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朝他點了點頭。


    然後道衍也開口道,“大人且放心,有貧僧與李大人在,縣衙定然無事,不過也 請大人小心,今日之事倒不算什麽龍潭虎穴,但是倒也有些風險。”


    看來這個禿驢是知道一些內幕的。


    不過葉瑾也不打算詢問,而是微微點了點頭。


    然後他又對嬋嬋和百靈道,“你們也都在家吧,不用隨我一起去了。”


    嬋嬋正要開口說話,不過馬皇後看了她一眼道,“當年你郭伯伯每一次率兵出 征,咱也隻是在家中守著他歸來而已,雖然心裏萬分擔憂,但是也從未隨他一起出


    征過.….....”


    嬋嬋這才反應過來, 一雙大眼睛裏雖然已經包了滿滿的眼淚,但是還是咬著嘴 唇輕輕點了點頭。


    “先生,那我呢那我呢。”小胖子趕緊跳著腳問道。


    葉瑾捏了捏他胖乎乎的臉蛋,沒好氣道,“你也不能去。”


    “啊,為什麽啊?!”小胖子一臉失望。


    “沒有為什麽。”葉瑾迴答道。


    今日人多眼雜,帶著皇太孫去那種地方,他要是有一個閃失的話,就算是老朱 關係再好,那老頭也不會饒了自己。


    而且在朱標和馬皇後這兒也不好交代。


    關鍵是,這個小胖子可是自己開山大弟子,自己還有很多學問要傳授給他呢。


    他要是出了什麽事,自己從哪兒去找這麽聰慧的弟子繼承自己的衣缽?


    朱允收嗎?!


    還是算了吧。


    一個一輩子都不能開竅的榆木腦袋。


    如果自己真的收朱允收為2.7弟子,估計還等不到朱棣起兵打進應天府,自己都 要被他給活活氣死了。


    所以不管出於哪方麵考慮,小胖子朱雄英都不能有半點閃失。


    葉瑾又和眾人交代了幾句,這才抬腳出了後院,朝縣衙前院走去。


    上元縣縣衙門口,此時早已經人山人海,擠滿了人了。


    此時太陽還沒有從地平線的那邊爬上來,但是光明早就驅趕走了黑暗了。


    縣衙門口,黑壓壓的一片。


    今天並不是縣城趕集的日子,縣城裏之所以聚集了這麽多百姓,原因很簡單, 那便是上元縣的百姓們要親眼看著自家的縣尊老爺‘出征’國子監,為幾個弱女子討 迴公道。


    其實老百姓們的價值觀很樸素。


    他們的是非觀也很簡單。


    在他們看來,不管是三綱五常也好,還是三從四德也罷,這些道德規範出發點 都是不錯19的,但是不能用這些道德規範來害人。


    袁秀英等人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好幾年, 一直隱忍,但是對方不但沒有因為她們 的隱忍放過她們,反而變本加厲。


    舍身處境想一想,基本上沒有誰能夠忍受這樣非人的折磨。


    但是她們殺了人,確實犯下了該死的罪過,那麽朝廷不管是將她們砍頭也好, 流放充軍也罷,都是可以的。


    現在那些酸儒讀書人竟然覺得這樣的懲處都不行,必須要殺一儆百,讓這幾個 弱女子千刀萬剮才能宣泄他們心中的憤怒。


    但是這就過分了,已經觸及到老百姓們樸素的價值觀和是非觀了。


    他們也說不出什麽有道理的話,就是覺得這樣不對,不管是朝廷也好,士大夫 也罷,都不能這樣欺負人。


    包括袁老頭都是如此。


    本來他的女兒袁秀英和其他幾個妾室一起合謀殺了魏大海,他就已經認命了。


    想著女兒既然犯下了該死的罪過,自己將小外孫拉扯長大,為自己留一條血脈。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朝廷之中那些文官竟然要將自己的女兒千刀萬剮。


    也正是因為如此,袁老頭才會帶著他的小外孫從鬆江府要飯到應天府。


    因為有人告訴他,想要讓自己的女兒免遭折磨,隻有來求助上元縣縣令葉瑾。


    雖然袁老頭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袁老頭還是來了。


    不過葉瑾並沒有讓他失望,而是將這樁不但費力不討好,而且還會得罪所有讀 書人的案子給接下了。


    也正是因為葉瑾在應天府,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影響力,才會有這麽多普通老 百姓關注這樁案子。


    袁老頭牽著小外孫的手, 一言不發的站在人群的最前麵。


    袁老頭並不是普通的農村老頭子。


    他能夠白手起家,攢下了萬貫家財,說明此人是一個很有頭腦的老頭子。


    所以隻有他知道自己來上元縣縣衙敲響鳴冤鼓是有多麽的過分,簡直就是把葉 瑾拖進了一個無法脫身的旋渦之中。


    因為自從葉瑾接下了這個案子之後,他就徹底走到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麵 了。


    可以這麽說,就算是皇帝老兒都不敢輕易走到全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麵。


    畢竟皇帝老兒需要這些讀書人為他治理天下,為他教化百姓。


    而且士林官僚集團的勢力有多麽龐大?說出來簡直嚇死人。


    不說別的,就說輿論,完全就是掌握在讀書人的手裏。


    還好葉瑾作為後世人,知道輿論戰的威力,所以創辦了《上元周報》這個史無 前例的報刊,將話語權從讀書人的手裏奪迴來。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有底氣和膽量與這些讀書人正麵開戰。


