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應天府什麽時候出了葉瑾這麽一個妖孽了?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身殺氣豈是普通人能夠抵擋的?!
趙今夏雖然是六扇門的一名捕快,但是幾乎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可言,更何況 她的身份地位和朱棣千差萬別。。
所以被朱棣這麽冷言質問,所以趙今夏瞬間就沒有了剛才的那股子強勢。
但是她依然咬牙硬撐著道,“迴殿下,小人並不是威脅任何人,而是在闡述一個 事實而已。”
“嗬嗬,闡述事實?!”朱棣冷笑。
他現在有些生氣了。
本來和趙今夏相處這幾天,他對這個長相俊美,又有一股英氣的19女子有些動 心了。
但是沒想到趙今夏會為了幾個下賤的差役和自己等人翻臉。
她莫不是忘了,要不是自己等人,她估計都被那些賊子的同夥給殺了。
其實趙今夏雖然心裏對朱棣有些感激,但是她更是上元縣衙門的一名捕頭,不 可能看到外人對自己的屬下動粗而無動於衷。
更何況她說的也是事實。
如果真的任由張玉在這裏弄出了人命,朱棣或許葉瑾沒法子,但是他一定會想 辦法弄死張玉的。
趙今夏真不想看到自家大人和燕王朱棣撕破臉皮,結成死仇。
如果沒有出人命的話, 一切都還還有迴旋的餘地。
這時候,張玉也反應了過來。
隻見他一臉獰笑的看著趙今夏道,“趙姑娘,我勸你還是讓開為好,這些刁民竟 然敢對王爺不敬,全都是犯下了該死的罪過,今日不殺幾個人,他們就不知道什麽 是天高地厚…”
張玉乃是沙場悍將,自然不怕葉瑾這個區區七品芝麻官。
而這些刁民竟敢圍攻自己等人。
不殺幾個人泄憤說得過去嗎?!
趙今夏正要開口說話。
這時候,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眾人紛紛扭頭看去,就看到幾個人騎馬朝這邊飛奔而來。
“戒備,若是有人膽敢觸犯王爺,格殺勿論…”張玉大喝道。
不過當朱棣看清楚為首的那個人是誰之後,立即擺手道,“休要無禮,來人是曹 國公李文忠,是咱家兄長…”
說完輕輕夾了夾馬肚子,就迎了上去。
今天葉瑾去國子監和那些酸儒書生吵架去了,李文忠在縣衙無事,所以就打算
來工業園區逛逛。
沒想到剛出城門,就接到有人報信說有人去工業園區鬧事,甚至還傷了護衛的 差役。
李文忠立即就趕了過來。
但是還沒到門口,他就看到朱棣此時已經騎馬迎了上來了。
難道剛才行兇之人是他?!
這可麻煩了。
以葉瑾那小子的德行,有人傷了他的手下, 一定會找迴場子的。
而朱棣也不是好相與之人。
算了算了。
反正都是他們老朱家的破事,與咱無關。
“哈哈,沒想到能在此地見到兄長,兄長如今這般清閑了嗎,竟然有閑情逸致遊 山玩水?!”朱棣笑著拱手道。
李文忠先勒住了馬韁繩,然後才看著朱棣好奇問道,“老四怎麽是你?!你迴應 天府沒有走水路嗎!?”
“坐船哪有騎馬痛快?!”朱棣笑著道。
李文忠點了點頭,接著道,“也是。”
“兄長為何在此處?!”朱棣又好奇道。
“咱現在已經是葉縣尊的幕僚,負責工業園區的大小事宜,剛剛聽說有人在門口 鬧事,而且還出手傷人,所以就趕緊過來看看,沒想到大水衝了龍王廟, 一家人不
認一家人…”李文忠笑道。
朱棣頓時蹙了蹙眉頭。
堂堂的曹國公居然做了葉瑾那小子的幕僚?!
這怎麽可能啊?!
