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華夏從來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在這個世界葉瑾不想讓這個悲劇再一次重演。
之前他和李文忠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雖然心裏知道這是一個好人,但是他也沒有想過要做什麽去挽救這個人。
但是現在既然結識了,那麽自己做些什麽也無可厚非,
至於葉瑾和李景隆的那些恩怨!?
嗬嗬噠。
不管是葉瑾還是李文忠都沒有放在心上。
在他們倆看來,這隻是小兒輩之間的胡鬧罷了。
別看李景隆把鬥倒葉瑾視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袁秀英一案現在在大明境內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看看明日國子監會不會迎來一場龍爭虎鬥,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小事。
他最開始隻是可憐那幾個可憐的婦人,所以才會出手相助。
至於後來事態的發展,葉瑾覺得這是掘儒家三綱五常”這套倫理綱常祖墳的機會,所以就搞出了報紙這一稀奇玩意兒傳達自己的思想。
到了現在,葉瑾也隻是覺得這個案子隻是維護律法尊嚴的好機會。
所以不管是什麽時候,葉瑾都不太把這件事當迴事。
他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如臨大敵,更沒有因為這件事就放下其他公務。
也隻有李景隆那些人才會這麽鄭重其事的對待。
所以這就是格局。
李文忠同樣如此。
雖然李文忠沒有接受過什麽高等級的教育,更沒有什麽家傳絕學,但是不管是天賦還是格局,(agfb)都遠不是李景隆能比的。
還是那句話,雖然人才不如蠢材多,但是人才真的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少。
少的是什麽!?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才會有那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華夏兩個農民身份起義,並且成功登基稱帝之人—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在沛縣起兵之後,他的班底一直都是沛縣的老兄弟。
比如說蕭何和樊噲等等。
但是如果沒有劉邦,誰會把一個主簿出身的蕭何當成人才對待?!誰又會把屠夫樊噲當成一個猛將?!
所以偌大的華夏,像蕭何和樊噲這種人才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就是缺乏發現人才的眼睛。
朱元璋的班底同樣如此。
徐達如果沒有遇到朱元璋,他會成為當世名將嗎!?
幾乎不可能。
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人同樣如此。
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人才,但是沒有朱元璋的話,他們或許早就被餓死了。
華夏大地人才薈萃,缺乏的一直都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葉瑾雖然促進了上元縣的工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幾乎都是放養式的管理,最多就是起一個頭,其他的任其發展,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管太多反而會束縛其他人的思想,自己放開的話或許還會有奇效。
現在讓李文忠去管理,一方麵是讓他找一些事情做,不再繼續頹廢下去,另一方麵則是李文忠比葉瑾更適合管理工業園區,因為葉瑾時不時會用現代的標準看待,就覺得什麽都有些格格不入。
他把工業園區的全部資料都給了李文忠,又和他交代了一番。
李文忠才知道,自己接手的,居然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龐然大物。
關鍵是,這個龐然大物僅僅隻發展了幾個月而已。
如果再給一定的時間,這個龐然大物會成長成什麽樣子啊?~!.
洪武15年八月十一日。
距離傳統佳節中秋節還有四天的時間。
整個應天府現在已經沉浸在中秋佳節的氛圍之~中了。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八月節等等,早在上古時期開始就已經是我國傳統佳節,不過大規模普及是在兩漢的時候。
到了唐宋時期,中秋佳節更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中央政權,但是蒙古人從苦寒之地來到了中原地區,中高層也逐漸被漢化,接受了中原文化,對於中秋佳節也十分隆重。
明朝同樣如此。
而且今年的中秋佳節不但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係列的節慶活動,秦淮河兩岸的煙花柳巷之地還會舉行花魁大賽。。
幾十家青樓和教坊司都會把自己院子裏最美的姑娘推出來載歌載舞,然後讓看官老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打賞。
哪個小娘子獲得的打賞最為豐富,哪個小娘子便是花魁。
為了這個盛舉,這些青樓瓦舍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準備了。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這些花絮和造勢也達到了高潮。
這些眼花繚亂的慶祝活動也讓滯留在應天府的各國使節歎為觀止,他們又一次深深的被天朝上國給折服。
其中就包括了高麗國的使者。
這個時期的高麗國還是一個深受中原文化輻射的小國家,雖然在外交領域與大明交惡,更傾向於蒙古草原上的蒙元殘餘政權,但是他們還不像自己的後代子孫那麽無恥,把天朝上國的東西據為己有,然後宣稱是自己的東西。
如果這些古棒子人知道自己的後世子孫成了偷兒,自己的國家也變成了大名鼎鼎的偷國,他們不知道該有什麽感想。
但是不管是普通百姓,達官貴人,還是這些外國使節,他們最關心的並不是4天後的中秋佳節,而是明天一早的國子監辯論。
這一場辯論雖然造勢的時間不長,但是卻比中秋佳節,甚至比花魁大賽更吸引眼球。
原因很簡單。
花魁大賽雖然賞心悅目,能讓人見識到各個花魁曼妙的身姿和絕美的歌喉,但是卻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
說白了。
雖然儒家的‘三綱五常”漏洞頗多,但是好歹也是維護了華夏禮儀上千年之久,早就深入人心了。
老百姓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也被這一套禮法深深的影響,更不要說那些讀書人了。
但是明天居然有人企圖挑戰這套禮法。
如果真的讓他成功了,豈不是人人的陷入自我懷疑之中了?!
