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他們談起了葉瑾花了很大的代價建立起的工業園區,李文忠雖然知道工業園區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具體作用是什麽,他依然一無所知,所以就開口詢問葉瑾。


    其實工業園區真的不隻是把所有工坊集中在一起那麽簡單。


    不管是哪一次工業革命,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都是產業鏈“這個東西。


    葉瑾就是打算在上元縣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產業鏈,這樣不但能夠提高效率,而且還能夠製造出更多更先進的產品。


    就比如說琉璃工坊專門從事生產造型各異的玻璃製品,但是與此同時,生產望遠鏡的工坊完全可以從琉璃工坊進貨,購買一批凹凸鏡,然後再供冶鐵工坊購買一批鐵管,組裝起來不就是一個完美的望遠鏡了?!


    難不成製造望遠鏡的工坊自己還要燒玻璃和冶鐵,再製造望遠鏡!?


    這豈不是造成巨大的浪費了?!


    還有煙花工坊,也可以從其他工坊購買硫磺、硝石、木炭等製品,自己再根據自己的火藥配方進行組裝,生產出成品。


    隻要形成一條條完整的產業鏈,那麽大明的工業水平將會與日俱增。


    這才是工業園區最大的威力所在。


    在得知了葉瑾的構想之後,李文忠頓時驚為天人。


    所以他就立即給葉瑾提出要求,請求讓自己去管理工業園區。


    葉瑾當然同意了。


    畢竟自己雖然能夠鎮住那些財大氣粗的工坊東家,但是那些人對縣衙的吏員並不買賬,自己又不能隨時都盯著這些人。


    但是有了李文忠這尊大佛,那些土財主誰敢造次?!


    然後二人就從工業園區聊到了火器,再從火器聊到了戰場。


    李文忠雖然佩服葉瑾的聰明才智,但是對這個還沒有上過戰場的菜鳥嗤之以鼻。


    覺得對方和自己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談論戰爭完全就是關公麵前舞大刀。


    所以一時間,誰也說不服誰。


    葉瑾也很無奈。


    雖然自己知道火器能夠改變戰爭的格局,但是自己畢竟是一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菜鳥,所以被人家看不起也正常。


    “火器的劣勢太明顯了,如果是我的軍隊,我是絕對不會裝備給我的將士的,不過冶鐵工坊裏的那些精鐵倒是好東西,不管是拿來打造鎧甲還是打造武器都很合適,但是卻偏偏被你用來做成菜刀,真的是暴殄天物…”李文忠歎息道。


    “錘煉精鐵的配方已經上交給工部了,所以現在朝廷可不缺好鐵,而且比民用的更好呢,但是工部都是一群屍位素餐之輩,什麽好東西交給他們都是浪費。”葉瑾抱怨道。


    一旁的馬皇後立即敲了他一筷子,教訓道,“`“哪有你這樣誹謗朝中大臣的?!若是被人聽到了,又要參你一本了。”


    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老朱突然冷哼一聲,沒好氣道,“彈劾他的奏折已經堆成山了,也是陛下和太子仁慈,要不然他早就被抓去菜市場砍頭了。”


    其他人倒是沒有什麽反應,但是老朱的這句話倒是把嬋嬋給嚇住了,她趕緊看著葉瑾說道,“公子,你就聽娘親的,管好你的這張嘴巴,要不然朝廷真的治你的罪怎麽辦?!”


    “幾個言官禦史的吠吠之言而已,陛下和太子殿下還沒有昏庸到無憑無據就擅殺大臣的地步。”葉瑾笑著道麗。


    然後瞥了老朱一眼。


    老朱老神在在,似乎聽不出來葉瑾是在諷刺他。


    雖然現在是洪武15年,還沒有到老朱徹(王的好)底舉起屠刀的時候,洪武四大案到現在也隻發生了兩大案,但是老朱憑借胡惟庸按和空印案也濫殺了不少人。


    雖然很多人是罪有應得,但是也不排除有被冤枉受牽連的。


    作為從屍山血海裏闖出來的開國之君,老朱從來都不是仁慈的君主。


    能當麵諷刺他而不受到任何懲處的人,估計也就隻有葉瑾、馬皇後兩個人了。


    所以李文忠聞言,心裏輕輕一歎:唉,果然是親兒子啊,這般赤裸裸的諷刺舅父居然都無動於衷,這還是


    咱認識的那個陛下嗎?!


