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恭兄(徐輝祖)這段時間一直在忙商稅改革的諸多事宜,目前為止進展不錯,他隻在應天府一地進行試點試驗,每月就能為朝廷增收上萬貫的稅收收入,要是商稅改革能夠推廣到整個大明的話,那麽朝廷確實不會再有缺錢之憂了。”朱標笑著道。


    最近由他主持的幾項改革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


    到目前進展確實都還不錯。


    比如說大學士內閣製。


    雖然暫時不能給予內閣成員太大的權力,但是他們確實為自己減輕了不少的工作量,全國各地和各衙門每天的奏章數量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就算是經過六部衙門篩選過之後,遞到自己麵前的也有好幾百份。


    所以每天不做別的,就單單是批閱奏折都要忙到深夜。


    但是自從設立了內閣大學士製度,每天的奏折再經過大學士的篩選和分類,自己的工作量一下子就減輕了很多。。


    從某種角度來說,內閣確實扮演了宰相的角色。


    不過內閣是一個機構而不是個人。


    機構是不會有權力欲望的,所以對皇權造不成任何威脅。


    再加上內閣裏的大學士數量多則七八個,少則也能有四五個,某一個大學士根本沒680辦法做到權傾朝野,更不會像別的朝代那樣出現權臣。


    所以朱標越來越覺得內閣大學士製度非常適合目前的大明,是一個可以流傳子孫的製度。


    至於商稅改革。


    雖然目前反對聲音很大,但是給朝廷帶來的收益卻是實打實的。


    現在的大明到處都需要錢。


    雖然經過15年的休養生息,江南地區和中原地區已經恢複了生產,但是偏遠地區依然十分貧窮。


    而且漠北草原上前元的殘餘勢力隨時都有可能死灰複燃,嚴重威脅到大明的北疆。


    至於南麵倭寇時不時滋擾地方,如果不盡快剿滅一定會造成大亂的。


    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隻要是邊患都需要戰爭才能徹底解決。


    但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打仗是需要錢的,海量的錢帛。


    如果沒有錢的話,根本沒辦法發動戰爭解決邊患。


    所以不管是反對聲音再大,朱標都會堅定不移的推行商稅改革製度。


    大明的文人集團是很喜歡朱標的。


    可以說,朱標是讀書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統治者。


    為人儒雅,崇尚儒教,尊重知識,善於納諫


    但是朱標可是在老朱身邊學了十多年的帝王術,如果讀書人將他簡單的當成一個仁慈的君主,那就太小看朱標了。


    在維護皇權和君權方麵,朱標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


    同理。


    在國家大義麵前,朱標也是不會向任何人妥協的。


    這就是為什麽反對聲音十分強烈,而大部分的反對聲音都是來自讀書人,朱標依然堅定不移的推行商稅改


    革的原因。


    “效果確實很明顯,但是也不能太樂觀了,因為應天府乃是大明的首善之地,江南地區更是咱們大明最富庶


    的地方,所以在應天府乃至整個江南地區征收商稅的話,肯定會效果十分明顯的。但是咱們大明可不止有江南地區,偏遠地區的話效果就不會這麽明顯了。”葉瑾開口道。


    朱標點點頭,道,“這一點咱自然是知道的,不過有多就征收多,有少就征收少,反正朝廷永遠都是缺錢使喚的,多一筆錢糧總歸是不錯的。”


    “其實商稅改革還需得和路引改革一起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葉瑾又道,“商業活動是需要流通的,就比如說我上元縣生產的貨物是需要販賣到其他地方才能產生價值,才能為朝廷帶來財富。但是現在朝廷對百姓的控製很嚴重,大部分的百姓除了本縣幾乎不能去往外地,更不能從事商業活動了。”


    “所以想要商業發達,就必須廢除路引製度,讓百姓可以沒有任何障礙的行走於四方。如若不然的話,咱們大明的所有商業活動都隻(bcah)能由那些勳貴或者世家大族進行,不但阻礙商業活動的發展,而且還讓這些勳貴們越來越富有,百姓越來越貧瘠。”


    朱標有些為難的搖了搖頭,苦笑道,“你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怎麽你自己反而把這句話給忘了?!咱也知道想要增收更多的商稅就必須廢除路引製度?!就像前宋那樣,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在大明國土範圍內。”


    “可是你想過沒有,若是人人都去追逐財富從事商業,那誰還來當兵,誰還來種地呢?!士、農、工、商,這是老祖宗定下來的鐵律,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更何況,任由百姓自有流通,一定會造成大量的流民。前宋流民造反的次數可是曆代王朝最多的,所以這些經驗教訓我們不得不總結。”


    葉瑾點了點頭。


    朱標說的確實有點道理。


    除非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要不然貿然廢除路引製度真的會造成大動蕩的。


    那麽要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呢?!


