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七”宋小乙見狀,趕緊爬起來磕頭道,“大老爺,小的隻求速死,還請大老爺成全。”


    “在本官麵前,你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想說就說,不想說就憋著,你以為你肚子裏的那些破事本官想知道?!無非就是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為非作歹,你現在想把他們攀咬出來而已,天道昭昭,聖天子在朝,你以為你那些狐朋狗友逃得脫官府的製裁嗎!?”葉瑾厲聲喝道。


    這一番義正詞嚴的話讓徐達都為之側目。


    這小子平日裏不是和四哥不對付嗎!?


    這會兒居然當眾拍起他的馬屁了。


    宋小乙也被嚇得不輕。


    而且葉瑾猜的沒錯,他確實存著攀咬同夥的心思。


    見葉瑾撞破了他的小心思,宋小乙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樣查拉著腦袋。


    葉瑾揮揮手,示意張狗子將他拖下去,吩咐道,“用本官教你們的那些審訊手段再對這廝進行審訊,若是他再敢推諉,或者胡亂攀咬,該用的刑罰手段盡管用上,別弄死就行,反正隻要有一條命在,本官都能從閻王手裏把人抓迴來。”


    張狗子眉開眼笑,“得嘞,您老就瞧好吧,保證把這廝照顧得服服帖帖。”


    等張狗子把人帶走之後,又有書吏和差役搬來十幾張太師椅和茶幾,眾人就在前院樹蔭下坐下。


    書吏又端來了茶水。


    葉瑾喝了一口茶之後,繼續說道,“軍郎中除了負責救治傷員,應該還有防止疫病傳播的指責吧?!”


    張院判笑著點頭,道:“確實如此,大軍出征動輒幾萬人十幾萬人,若是再加上沿途運送物資的民夫,人數更為龐大,所以防疫可是重中之重。若是感染了疫病,別說出征打仗了,連防守都做不到。”


    葉瑾微微點頭,道,“所以也要做好衛生工作,很多疫病就是因為太髒太亂的緣故才爆發的。比如本官剛才說的大軍出征盡量避免讓將士喝生水,然後不管是行軍途中還是安營紮寨,也都要執行十分嚴格的衛生條例,比如說一定要嚴厲禁止士卒隨地大小便,軍營必須要有茅廁等等,若是軍營人糞馬尿橫流,不爆發疫病才怪呢…”


    葉瑾侃侃而談,但是張院判等軍郎中則麵麵相覷。


    一旁的徐達放下茶盞,冷哼一聲道,“不學無術,誰告訴你軍營裏就一定人糞馬尿橫流?!軍營裏會連茅廁都沒有?!”


    葉瑾眨了眨眼。


    嗯!?


    有嗎?!


    古代的軍營就這麽愛護衛生了嗎?!


    可是上輩子看的那些網絡小說,主角穿越迴古代當將軍,不都是從整治軍營的衛生開始的嗎?!


    挖茅廁,禁止士卒隨意大小便,強迫士卒喝開水…


    難道不對嗎?!


    怎麽徐達這個老匹夫一臉鄙夷的看著自己?!


    所以葉瑾嚐試著問道,“徐伯伯,難道小侄說錯了嗎?!”


    “那老夫且問你,先秦戰國時期,魏國與齊國曾經爆發過兩次馬陵之戰,第二次馬陵之戰齊國大將為何要用減灶之策對付魏國大軍?!”徐達反問道。


    徐達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場經典戰例。


    當時魏國勢力強橫,經常攻伐其他國家。


    齊國也是東方大國,所以魏、齊兩國經常發生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成語--圍魏救趙。


    這個成語其實也是一個十分經驗的戰例。


    至於馬陵之戰,在華夏戰爭史上也赫赫有名。


    當時魏國派大將龐涓率領大軍攻打鄰國(h國,但是這個詞是敏感詞),齊國為了救援h國,就派孫臏再一次率軍攻入魏國境內0.……


    龐涓隻得率軍迴國應戰,但是孫臏不但避而不戰,而且還率軍不斷後撤。


    然後龐涓就通過齊軍每日減少的灶台數量武斷地認定齊軍鬥誌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隻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結果中了齊軍的埋伏。


    龐涓戰死,魏國大軍也損失殆盡。


    所以徐達問這個問題的意思是,為什麽龐涓為什麽要通過齊軍每天減少的灶台數量判斷齊軍士卒不斷逃亡呢?!觀察軍營裏的人體排泄物數量不也能夠得到相同的結論?!


    同樣。


    孫臏如果隻是減少灶台數量,但是軍營裏的糞便堆積如山,龐涓還不是能夠推斷出齊軍的真實數量?!


