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葉瑾要手段有手段,要才學有才學,要老婆沒老婆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好一會兒,陳洲才用試探性的語氣說道,“大人曾經說過,現在不管是朝堂之中,還是民間的話語權…哦,話語權這個詞我也是跟大人學的,就是說話的權力的意思…”
姚廣孝擺手打斷他,表示自己懂話語權''是什麽意思。
“就是所有的話語權,都在天下文人的手中,雖然讀書人各自爭鬥不斷,但是對外也十分團結,掌握了話語權的讀書人,就容易顛倒黑白,把黑的說成是白的,把白得說成是黑的。大人雖是讀書人,但是他的言行舉止完全與其他文人格格不入,現在又將袁秀英一案公之於眾,等於是自絕於天下文人~。”
“但是讀書人殺人用筆不用刀,作為讀書人之中的異端,大人必然會被天下讀書人群起而攻之。所以大人為了從讀書人手裏把話語權奪迴來,這才創辦了報紙,就是想要將自己的聲音廣而告之,通過報紙的方式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姚廣孝微微蹙了蹙眉頭,“這些都是你從大人嘴中聽來的,貧僧想問你的是你個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大人怎麽吩咐我就怎麽做,大師你也知道,小子我天資愚鈍,本身就是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廢物,要不是大人見小子我可憐,賞我一口飯吃,估計小子隻能賣身為奴,去大戶人家為奴為婢了。”陳洲聳聳肩說道。
“不隻是我,縣衙之中大部分的差役和書吏都是這般想法,反正就是大人如何吩咐我們就如何做。我們的才學比不過大人,聰慧也比不過大人,大人又宅心仁厚,寬以待人,善待百姓,遇到如此上官乃是我等的福分,不聽他的聽誰的呢?!所以別說大人現在已經自絕於天下文人,就算是他哪天做出什麽出格的舉動,我等也誓死追隨。”
陳洲的迴答似乎和姚廣孝的問題南轅北轍,答非所問,但卻是姚廣孝最想要的答案。。
姚廣孝不需要陳洲等人如何聰慧,能力有多高啥的。
他要的是忠誠。
絕對的忠誠。
畢竟雖然自己要追隨的那個人現在表現得心無大誌的模樣,但是很多時候是形勢所迫。
人嘛。
很多時候是被形勢推著往前走。
就比如說當今聖上,如果他當年能夠吃得飽飯,他會出家為僧?!
出家為僧之後要是天下太平,或許他就會成為芸芸眾生的其中一個。
但是形勢逼人。
前元的江山一天比一天糜爛,造反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所以就算是化外之人的朱元璋也不得安生。
後來湯和加入了郭子儀的義軍,來皇覺寺替郭子儀招攬朱元璋,朱元璋當時都是不願意幹這個提著腦袋的買賣的。
但是因為湯和蠱惑他造反的事情敗露了,朝廷要派人來抓他去殺頭。
所以朱元璋這才不得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這就是天下大勢。
就算是天之驕子朱元璋,也是一直被天下大勢給推著走。
姚廣孝不隻是一個念經誦佛的和尚,還是一個精通三教(佛、道、儒)的人才。
在十多年前他曾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
所謂的陰陽術數,就是算命算八字。
席應真曾經掐算過大明朝在二十來年之後會有一劫,此劫或許會讓大明朝二代而亡,但是如果渡過去的話,至少會讓朱家穩坐幾百年的江山。
關鍵是,這個劫難是老朱家人內鬥引起來的。
姚廣孝對此深信不疑。
而且他覺得此劫或許是自己實現心中抱負的唯一機會。
所以在十幾年前,姚廣孝就在暗中觀察皇室中人,看看老朱的眾多子嗣之中,誰才是值得自己追隨的明主。
本來太子朱標是最合適的人選。
要手段有手段,要胸襟有胸襟。
妥妥的明君之相。
但是太子朱標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自己貿然投效的話人家根本看不起自己。
而且朱標麵相老衰,具有早夭之相。
有可能當今聖上還沒有駕崩,朱標就先走一步呢。
所以太子朱標並不是一個適合追隨的最佳人選。
後來姚廣孝又選中了燕王朱棣。
此人算是朱元璋眾多子嗣之中,最像自己的一個。
雄才大略,心機頗深。
而且善於隱忍和隱藏自己。
將來要是真的有機會謀奪皇位的話,他一定是最積極的一個。
不過太子朱標在世一天,他永無染指皇位的機會。
原因無他,此人乃是庶出,並不是朱元璋的嫡子。
所以姚廣孝也僅僅隻是將他作為備選人選之一。
後來他在一個老友的嘴裏知道了葉瑾的真實身份之後,才將葉瑾也納入了自己的考察範圍內。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姚廣孝隻是將葉瑾當成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看待。
雖然有幾分才學,但是也僅僅是中人之姿。
不過當葉瑾高中進士之後,整個人幾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頗有心計,而且懂得隱忍。
而且心狠手辣,對待敵人深諳斬草除根之理。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這麽狠辣的手段,讓暗中觀察的姚廣孝都暗暗心驚。
但是如果葉瑾僅僅隻有狠辣的話,那也不是一個明主。
關鍵是,他處理庶務,治理地方的能力也十分出眾。
一條條天馬行空的政策被他——施行,讓不大的上元縣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變得富庶繁華起來。
而且對百姓也很好。
這才是姚廣孝最看重的地方。
就這麽一個要手段有手段,要才學有才學,要仁義有仁義之人,難道不值得自己追隨,成就一番事業嗎?!
