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傾盆之際,錦衣衛頂著大雨駕馬奔馳於南京城內。
馬蹄奔跑的聲音傳出去老遠,百姓們紛紛冒雨來到門口觀望起來。
望著錦衣衛腰間還在滴血的人頭,百姓立馬將其與斬儒之事聯想起來。
“朝廷....這是動手了?”
顧不得滂沱大雨,百姓們紛紛出門查看。
城門口處。
錦衣衛下馬直接登上城頭,將方才被殺官員的腦袋掛在了城門之上。
好家夥!
都是京片子,那些個腦袋可都是眼熟的很呢!
禮部尚書都給掛上去了?
眾人議論紛紛,有人高聲問道:“官爺,這些人犯了什麽事?”
為首的錦衣衛千戶沒有絲毫架子,立刻趁機解釋起來。
“該殺!”
“虧他們還是讀書人!”
“漢王真漢子,辦起事來就是爽快利索!”
“......”
百姓明白事情經過後,立馬變得群情激奮起來。
漢王,從未叫人失望!
畫麵一轉,迴到皇宮。
朱高煦接見沒有站隊的十名官員。
這十人的官職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小嘍囉,開會都隻能站在門口擋風的那種。
朱高煦疑惑道:“本王十分不解,你們為何不加入其中?”
說實在話,朝廷的沉默任誰看來都是在讓步,呂震等人的黨派聲勢無兩,若是加入其中必定有不少的好處!
朱高熾的目光也落在十人身上, 剛才他還真沒顧得注意這幾個人。
“臣等人學的不是儒家法,行的也不是儒家事,為何要加入其中?”
其中一位官職最高的中年人開口迴應,說著臉上還劃過一抹開心的笑容。
三兄弟麵麵相覷,這年頭還有不是儒家出身的官員?
倒是稀奇了!
中年官員也不藏著掖著,解釋道:“我等在人家眼中,可都是泥腿子出身,上不得台麵!”
說著,他手指向一人道:“太子殿下、二位王爺,再下林沐是法家傳人!”
“孫琪,墨家!”
“姬平,公輸!”
“李賀,農家!”
“張鶴,醫家!”
“.....”
被點名介紹之人一一上前行禮。
朱高煦與朱高熾兩人心頭狂震,瞳孔都快縮成一根針了。
唯獨老三捏著個蘋果狂啃,什麽家什麽家的,跟他有什麽關係?
朱高煦語氣顫抖問道:“百家....百家還有傳承?”
若是百家傳承未斷,那可真是牛逼到家了,許多想做的事情,也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十人表情黯然,低聲道:“十不存一,傳承雖然未斷,可地位實在堪憂,隻能隱藏於民間勉強混日子...”
哎....
曾幾何時,百家爭豔。
如今落得個混吃等死,當真可悲。
當年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勢大之後對百家沒有任何的手下留情,想盡辦法也要將其剿滅。
不少學說都徹底被斷了傳承。
說實在話,就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大明更需要的是實幹派,區區儒家成天禮義廉恥的那一套,沒什麽卵用。
朱高煦愁眉不展,區區幾個人能翻起什麽浪花,心緒也在此刻變的低沉起來。
“本王還以為....哎,是大明沒這個福氣,若是能得百家之人才輔佐就好了。”
這....
聞言,十人猛然抬頭看向朱高煦,雙眼之中滿是喜悅和不可置信。
沒聽錯吧?
漢王說,希望能得百家輔佐?
林沐急聲道:“漢王,雖然百家之中不少都斷了傳承,可留下的也有不少,我們相互之間都有聯係的!”
“噢?”
朱高煦猛然起身,露出欣喜之色。
說實話,斬儒家之事雖然他已經想好了對策,但終究做不到一點影響沒有。
空出來的各個職缺也不可能立馬找到替代者,壓力必然要落在少數沒有參與其中的官員身上。
若想徹底將斬儒家後的風波消除,少說也要個三五年,在這期間大明朝堂隻能盡力維持運轉。
之前的一些計劃,隻能就此耽擱下來。
而百家傳人的出現,完美解決了這些影響。
隻是不知道...人有多少...夠不夠用啊?
念及至此,朱高煦馬上問道:“你們能聚集多少傳人?有多少要多少,隻要真有學問在身,本王做主讓他們全部入仕!”
我擦嘞?
