,霍去病帶著三萬鐵騎站在山巔之上。
看著眼前的不知道什麽地方,他發出來內心深處的感慨。
“我除了帶三萬鐵騎踏平草原,斬殺無數敵軍,我還幹了什麽?”
“如今陛下和漢王交代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整個國家竟無一人投降?”
“我們接下來怎麽走?”
這麽多年來,不管走到哪裏,他都感覺有一股危機感直衝自己,指引著自己在戰場上殺敵。
但是當帖木兒帝國滅掉之後,他這種感覺消失了!
“將軍,我們在此地已經站了兩天了,接下來該怎麽辦?”
身邊的將士跟著霍去病站在這裏,發現自己也迷茫了。
他們建功立業不假,但是眼下帖木兒帝國已滅,這山的另一邊是什麽地方,他們也不得而知。
“要不~我們翻過去看看?說不定還有不是我大明疆土的地方呢?”
霍去病也沒轍,自己這個性子要是迴到宮內,指不定得無聊死。
“霍將軍,不如我們迴朝吧,到時候朝廷那邊會派人過來駐紮此處的!”
迴朝?不可能的,這裏的空氣又爽,人說話又好聽,敵人打的又爽,個個都是人才,迴去,不可能迴去的。
“不,迴朝?不可能,要迴你自己迴,不過要是敢跑,小爺就把你砍了!”
霍去病說著。
“稟將軍,朝廷來人了!”
“哦?快請!”
霍去病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朝廷來人了,應該是又有新任務了,不過也好,他還沒盡興呢。
朝廷使者來到軍隊最前麵,然後翻開了手中的聖旨!
“聖旨到,霍去病接旨!”
“我嘞個擦,不是口諭嗎?”
霍去病心中一驚,看來是什麽大事情。
趕緊下馬準備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草原平定,兵馬疲弊,漢王朱高煦被困東瀛,白起將軍不知所蹤,各鎮邊將領無力抽身,現召霍愛卿率鐵騎迴宮,不日支援漢王,另與三公主完婚,欽此!”
“臣領旨謝恩!”
霍去病愣了一下,瞬間欣喜。
現在草原蠻子已經全部被滅,當初那句匈奴未定,何以為家,現在也能實現了。
說起來,他跟三公主安平公主也沒見過什麽麵,不過朱高煦可是說了,美若天仙!
至於朱高煦被困在東瀛?管他什麽事情,而且
“留一萬人在此駐守,其餘人跟我迴速速南京!”
說罷霍去病先行上馬,也不管其他的,載著使臣便向著南京趕去。
一群親兵呆呆地站在那裏。
“剛剛將軍說什麽來著?”
“留一萬人留守,其他人速速迴南京。”
“我問的不是這句,聖旨來之前!”
“額,迴朝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是敢跑,砍我們!”
“那還迴去嗎?”
“迴!”
......
奉天殿
朱棣穩穩地坐在龍椅上。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自從北方安定,老二去了東瀛,他已經有些麻木了,感覺沒什麽大事發生,這早朝,也就那樣!
“陛下,臣請命!”
夏元吉經過一陣猶豫之後還是站了出來。
“夏愛卿有何事宜啊?”
“陛下,漢王還在東瀛小國呢,臣實在是擔心他的安危啊,臣建議,現在立刻派兵將東瀛打下來,以防漢王殿下遭遇不測啊!”
“老二?”
朱棣記起來了,前段時間,朱高煦好像說過,在東瀛那邊,資源不夠,他已經派霍去病迴來了。
到時候徹底打通東瀛和大明這邊的運輸渠道,按照朱高煦說的,開展海陸貿易。
但是說到被困東瀛?
不是他朱棣低看東瀛高看了朱高煦,就東瀛那點軍力,怎麽能和大明比?
“夏愛卿不必擔心,漢王他沒事!”
“不,陛下,臣實在是擔心漢王的安危,要是漢王行動受阻,那銀礦的開采就變成大問題了。”
“嗬嗬,夏尚書怕擔心的不是漢王殿下的安危,而是銀礦吧。”
宋禮在一旁冷嘲熱諷,夏元吉把自己弄的舉朝上下都想懟他幾句。
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他下台,因為雖然這家夥平時摳摳搜搜的極其欠揍。
但是有銀子他是真拿出來啊,這些大明朝的經濟也有了不錯的的發展,跟這位尚書也是離不開關係的。
“宋尚書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是宋尚書也惦記銀子呢?”