這個人就是葉瑾。
但是隨著葉瑾的理論被報紙公開,大家又都覺得他說的好像是有一些道理。
兩種不同的思想理論碰撞,讓這一場辯論賽更加矚目。
不過不管是葉瑾的理論也好,初衷也罷,他都不是想要挑戰甚至否定‘三綱五常”這一道德禮法。
他隻是想對其修改。
別以為‘三綱五常”通行了上千年就是一套完美無瑕的思想製度,其實不然。
這套禮法也是在不斷的調整當中的。
最開始董仲舒提出的僅僅是‘君權神授,至於‘三綱五常’中的其他內容也都是後世大儒慢慢加進去的。
等到了兩宋相交的時候,程朱理學才把這套理論徹底給固定死了。
所以與其說是葉瑾想要挑戰和否定的是‘三綱五常”,還不如說他是想要修改程朱理學。
曆史上不乏有人不斷的挑戰和質疑程朱理學的合理性。
其中最成功,也是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明朝中期的王陽明。
王陽明開創性的創造了儒家新的流派心學,不但讓自己成為明朝唯一的聖人,也成功的讓程朱理學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製約。
如果不是明朝早亡,清軍入關,估計程朱理學早就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了。
但是不管是誰想要挑戰和質疑程朱理學,無一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像葉瑾這麽淡定的,估計古往今來隻有他一個人了。
夜幕降臨。
並不完美的明月這時候已經慢慢的爬上了樹梢。
今天縣衙後院要比其他時候都顯得更加安靜。
朱元璋在白天的時候得到了新“玩具’,所以早就迫不及待帶著玩具迴到應天府,打算去演武場親自再試驗一番。
李文忠則沉浸在工業園區宏偉規劃之中不能自拔。
魁梧漢子張大牛已經接到了兵部的命令,去接收一個完整的千戶所,然後明日帶來上元縣選址。
姚廣孝雖然是一個政治狂熱分子,但也深受佛法的洗禮,每到晚上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都會青燈古佛,念誦經文。
馬皇後織了一天的布,也早早歇息去了。
所以現在院子裏就隻剩下葉瑾、朱雄英、嬋兒和百靈幾個人。
“先生,月亮上真的沒有嫦娥、吳剛和月兔嗎?!”小胖子趴在葉瑾的後背上,雙手托腮問道。
葉瑾一邊翻著書一邊迴道,“過些天琉璃作坊的凹凸鏡就做出來了,到時候我給你做一個天文望遠鏡你就知道了,月亮上全是石頭,沒有兔子,沒有吳剛伐樹,更沒有美若天仙的嫦娥仙子。”
“公子你騙人,明明就有嫦娥,你前些日子還跟我說嫦娥是偷吃了自己丈夫後羿的仙藥,才飛升上了月亮呢。”嬋嬋也雙手托腮說道。
“我是騙你的你不知道嗎!?”葉瑾沒好氣道。
“那你怎麽證明現在的這番話不是騙人的?!”嬋嬋質疑道。
“是哇。”小胖子也插嘴道。
額
葉瑾被問的啞口無言。
不由得惱羞成怒道,“愛信不信。”
“切…”嬋嬋和小胖子同時投來了鄙夷的目光。
之前他和李文忠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雖然心裏知道這是一個好人,但是他也沒有想過要做什麽去挽救這個人。
但是現在既然結識了,那麽自己做些什麽也無可厚非,
至於葉瑾和李景隆的那些恩怨!?
