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朱元璋可不是一個仁慈的君主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事易爾,雖說有上喻,讓葉瑾小兒全權處理此案,但是他區區一個七品芝麻官,隻有辦案的權力,沒有審判的權力。現在弘覺寺的那些禿驢戕害僧眾,給逆賊供奉長生牌位已經是證據確鑿了,所以他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將嫌犯和人證物證全都交給刑部,由刑部進行宣判。到時候隻要刑部重重宣判,最好是讓這幾百個和尚全都去菜市場挨一刀,再將此案廣而告之,宣告天下,再重重表彰葉瑾小兒在此案中的功績…”
黃子澄的話還沒有說完,李景隆卻皺著眉頭打斷道,“我們是商議如何對付葉瑾小兒,為何還要表彰他的功績啊!?”
在座的其他人一聽,心裏對這個二世祖的鄙夷更深了。
不過現在自己等人還需要倚靠這個二世祖,所以自然不能出言諷刺。
一旁的齊泰趕緊解釋道,“子澄兄的意思是,將此子高高捧起,隻要將他捧的越高,佛門對他的憤恨就越重,畢竟此僚不但讓這麽多和尚身死道消,而且還讓弘覺寺這座千年古刹聲譽毀於一旦,更是做出了弑佛的舉動,所以佛門對此人一定十分憤恨,早晚要報此仇,要不然,佛門今後如何立足!?”
“你的意思是,這是對葉瑾小兒的捧殺!?”李景隆這才恍然大悟。
齊泰一拍手,笑著道,“就是捧殺。”
李景隆微微點頭道,“雖然有些不甘心,不過隻要能夠弄死此人,也算是替天行道了。”
“但是如果真按此計策行事,對我等又有什麽好處!?”一直沒有說話的方孝孺突然開口問道,“我們之所以要打壓,甚至除掉葉瑾,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收取商稅的官員,第一個提出這種禍國殃民之策之人。我們對付他完全是為民除害,但是如果他死在了佛門的手裏,朝廷也不會廢除商稅政策啊?!”
聽方孝孺這麽一說,眾人頓時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了。
是啊。
我們之所以想要對付葉瑾小兒,是因為想要廢掉商稅改革。
但是他真的死在了那些禿驢的手裏,朝廷的商稅改革依然會繼續延續下去啊。
想到這,幾個人都忍不住麵麵相覷起來、
“你們太高看那些禿驢,也太小看葉瑾小兒了。”這時候,齊泰突然開口說道。
李景隆聽他這麽說,趕緊問道,“尚禮兄,此話怎講?!”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別看佛門已經在華夏大地延續千年之久了,信眾也遍布整個大明,幾乎有一半的百姓都是篤信佛教。但是在咱們華夏曆史上,就沒有神權淩駕於皇權的曆史。就算是佛門稍稍有些起勢的時候,就會遭到朝廷的大力打壓,所以才會有了三武一宗滅佛的慘案發生。”
“今上雖說與佛門有一些香火之情,但是今上是什麽人佛門比我們更清楚,自從今上登基稱帝之後,朝廷對佛門的態度就是打壓和壓製,所以佛門自然不敢在明麵上與朝廷對著幹。”
“現在全天下誰不知道葉瑾小兒乃是今上的心腹之臣,更是為國儲才的典範。所以佛門不敢在明麵上與朝廷對著幹的,最多就是在暗地裏使一些手段,上不了台麵的。”
聽了齊泰的分析,其他幾個人都麵麵相覷。。
不得不說,齊泰說的還有幾分道理。
因為現在華夏大地的和尚們被曆代朝廷的打壓,現在早就已經學乖了,怎麽可能敢和朝廷對著幹啊!?
當然了。
暗地裏的手段自然是不少的。
但是短時間內一定不會下死手報複葉瑾。
除非他們又想來一次滅佛。
當今聖上朱元璋可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真的惹急了他,他才不會顧忌佛門是不是一股龐大的勢力,更不會顧忌全天下有一半的百姓是佛門的信徒。
說滅你就滅你。
“那我們就這樣看著葉瑾小兒繼續張狂下去》?!”解縉忍不住開口說道。
“現在葉瑾小兒得罪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是因為他的聖眷正濃,誰都不敢動他,但是被他得罪的所有人都在等一個契機,隻要這個契機出現,那麽所有人都會撲上去狠咬一口,這樣的話,葉瑾小兒不死都要脫一層皮~”。”齊泰說道
方孝孺接嘴道,“那個契機,就是鬆江府同知被殺一案,是嗎!?”