陳洲賭對了。
這個看起來一臉和善,臉上隨時帶著慈悲表情的和尚其實比誰都要腹黑。
他足足花了10多年的時間來觀察朱元璋的眾多子嗣,目的就是從其中找到一個最適合造反的皇子。
現在既然他選擇了葉瑾,那就一定會用盡一切法子將葉瑾推到那個位置上,然後通過葉瑾實現自己的滿腔抱負。
所以他對葉瑾的班底要求很嚴格。
不!
其實也隻有一個要求。
那便是忠誠。
絕對的忠誠。;
除非是百無一用的酒囊飯袋,那麽你的忠誠對葉瑾,或者說姚廣孝來說沒有什麽用處。
隻要你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那麽你的才學或者聰慧就顯得沒有那麽“六二三”重要了。
首當其中的必須是忠誠。
所以陳洲才會給姚廣孝這個看似答非所問,南轅北轍的答案。
因為他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不管是論才學還是論手腕,或者其他方麵,他都遠遠比不上自家大人。
別說自家大人,就連自己麵前的這個大和尚都遠遠比不上。
而自己在人家麵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忠誠。
隻有用這種法子表達出了自己的忠心,順便還替郭二和張狗子他們也表了決心,這樣才能入的了這個大和尚的法眼。
別看這個大和尚隻來上元縣縣衙擔任師爺隻有一二十天的時間,但是自家大人對他的信任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了,幾乎把所有庶務都交給這個大和尚處理。
所以以後這個大和尚就是縣衙的二號人物了,自己在他麵前表忠心,跟在大人麵前表忠心沒有什麽區別。
而且大人平日裏表現的大大咧咧,對這種十分肉麻的表忠心的法子估計還會很反感。
但是這個大和尚就不一樣了。
因為一方麵表忠心的對象不是這個大和尚,他不會覺得肉麻,另一方麵則是這個大和尚似乎好這一口。
陳洲雖然和葉瑾相比確實愚笨一些,但是資質也是在中人之上,隻要有人耐心培養,將來的成就真不一定就比朝堂諸公低多少。
果然。
姚廣孝聽到陳洲這番話之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神色。
點點頭道,“雖然答非所問,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咱們這些當下屬的,首當其衝的便是忠誠,天下有才幹有手段的人多了,但是為何有那麽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更沒有一顆感恩和慈悲為懷之心。”
陳洲正襟危坐。
姚廣孝又道,“其實大人的初衷很簡單,正如你說的那樣,就是不想讓天下的話都讓那幫窮酸秀才說了去了,他自己也要有說話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報紙。我們大人所謀甚大,從他把上元縣經營的跟水桶一樣水潑不進貧僧就看出來了,而且大人似乎想要咱大明換一個活法,貧僧不知道大人選的這條路到底對不對,但是既然選了主公,就要跟隨著他一直走下去。”
“這條路必然十分艱辛,而且幾乎是與全天下有權勢之人為敵,隨時都有掉腦袋的風險。”姚廣孝說到這,不由得兩眼冒光,仿佛掉腦袋的不是他是別人一樣。
這個大和尚的腦迴路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樣。
誰不知道在太平盛世蠱惑他人造反是一條必死之路?
