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候,南岸突然聽到一聲鑼響,葉瑾抬頭看去,就看到幾個皂服衙役護著個 身穿綠色官服、胸前綴著黃鸝補子官員從南邊過來。
這是江寧縣的人到了。
葉瑾隨即朝旁邊的張典吏點了點頭,張典吏趕緊匆匆下樓去了。
然後又是一聲鑼響,幾個身穿同樣皂服的衙役,也護著身穿綠色官服,胸前綴 著黃鸝的張典吏,朝石拱橋方向而去。
圍觀看熱鬧的百姓們一看官兒來了,唿啦一聲散開,讓出一條五尺寬的通道 來。
兩縣人馬在通道口相遇,相互間笑語盈盈的見禮,張典吏笑著道道:“下官拜見 陳讚公。”
所謂的‘讚公’,其實就是縣丞的別稱。
縣丞是縣令的副手,這種場合就應該由縣丞先打頭陣。
但是因為上元縣沒有縣丞,所以隻能讓張典吏上了。
先天矮了半截。
不過也相差不大。
所以對麵的陳縣丞也沒有怠慢,而是拱手道,“張典吏無須多禮。”
二人就在石拱橋上假模假樣的謙讓幾句,突然同時往中間閃身,都想乘對方不 備,搶下這個第一,卻險些撞在一起。
因為石拱橋正好是兩縣交界的地方,又是周圍製高點。
如果誰先站到中間最高處,就算是搶奪到了先機。
別以為張典吏平時對葉瑾很不服氣,暗中也與外人勾結,試圖鬥倒葉瑾。
但是現在他已經知道了葉瑾的真實身份,哪敢還有小動作啊。
找死不是這麽找的。
所以現在的張典吏不但十分聽話,而且還想要做出一些功績,試圖挽迴一絲在 葉瑾心目中的形象。
隻是二人的這一幕正好落在了290所有百姓的眼中。
倆人狼狽不堪的模樣,頓時讓周圍百姓偷偷嗤笑不已。
張典吏和陳縣丞也是一臉尷尬,相互笑笑道,“同去同去。”
然後倆人同時來到了石拱橋中間站定,然後再一次相互謙讓道,“陳讚公先 講。”,“張典吏先講。”
往複幾次,但是二人又幾乎同時開口道,“諸位…”,“各位..”
周遭百姓見到這一幕,又是哄堂大笑起來。
果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連這種小事小細節都要爭鬥一番,可見接下來的比試是有多麽的激烈?
江寧縣的陳縣丞趕緊小聲提醒道,“有這麽多百姓看著呢,注意體統。”
張典吏趕緊點了點頭,道,“確實要注意體統,今兒個不知道有多少貴人在瞧著 咱呢,這樣吧,由下官先說,臣讚公您補充?!”
陳縣丞馬上就不幹了,趕緊道,“本官乃是一縣縣丞,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 人,憑什麽你先說?!”
“下官雖然官職卑微,但又不是江寧縣的官,讚公的官再大,也管不了下官 吧?!”張典吏不以為然。
陳縣丞頓時被氣的半死。
不過張典吏說的是實話,他又不歸江寧縣管,所以別說自己這個區區縣丞了, 就連鄧譯都那他沒辦法。。
所以陳縣丞隻好憤憤道,“見過不要臉的,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麽不要臉 的,你講吧,本官看你能講出什麽花出來。”
張典吏對陳縣丞的惡語相向不以為意。
畢竟今兒個兩縣大比,第一場暗中交鋒是自己占據上風了。
勝利一方往往都要更大方一些。
所以張典吏微微得意一番,這才清清嗓子,提高聲調道:“各位父老鄉親,今日 本官與江寧陳讚公齊聚於此,乃是為了解一樁公案。”
“不錯…””.”趁著張典吏換氣的功夫,陳縣丞見縫插針,趕緊插話道,“這樁公
案想必諸位都已經有所耳聞了,此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官在這裏就不嘮叨 了,因為事涉兩縣,所以應天府尹張老大人為了兩縣之和睦,才會提出由之前的規 矩解決此次糾紛.”
一旁的張典吏已經氣的臉都綠了。
他怎麽都想不到陳縣丞見縫插針的功夫會這麽牛叉。
而且對方的肺活量好像還比自己強上不少,說了這麽多居然不帶喘氣的。
但是張典吏這時候也已經集中全部注意力了,就等著對方換氣呢。
他就不信了,對方還能一直說下去不成?!
果然,陳縣丞說到這裏的時候, 一口氣用盡,不得不頓一下。
張典吏立馬憋足了氣接上道:“前因不必贅述,兩縣在應天府尹張老大人的見證 下,約定選擇文鬥,各自在指定範圍出題,每縣一共三道題,答對題數量多者獲 勝,今日乃是第一場比試,先由江寧縣出題,本縣答題,然後由本縣出題,江寧縣 答題,每題限時一個時辰,若是雙方均不能答出正確答案,擇日將進行第二場比 試,由。現在雙方入場簽訂契約書,唿..”