“對。”齊泰點點頭。
然後看向黃子澄問道,“那個老頭不是要進京城告禦狀嗎!?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就算是爬也都爬到應天府了吧。”
黃子澄皺著眉頭說道,“鬆江府到應天府好歹也有五六百裏遠,一個廢物老頭子帶著一個孩子乞討要飯,一天能做二三十裏就不錯了。不過已經快到應天府了,最多兩三天的時間吧。”
齊泰點點頭道,“等此人進了應天府,就想法子將他帶去上元縣,尋那個為民做主的葉青天。”
“尚禮兄的意思是,這件案子就是對付葉瑾小兒的契機?!”李景隆笑著問道。
“對。”齊泰點點頭道,“最終的落腳點依然在這樁案子上麵,而且隻有在官麵上鬥倒了葉瑾小兒,商稅改革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廢黜,如果是暗地裏捅刀子,朝廷根本沒有廢黜商稅改革的借口。所以我們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佛門那群禿驢上麵,他們隻是一股助力而已,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尚禮兄大才,在下敬你一杯。”李景隆端起酒杯,朝著齊泰說道。
其他幾個人也都端起了酒杯。
解縉雖然有些酸溜溜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齊泰的這番分析確實比自己的要靠譜得多。
幾個人喝了一杯酒之後,一樓戲台上,臨淵閣的當家花旦曹大家已經做好了登台的準備了。
這會兒臨淵閣也已經坐滿了人了,幾乎都是曹大官的戲迷。
由此可見,曹大官在應天府的號召力有多強。
雅間內。
幾個人不再談論關於葉瑾的事,而是開始喝酒取樂。
不過沒幾分鍾,雅間的門再一次被推開。
眾人迴頭一看,就見幾個勳貴子弟直接走了進來。
李景隆見到這幾個人,立即笑嗬嗬的站起身,笑著道,“誠哥兒,鄧三哥,傅五哥…你們今日可是來遲了,得自罰三杯才行。”
來人正是馮誠和鄧譯等人。
馮誠笑著道,“今日有事耽擱了,要不然曹大家登台,我等豈有錯過的道理。”
“哈哈,不管有什麽借口,這三杯酒兄弟可是罰定了。”
李景隆和馮誠等人說笑幾句,然後才將齊泰、黃子澄等人和他們相互介紹。
齊泰等人一聽來人是馮誠和鄧譯等人,就知道李景隆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了。
因為昨天晚上弘覺寺的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應天府了,個中細節他們也是知知甚詳,自然知道馮誠和鄧譯等人在葉瑾的手裏吃了一個大虧。
說難聽一點。
就是這些人和自己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景隆也是勳貴子弟。
所以把馮誠和鄧譯等人叫過來相互認識,也算是相互結盟了。
所以齊泰等人也是刻意結交。
一時間,雅間裏的氣氛變得十分熱烈起來、
酒過三巡,曹大官終於開始登台唱戲了。
曹大官不愧是臨淵閣的當家花旦,聲音空靈悅耳,讓人聽之心醉仗。
一曲罷後。
一個長得十分魁梧的勳貴子弟好奇問道,“曹大官隻是一個戲子而已,為何大家都叫她”大官”啊!?”
“哈哈,傅五爺不知道其中緣故,就由在下替傅五爺解釋解釋吧。”解縉將折扇打開,一臉嘚瑟的說道。
眾人都知道這廝又要開始賣弄自己的才學了。
不過都沒有打斷他,而是任由他發揮。
“將戲子雅稱為”官”,自古有之…”解縉一邊用折扇扇著風,一邊賣弄學識,“傅五爺可知”官”字加一個草字頭念什麽!?”
這個魁梧漢子雖然是官宦子弟,但是都是勳貴武將。
所以自小就在軍營裏長大,讀的書不多,更不知道官”字上麵有一個草字頭是什麽字了。
不過解縉也知道分寸。
更知道惹怒了這些粗鄙的武夫,人家會把自己的蛋黃都給捏爆了。
所以也不敢再賣關子,而是繼續解釋道,“官”字上麵加一個草字頭,念”菅”,然後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將唱戲的戲子稱之為菅官。”
”菅”本來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而戲子本身也曾經是清白人家的女兒,但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就被賣去當戲子,遭人取消玩弄甚至侮辱慢慢。。
這些戲子不管是成為當紅花旦,又或是沒有唱出什麽名堂出來,都是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比如說《紅樓夢》裏的那些侍女或者戲子,就是如此。
就比如說十二小戲子,就與佩鳳、偕鴛、香菱等姬妾的關係很好,但是與賈家的主子們關係很一般。
雖然皇妃賈元春也很喜歡十二小戲子中的齡官,但是也隻是像喜歡物件一樣喜歡。
這些戲子與那些侍女或者姬妾才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所以戲子們的命運如同其名字一樣,不過是淤泥中的草芥。
雖然被稱之為“官”。
但是實際上卻是菅”。
不過等到了21世紀,這個情況就發生反轉了。
黃子澄的話還沒有說完,李景隆卻皺著眉頭打斷道,“我們是商議如何對付葉瑾小兒,為何還要表彰他的功績啊!?”