兩個人的地位簡直天差地別,那小子給李文忠當幕僚都還有些不夠格呢。
而且堂403堂國公竟然屈尊去輔助一個年輕人。
他們這是要幹嘛?!
造反嗎?!
因為能讓堂堂國公去輔助之人,要麽是坐在龍椅上的九五之尊,要麽就是一國 儲君。
就連自己都沒有這個資格。
所以李文忠堂而皇之這麽做,那小子還真敢應下了。
好吧。
就算是李文忠和那小子得了失心瘋。
父皇的大哥為何無動於衷啊!?
媽的。
果然妖孽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幾年沒有迴應天府了,應天府什麽時候出了這麽一個妖孽了。
所以得找機會好好探一探那小子的深淺才行。
作為大明的首都,應天府不管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
上百萬人生活在這個城市。
所以應天府的每一天,都是從喧囂聲中蘇醒過來的。
這還是大明嚴格執行“夜禁政策的緣故。
如果是大明朝廷像兩宋那樣取消‘宵禁’,估計就算是淩晨的時候,大街上都還 擠滿了人呢。
上元縣作為應天府的下轄縣,雖然距離市區有30裏左右的距離,但是沿途的官 道上也是行人不斷,商旅不絕。。
葉瑾騎著馬沐浴著陽光,走在官道上。
他今天去國子監和那些酸儒書生吵架一個人都沒有帶。
完全輕裝上陣。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雖然一個人都沒有帶,但是不管是縣衙裏的那些人,還是 上元縣的百姓,有幾個會錯過欣賞自家大老爺“雄姿的機會?!
所以今天走在官道上的人比往日多了許多。
就連朱雄英和嬋嬋、百靈他們幾個,都在錦衣衛的暗中保護下,悄悄跟了上 來。
至於應天府內,這件事早就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了。
很多閑來無事的人都紛紛湧去雞籠山下的國子監,將這個大明最高學府圍的水 泄不通。
至於國子監的那些監生,已經從江南各地趕來的儒生,也全都做好了準備。
如臨大敵一般等著葉瑾的到來。
閑的蛋疼的勳貴子弟和世家子弟也紛紛來到了國子監,唿朋喚友占據了最好的 位置。
就連有些休沐在家的官員也來湊熱鬧。
佛門和道門此時也摩拳擦掌,準備和葉瑾好好辯論一番。
其實大明確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從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開始, 一直到崇 禎自掛東南枝,整整享國276年,從來沒有扼殺過人命的思想活力。
隻要你願意,可以自由的講學、出版結社、集會,宣揚自己的思想。
哪怕是有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於驚世駭俗,對社會綱常的衝擊太大,會引起其他 人的反感和憎惡,甚至還會遭到排擠或者明裏暗裏的打壓。
但是這些排擠和打壓幾乎奪食來自於思想界的對手,或者是反對該言論的官 員。
幾乎沒有皇權或者朝廷的公權力打壓過任何一個發表自己言論的人。
所以對於思想方麵的異己,大明朝廷無疑是寬容的。
不會窮追猛打,更不會趕盡殺絕,甚至連兩宋時期發配邊疆的處罰都沒有,更 不要說滿清的物理消滅了。
‘文人動口不動手’、‘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等等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則。
所以從朱元璋的洪武年間一直到崇禎年間,幾乎就沒有因為思想異端被迫害的 學者,和朝堂上你死我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哪怕是這一次葉瑾先後在好幾個公共場合,以及在《上元周報》上發表了很多 看起來與綱常倫理完全相違背的理論,讓天下的大部分讀書人都感到不安甚至是憤 慨。
因為葉瑾的這番言論簡直就是在挖理學”的根基,妥妥的異端學說。
但是即便如此,不管是年輕氣盛的國子監監生,還是那些迂腐的老儒生,都隻 想在國子監當眾駁倒葉瑾,而沒有誰想用公權力對他進行打壓。
他們可以抹黑,甚至是造謠,讓葉瑾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惡賊,但是他們絕對 不會采用更齷齪的手段不讓葉瑾發表自己的聲音。
這或許就是大明朝讀書人的骨氣吧。
所以這些人雖然迂腐,落後,固執,封閉,但是葉瑾依然有些喜歡他們的原 因。
其實在洪武年間還好一些。
如果到了大明中後期的時候,那時候的社會風氣之開放,‘異端學說’之多,簡 直讓人咂舌。
就比如說王陽明的‘心學’,不就是最大的‘異端學說’嗎、
完全和理學唱反調,幾乎把理學的根基都給掘了。
如果不是滿清入關南下,奪取天下之後重新舉起了‘理學”這杆子大旗,估計理 學’早就被‘心學”掃進垃圾堆了。
那麽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孫們對權臣和武將十分防備,為什麽對‘異端學說’這麽 寬容呢?!