張典吏一口氣說完這麽長一段,趕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不過就算是大喘氣的時候,他依然得意洋洋的看著陳縣丞。
甚至他還想借機挑釁幾句,隻是無奈現在有進氣沒出氣,幹瞪眼說不出話來, 所以他隻好放棄了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陳縣丞也被氣得夠嗆,心說‘你都搶著說了,讓我說什麽呀?’隻好幹咳一聲 道:“不錯。”
不遠處。
葉瑾見雙方的廢話已經說完了,所以就朝早已經等的不耐煩的朱雄英點頭道,
“去吧,不過不要意氣用事,能贏就贏,贏不了沒無妨。”
朱雄英一挑眉,沒好氣道,“先生,弟子馬上要替師出征,您不說幾句吉祥話鼓 勵鼓勵弟子,反而還拖弟子的後腿,這是什麽道理呀。”
“ ”滾蛋…”葉瑾沒好氣道,“今兒個這件事就是一個看熱鬧的笑話而已,隻有 你當真了。”
“略略略.….”朱雄英朝他做了一個鬼臉,這才蹦蹦跳跳的下了樓。
河對岸。
鄧譯也把一個親信叫了過來,安排接下來的比試事宜。
兩縣比試,雙方縣令自然不會擼起袖子親自上陣。
隻是誰都沒有想到,上元縣這邊派出的,居然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胖孩子。
當朱雄英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了石拱橋上的時候,頓時引發了一片(得王趙)噓 聲。
但是朱雄英的臉皮可比一般人厚的多。
對這些噓聲壓根就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很老成的朝周圍人拱了拱手,大聲道, “小子乃是上元縣縣令葉瑾葉大人開山大弟子,今日小子替師出征,與江寧縣進行比 試,太,江寧縣誰敢與小子一戰?!”
這番話才說出口,頓時引發秦淮河兩岸所有人哄堂大笑起來。
秦淮河南岸。
鄧譯已經開始罵娘了。
他以為葉瑾是故意派朱雄英出戰。
因為朱雄英是誰?!可是當朝皇太孫。
是當今聖上和皇後娘娘最寵愛的嫡長孫。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幾十年後,大明的江山一定會落在這個小胖子的手裏。
現在替上元縣出戰之人竟然是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己方誰還敢造次啊?!
就算是自己親自擼起袖子親自上,對上這個小胖子也不夠看啊。
所以他隻能朝旁邊的李景隆等人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李景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啊。
他能有什麽辦法?!難道他的身份地位比朱雄英更牛逼?!
而且他以什麽身份上去?!
朱雄英好歹是葉瑾的開山大弟子,他李景隆是鄧譯的誰?!
大兄弟嗎!?
所以李景隆隻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黃子澄和解縉等人。
解縉倒是躍躍欲試423。
黃子澄和方孝孺等幾個人則是眼觀鼻鼻觀心。
沒法子,李景隆隻好點了解縉的名,說道,“大紳賢弟,葉瑾小兒恬不知恥,派 了一個乳臭..咳咳,乳臭未幹的小子前來挑釁,咱們要是嚴陣以待豈不是中了葉瑾 小兒的詭計?正好大紳賢弟是我等所有人當中年紀最小的,而且聰慧穩重,由你前 往應戰最合適不過了,不知道大紳賢弟可敢與之一戰?!”