在座的其他人一聽,心裏對這個二世祖的鄙夷更深了。
不過現在自己等人還需要倚靠這個二世祖,所以自然不能出言諷刺。
一旁的齊泰趕緊解釋道,“子澄兄的意思是,將此子高高捧起,隻要將他捧的越高,佛門對他的憤恨就越重,畢竟此僚不但讓這麽多和尚身死道消,而且還讓弘覺寺這座千年古刹聲譽毀於一旦,更是做出了弑佛的舉動,所以佛門對此人一定十分憤恨,早晚要報此仇,要不然,佛門今後如何立足!?”
“你的意思是,這是對葉瑾小兒的捧殺!?”李景隆這才恍然大悟。
齊泰一拍手,笑著道,“就是捧殺。”
李景隆微微點頭道,“雖然有些不甘心,不過隻要能夠弄死此人,也算是替天行道了。”
“但是如果真按此計策行事,對我等又有什麽好處!?”一直沒有說話的方孝孺突然開口問道,“我們之所以要打壓,甚至除掉葉瑾,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收取商稅的官員,第一個提出這種禍國殃民之策之人。我們對付他完全是為民除害,但是如果他死在了佛門的手裏,朝廷也不會廢除商稅政策啊?!”
聽方孝孺這麽一說,眾人頓時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了。
是啊。
我們之所以想要對付葉瑾小兒,是因為想要廢掉商稅改革。
但是他真的死在了那些禿驢的手裏,朝廷的商稅改革依然會繼續延續下去啊。
想到這,幾個人都忍不住麵麵相覷起來、
“你們太高看那些禿驢,也太小看葉瑾小兒了。”這時候,齊泰突然開口說道。
李景隆聽他這麽說,趕緊問道,“尚禮兄,此話怎講?!”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別看佛門已經在華夏大地延續千年之久了,信眾也遍布整個大明,幾乎有一半的百姓都是篤信佛教。但是在咱們華夏曆史上,就沒有神權淩駕於皇權的曆史。就算是佛門稍稍有些起勢的時候,就會遭到朝廷的大力打壓,所以才會有了三武一宗滅佛的慘案發生。”
“今上雖說與佛門有一些香火之情,但是今上是什麽人佛門比我們更清楚,自從今上登基稱帝之後,朝廷對佛門的態度就是打壓和壓製,所以佛門自然不敢在明麵上與朝廷對著幹。”
“現在全天下誰不知道葉瑾小兒乃是今上的心腹之臣,更是為國儲才的典範。所以佛門不敢在明麵上與朝廷對著幹的,最多就是在暗地裏使一些手段,上不了台麵的。”
聽了齊泰的分析,其他幾個人都麵麵相覷。。
不得不說,齊泰說的還有幾分道理。
因為現在華夏大地的和尚們被曆代朝廷的打壓,現在早就已經學乖了,怎麽可能敢和朝廷對著幹啊!?
當然了。
暗地裏的手段自然是不少的。
但是短時間內一定不會下死手報複葉瑾。
除非他們又想來一次滅佛。
當今聖上朱元璋可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真的惹急了他,他才不會顧忌佛門是不是一股龐大的勢力,更不會顧忌全天下有一半的百姓是佛門的信徒。
說滅你就滅你。
“那我們就這樣看著葉瑾小兒繼續張狂下去》?!”解縉忍不住開口說道。
“現在葉瑾小兒得罪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是因為他的聖眷正濃,誰都不敢動他,但是被他得罪的所有人都在等一個契機,隻要這個契機出現,那麽所有人都會撲上去狠咬一口,這樣的話,葉瑾小兒不死都要脫一層皮~”。”齊泰說道
方孝孺接嘴道,“那個契機,就是鬆江府同知被殺一案,是嗎!?”