這還真是意外驚喜了!
十人大喜過望,原本隻是為了看個熱鬧,沒想到天上掉餡餅了?
林沐結結巴巴說道:“漢...漢王.....若是門檻兒高點,至少也能聚起千人!”
“這...還不算墨家、農家、醫家這些誌不在朝堂之上的學說...”
孫琪立馬拍著胸脯道:“漢王,隻要您一聲令下,墨家至少有兩千精英弟子願為國效力!”
“我醫家....”
“我農家....”
十人紛紛開口表態,朱高煦當即許諾重用之。
在朱高煦的刻意引導之下,十人暢所欲言,以自家學說為根基表達對大明各方麵政策的意見。
直至天黑,十人才戀戀不舍起身告辭。
待十人走後。
朱高熾與朱高煦兩人哈哈大笑,“看你們這次死不死!”
現在的他們,完全沒有了顧慮。
朱高燧不懂其中道道,但聽見二人的話語也跟著激動起來,開口問道:“二哥,怎麽說,現在收網?”
朱高煦神秘一笑,道:“不著急,讓消息飛一會兒!”
今天剛斬了呂震等人,消息還沒傳出去,有些深藏之下的大魚還沒浮出水麵呢!
等消息徹底傳開鬧得沸沸揚揚,他們必定沉不住氣,到時再亮刀收割,省時省力!
三兄弟geigei直笑,聲音讓門外的侍者、侍衛頭皮發麻。
.....
呂震等人身死的消息,徹底將大明輿論點燃。
不少官員心驚膽顫,有人後知後覺心生悔意,有人卻打算一條道走到黑。
無數百姓翹首以盼,以為朝廷必將以雷霆手段處理儒家學子與地方官員。
可令所有人詫異的是,朝廷居然沒了下文。
這種吊胃口得舉動,別說百姓不樂意,就是儒家學子、官員都不開心了。
要殺要剮,您給個痛快行不行?
這麽折磨人有什麽意思?
虧你還有臉整天將老朱家的快掛在嘴邊!
而另一邊。
那些決定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可沒閑著,趁著朝廷沒有音訊之際,私下裏各種書信往來。
朱高煦算無遺漏,卻有件事被他忽略掉了。
馬蹄奔跑的聲音傳出去老遠,百姓們紛紛冒雨來到門口觀望起來。
望著錦衣衛腰間還在滴血的人頭,百姓立馬將其與斬儒之事聯想起來。
“朝廷....這是動手了?”
顧不得滂沱大雨,百姓們紛紛出門查看。
城門口處。
錦衣衛下馬直接登上城頭,將方才被殺官員的腦袋掛在了城門之上。
好家夥!
都是京片子,那些個腦袋可都是眼熟的很呢!
禮部尚書都給掛上去了?
眾人議論紛紛,有人高聲問道:“官爺,這些人犯了什麽事?”
為首的錦衣衛千戶沒有絲毫架子,立刻趁機解釋起來。
“該殺!”
“虧他們還是讀書人!”
“漢王真漢子,辦起事來就是爽快利索!”
“......”
百姓明白事情經過後,立馬變得群情激奮起來。
漢王,從未叫人失望!
畫麵一轉,迴到皇宮。
朱高煦接見沒有站隊的十名官員。
這十人的官職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小嘍囉,開會都隻能站在門口擋風的那種。
朱高煦疑惑道:“本王十分不解,你們為何不加入其中?”
說實在話,朝廷的沉默任誰看來都是在讓步,呂震等人的黨派聲勢無兩,若是加入其中必定有不少的好處!
朱高熾的目光也落在十人身上, 剛才他還真沒顧得注意這幾個人。
“臣等人學的不是儒家法,行的也不是儒家事,為何要加入其中?”
其中一位官職最高的中年人開口迴應,說著臉上還劃過一抹開心的笑容。
三兄弟麵麵相覷,這年頭還有不是儒家出身的官員?
倒是稀奇了!
中年官員也不藏著掖著,解釋道:“我等在人家眼中,可都是泥腿子出身,上不得台麵!”
說著,他手指向一人道:“太子殿下、二位王爺,再下林沐是法家傳人!”
“孫琪,墨家!”
“姬平,公輸!”
“李賀,農家!”
“張鶴,醫家!”
“.....”