但是他偏偏樂此不疲。
關鍵是,還真讓他給成功了。
成功之後他對財富權勢都不感興趣,又重新當迴了和尚了。
仿佛他做這一切都是為朱棣做嫁衣一樣。
姚廣孝擺手打斷他,表示自己懂話語權''是什麽意思。
“就是所有的話語權,都在天下文人的手中,雖然讀書人各自爭鬥不斷,但是對外也十分團結,掌握了話語權的讀書人,就容易顛倒黑白,把黑的說成是白的,把白得說成是黑的。大人雖是讀書人,但是他的言行舉止完全與其他文人格格不入,現在又將袁秀英一案公之於眾,等於是自絕於天下文人~。”
“但是讀書人殺人用筆不用刀,作為讀書人之中的異端,大人必然會被天下讀書人群起而攻之。所以大人為了從讀書人手裏把話語權奪迴來,這才創辦了報紙,就是想要將自己的聲音廣而告之,通過報紙的方式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姚廣孝微微蹙了蹙眉頭,“這些都是你從大人嘴中聽來的,貧僧想問你的是你個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大人怎麽吩咐我就怎麽做,大師你也知道,小子我天資愚鈍,本身就是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廢物,要不是大人見小子我可憐,賞我一口飯吃,估計小子隻能賣身為奴,去大戶人家為奴為婢了。”陳洲聳聳肩說道。
“不隻是我,縣衙之中大部分的差役和書吏都是這般想法,反正就是大人如何吩咐我們就如何做。我們的才學比不過大人,聰慧也比不過大人,大人又宅心仁厚,寬以待人,善待百姓,遇到如此上官乃是我等的福分,不聽他的聽誰的呢?!所以別說大人現在已經自絕於天下文人,就算是他哪天做出什麽出格的舉動,我等也誓死追隨。”
陳洲的迴答似乎和姚廣孝的問題南轅北轍,答非所問,但卻是姚廣孝最想要的答案。。
姚廣孝不需要陳洲等人如何聰慧,能力有多高啥的。
他要的是忠誠。
絕對的忠誠。
畢竟雖然自己要追隨的那個人現在表現得心無大誌的模樣,但是很多時候是形勢所迫。
人嘛。
很多時候是被形勢推著往前走。
就比如說當今聖上,如果他當年能夠吃得飽飯,他會出家為僧?!
出家為僧之後要是天下太平,或許他就會成為芸芸眾生的其中一個。
但是形勢逼人。
前元的江山一天比一天糜爛,造反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所以就算是化外之人的朱元璋也不得安生。
後來湯和加入了郭子儀的義軍,來皇覺寺替郭子儀招攬朱元璋,朱元璋當時都是不願意幹這個提著腦袋的買賣的。
但是因為湯和蠱惑他造反的事情敗露了,朝廷要派人來抓他去殺頭。
所以朱元璋這才不得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這就是天下大勢。
就算是天之驕子朱元璋,也是一直被天下大勢給推著走。
姚廣孝不隻是一個念經誦佛的和尚,還是一個精通三教(佛、道、儒)的人才。
在十多年前他曾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
所謂的陰陽術數,就是算命算八字。
席應真曾經掐算過大明朝在二十來年之後會有一劫,此劫或許會讓大明朝二代而亡,但是如果渡過去的話,至少會讓朱家穩坐幾百年的江山。
關鍵是,這個劫難是老朱家人內鬥引起來的。
姚廣孝對此深信不疑。
而且他覺得此劫或許是自己實現心中抱負的唯一機會。
所以在十幾年前,姚廣孝就在暗中觀察皇室中人,看看老朱的眾多子嗣之中,誰才是值得自己追隨的明主。
本來太子朱標是最合適的人選。
要手段有手段,要胸襟有胸襟。
妥妥的明君之相。
但是太子朱標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自己貿然投效的話人家根本看不起自己。
而且朱標麵相老衰,具有早夭之相。
有可能當今聖上還沒有駕崩,朱標就先走一步呢。
所以太子朱標並不是一個適合追隨的最佳人選。
後來姚廣孝又選中了燕王朱棣。
此人算是朱元璋眾多子嗣之中,最像自己的一個。
雄才大略,心機頗深。
而且善於隱忍和隱藏自己。
將來要是真的有機會謀奪皇位的話,他一定是最積極的一個。
不過太子朱標在世一天,他永無染指皇位的機會。
原因無他,此人乃是庶出,並不是朱元璋的嫡子。
所以姚廣孝也僅僅隻是將他作為備選人選之一。
後來他在一個老友的嘴裏知道了葉瑾的真實身份之後,才將葉瑾也納入了自己的考察範圍內。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姚廣孝隻是將葉瑾當成一個普通的讀書人看待。
雖然有幾分才學,但是也僅僅是中人之姿。
不過當葉瑾高中進士之後,整個人幾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頗有心計,而且懂得隱忍。
而且心狠手辣,對待敵人深諳斬草除根之理。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這麽狠辣的手段,讓暗中觀察的姚廣孝都暗暗心驚。
但是如果葉瑾僅僅隻有狠辣的話,那也不是一個明主。
關鍵是,他處理庶務,治理地方的能力也十分出眾。
一條條天馬行空的政策被他——施行,讓不大的上元縣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變得富庶繁華起來。
而且對百姓也很好。
這才是姚廣孝最看重的地方。
就這麽一個要手段有手段,要才學有才學,要仁義有仁義之人,難道不值得自己追隨,成就一番事業嗎?!