    葉瑾見好就收。


    偶爾諷刺一兩句這老頭問題不大。。


    朱老頭雖然脾氣暴躁,但是真的不是心胸狹隘之人。


    前提是你不能真的觸怒他。


    老頭子真的發飆了,那可就是六親不認的主,連馬皇後都勸不住。


    葉瑾倒也不怕老頭子發飆,隻是被他拎著棍子滿院子跑有些失了體麵,所以能不惹他就不惹吧。


    咱是大度之人,不和脾氣暴躁的老頭子一般計較。


    “至於兄長說的火器的劣勢太明顯了,這倒也是實話,但是小弟有一個問題想問兄長。”葉瑾潸然一笑之後,問道。


    李文忠又幹了一杯酒,才對葉瑾說道,“你問。”


    “三皇五帝時期,我華夏先民是用什麽武器進行戰鬥和捕獵的?!”葉瑾問道。


    李文忠被葉瑾的這個問題給問懵逼了。


    不隻是李文忠,連老朱和馬皇後他們都有些茫然。


    葉瑾問的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這時候,旁邊一直往嘴裏刨飯的小胖墩朱雄英突然開口道,“涿鹿之戰嗎,雙方不是請了各路神仙來參戰的嗎?!皇帝這邊有應龍,女魅啥的,蚩尤那邊風伯、雨師等等,不過這些都是神話故事,我覺得三皇五帝時期,應該是用木棍和石頭打仗吧,畢竟那時候還沒有造出鐵呢。”


    朱雄英雖然隻有六七歲,但是這股子聰明勁不輸成年人,反應特別快。


    所以他聽到葉瑾的問題之後,馬上就反應過來。


    葉瑾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接嘴道,“對,三皇五帝時期,華夏先民大概率使用的武器應該是木棍和石器啥的,等到了夏商周三朝,才使用青銅器,等到了戰國時期,才開始有冶鐵技術,這些都是曆史書上有記載的。”


    “所以武器其實也是一部進化史。”


    “還有騎兵,戰國之前使用的都是戰車,那時候衡量一個諸侯國的實力(agbb)是否強盛,都會用戰車來形容、比如說齊國晉國是萬乘之國、宋國魯國等等是千乘之國…”


    “但是等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就改變了戰爭的形式,各國之間迅速摒棄了戰車,而是學胡人那樣駕馭戰馬衝鋒陷陣。但是最開始戰馬也是沒有馬鞍和馬韁繩的,騎兵騎在馬背上很容易就掉下去,可以說缺點多多。但是隨著馬鞍、馬韁繩、甚至是馬蹄鐵被發明出來之後,騎兵就成了左右戰局局勢的無上利器了。蒙古韃子為何能夠在一百多年前逞兇,先後滅掉金國、西夏、後宋、以及域外數十個國家,還不是倚仗騎兵的鋒利,但是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誰能夠知道騎兵會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當時的騎兵如果真的如現在這般犀利的話,那麽被滅國的就不是趙國,而是秦國了。’


    “所以火器雖然缺點多多,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武器,火器依然有改變戰局的能力。”


    “就比如說火器容易上手,朝廷將一個農民訓練成一名射術精湛的射手,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但是將其訓練成一名火器手,最多一兩個月的時間。而且火器十分依賴後勤保障,沒有工匠打造火器,沒有朝廷提供火藥,火器跟燒火棍沒有什麽區別,如果軍隊都裝備了火器,那麽朝廷還擔心藩鎮之禍嗎?!”葉瑾侃侃而談。


    顯然,他最後一句話打動了朱元璋。


    所以本來不打算參與這一次談論的老朱這時候也坐直了身子,豎起耳朵耐心傾聽。


    李文忠的眉頭緊蹙。


    他剛才有些輕蔑的以為葉瑾是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菜鳥,所以他對戰爭的見解也隻是誇誇其談而已。


    跟戰國時期的趙括,三國時期的馬謖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葉瑾剛剛的這一番長篇大論卻打動了他。


    是啊、


    火器雖然有精度差、射程短、裝填慢、容易炸膛等缺點,但是如果有能工巧匠能夠不斷的改良,未必不能成為一種殺人的利器。


    隻是改良需要時間。


    所以現在就將火器大規模裝備軍隊,是有些急躁了。


    想到這,李文忠搖頭道,“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除非朝廷能夠研發出一款精度高、射程遠、裝填快的火器出來,要不然裝備軍隊確實有些急切了,特別是精度,為兄不是沒有試過火器,就算是在100步也沒辦法做到百發百中,和弓箭比起來差遠了。”


    “精度很容易解決。”葉瑾微微一笑道。


    李文忠皺眉問道,“如何解決?!”


    “很簡單,使用三段式射擊法就可以解決火器精度不準的問題了。”


    “何為‘三段式射擊法”?!”


    “所謂三段式射擊法,就是將裝備火器的將士分成3組,開始第1組在前麵射擊,射擊結束,退後並填藥;第2組上前並射擊,射擊結束,退後並填藥;第3組繼續上前射擊,射擊結束退後填藥;第3組射擊結束後,第1組火藥或弓箭已準備就緒,可上前射擊,三段式射擊法就是這樣周而負始的。”


    “密集的火力可以解決火器精度不準的缺陷,然後有三組人反複循環,又可以解決裝填慢的缺陷,按照此法,不管是遭遇何種精銳,亦能一戰破之。”葉瑾得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