嗬嗬噠。
不管是葉瑾還是李文忠都沒有放在心上。
在他們倆看來,這隻是小兒輩之間的胡鬧罷了。
別看李景隆把鬥倒葉瑾視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袁秀英一案現在在大明境內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看看明日國子監會不會迎來一場龍爭虎鬥,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小事。
他最開始隻是可憐那幾個可憐的婦人,所以才會出手相助。
至於後來事態的發展,葉瑾覺得這是掘儒家三綱五常”這套倫理綱常祖墳的機會,所以就搞出了報紙這一稀奇玩意兒傳達自己的思想。
到了現在,葉瑾也隻是覺得這個案子隻是維護律法尊嚴的好機會。
所以不管是什麽時候,葉瑾都不太把這件事當迴事。
他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如臨大敵,更沒有因為這件事就放下其他公務。
也隻有李景隆那些人才會這麽鄭重其事的對待。
所以這就是格局。
李文忠同樣如此。
雖然李文忠沒有接受過什麽高等級的教育,更沒有什麽家傳絕學,但是不管是天賦還是格局,(agfb)都遠不是李景隆能比的。
還是那句話,雖然人才不如蠢材多,但是人才真的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少。
少的是什麽!?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才會有那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華夏兩個農民身份起義,並且成功登基稱帝之人—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在沛縣起兵之後,他的班底一直都是沛縣的老兄弟。
比如說蕭何和樊噲等等。
但是如果沒有劉邦,誰會把一個主簿出身的蕭何當成人才對待?!誰又會把屠夫樊噲當成一個猛將?!
所以偌大的華夏,像蕭何和樊噲這種人才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就是缺乏發現人才的眼睛。
朱元璋的班底同樣如此。
徐達如果沒有遇到朱元璋,他會成為當世名將嗎!?
幾乎不可能。
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人同樣如此。
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人才,但是沒有朱元璋的話,他們或許早就被餓死了。
華夏大地人才薈萃,缺乏的一直都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葉瑾雖然促進了上元縣的工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幾乎都是放養式的管理,最多就是起一個頭,其他的任其發展,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管太多反而會束縛其他人的思想,自己放開的話或許還會有奇效。
現在讓李文忠去管理,一方麵是讓他找一些事情做,不再繼續頹廢下去,另一方麵則是李文忠比葉瑾更適合管理工業園區,因為葉瑾時不時會用現代的標準看待,就覺得什麽都有些格格不入。
他把工業園區的全部資料都給了李文忠,又和他交代了一番。
李文忠才知道,自己接手的,居然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龐然大物。
關鍵是,這個龐然大物僅僅隻發展了幾個月而已。
如果再給一定的時間,這個龐然大物會成長成什麽樣子啊?~!.
洪武15年八月十一日。
距離傳統佳節中秋節還有四天的時間。
整個應天府現在已經沉浸在中秋佳節的氛圍之~中了。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八月節等等,早在上古時期開始就已經是我國傳統佳節,不過大規模普及是在兩漢的時候。
到了唐宋時期,中秋佳節更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中央政權,但是蒙古人從苦寒之地來到了中原地區,中高層也逐漸被漢化,接受了中原文化,對於中秋佳節也十分隆重。
明朝同樣如此。
而且今年的中秋佳節不但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係列的節慶活動,秦淮河兩岸的煙花柳巷之地還會舉行花魁大賽。。
幾十家青樓和教坊司都會把自己院子裏最美的姑娘推出來載歌載舞,然後讓看官老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打賞。
哪個小娘子獲得的打賞最為豐富,哪個小娘子便是花魁。
為了這個盛舉,這些青樓瓦舍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準備了。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這些花絮和造勢也達到了高潮。
這些眼花繚亂的慶祝活動也讓滯留在應天府的各國使節歎為觀止,他們又一次深深的被天朝上國給折服。
其中就包括了高麗國的使者。
這個時期的高麗國還是一個深受中原文化輻射的小國家,雖然在外交領域與大明交惡,更傾向於蒙古草原上的蒙元殘餘政權,但是他們還不像自己的後代子孫那麽無恥,把天朝上國的東西據為己有,然後宣稱是自己的東西。
如果這些古棒子人知道自己的後世子孫成了偷兒,自己的國家也變成了大名鼎鼎的偷國,他們不知道該有什麽感想。
但是不管是普通百姓,達官貴人,還是這些外國使節,他們最關心的並不是4天後的中秋佳節,而是明天一早的國子監辯論。
這一場辯論雖然造勢的時間不長,但是卻比中秋佳節,甚至比花魁大賽更吸引眼球。
原因很簡單。
花魁大賽雖然賞心悅目,能讓人見識到各個花魁曼妙的身姿和絕美的歌喉,但是卻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
說白了。
雖然儒家的‘三綱五常”漏洞頗多,但是好歹也是維護了華夏禮儀上千年之久,早就深入人心了。
老百姓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也被這一套禮法深深的影響,更不要說那些讀書人了。
但是明天居然有人企圖挑戰這套禮法。
如果真的讓他成功了,豈不是人人的陷入自我懷疑之中了?!