懟了宋禮一句,夏元吉轉身就跪倒在了大殿之上。
“陛下,臣對二皇子殿下的擔憂,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日月可昭啊!為了給這些家夥證明微臣的決心,臣請命,這次親自組建艦隊,前去支援漢王殿下。”
“夏元吉,我看你是瘋了!”
兵部尚書金忠終於忍不住了,上次自己不在,侍郎在兩個尚書麵前沒有半點魄力,爭點資源都不敢爭。
“就是支援二皇子,這件事情也是我們兵部組織的,不能跟錢搭上一丁點事情,你這個戶部尚書就要親自出馬,你有那麽閑嗎?”
“好了,既然夏愛卿有這般心,那就去吧,不過給朕記住,那銀子但凡少一兩,你這九族,就少一族啊。”
“不過先得等些時日,朕的那準女婿還沒迴來呢,等他迴來,再做打算不遲!”
“臣領旨謝恩!”
夏元吉終於得到了許可,這已經是朱棣最大的讓步了,畢竟一個堂堂的六部尚書,不在的話還是很有影響的。
不過要是這戶部尚書能搞到錢,能搞到資源,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旁邊的宋禮和金忠也有些意外,沒想到朱棣竟然同意了。
剛想說什麽,就被朱棣給打斷了。
“就這樣吧,退朝!”
......
行宮之中,朱棣一人翻閱近期的奏章。
“陛下,楊大人和成國公朱能求見。”
“進來吧。”
兩人相繼走入行宮。
“陛下,喚我二人所為何事?”
朱棣將手中的奏章遞給了二人。
“兩位愛卿看看,最近我大明境內有一股不明勢力,已經形成了不小的氣候,你們怎麽看?”
兩人接過奏章看了半天,然後四目相對,眼中有些驚恐,也有些不可置信。
“陛下,這股勢力臣懷疑隻有兩個可能!”
滅了帖木兒帝國之後,霍去病帶著三萬鐵騎站在山巔之上。
看著眼前的不知道什麽地方,他發出來內心深處的感慨。
“我除了帶三萬鐵騎踏平草原,斬殺無數敵軍,我還幹了什麽?”
“如今陛下和漢王交代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整個國家竟無一人投降?”
“我們接下來怎麽走?”
這麽多年來,不管走到哪裏,他都感覺有一股危機感直衝自己,指引著自己在戰場上殺敵。
但是當帖木兒帝國滅掉之後,他這種感覺消失了!
“將軍,我們在此地已經站了兩天了,接下來該怎麽辦?”
身邊的將士跟著霍去病站在這裏,發現自己也迷茫了。
他們建功立業不假,但是眼下帖木兒帝國已滅,這山的另一邊是什麽地方,他們也不得而知。
“要不~我們翻過去看看?說不定還有不是我大明疆土的地方呢?”
霍去病也沒轍,自己這個性子要是迴到宮內,指不定得無聊死。
“霍將軍,不如我們迴朝吧,到時候朝廷那邊會派人過來駐紮此處的!”
迴朝?不可能的,這裏的空氣又爽,人說話又好聽,敵人打的又爽,個個都是人才,迴去,不可能迴去的。
“不,迴朝?不可能,要迴你自己迴,不過要是敢跑,小爺就把你砍了!”
霍去病說著。
“稟將軍,朝廷來人了!”
“哦?快請!”
霍去病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朝廷來人了,應該是又有新任務了,不過也好,他還沒盡興呢。
朝廷使者來到軍隊最前麵,然後翻開了手中的聖旨!
“聖旨到,霍去病接旨!”
“我嘞個擦,不是口諭嗎?”
霍去病心中一驚,看來是什麽大事情。
趕緊下馬準備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草原平定,兵馬疲弊,漢王朱高煦被困東瀛,白起將軍不知所蹤,各鎮邊將領無力抽身,現召霍愛卿率鐵騎迴宮,不日支援漢王,另與三公主完婚,欽此!”
“臣領旨謝恩!”
