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這一大家子雖然貴為天潢貴胄,但是暫時還沒有養成養尊處優的壞毛病,特別是老朱夫婦,都還保留著自己當平頭老百姓的很多生活習慣。


    雖然看起來比較粗魯,(e)完全沒有皇家的優雅和高貴。


    而且如果被士大夫看到了之後,還會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但是葉瑾偏偏就喜歡這種。


    很有煙火氣,而不是冷冰冰的禮儀,冷冰冰的權力鬥爭,冷冰冰的陰謀詭計。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室和其他勳貴們會越來越高高在上,越來越脫離底層百姓。


    甚至變成了“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但是最起碼他們現在還是活生生的人。


    至於將來會變成什麽樣子!?


    那就留給時間吧。


    反正現在也挺好。


    不是嗎?!


    “郭兄,今日有人來小弟這兒敲響鳴冤鼓,小弟以為是有人有冤屈要告狀,誰知道卻是一樁定了性的案子。”葉瑾捧著一個大西瓜,隨口說道。


    見葉瑾開始說正事了,朱標就將手裏的大瓷碗遞給了旁邊望眼欲穿”的大胖兒子。


    用手帕擦了擦嘴,這才開口問道,“既然已經定性了,為何還要來伸冤,難道其中還有什麽緣故不成?!”


    “沒有緣故,更沒有蒙冤昭雪,而是一樁人倫慘劇而已。”葉瑾歎了一口氣。


    然後他才將袁老頭子一家的遭遇娓娓道來。


    顯然。


    老朱和朱標都是知道這樁案子的。


    畢竟一府同知被殺可不是一件小案子。


    明朝初期朝廷疆域幅員遼闊。


    最東邊能到庫頁島,最西邊雪域高原也已經臣服。


    南邊瓊崖島早就劃入了行政範圍內。


    北邊也能抵達長城以北的漠北草原。


    但是就是這麽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也僅僅隻有140多個府而已。


    一府同知作為府衙的二把手,妥妥的地方高官。


    品階也是正五品。


    更何況,案發地還是在距離應天府不遠的鬆江府,此事又在江南士林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所以朱標和老朱父子不知道才怪呢。


    而且正是因為他們父子知道此案的原委,所以對袁秀英和其他妾室的審判一直猶豫不決。


    所以聽到葉瑾這麽說之後,朱標點點頭道,“此案為兄也有所耳聞,鬆江府同知魏大海不管是做官還是為人都十分暴虐,苛責下人和百姓,不過還還算有些才幹,所以官場蹉跎了10來年,才升為一府同知。而且此人被殺之後,錦衣衛還查出了此人有貪汙腐敗之嫌,但是死者為大,既然人已經死了,朝廷自然就不能再追究了。”


    “那朝廷對袁秀英等人的處置到底是什麽啊!?”葉瑾追問道。


    朱標猶豫了一下,才開口道,“唉…此事朝廷也十分為難。因為袁秀英等人確實是受不了魏大海的欺辱和折磨才會動手殺人的,依照大明律,他們最多隻會被判流放千裏。但是夫為婦綱,謀害親夫可是僅次於忤逆雙親的重罪,輕則腰斬棄世,重則五馬分屍。而且此案已經在江南士林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朝中也有大臣不斷上書要求嚴懲嫌犯,所以朝廷一直拖而未決,就是出於以上考量。”


    “但是此案一直拖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可能就在最近幾日就有關於此案的定性了。”


    從朱標的這番話,葉瑾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朱標也十分同情袁秀英等人的遭遇,從個人私心方麵說,他是不願意過於苛責袁秀英等人的。


    第二,朝廷內外對此案的反響實在是太大了,朝廷不得不考慮群情激奮的輿論。


    第三,太子朱標雖然是一個好人,但是他也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絕對不會因為私情而影響大局。


    所以通過以上結論,袁秀英等人的悲慘結局就已經注定了的。


    所以葉瑾默默的點了點頭。


    不管是情理上還是公理上,他都很認同太子朱標做出的選擇。


    不過。


    讓自己真的眼睜睜的看著幾個已經受盡屈辱的弱女子再遭受腰斬棄世,甚至是五馬分屍的結局,他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就在某一個瞬間。


    葉瑾在心裏就做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堪稱影響後世幾百年,甚至能夠改變曆史進程的決定。


    “你要替袁秀英辯護?!”朱標一臉懵逼的看著葉瑾,接著問道,“我想冒昧的問一下,‘辯護’又是什麽鬼?!”


    就在剛才,葉瑾將自己的決定說了出來。


    院子裏的眾人都是聽得一臉懵逼。。


    葉瑾竟然要當袁秀英的辯護人,替袁秀英辯護?!


    隻是


    辯護人和辯護都是什麽鬼?!