其實不隻是老朱家,隻要是漢族的皇帝們對學術學說都比較寬容。
造成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個方麵原因, 一方麵是華夏曆史上的王朝興替,雖然有 種種原因,但是總逃不出天災人禍、土地兼並、權臣川鍋、軍閥混戰等幾個原因, 從來沒有哪個王朝是因為‘異端學說’的衝擊導致皇權統治動搖的。
而且百無一用是書生,漢族的皇帝們從來不認為讀書人之間的事,會有什麽危 害性,所以自然就沒有遏製學術思想的意識了。
另一方麵則是儒學發展了幾千年,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套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哲學 理論了,讀書人以名節自勉,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的成功和對國 家、對民族的貢獻統一起來,自然深受統治者的歡迎、
葉瑾的‘異端學說’並沒有否認這一點、
相反,他對這一點還十分推崇。
葉瑾反對的是一味地(嗎趙的)服從,毫無條件的服從。
更反對對弱小的欺壓。
三綱五常可以。
三從四德也是應該。
但是一味的要求服從那便是愚忠、愚孝。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有服從的義務,也有反抗的權力。
像袁秀英等幾個弱女子遇到魏大海那種渣男,她們反抗無可厚非闖。
趙今夏雖然是六扇門的一名捕快,但是幾乎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可言,更何況 她的身份地位和朱棣千差萬別。。
所以被朱棣這麽冷言質問,所以趙今夏瞬間就沒有了剛才的那股子強勢。
但是她依然咬牙硬撐著道,“迴殿下,小人並不是威脅任何人,而是在闡述一個 事實而已。”
“嗬嗬,闡述事實?!”朱棣冷笑。
他現在有些生氣了。
本來和趙今夏相處這幾天,他對這個長相俊美,又有一股英氣的19女子有些動 心了。
但是沒想到趙今夏會為了幾個下賤的差役和自己等人翻臉。
她莫不是忘了,要不是自己等人,她估計都被那些賊子的同夥給殺了。
其實趙今夏雖然心裏對朱棣有些感激,但是她更是上元縣衙門的一名捕頭,不 可能看到外人對自己的屬下動粗而無動於衷。
更何況她說的也是事實。
如果真的任由張玉在這裏弄出了人命,朱棣或許葉瑾沒法子,但是他一定會想 辦法弄死張玉的。
趙今夏真不想看到自家大人和燕王朱棣撕破臉皮,結成死仇。
如果沒有出人命的話, 一切都還還有迴旋的餘地。
這時候,張玉也反應了過來。
隻見他一臉獰笑的看著趙今夏道,“趙姑娘,我勸你還是讓開為好,這些刁民竟 然敢對王爺不敬,全都是犯下了該死的罪過,今日不殺幾個人,他們就不知道什麽 是天高地厚…”
張玉乃是沙場悍將,自然不怕葉瑾這個區區七品芝麻官。
而這些刁民竟敢圍攻自己等人。
不殺幾個人泄憤說得過去嗎?!