霍去病愣了一下,瞬間欣喜。
現在草原蠻子已經全部被滅,當初那句匈奴未定,何以為家,現在也能實現了。
說起來,他跟三公主安平公主也沒見過什麽麵,不過朱高煦可是說了,美若天仙!
至於朱高煦被困在東瀛?管他什麽事情,而且
“留一萬人在此駐守,其餘人跟我迴速速南京!”
說罷霍去病先行上馬,也不管其他的,載著使臣便向著南京趕去。
一群親兵呆呆地站在那裏。
“剛剛將軍說什麽來著?”
“留一萬人留守,其他人速速迴南京。”
“我問的不是這句,聖旨來之前!”
“額,迴朝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是敢跑,砍我們!”
“那還迴去嗎?”
“迴!”
......
奉天殿
朱棣穩穩地坐在龍椅上。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自從北方安定,老二去了東瀛,他已經有些麻木了,感覺沒什麽大事發生,這早朝,也就那樣!
“陛下,臣請命!”
夏元吉經過一陣猶豫之後還是站了出來。
“夏愛卿有何事宜啊?”
“陛下,漢王還在東瀛小國呢,臣實在是擔心他的安危啊,臣建議,現在立刻派兵將東瀛打下來,以防漢王殿下遭遇不測啊!”
“老二?”
朱棣記起來了,前段時間,朱高煦好像說過,在東瀛那邊,資源不夠,他已經派霍去病迴來了。
到時候徹底打通東瀛和大明這邊的運輸渠道,按照朱高煦說的,開展海陸貿易。
但是說到被困東瀛?
不是他朱棣低看東瀛高看了朱高煦,就東瀛那點軍力,怎麽能和大明比?
“夏愛卿不必擔心,漢王他沒事!”
“不,陛下,臣實在是擔心漢王的安危,要是漢王行動受阻,那銀礦的開采就變成大問題了。”
“嗬嗬,夏尚書怕擔心的不是漢王殿下的安危,而是銀礦吧。”
宋禮在一旁冷嘲熱諷,夏元吉把自己弄的舉朝上下都想懟他幾句。
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他下台,因為雖然這家夥平時摳摳搜搜的極其欠揍。
但是有銀子他是真拿出來啊,這些大明朝的經濟也有了不錯的的發展,跟這位尚書也是離不開關係的。
“宋尚書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是宋尚書也惦記銀子呢?”
懟了宋禮一句,夏元吉轉身就跪倒在了大殿之上。
“陛下,臣對二皇子殿下的擔憂,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日月可昭啊!為了給這些家夥證明微臣的決心,臣請命,這次親自組建艦隊,前去支援漢王殿下。”
“夏元吉,我看你是瘋了!”
兵部尚書金忠終於忍不住了,上次自己不在,侍郎在兩個尚書麵前沒有半點魄力,爭點資源都不敢爭。
“就是支援二皇子,這件事情也是我們兵部組織的,不能跟錢搭上一丁點事情,你這個戶部尚書就要親自出馬,你有那麽閑嗎?”
“好了,既然夏愛卿有這般心,那就去吧,不過給朕記住,那銀子但凡少一兩,你這九族,就少一族啊。”
“不過先得等些時日,朕的那準女婿還沒迴來呢,等他迴來,再做打算不遲!”
“臣領旨謝恩!”
夏元吉終於得到了許可,這已經是朱棣最大的讓步了,畢竟一個堂堂的六部尚書,不在的話還是很有影響的。
不過要是這戶部尚書能搞到錢,能搞到資源,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旁邊的宋禮和金忠也有些意外,沒想到朱棣竟然同意了。
剛想說什麽,就被朱棣給打斷了。
“就這樣吧,退朝!”
......
行宮之中,朱棣一人翻閱近期的奏章。
“陛下,楊大人和成國公朱能求見。”
“進來吧。”
兩人相繼走入行宮。
“陛下,喚我二人所為何事?”
朱棣將手中的奏章遞給了二人。
“兩位愛卿看看,最近我大明境內有一股不明勢力,已經形成了不小的氣候,你們怎麽看?”
兩人接過奏章看了半天,然後四目相對,眼中有些驚恐,也有些不可置信。
“陛下,這股勢力臣懷疑隻有兩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