    所以所有人都朝葉瑾投來了疑惑的目光。


    葉瑾有些苦惱的撓了撓~頭。


    夏國古代好像真的沒有辯護人製度哈。


    雖然在一些不嚴謹的古裝影視劇裏,會出現訟師上公堂替原\/被告辯護的劇情,就會讓人誤以為古代的訟師就是現代社會中的律師。


    宮堂之上,訟師巧舌如簧,一番辯詞滔滔不絕,說得縣老爺啞口無言。


    比如說周星星的好幾部電影裏都有類似的劇情。


    但是這隻是搞笑無厘頭的古裝影視劇,根本沒有任何的曆史依據,更經不起任何推敲的。


    在真實的曆史中,訟師的身份更多的卻是幕後工作者,為告狀人書寫詞狀。


    而且和影視劇中的光輝形象也不同,訟師備受官方打壓,甚至是下九流中的一種,被罵是‘訟棍’。


    說白了。


    訟師最多也就是幫人出出主意,寫寫狀紙啥的。


    又或者和衙門裏的小吏相勾結,作為中間人牽線搭橋。


    就是俗稱的吃了原告吃被告。


    所以一般的訟師都是由當地的地痞流氓充當,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百姓心目中,他們的形象一直都很差,甚至比在衙門裏的胥吏的形象還要差。


    屬於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


    至於律師或者是辯護人,這是西方法律體係中的一環。


    清末民初,西方人用槍炮打開了華夏封閉幾百年的大門,西方人的文明和法律製度等也和商品一起進入了夏國境內。


    經過吸收和本土化改革,華夏的法律體係中才出現了獨特的律師和辯護人製度。


    所以葉瑾對幾個14世紀的古人說辯護和·辯護人’這兩個陌生的詞匯,他們不是一頭霧水才怪呢。


    想了想,葉瑾才解釋道,“就是我想上書替袁秀英說話的意思。”


    朱標一副了然的模樣,點了點頭道,“為兄就猜到你是這個意思,不過這樁案子雖然人證物證俱在,但是裏麵的水很深,你暫時不要下摻和。”


    “水很深?!”這迴輪到葉瑾一頭霧水了。


    不就是一樁謀殺親夫”的案子嗎,而且嫌犯已經招供了,又有人證和物證佐證,水能深到哪兒去?!


    不過不等朱標開口解釋,一旁埋頭吃瓜的朱元璋主動開口道,“此案雖然案情簡單明了,但是江南士林居然有串聯和鼓噪的企圖,這就讓人不得不警惕了,一樁小小的謀殺親夫的案子而已,鬆江府和刑部、大理寺也已經查明案情,但是那些讀書人居然企圖幹涉此案,嗬嗬…”


    老朱冷笑連連,接著道,“難道他們是想替袁秀英翻案嗎?!如果被殺的人是袁秀英,殺人者是那個本該千刀萬剮的魏大海,咱還可能相信他們是有翻案的可能,但是現在被殺的人是讀書人,殺人者乃是一介婦孺,這幫讀書人吃飽了撐著了,為何要串聯和鼓噪,企圖製造輿論給朝廷施壓呢?!”


    聽老朱這麽說,葉瑾也是一頭霧水。


    對哈。


    這些讀書人吃飽了撐著,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所以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聖上和太子殿下才會將此案暫時擱置,就是想留出時間,讓錦衣衛查明其中緣由再說。”老朱又說道。


    葉瑾點了點頭。


    他和老朱認識了這麽久,倆人碰麵的時候,不是在抬杠,就是在抬杠的路上。


    這還是葉瑾第一次認同老朱的觀點呢。


    不過既然老朱和朱標都覺得其中有陰謀,而且袁秀英暫時死不了,所以他也就放下了立即上書替袁秀英辯護的心思了。


    “瑾兒。”一直沒說話的馬皇後突然看向葉瑾,開口道,“你雖然聰慧,而且對老百姓也是極好的,但是朝堂之事十分複雜,你年紀尚有,所以對跟你大哥和你郭伯伯、徐伯伯他們學一學,少樹敵,少意氣用事,知道嗎?!”


    雖然馬皇後是用長輩的口吻在教育葉瑾,但是聽在葉瑾的耳朵裏卻十分的舒服。


    因為馬皇後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他好,怕他在朝堂上吃大虧。


    還沒有哪個長輩對他說過這一番肺腑之言呢。


    所以葉瑾趕緊朝馬皇後拱手道,“伯母您放心,瑾兒今後一定謹言慎行,少惹是非。”


    馬皇後一臉寬慰的點點頭。


    但是一旁的老朱卻冷笑道,“嗬嗬,狗改不了吃屎,就你小子那個火爆脾氣,還謹言慎行?!啊呸。”


    葉瑾一臉黑線。


    會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就把嘴給我閉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