    所以隻有一個解釋。


    那就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統兵大將就已經很注意軍營衛生了。


    所以軍營不但沒有出現人糞馬尿橫流的汙垢現象,反而會十分幹淨整潔,茅廁的數量自然也少不了。


    然後第二天大軍出征拔營的時候,將茅廁隨便填埋。


    幹淨又衛生。


    而且還沒有暴露大軍的蹤跡和士卒人數。


    想通了這個環節,葉瑾以手額頭,臉上全是羞愧的神色。


    大神誤我啊!!!


    本來還想著學學大神們裝逼的模式,在這兒也裝裝逼呢。


    沒曾想逼4.2沒有裝成功,反而成了一個大笑話。


    果然。


    古人隻是見識和格局方麵略輸現代人,智商、謀略等其他方麵不說秒殺,但至少能夠做到旗鼓相當。


    自己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小覷了古人,將來和朝堂上那些老狐狸鬥智鬥勇,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葉瑾收斂神情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朝著徐達行了一禮,“多謝徐伯伯不吝賜教。”


    徐達愕然。


    認識這小子這麽久了,還是第一次見他這般謙遜。


    隻是…


    老夫教他啥了?!


    嗯。


    看在這小子今兒個這麽謙遜的份上,是不是傳授他一些淺薄的軍事常識?!


    徐達捋了捋自己有些花白的胡須,輕咳一聲,正要開口說話,但是葉瑾這會兒又已經重新坐下了。


    朝著那些軍郎中說道,“目前我朝最大的敵人依然是盤踞在漠北草原的蒙元殘餘勢力,這些蒙古人雖然連遭我朝大軍重創,但是我朝想要將其徹底覆滅也十分困難。原因是什麽?!還不是因為漠北草原不適合咱漢人長期居住,若是我朝大軍遠征漠北,不但後勤壓力很大,有時候還會因為嚴寒的氣候和一些別的原因造成疫病的爆發,到時候別說作戰了,能活著迴來就不錯了。”


    “就比如說,蒙古人在得知我朝大軍出征之後,他們慣用的手段無非就是避而不戰,然後派小股騎兵持續騷擾,再汙染水源等等…”。


    “其他方麵本官幫不了忙,但是在解決水源汙染方麵還是有些心得的,除了之前本官說過盡量避免士卒喝生水,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都喝冷卻了的沸水,然後如果是水源被蒙古人放牛羊屍體汙染,或者是放一些毒物什麽的,最好攜帶一些生石灰,將生石灰撒進去洗一遍,再將被汙染的水舀光就行了…”


    其實古人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蠢,相反,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所以葉瑾也不敢再在這些軍郎中麵前裝08逼,而隻是普及一些現代防疫的淺薄知識。


    不過也足足用了他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十分了。


    葉瑾安排人將軍郎中帶去縣衙開設的食堂吃飯,再把自己之前寫好的小冊子交給他們傳閱,自己則帶著趙今夏和徐達迴到了後院,


    嬋嬋見到他們三個迴來,笑著道,“馬上就可以吃飯啦,你們先去飯廳坐一會兒嘛。”


    葉瑾和徐達抬腳就朝飯廳走去。


    趙今夏則去到廚房,幫嬋嬋打下手。


    來到飯廳。


    葉瑾先給徐達倒了一杯茶,才好奇問道,“徐伯伯,行軍打仗的講究可真多,小侄還以為士卒若是想要大小便的話,就地解決就可以了,反正荒郊野外的…”


    徐達端起茶喝了一口,才沒好氣道,“現在老夫終於知道前宋為何會被遼人、黨項人、金人、蒙古人壓著打了,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不知兵的白麵書生不但不通軍事,還要指手畫腳幹擾將領的指揮。”


    葉瑾撇撇嘴。


    心裏腹誹道:您好意思說前宋,再過幾十上百年,大明有過之而不及。


    最起碼人家前宋武人不用動不動就給文官下跪。


    你大明的武將不但毫無武人的風骨可言,甚至還淪為文官的家奴。一個大將軍見到七品言官都要行跪拜大禮,一個七品言官甚至有權力對一個統兵大將先斬後奏。


    您老要是知道這些事實,會不會氣的吐血?!


    還好意思鄙夷人家前宋?!


    徐達自然不知道葉瑾心中所想,繼續為他普及軍事常識道,“飛將軍李廣雖然是一個青史留名的人物,你們文人對他至死都沒有封侯都感到遺憾,甚至會鳴不平,但是就事論事,飛將軍李廣無論是戰功還是軍事水平,都遠遠達不到封侯的標準。別說封侯,就連普通將領的水平都沒有,他勇則勇耶,但無統兵之才。”


    葉瑾一臉詫異。


    飛將軍李廣不是西漢武帝時期大名鼎鼎的名將嗎?!


    怎麽在徐達的嘴裏,就這麽不堪?!


    不過徐達作為洪武武將第一人,也是華夏曆史上公認的名將之一,他看不起李廣,應該也有他的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