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老朱。


    雖然天天嚷嚷著要打斷葉瑾的狗腿。


    但是葉瑾知道,沒有老朱在暗中庇護,他估計早就被官場上的那些老狐狸們給 撕碎了。


    誰叫自己這麽能闖禍呢,幾乎把全天下最有實力的勢力都給得罪光了。


    如果沒有老朱,自己區區一個七品芝麻官能鬥得過這些人?!


    而且老朱不隻是暗中庇護,最近幾個月甚至連政事都懈怠了,經常來上元縣。


    所以老朱在葉瑾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不講道理、古板的嚴父’的角色。


    至於太子朱標。


    一開始確實是把葉瑾當成一個可造之材來培養。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也對葉瑾有了深厚的兄弟情義。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更不會那麽放心就把朱雄英交給葉瑾教導。


    所以皇家之人其他勿論,光是這幾個人對葉瑾的感情,就讓葉瑾深陷其中,不 能自拔。


    這層窗戶紙被捅破之後。


    他叫起爹娘’,‘大哥、四哥’也順口多了。


    正在喝酒的朱棣點了點頭,道,“北地幹旱,最適合種植耐旱之物了,就不知道 此物耐寒不耐寒。”


    葉瑾放下酒盅笑道,“此物耐寒耐旱,所以種在北地產量或許會比在南方更高一 些,除了玉米棒子,還有土豆和紅薯,如果這些高產作物推廣開來,北地再無缺糧 之憂,到時候我看誰還敢造我老朱家的反。”


    這句話倒是實話。


    從古至今,華夏的老百姓都是最聽話,最順從,最能吃苦耐勞的老百姓。


    隻要能填飽肚子,誰還會幹那種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買賣?!


    華夏之所以每隔幾百年就會政權更迭一次。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王朝末期,老百姓吃不飽飯了.…..….


    至於老百姓為什麽會吃不飽飯。


    基本上都是因為天災人禍。


    天災很容易理解,比如元末時期黃河年年決口,導致洪災肆虐,明朝末年西北 地區年年大旱,讓百姓苦不堪言。


    至於人禍則是土地兼並,讓老百姓沒有賴以生存的土地,統治者倒行逆施,讓 老百姓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老百姓才會揭竿而起,推翻統治者的統治,建立新的王朝。


    新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輕徭薄賦,與民修養生息。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口不斷的增加,土地兼並嚴重。


    老百姓再一次變得吃不飽飯了。


    這時候再有一個契機,那麽老百姓就會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的統治。


    以此循環了一兩千年。


    所以統治者隻要能讓老百姓吃的飽飯,那麽他的江山自然坐的穩固。


    現在葉瑾搗鼓出來了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糧食作物,5.6推廣開之後,老百 姓吃飽飯再也不是奢望了。


    在後世,這幾樣高產作物已經種遍了世界各地。


    也就是因為這些高產作物,才支撐整個世界的人口達到了六七十億。


    這個數額已經遠遠超過了這顆星球的承受能力了。


    地球上的人類根據飲食習慣和生產生活方式,大致分為三類。


    分別是農耕民族,海洋民族和遊牧民族。


    華夏雖然黃擁有數萬裏的海岸線,但是華夏民族從古至今都是農耕民族。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華夏民族占據的九州之地算得上是天選之地,四季分明, 最適合發展農業了。


    所以在幾千年的時間裏,我們的老祖先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創造出了璀璨的 文明。


    但是這片土地也是多災多難。


    天災人禍交替發生。


    天災在於旱災、水災交替肆虐,人禍更多了,不是遊牧民族南下劫掠,就是統 治者自身出現了問題。


    而與華夏大地比鄰的漠北草原,則是最強悍、最兇殘的遊牧民族誕生之地。


    在漠北草原曾經誕生過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19等兇殘強悍的遊牧民 族。


    這些遊牧民族在中原政權衰弱的時候就會頻頻南下。


    但是如果中原王朝國力強盛,也會揮兵北上,將這些強悍的遊牧民族打的潰不 成軍,被迫往西逃竄。


    這些被中原王朝打的向西逃竄的遊牧民族來到了中亞和歐洲地區之後,搖身一


    變又變成了霸主級的存在了。


    比如說匈奴和突厥,直接把歐洲人打的懷疑人生,將對方稱之為‘上帝之鞭”。


    至於蒙古人,更是文明世界收割機,滅掉的文明古國不知凡幾。


    而中原王朝也將打敗遊牧民族視為最大的功績。


    ‘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勒石燕然’也是曆朝曆代的武將夢寐以求的 最高榮譽。


    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華夏民族就缺乏海洋民族的基因。


    有些人認為華夏民族沒有成為海洋民族是因為咱們的老祖宗保守、守舊,被儒 家文化禁錮。


    其實是放屁。


    華夏民族之所以沒有成為海洋民族,完全是因為缺乏這方麵的動力。


    因為華夏大地物產豐富,為什麽還要冒險去廣袤無垠,危險重重的大海討飯吃 呢 ? !