趙今夏正要開口說話。
這時候,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眾人紛紛扭頭看去,就看到幾個人騎馬朝這邊飛奔而來。
“戒備,若是有人膽敢觸犯王爺,格殺勿論…”張玉大喝道。
不過當朱棣看清楚為首的那個人是誰之後,立即擺手道,“休要無禮,來人是曹 國公李文忠,是咱家兄長…”
說完輕輕夾了夾馬肚子,就迎了上去。
今天葉瑾去國子監和那些酸儒書生吵架去了,李文忠在縣衙無事,所以就打算
來工業園區逛逛。
沒想到剛出城門,就接到有人報信說有人去工業園區鬧事,甚至還傷了護衛的 差役。
李文忠立即就趕了過來。
但是還沒到門口,他就看到朱棣此時已經騎馬迎了上來了。
難道剛才行兇之人是他?!
這可麻煩了。
以葉瑾那小子的德行,有人傷了他的手下, 一定會找迴場子的。
而朱棣也不是好相與之人。
算了算了。
反正都是他們老朱家的破事,與咱無關。
“哈哈,沒想到能在此地見到兄長,兄長如今這般清閑了嗎,竟然有閑情逸致遊 山玩水?!”朱棣笑著拱手道。
李文忠先勒住了馬韁繩,然後才看著朱棣好奇問道,“老四怎麽是你?!你迴應 天府沒有走水路嗎!?”
“坐船哪有騎馬痛快?!”朱棣笑著道。
李文忠點了點頭,接著道,“也是。”
“兄長為何在此處?!”朱棣又好奇道。
“咱現在已經是葉縣尊的幕僚,負責工業園區的大小事宜,剛剛聽說有人在門口 鬧事,而且還出手傷人,所以就趕緊過來看看,沒想到大水衝了龍王廟, 一家人不
認一家人…”李文忠笑道。
朱棣頓時蹙了蹙眉頭。
堂堂的曹國公居然做了葉瑾那小子的幕僚?!
這怎麽可能啊?!
兩個人的地位簡直天差地別,那小子給李文忠當幕僚都還有些不夠格呢。
而且堂403堂國公竟然屈尊去輔助一個年輕人。
他們這是要幹嘛?!
造反嗎?!
因為能讓堂堂國公去輔助之人,要麽是坐在龍椅上的九五之尊,要麽就是一國 儲君。
就連自己都沒有這個資格。
所以李文忠堂而皇之這麽做,那小子還真敢應下了。
好吧。
就算是李文忠和那小子得了失心瘋。
父皇的大哥為何無動於衷啊!?
媽的。
果然妖孽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幾年沒有迴應天府了,應天府什麽時候出了這麽一個妖孽了。
所以得找機會好好探一探那小子的深淺才行。
作為大明的首都,應天府不管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
上百萬人生活在這個城市。
所以應天府的每一天,都是從喧囂聲中蘇醒過來的。
這還是大明嚴格執行“夜禁政策的緣故。
如果是大明朝廷像兩宋那樣取消‘宵禁’,估計就算是淩晨的時候,大街上都還 擠滿了人呢。
上元縣作為應天府的下轄縣,雖然距離市區有30裏左右的距離,但是沿途的官 道上也是行人不斷,商旅不絕。。
葉瑾騎著馬沐浴著陽光,走在官道上。
他今天去國子監和那些酸儒書生吵架一個人都沒有帶。
完全輕裝上陣。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雖然一個人都沒有帶,但是不管是縣衙裏的那些人,還是 上元縣的百姓,有幾個會錯過欣賞自家大老爺“雄姿的機會?!