陳洲賭對了。
這個看起來一臉和善,臉上隨時帶著慈悲表情的和尚其實比誰都要腹黑。
他足足花了10多年的時間來觀察朱元璋的眾多子嗣,目的就是從其中找到一個最適合造反的皇子。
現在既然他選擇了葉瑾,那就一定會用盡一切法子將葉瑾推到那個位置上,然後通過葉瑾實現自己的滿腔抱負。
所以他對葉瑾的班底要求很嚴格。
不!
其實也隻有一個要求。
那便是忠誠。
絕對的忠誠。;
除非是百無一用的酒囊飯袋,那麽你的忠誠對葉瑾,或者說姚廣孝來說沒有什麽用處。
隻要你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那麽你的才學或者聰慧就顯得沒有那麽“六二三”重要了。
首當其中的必須是忠誠。
所以陳洲才會給姚廣孝這個看似答非所問,南轅北轍的答案。
因為他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不管是論才學還是論手腕,或者其他方麵,他都遠遠比不上自家大人。
別說自家大人,就連自己麵前的這個大和尚都遠遠比不上。
而自己在人家麵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忠誠。
隻有用這種法子表達出了自己的忠心,順便還替郭二和張狗子他們也表了決心,這樣才能入的了這個大和尚的法眼。
別看這個大和尚隻來上元縣縣衙擔任師爺隻有一二十天的時間,但是自家大人對他的信任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了,幾乎把所有庶務都交給這個大和尚處理。
所以以後這個大和尚就是縣衙的二號人物了,自己在他麵前表忠心,跟在大人麵前表忠心沒有什麽區別。
而且大人平日裏表現的大大咧咧,對這種十分肉麻的表忠心的法子估計還會很反感。
但是這個大和尚就不一樣了。
因為一方麵表忠心的對象不是這個大和尚,他不會覺得肉麻,另一方麵則是這個大和尚似乎好這一口。
陳洲雖然和葉瑾相比確實愚笨一些,但是資質也是在中人之上,隻要有人耐心培養,將來的成就真不一定就比朝堂諸公低多少。
果然。
姚廣孝聽到陳洲這番話之後,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神色。
點點頭道,“雖然答非所問,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咱們這些當下屬的,首當其衝的便是忠誠,天下有才幹有手段的人多了,但是為何有那麽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更沒有一顆感恩和慈悲為懷之心。”
陳洲正襟危坐。
姚廣孝又道,“其實大人的初衷很簡單,正如你說的那樣,就是不想讓天下的話都讓那幫窮酸秀才說了去了,他自己也要有說話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是報紙。我們大人所謀甚大,從他把上元縣經營的跟水桶一樣水潑不進貧僧就看出來了,而且大人似乎想要咱大明換一個活法,貧僧不知道大人選的這條路到底對不對,但是既然選了主公,就要跟隨著他一直走下去。”
“這條路必然十分艱辛,而且幾乎是與全天下有權勢之人為敵,隨時都有掉腦袋的風險。”姚廣孝說到這,不由得兩眼冒光,仿佛掉腦袋的不是他是別人一樣。
這個大和尚的腦迴路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樣。
誰不知道在太平盛世蠱惑他人造反是一條必死之路?
但是他偏偏樂此不疲。
關鍵是,還真讓他給成功了。
成功之後他對財富權勢都不感興趣,又重新當迴了和尚了。
仿佛他做這一切都是為朱棣做嫁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