    為什麽歐洲人會成為海洋民族?!


    還不是因為餓的。


    那些有錢有勢的歐洲人,有幾個上船當船員了?!


    而他們開辟航線,甚至發現新大陸,還不是因為歐洲貴族需要來自東亞地區的 瓷器、絲綢、茶葉等奢侈品?!


    但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被奧斯曼土耳其給切斷了,所以才會不得不選擇海洋貿 易。


    也正是因為大航海的來臨,新大陸給了歐洲人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完成了資本 最初階段,也是最原始最血腥的積累,才造就歐洲接下來幾百年的繁榮。


    葉瑾上輩子雖然是一個''996’的社畜,但是這些曆史規律他還是懂的。


    所以葉瑾知道如果大明想要得到發展,那就必須搶在歐洲人之前開啟大航海時 代。


    現在距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有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葉瑾的時間完全夠。


    那麽要怎麽開啟大航海時代呢?!


    大明人和他們的祖先一樣,隻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葉瑾已經想到法子了。


    什麽辦法?!


    人口。


    讓大明的人口得到爆炸性爆發,多出來的人口讓國家或者家庭都不堪重負,現 在要麽造反,讓戰爭消滅多餘的人類,要麽出海,去遙遠的大洋彼岸討飯吃。


    這樣就能倒逼朝廷被動性的進行新航線的開辟。


    如果朝廷不想被餓極了的刁民推翻統治的話。


    所以葉瑾現在要做的就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發展人口,讓大明的人口成倍增加。


    第二件事就是發展海洋貿易,讓大明朝廷和大明百姓知道海外並不是蠻荒之 地,而是一塊又一塊的沃土。


    第二件事倒是簡單。


    葉瑾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大洋洲、美洲、和東南亞的航線。987


    等過兩年上元縣的工業發展起來了,再把這些技術運用到航海上,這樣新航線 的開辟就順理成章。


    至於發展人口就有點難了。


    但是有高產糧食種子,問題也不大。


    因為不管是土豆、紅薯、還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整個大明都能種植。


    有了高產糧食作物,難道還怕現在的大明百姓餓肚子?!


    飽暖思淫欲。


    吃飽肚子了的第一件事是什麽!?


    當然就是生娃了。


    隻要養得起,百姓們會一年接著一年生娃的。


    這樣最多二十年,那時候大明的百姓絕對比現在增加數倍有餘。


    不過朱棣對所謂的高產莊稼興趣不大。。


    剛才聽到玉米棒子和土豆、紅薯、南瓜的產量那麽高,朱棣還稍稍驚詫了一 下。


    但是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了。


    畢竟和朱元璋、馬皇後夫婦,以及朱標、李文忠這些經曆過‘人吃人’的亂世相 比,朱棣自從出生之後,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了。


    朱棣出生的時候,老朱已經是一方諸侯了。


    就算是那時候老朱的實力還不算最強盛的,但是最起碼餓不著自己的這些個兒 子。


    但是他和馬皇後可是從小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亂世,當時家裏人可都是被活活餓 死。


    至於李文忠也好不到哪兒去。


    隨著自家爹爹到處流浪了好幾年,後來是聽說朱元璋成了一番氣候之後前來投 靠,這才有一口飽飯吃。


    朱標倒是從小沒有被餓著,不過也經曆過亂世的慘狀。


    所以他們這些人都是被餓怕了的,才對高產糧食這麽抱有期望。


    朱棣就不同了。


    他現在的身份是鎮守一方的藩王,雖然也有一定的民政權力,但是主要以軍事 為主。


    所以朱棣更想的是如何統帥數萬鐵騎,完成封狼居胥的偉大榮光。


    這時候的朱棣自然沒有造反的心思。


    廢話。


    這會兒誰當家?!


    自己想在自己老爹的手底下造反?!


    自己老爹甚至不用派兵,光是動動手指頭都能把自己給捏死。


    而且自己的大哥朱標又深的所有人的敬重,將來他繼承皇位乃是眾望所歸。


    所以朱棣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當一個像自己的老嶽父——徐達,以及常遇春 一樣的猛將,在漠北草原上馳騁。


    當他聽到葉瑾讓他帶著這些高產莊稼的種子返迴北地的時候,也隻是胡亂的點 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