所以今天走在官道上的人比往日多了許多。
就連朱雄英和嬋嬋、百靈他們幾個,都在錦衣衛的暗中保護下,悄悄跟了上 來。
至於應天府內,這件事早就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了。
很多閑來無事的人都紛紛湧去雞籠山下的國子監,將這個大明最高學府圍的水 泄不通。
至於國子監的那些監生,已經從江南各地趕來的儒生,也全都做好了準備。
如臨大敵一般等著葉瑾的到來。
閑的蛋疼的勳貴子弟和世家子弟也紛紛來到了國子監,唿朋喚友占據了最好的 位置。
就連有些休沐在家的官員也來湊熱鬧。
佛門和道門此時也摩拳擦掌,準備和葉瑾好好辯論一番。
其實大明確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從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開始, 一直到崇 禎自掛東南枝,整整享國276年,從來沒有扼殺過人命的思想活力。
隻要你願意,可以自由的講學、出版結社、集會,宣揚自己的思想。
哪怕是有些言論和思想太過於驚世駭俗,對社會綱常的衝擊太大,會引起其他 人的反感和憎惡,甚至還會遭到排擠或者明裏暗裏的打壓。
但是這些排擠和打壓幾乎奪食來自於思想界的對手,或者是反對該言論的官 員。
幾乎沒有皇權或者朝廷的公權力打壓過任何一個發表自己言論的人。
所以對於思想方麵的異己,大明朝廷無疑是寬容的。
不會窮追猛打,更不會趕盡殺絕,甚至連兩宋時期發配邊疆的處罰都沒有,更 不要說滿清的物理消滅了。
‘文人動口不動手’、‘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等等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則。
所以從朱元璋的洪武年間一直到崇禎年間,幾乎就沒有因為思想異端被迫害的 學者,和朝堂上你死我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哪怕是這一次葉瑾先後在好幾個公共場合,以及在《上元周報》上發表了很多 看起來與綱常倫理完全相違背的理論,讓天下的大部分讀書人都感到不安甚至是憤 慨。
因為葉瑾的這番言論簡直就是在挖理學”的根基,妥妥的異端學說。
但是即便如此,不管是年輕氣盛的國子監監生,還是那些迂腐的老儒生,都隻 想在國子監當眾駁倒葉瑾,而沒有誰想用公權力對他進行打壓。
他們可以抹黑,甚至是造謠,讓葉瑾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惡賊,但是他們絕對 不會采用更齷齪的手段不讓葉瑾發表自己的聲音。
這或許就是大明朝讀書人的骨氣吧。
所以這些人雖然迂腐,落後,固執,封閉,但是葉瑾依然有些喜歡他們的原 因。
其實在洪武年間還好一些。
如果到了大明中後期的時候,那時候的社會風氣之開放,‘異端學說’之多,簡 直讓人咂舌。
就比如說王陽明的‘心學’,不就是最大的‘異端學說’嗎、
完全和理學唱反調,幾乎把理學的根基都給掘了。
如果不是滿清入關南下,奪取天下之後重新舉起了‘理學”這杆子大旗,估計理 學’早就被‘心學”掃進垃圾堆了。
那麽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孫們對權臣和武將十分防備,為什麽對‘異端學說’這麽 寬容呢?!
其實不隻是老朱家,隻要是漢族的皇帝們對學術學說都比較寬容。
造成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個方麵原因, 一方麵是華夏曆史上的王朝興替,雖然有 種種原因,但是總逃不出天災人禍、土地兼並、權臣川鍋、軍閥混戰等幾個原因, 從來沒有哪個王朝是因為‘異端學說’的衝擊導致皇權統治動搖的。
而且百無一用是書生,漢族的皇帝們從來不認為讀書人之間的事,會有什麽危 害性,所以自然就沒有遏製學術思想的意識了。
另一方麵則是儒學發展了幾千年,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套十分完善和成熟的哲學 理論了,讀書人以名節自勉,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的成功和對國 家、對民族的貢獻統一起來,自然深受統治者的歡迎、
葉瑾的‘異端學說’並沒有否認這一點、
相反,他對這一點還十分推崇。
葉瑾反對的是一味地(嗎趙的)服從,毫無條件的服從。
更反對對弱小的欺壓。
三綱五常可以。
三從四德也是應該。
但是一味的要求服從那便是愚忠、愚孝。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有服從的義務,也有反抗的權力。
像袁秀英等幾個弱女子遇到魏大海那種渣男,她們反抗無可厚非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