“對。”齊泰點點頭。
然後看向黃子澄問道,“那個老頭不是要進京城告禦狀嗎!?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就算是爬也都爬到應天府了吧。”
黃子澄皺著眉頭說道,“鬆江府到應天府好歹也有五六百裏遠,一個廢物老頭子帶著一個孩子乞討要飯,一天能做二三十裏就不錯了。不過已經快到應天府了,最多兩三天的時間吧。”
齊泰點點頭道,“等此人進了應天府,就想法子將他帶去上元縣,尋那個為民做主的葉青天。”
“尚禮兄的意思是,這件案子就是對付葉瑾小兒的契機?!”李景隆笑著問道。
“對。”齊泰點點頭道,“最終的落腳點依然在這樁案子上麵,而且隻有在官麵上鬥倒了葉瑾小兒,商稅改革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廢黜,如果是暗地裏捅刀子,朝廷根本沒有廢黜商稅改革的借口。所以我們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佛門那群禿驢上麵,他們隻是一股助力而已,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尚禮兄大才,在下敬你一杯。”李景隆端起酒杯,朝著齊泰說道。
其他幾個人也都端起了酒杯。
解縉雖然有些酸溜溜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齊泰的這番分析確實比自己的要靠譜得多。
幾個人喝了一杯酒之後,一樓戲台上,臨淵閣的當家花旦曹大家已經做好了登台的準備了。
這會兒臨淵閣也已經坐滿了人了,幾乎都是曹大官的戲迷。
由此可見,曹大官在應天府的號召力有多強。
雅間內。
幾個人不再談論關於葉瑾的事,而是開始喝酒取樂。
不過沒幾分鍾,雅間的門再一次被推開。
眾人迴頭一看,就見幾個勳貴子弟直接走了進來。
李景隆見到這幾個人,立即笑嗬嗬的站起身,笑著道,“誠哥兒,鄧三哥,傅五哥…你們今日可是來遲了,得自罰三杯才行。”
來人正是馮誠和鄧譯等人。
馮誠笑著道,“今日有事耽擱了,要不然曹大家登台,我等豈有錯過的道理。”
“哈哈,不管有什麽借口,這三杯酒兄弟可是罰定了。”
李景隆和馮誠等人說笑幾句,然後才將齊泰、黃子澄等人和他們相互介紹。
齊泰等人一聽來人是馮誠和鄧譯等人,就知道李景隆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了。
因為昨天晚上弘覺寺的事情早就傳遍了整個應天府了,個中細節他們也是知知甚詳,自然知道馮誠和鄧譯等人在葉瑾的手裏吃了一個大虧。
說難聽一點。
就是這些人和自己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景隆也是勳貴子弟。
所以把馮誠和鄧譯等人叫過來相互認識,也算是相互結盟了。
所以齊泰等人也是刻意結交。
一時間,雅間裏的氣氛變得十分熱烈起來、
酒過三巡,曹大官終於開始登台唱戲了。
曹大官不愧是臨淵閣的當家花旦,聲音空靈悅耳,讓人聽之心醉仗。
一曲罷後。
一個長得十分魁梧的勳貴子弟好奇問道,“曹大官隻是一個戲子而已,為何大家都叫她”大官”啊!?”
“哈哈,傅五爺不知道其中緣故,就由在下替傅五爺解釋解釋吧。”解縉將折扇打開,一臉嘚瑟的說道。
眾人都知道這廝又要開始賣弄自己的才學了。
不過都沒有打斷他,而是任由他發揮。
“將戲子雅稱為”官”,自古有之…”解縉一邊用折扇扇著風,一邊賣弄學識,“傅五爺可知”官”字加一個草字頭念什麽!?”
這個魁梧漢子雖然是官宦子弟,但是都是勳貴武將。
所以自小就在軍營裏長大,讀的書不多,更不知道官”字上麵有一個草字頭是什麽字了。
不過解縉也知道分寸。
更知道惹怒了這些粗鄙的武夫,人家會把自己的蛋黃都給捏爆了。
所以也不敢再賣關子,而是繼續解釋道,“官”字上麵加一個草字頭,念”菅”,然後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將唱戲的戲子稱之為菅官。”
”菅”本來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而戲子本身也曾經是清白人家的女兒,但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就被賣去當戲子,遭人取消玩弄甚至侮辱慢慢。。
這些戲子不管是成為當紅花旦,又或是沒有唱出什麽名堂出來,都是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比如說《紅樓夢》裏的那些侍女或者戲子,就是如此。
就比如說十二小戲子,就與佩鳳、偕鴛、香菱等姬妾的關係很好,但是與賈家的主子們關係很一般。
雖然皇妃賈元春也很喜歡十二小戲子中的齡官,但是也隻是像喜歡物件一樣喜歡。
這些戲子與那些侍女或者姬妾才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所以戲子們的命運如同其名字一樣,不過是淤泥中的草芥。
雖然被稱之為“官”。
但是實際上卻是菅”。
不過等到了21世紀,這個情況就發生反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