被點名介紹之人一一上前行禮。
朱高煦與朱高熾兩人心頭狂震,瞳孔都快縮成一根針了。
唯獨老三捏著個蘋果狂啃,什麽家什麽家的,跟他有什麽關係?
朱高煦語氣顫抖問道:“百家....百家還有傳承?”
若是百家傳承未斷,那可真是牛逼到家了,許多想做的事情,也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十人表情黯然,低聲道:“十不存一,傳承雖然未斷,可地位實在堪憂,隻能隱藏於民間勉強混日子...”
哎....
曾幾何時,百家爭豔。
如今落得個混吃等死,當真可悲。
當年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勢大之後對百家沒有任何的手下留情,想盡辦法也要將其剿滅。
不少學說都徹底被斷了傳承。
說實在話,就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大明更需要的是實幹派,區區儒家成天禮義廉恥的那一套,沒什麽卵用。
朱高煦愁眉不展,區區幾個人能翻起什麽浪花,心緒也在此刻變的低沉起來。
“本王還以為....哎,是大明沒這個福氣,若是能得百家之人才輔佐就好了。”
這....
聞言,十人猛然抬頭看向朱高煦,雙眼之中滿是喜悅和不可置信。
沒聽錯吧?
漢王說,希望能得百家輔佐?
林沐急聲道:“漢王,雖然百家之中不少都斷了傳承,可留下的也有不少,我們相互之間都有聯係的!”
“噢?”
朱高煦猛然起身,露出欣喜之色。
說實話,斬儒家之事雖然他已經想好了對策,但終究做不到一點影響沒有。
空出來的各個職缺也不可能立馬找到替代者,壓力必然要落在少數沒有參與其中的官員身上。
若想徹底將斬儒家後的風波消除,少說也要個三五年,在這期間大明朝堂隻能盡力維持運轉。
之前的一些計劃,隻能就此耽擱下來。
而百家傳人的出現,完美解決了這些影響。
隻是不知道...人有多少...夠不夠用啊?
念及至此,朱高煦馬上問道:“你們能聚集多少傳人?有多少要多少,隻要真有學問在身,本王做主讓他們全部入仕!”
我擦嘞?
這還真是意外驚喜了!
十人大喜過望,原本隻是為了看個熱鬧,沒想到天上掉餡餅了?
林沐結結巴巴說道:“漢...漢王.....若是門檻兒高點,至少也能聚起千人!”
“這...還不算墨家、農家、醫家這些誌不在朝堂之上的學說...”
孫琪立馬拍著胸脯道:“漢王,隻要您一聲令下,墨家至少有兩千精英弟子願為國效力!”
“我醫家....”
“我農家....”
十人紛紛開口表態,朱高煦當即許諾重用之。
在朱高煦的刻意引導之下,十人暢所欲言,以自家學說為根基表達對大明各方麵政策的意見。
直至天黑,十人才戀戀不舍起身告辭。
待十人走後。
朱高熾與朱高煦兩人哈哈大笑,“看你們這次死不死!”
現在的他們,完全沒有了顧慮。
朱高燧不懂其中道道,但聽見二人的話語也跟著激動起來,開口問道:“二哥,怎麽說,現在收網?”
朱高煦神秘一笑,道:“不著急,讓消息飛一會兒!”
今天剛斬了呂震等人,消息還沒傳出去,有些深藏之下的大魚還沒浮出水麵呢!
等消息徹底傳開鬧得沸沸揚揚,他們必定沉不住氣,到時再亮刀收割,省時省力!
三兄弟geigei直笑,聲音讓門外的侍者、侍衛頭皮發麻。
.....
呂震等人身死的消息,徹底將大明輿論點燃。
不少官員心驚膽顫,有人後知後覺心生悔意,有人卻打算一條道走到黑。
無數百姓翹首以盼,以為朝廷必將以雷霆手段處理儒家學子與地方官員。
可令所有人詫異的是,朝廷居然沒了下文。
這種吊胃口得舉動,別說百姓不樂意,就是儒家學子、官員都不開心了。
要殺要剮,您給個痛快行不行?
這麽折磨人有什麽意思?
虧你還有臉整天將老朱家的快掛在嘴邊!
而另一邊。
那些決定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可沒閑著,趁著朝廷沒有音訊之際,私下裏各種書信往來。
朱高煦算無遺漏,卻有件事被他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