李景隆還是有些本事的。
就拿這番話來說,不但說的冠冕堂皇,讓解縉沒辦法拒絕,而且隱隱還有激將 的成分在裏麵,讓解縉這個小年輕熱血上頭。
關鍵是,還給解縉戴了一頂高帽子,讓對方有些忘乎所以。
這種小伎倆要是拿來對付那種有心計之人,肯定一眼就被人家給看穿了。
但是用來煽動解縉這種小年輕,百試不爽。
果不其然。
解縉聽到李景隆這番話之後,頓時昂起腦袋一臉嘚瑟道,“有何不敢?!此子伶 牙俐齒,在下正好棋逢對手,諸位兄長,且看小弟如何挫一挫對岸之威風。”
說著雄赳赳,氣昂昂,就朝石拱橋方向而去。
鄧譯和李景隆等人見解縉越眾而出,也稍稍放鬆了一些。
此時。
寬闊的秦淮河上已經擠滿了大大小小的畫舫了。
今天的比試早就傳得沸沸揚揚,滿城皆知。
所以不隻是兩縣百姓湧到了秦淮河兩岸看熱鬧,甚至城裏城外的達官貴人們也 將此事當成一次不錯的消遣。
特別是那些無所事事的女眷們,更是早早的就唿朋喚友,仿佛將今天當成外出 踏青最好的日子一般。
一艘不大、但是護衛森嚴的畫舫上。
這是江寧縣的人到了。
葉瑾隨即朝旁邊的張典吏點了點頭,張典吏趕緊匆匆下樓去了。
然後又是一聲鑼響,幾個身穿同樣皂服的衙役,也護著身穿綠色官服,胸前綴 著黃鸝的張典吏,朝石拱橋方向而去。
圍觀看熱鬧的百姓們一看官兒來了,唿啦一聲散開,讓出一條五尺寬的通道 來。
兩縣人馬在通道口相遇,相互間笑語盈盈的見禮,張典吏笑著道道:“下官拜見 陳讚公。”
所謂的‘讚公’,其實就是縣丞的別稱。
縣丞是縣令的副手,這種場合就應該由縣丞先打頭陣。
但是因為上元縣沒有縣丞,所以隻能讓張典吏上了。
先天矮了半截。
不過也相差不大。
所以對麵的陳縣丞也沒有怠慢,而是拱手道,“張典吏無須多禮。”
二人就在石拱橋上假模假樣的謙讓幾句,突然同時往中間閃身,都想乘對方不 備,搶下這個第一,卻險些撞在一起。
因為石拱橋正好是兩縣交界的地方,又是周圍製高點。
如果誰先站到中間最高處,就算是搶奪到了先機。
別以為張典吏平時對葉瑾很不服氣,暗中也與外人勾結,試圖鬥倒葉瑾。
但是現在他已經知道了葉瑾的真實身份,哪敢還有小動作啊。
找死不是這麽找的。
所以現在的張典吏不但十分聽話,而且還想要做出一些功績,試圖挽迴一絲在 葉瑾心目中的形象。
隻是二人的這一幕正好落在了290所有百姓的眼中。
倆人狼狽不堪的模樣,頓時讓周圍百姓偷偷嗤笑不已。
張典吏和陳縣丞也是一臉尷尬,相互笑笑道,“同去同去。”
然後倆人同時來到了石拱橋中間站定,然後再一次相互謙讓道,“陳讚公先 講。”,“張典吏先講。”
往複幾次,但是二人又幾乎同時開口道,“諸位…”,“各位..”
周遭百姓見到這一幕,又是哄堂大笑起來。
果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連這種小事小細節都要爭鬥一番,可見接下來的比試是有多麽的激烈?
江寧縣的陳縣丞趕緊小聲提醒道,“有這麽多百姓看著呢,注意體統。”
張典吏趕緊點了點頭,道,“確實要注意體統,今兒個不知道有多少貴人在瞧著 咱呢,這樣吧,由下官先說,臣讚公您補充?!”
陳縣丞馬上就不幹了,趕緊道,“本官乃是一縣縣丞,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 人,憑什麽你先說?!”
“下官雖然官職卑微,但又不是江寧縣的官,讚公的官再大,也管不了下官 吧?!”張典吏不以為然。
陳縣丞頓時被氣的半死。
不過張典吏說的是實話,他又不歸江寧縣管,所以別說自己這個區區縣丞了, 就連鄧譯都那他沒辦法。。
所以陳縣丞隻好憤憤道,“見過不要臉的,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麽不要臉 的,你講吧,本官看你能講出什麽花出來。”
張典吏對陳縣丞的惡語相向不以為意。
畢竟今兒個兩縣大比,第一場暗中交鋒是自己占據上風了。
勝利一方往往都要更大方一些。
所以張典吏微微得意一番,這才清清嗓子,提高聲調道:“各位父老鄉親,今日 本官與江寧陳讚公齊聚於此,乃是為了解一樁公案。”
“不錯…””.”趁著張典吏換氣的功夫,陳縣丞見縫插針,趕緊插話道,“這樁公
案想必諸位都已經有所耳聞了,此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官在這裏就不嘮叨 了,因為事涉兩縣,所以應天府尹張老大人為了兩縣之和睦,才會提出由之前的規 矩解決此次糾紛.”
一旁的張典吏已經氣的臉都綠了。
他怎麽都想不到陳縣丞見縫插針的功夫會這麽牛叉。
而且對方的肺活量好像還比自己強上不少,說了這麽多居然不帶喘氣的。
但是張典吏這時候也已經集中全部注意力了,就等著對方換氣呢。
他就不信了,對方還能一直說下去不成?!
果然,陳縣丞說到這裏的時候, 一口氣用盡,不得不頓一下。
張典吏立馬憋足了氣接上道:“前因不必贅述,兩縣在應天府尹張老大人的見證 下,約定選擇文鬥,各自在指定範圍出題,每縣一共三道題,答對題數量多者獲 勝,今日乃是第一場比試,先由江寧縣出題,本縣答題,然後由本縣出題,江寧縣 答題,每題限時一個時辰,若是雙方均不能答出正確答案,擇日將進行第二場比 試,由。現在雙方入場簽訂契約書,唿..”