    工業化。


    隻有發展工業,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才會避免流民流竄造成的動蕩和危機。


    唉…


    前路漫漫。


    確實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啊。


    “哦,對了,你這些日子得要夾著尾巴做人了。”朱標突然又道。


    葉瑾一臉懵逼,“我為什麽又要夾著尾巴做人啊?!”


    朱標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你什麽時候夾著尾巴做人過?!為什麽要用‘又”?!說的自己挺委屈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一個任人欺負的老好人呢。”


    葉瑾沒有理會他陰陽怪氣,而是好奇問道,“就因為弘覺寺那一檔子事?!那些禿驢什麽時候有這麽大的能量了,居然需要讓我夾著尾巴做人!?”


    “佛門雖然恨你入骨,但是掀不起什麽風浪。還是商稅改革示意,你也知道商稅改革是動了世家大族和勳貴的利益,他們不敢尋朝廷的麻煩,難道還不敢尋你的麻煩!?誰不知道第一個征收商稅的人是你?!所以咱讓你夾著尾巴做人,就是讓你不要有什麽把柄給人家抓,到時候讓朝廷難辦,知道了嗎?!’


    聽了朱標的這番話,葉瑾瞠目結舌。


    特麽的。


    這和我有半毛錢關係啊。


    這特麽純粹就是無妄之災。


    誰主導商稅改革你們找誰去啊,欺負我一個七品芝麻官算什麽本事啊?!


    我說我是無辜的你們信嗎?!


    “關我屁事啊,這些人還講不講理了?!”葉瑾抱怨道。


    朱標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說道,“為何不關你的事?!第一個征收商稅的可是你,把你鬥倒了鬥臭了,他們就可以引經據典,將你說成一個奸佞小人,一個奸佞小人提出來的治國之策,自然也是惡政,自然也要被廢除了。這是讀書人的慣用套路,先否定一個人,然後從而否定一個人的所有行為。”


    看來朱標對讀書人的定義還~是蠻清楚的。


    讀書人確實就隻有這點計謀。


    說白了,就是一種文字獄,思想犯。


    非常的極端和臉譜化。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是錯誤的,那麽他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哪怕這個人曾經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也會被所有人唾棄和抹黑。


    但是如果一個人附和讀書人的審美標準,那麽這個人就算是做錯了事了,讀書人們都會替他說話找借口。。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司馬遷。


    司馬遷確實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但是他也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而且他的《史記》也真的並不是那麽客觀真實。


    就比如說司馬家對李廣和衛青的態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個典故一直被後世的讀書人引用,表達到了自己功高不爵,命運乖舛的悲慘命運。


    但是實際上李廣作為西漢將軍,他的戰功真的有資格封侯嗎!?


    李廣作為名將李信的後代,也是西漢時期的門閥家族,從小就生長在軍旅之中,起點比奴隸的衛青不知道高出多少了。


    但是李廣的戰績又有哪些呢!?


    第一次出征匈奴,受傷被俘,後來因為匈奴人看管不嚴逃脫迴朝。


    第二次出征匈奴,因為迷路失期,最終慚愧自盡。


    強漢從來都是以軍功論英雄,所以李廣雖然名聲在外,但是戰績平平,漢武帝劉徹就算是想給他封侯都找不到理由。


    李廣作為名將,有名的應該是他的騎射之術,而統兵作戰才能隻能說是平庸與名氣不符,雖然說封侯不能說是檢驗名將的唯一標準,但也檢驗出了李廣的真正實力。


    但是在司馬遷的春秋筆法之下,李廣就變成了一個悲劇英雄,讓世人敬仰和崇拜。


    至於馬夫出身的衛青,雖然戰功赫赫,曾經把強悍一時的匈奴打的找不到北,但是依然被世家大族出身的司馬遷看不起。


    雖然司馬遷相對客觀的記載了衛青的戰績,但是幾乎都是寥寥幾筆,甚至很多重要戰役一筆帶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