    這段時間經過報紙的不斷渲染,這樁案子已經鬧得人盡皆知了,前因後果也被 所有人知曉。


    383 所以這些讀書人們第一次嚐到了失去話語權的滋味。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縣衙門口的時候,縣衙的大門已經緩緩被打開了。


    然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中, 一身青衫的葉瑾從縣衙走了出來。


    他看到了這麽多百姓此時已經圍在了縣衙門口,也是微微一怔。


    因為葉瑾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擺出這麽大的陣勢出來。


    葉瑾真的好想說一句:各位,我真的不是去出征沙場,而是去和人吵架啊,沒 必要搞的這麽隆重。


    “你們這是作甚?!搞的這麽隆重做什麽,搞得跟本官一去不迴一樣。”葉瑾好 奇問道。。


    一個頭發和胡子都花白的老頭子站了出來,趕緊道,“呸,呸,呸,大老爺又說 胡話了。”


    因為葉瑾平時沒有什麽架子,所以百姓們對他隻有愛戴沒有畏懼。


    說著話,老頭子已經端著一個大酒碗來到了葉瑾的麵前,將大海碗高高舉起之 後,大聲道,“大老爺為了幾個弱女子不惜得罪天下那麽多的官老爺,我等雖沒有什 麽本事,能替大人分憂,所以還請大人幹了這碗酒,就當是為大老爺壯行了。”


    葉瑾拿著大海碗裏的酒頓覺無語。


    要是自己幹了這一大海碗酒,估計自己也別去和人吵架了,直接迴家睡大覺得 了。


    但是盛情難卻。


    如果自己不喝的話又拂了這麽多百姓的好意。


    所以他一邊接過大海碗, 一邊思索起來。


    電光火石之間,葉瑾心裏就已經有了主意了。


    隻見他端起大海碗往地上一撒,就將碗裏的酒撒出去了一小半。


    然後他大聲道,“這一口酒,本官先敬天地,心中隻有敬畏天地之心,才會心懷 畏懼,隻有心懷畏懼,才不敢恣意妄為,本官為官一任,就應當造福一方.. 。”


    這句體麵話剛剛說完,人群之中就立即爆發出一陣叫好聲。


    葉瑾等這些叫好聲停息之後,這才又將碗裏的酒撒出去一小半,繼續說道,“這 一口酒,本官敬當今陛下,陛下起於草莽之中,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如果不是陛 下,你我皆是蒙元朝廷的第四等人,所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立即起身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葉瑾又將隻剩下三分之一的酒再撒出去一大半,繼續說道,“這第三口酒,本官 敬你們,敬上元縣所有的百姓,本官來上元縣上任僅僅10個月的時間,但是本地百 姓的質樸和勤勞深深的打動了本官,也正是因為你們的質樸和勤勞,才會讓咱們上 元縣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所有百姓立即朝葉瑾拱手作揖,大聲道,“是我等感激大老爺,沒有大老爺,自 然沒有上元縣的今天。”


    然後葉瑾這才將大海碗裏的酒一飲而盡。


    當他將大海碗的碗底亮給所有人之後,看到空空如也的大海碗,眾人再一次爆 發出山唿海嘯一般的聲音。


    “好了,酒喝完了,本官也該出發了,免得國子監的那些酸儒們還以為本官是怯 懦之人,不敢與他們一戰呢。”葉瑾大聲說道。


    眾人也紛紛哈哈大笑起來。


    一個拿著折扇,身穿青衫, 一副讀書人裝扮的年輕人搖頭晃悠道,“大老爺此去 必然旗開得勝,豈不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詩還沒有吟完,就被同伴捂住了嘴巴了。


    葉瑾頓覺無語。


    不過正當他翻身上馬,袁老頭牽著小外孫從人堆裏擠到了葉瑾的跟前。


    袁老頭朝葉瑾拱手道,“大老爺對袁家的恩情,就算是幾代幾世,袁家都無法償 還,小老頭無以為報,就給大老爺磕一個頭吧。”


    說著作勢就要給葉瑾磕頭。


    葉瑾趕緊攙扶住他,趕緊道,“都說了你年紀這麽大,給我磕頭豈不是要折本官 的 壽 ? ! ”


    袁老頭苦笑道,“.2既然大老爺都這麽說了,那小老兒外孫給您磕頭應該可以 吧 ? ! ”


    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葉瑾自然不能再拒絕了。


    所以深深受了袁老頭的外孫叁個響頭。


    然後翻身上馬,朝所有百姓大聲說道,“諸位都請迴吧,也不用隨本官去國子監 了,天道自在人心,本官此去必然凱旋。”


    所有百姓也全都朝葉瑾拱手作揖。


    然後自動分開了一條道路出來。


    葉瑾夾了夾馬肚子,沿著這條路直接就朝城門口而去。


    在縣衙門口見到這一幕的李文忠淡淡道,“什麽叫(好李的)做人心所向?!這就 叫人心所向,如果全天下的官員都能這麽受到百姓的愛戴,我大明早就無敵於世間 了,隻可惜…”


    “嗬嗬,我大明官吏數以萬計,能做到大老爺這般的,估計也隻有他一個人而 已,至於其他人,嗬嗬,還是算了吧。”一旁的姚廣孝冷笑道。


    李文忠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並沒有反駁什麽,而是轉身進了縣衙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