張典吏一口氣說完這麽長一段,趕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不過就算是大喘氣的時候,他依然得意洋洋的看著陳縣丞。
甚至他還想借機挑釁幾句,隻是無奈現在有進氣沒出氣,幹瞪眼說不出話來, 所以他隻好放棄了這麽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陳縣丞也被氣得夠嗆,心說‘你都搶著說了,讓我說什麽呀?’隻好幹咳一聲 道:“不錯。”
不遠處。
葉瑾見雙方的廢話已經說完了,所以就朝早已經等的不耐煩的朱雄英點頭道,
“去吧,不過不要意氣用事,能贏就贏,贏不了沒無妨。”
朱雄英一挑眉,沒好氣道,“先生,弟子馬上要替師出征,您不說幾句吉祥話鼓 勵鼓勵弟子,反而還拖弟子的後腿,這是什麽道理呀。”
“ ”滾蛋…”葉瑾沒好氣道,“今兒個這件事就是一個看熱鬧的笑話而已,隻有 你當真了。”
“略略略.….”朱雄英朝他做了一個鬼臉,這才蹦蹦跳跳的下了樓。
河對岸。
鄧譯也把一個親信叫了過來,安排接下來的比試事宜。
兩縣比試,雙方縣令自然不會擼起袖子親自上陣。
隻是誰都沒有想到,上元縣這邊派出的,居然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胖孩子。
當朱雄英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了石拱橋上的時候,頓時引發了一片(得王趙)噓 聲。
但是朱雄英的臉皮可比一般人厚的多。
對這些噓聲壓根就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很老成的朝周圍人拱了拱手,大聲道, “小子乃是上元縣縣令葉瑾葉大人開山大弟子,今日小子替師出征,與江寧縣進行比 試,太,江寧縣誰敢與小子一戰?!”
這番話才說出口,頓時引發秦淮河兩岸所有人哄堂大笑起來。
秦淮河南岸。
鄧譯已經開始罵娘了。
他以為葉瑾是故意派朱雄英出戰。
因為朱雄英是誰?!可是當朝皇太孫。
是當今聖上和皇後娘娘最寵愛的嫡長孫。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幾十年後,大明的江山一定會落在這個小胖子的手裏。
現在替上元縣出戰之人竟然是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己方誰還敢造次啊?!
就算是自己親自擼起袖子親自上,對上這個小胖子也不夠看啊。
所以他隻能朝旁邊的李景隆等人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李景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啊。
他能有什麽辦法?!難道他的身份地位比朱雄英更牛逼?!
而且他以什麽身份上去?!
朱雄英好歹是葉瑾的開山大弟子,他李景隆是鄧譯的誰?!
大兄弟嗎!?
所以李景隆隻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黃子澄和解縉等人。
解縉倒是躍躍欲試423。
黃子澄和方孝孺等幾個人則是眼觀鼻鼻觀心。
沒法子,李景隆隻好點了解縉的名,說道,“大紳賢弟,葉瑾小兒恬不知恥,派 了一個乳臭..咳咳,乳臭未幹的小子前來挑釁,咱們要是嚴陣以待豈不是中了葉瑾 小兒的詭計?正好大紳賢弟是我等所有人當中年紀最小的,而且聰慧穩重,由你前 往應戰最合適不過了,不知道大紳賢弟可敢與之一戰?!”
李景隆還是有些本事的。
就拿這番話來說,不但說的冠冕堂皇,讓解縉沒辦法拒絕,而且隱隱還有激將 的成分在裏麵,讓解縉這個小年輕熱血上頭。
關鍵是,還給解縉戴了一頂高帽子,讓對方有些忘乎所以。
這種小伎倆要是拿來對付那種有心計之人,肯定一眼就被人家給看穿了。
但是用來煽動解縉這種小年輕,百試不爽。
果不其然。
解縉聽到李景隆這番話之後,頓時昂起腦袋一臉嘚瑟道,“有何不敢?!此子伶 牙俐齒,在下正好棋逢對手,諸位兄長,且看小弟如何挫一挫對岸之威風。”
說著雄赳赳,氣昂昂,就朝石拱橋方向而去。
鄧譯和李景隆等人見解縉越眾而出,也稍稍放鬆了一些。
此時。
寬闊的秦淮河上已經擠滿了大大小小的畫舫了。
今天的比試早就傳得沸沸揚揚,滿城皆知。
所以不隻是兩縣百姓湧到了秦淮河兩岸看熱鬧,甚至城裏城外的達官貴人們也 將此事當成一次不錯的消遣。
特別是那些無所事事的女眷們,更是早早的就唿朋喚友,仿佛將今天當成外出 踏青最好的日子一般。
一艘不大、但是護衛森嚴的畫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