這個人就是葉瑾。
但是隨著葉瑾的理論被報紙公開,大家又都覺得他說的好像是有一些道理。
兩種不同的思想理論碰撞,讓這一場辯論賽更加矚目。
不過不管是葉瑾的理論也好,初衷也罷,他都不是想要挑戰甚至否定‘三綱五常”這一道德禮法。
他隻是想對其修改。
別以為‘三綱五常”通行了上千年就是一套完美無瑕的思想製度,其實不然。
這套禮法也是在不斷的調整當中的。
最開始董仲舒提出的僅僅是‘君權神授,至於‘三綱五常’中的其他內容也都是後世大儒慢慢加進去的。
等到了兩宋相交的時候,程朱理學才把這套理論徹底給固定死了。
所以與其說是葉瑾想要挑戰和否定的是‘三綱五常”,還不如說他是想要修改程朱理學。
曆史上不乏有人不斷的挑戰和質疑程朱理學的合理性。
其中最成功,也是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明朝中期的王陽明。
王陽明開創性的創造了儒家新的流派心學,不但讓自己成為明朝唯一的聖人,也成功的讓程朱理學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製約。
如果不是明朝早亡,清軍入關,估計程朱理學早就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了。
但是不管是誰想要挑戰和質疑程朱理學,無一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像葉瑾這麽淡定的,估計古往今來隻有他一個人了。
夜幕降臨。
並不完美的明月這時候已經慢慢的爬上了樹梢。
今天縣衙後院要比其他時候都顯得更加安靜。
朱元璋在白天的時候得到了新“玩具’,所以早就迫不及待帶著玩具迴到應天府,打算去演武場親自再試驗一番。
李文忠則沉浸在工業園區宏偉規劃之中不能自拔。
魁梧漢子張大牛已經接到了兵部的命令,去接收一個完整的千戶所,然後明日帶來上元縣選址。
姚廣孝雖然是一個政治狂熱分子,但也深受佛法的洗禮,每到晚上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都會青燈古佛,念誦經文。
馬皇後織了一天的布,也早早歇息去了。
所以現在院子裏就隻剩下葉瑾、朱雄英、嬋兒和百靈幾個人。
“先生,月亮上真的沒有嫦娥、吳剛和月兔嗎?!”小胖子趴在葉瑾的後背上,雙手托腮問道。
葉瑾一邊翻著書一邊迴道,“過些天琉璃作坊的凹凸鏡就做出來了,到時候我給你做一個天文望遠鏡你就知道了,月亮上全是石頭,沒有兔子,沒有吳剛伐樹,更沒有美若天仙的嫦娥仙子。”
“公子你騙人,明明就有嫦娥,你前些日子還跟我說嫦娥是偷吃了自己丈夫後羿的仙藥,才飛升上了月亮呢。”嬋嬋也雙手托腮說道。
“我是騙你的你不知道嗎!?”葉瑾沒好氣道。
“那你怎麽證明現在的這番話不是騙人的?!”嬋嬋質疑道。
“是哇。”小胖子也插嘴道。
額
葉瑾被問的啞口無言。
不由得惱羞成怒道,“愛信不信。”
“切…”嬋嬋和小胖子同時投來了鄙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